体育类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类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
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
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
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
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
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
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
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
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我
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
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
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
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
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
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
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
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
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
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
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
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
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
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
定因素。
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
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
技术的学识。
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
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
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
不过,一些研究高等
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
能力、可持续发展。
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
美国培训
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
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
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
等教育中心主任M.L.Goldschmidt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
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
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
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
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
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
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的能力”。
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
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
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
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
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
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
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
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
作用的要素”。
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
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
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
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
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
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
胡建华则
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
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
人才
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
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
本质特征。
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
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
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
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
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
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
他认
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
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
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
人的数量、素质、结构、
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
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
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
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
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
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
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
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
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许涛和龚波在《解
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
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
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
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
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
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
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
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通过创
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
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
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
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
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
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
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
总之,只有知
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
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
如北京体
育大学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主要研究了体
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李健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
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
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
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的关键因素。
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
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
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
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
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
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