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1《找规律——有趣的搭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看图找规律的经验,图形的简单排列的规律,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本节课,学生仍将探索生活现象中的数学规律,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扩宽破解数学知识的渠道。

【教材分析】(PPT)

在本课将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第一层次——剖析现象,激发兴趣,感知什么是选配。第二层次——探索交流,逐步优化,在如何选配中体会有序思考,会解决这一问题,并初步感知问题中隐含的规律。第三层次——讨论提升,抽象概括,初步发现选配方法与两种物体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搭配现象的规律。

【教学目标】(PPT)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搭配过程,初步发现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PPT)

通过考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如何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在充分感受选配过程和方法中自主地发现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PPT)

隐含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如何启发学生将外在的操作活动跟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适时地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演示激趣,感知搭配。(PPT)

最开始,我出示了教材的主题图,拿出了木偶和帽子,边演示边提出问题,选个木偶再配上一顶帽子,小明可有多少种选配的方法呢?我先让学生来配一配,五种?六种?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在交流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选配的含义,从而实现第一层次的教学,并顺势揭题,【板书】(课题展示规范书写)原来生活中的搭配现象还隐藏着奇妙的数学问题,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找规律——有趣的搭配】。熟悉的生活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引入,更体现情境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

第二环节:动手尝试,初探规律。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实物搭配,体验有序。(PPT)小明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呢?我让学生想办法自己解决,学生在小组内边拼摆边交流。这时我顺势巡视,收集各个小组不同的选配方法,我给学生充分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活动二,汇报交流,逐步优化。(PPT)首先,我我请混乱排序的小组先到讲台来展示,然后才请有次序有条理选配的两个小组到讲台前来展示。其中,一个小组是先选木偶,另一个小组是先选帽子,这时便对其他同学提个要求请仔细观察,看这些展示的同学,他们是怎样搭配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地启发思考,方法比较好的同学,他是怎样搭配的?他的方法好在哪儿?在学生的充分交流中,悟道,原来好的选配方法操作是有条理的,选的过程是有序的。【板书】这样有条理有序地目的是确保选配方法,不重复,不遗漏。

两次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亲身经历了有序和无序两种操作方法的对立的过程,从而体会有序有条理选配的好处。这时,我质疑,摆实物的好处有很多呀,把实物的选配方法都记在脑子里得多么不容易,而且还很费时。有没有比摆实物更方便而且让所有的选配方法都一目了然地办法呢?学生们思维一旦被激活,我预想他们会想出各种方法:(预设模仿学生的样子语气举手回答)可以用画图;可以用文字做记录。我肯定学生提出的想法会提出像这样用用图形代替木偶和帽子,(PPT)(题目展示)你能用连线的方法进行选配吗?让学生回顾画图连线的过程,并与实物操作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小组内讨论,

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再次体会选配的基本策略。也为下一步发现规律做铺垫。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抽象升华。(PPT)

如何启发学生初步抽象得概括搭配当中的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和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由于我们前面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很快发现三个木偶和两顶帽子搭配的规律,2×3=6或是3×2=6,进而抽象出木偶的个数乘帽子的顶数就等于选配方法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马上理解这一乘法算式的意义。这时,我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结合板书帮助学生理解3个2或是2个3的由来。学生便可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至此,通过例题三个层次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搭配到图形连线再到抽象规律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魅力。

【巩固练习】

生活中搭配的现象有很多,那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起到他们应用数学的意思呢?我以小明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设计下面的几个问题,(展示)早餐搭配题帮助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搭配的规律,进一步感受到选配的问题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再通过追问:如果加瓶饮料会增加几种不同的搭配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中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情景变了,规律依然不变。

早餐后,小明要去少年宫参加乒乓球比赛。他有几种路线可以选

择呢?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本题我预设学生会用画思维线,编号列举或列算式计算的方法表示搭配的结果。这样,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拓展提升】

少年宫即将进行的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我先后出示了乒乓球混双比赛和男子双打比赛,搭配问题的情境,第一问是两类的事物进行搭配。第二问是同一类事物进行搭配。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帮助学生理解搭配和其他组合问题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回顾总结】

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练习,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为了进一步扩宽学生的思维,我留出时间来让列举生活中的搭配现象,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最后,我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学习过程与结果,进一步梳理概括,提炼升华。

【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一说板书的设计,多色的板书简洁明了,展示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教材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结束】

在今天说课的最后,我引用美国哈尔莫斯的话作结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我的说课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