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冷香天赋与

——从“冷香丸”说起

高中也好、大学也好,教材里的《红楼》篇目后都有这么一行字作为评价概括: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讲述了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

叔本华将悲剧分为三种:一是恶人作祟;二是盲目的运命;三是由于悲剧中人物的位置及关系,使其不得不这样,不必非有蛇蝎之人物与意外之变故。

王国维在点评红楼时有这样的语句:“前两种悲剧属于罕见者,可以避免,而第三种如《红楼梦》,则是以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无时不可坠于面前者。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除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闻黛玉说‘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他的祖母,遂酿成金玉合木石离的‘悲剧中的悲剧”,“此等惨酷可谓天下至惨’。”

因这不是由于蛇蝎之人物和非常之变故造成的悲剧,所以我们不妨将《红楼》这段悲剧爱情归为第三类。

而这个“第三类”悲剧中,三位主角的悲剧程度如何,这确实难以区分个高下。

在本文,暂且说说宝钗。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

笔者倾向于前一种观点,却认同后者对其“性冷”的评价。

原书中如此写道:“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时他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

“有才华”、“端方”、“娴雅”、“行为豁达”,这是对于薛宝钗性格的最初、最基本评价,我们看到的,也正是一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标准闺秀形象。

除去太虚幻境中的诗词描写,以及“鲜艳妩媚大似宝钗”的警幻之妹可卿,宝钗的第二次出场,正是本文着重观察的“冷香丸”一段: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

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一堆花儿雪儿雨儿霜儿化成的药丸子,被宝钗用来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

从药理学来看,此方的特点在于所用诸药均为花蕊,气味芳香,性寒而平,便于服用,易于收藏。方中牡丹花蕊除蒸退热,白芙蓉花蕊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白荷花蕊清心益肾、止血,白梅花蕊开胃散结、生津止渴、安神定魂、清头目、利肺气。四药为丸,用黄柏煎汤(泻肾火),共奏滋肾润肺、宁嗽止咳之效。

简言之,这个“冷香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降火清心。

然而通览全书,除了与探春共同理家是的威严之外,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进退有度,贤良到近乎于迂腐的“宝姐姐”。那么降“火”,火从何来?清“心”,心有何物?

第二十七回里写道“(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纵览全书,端庄娴雅的宝钗只有这一次露出了少女的活泼与青春,显现出天真烂漫的一面——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那被“冷香丸”压制住的“火”与“真心”——如黛玉般的直率,如湘云般的娇憨,对活力与美的不自觉地本性与追求。

在宝钗的诗词中,也隐含着她的真实想法。第七十回中,宝钗

以一曲《临江仙》咏怀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很多研究家将最后两句解为宝钗好高骛远,或是认为这边是宝钗将登上宝二奶奶宝座作为目标的伏笔。他们以为,宝钗在未能雀屏中选以后,便把目光投向了贾府,希望嫁入贾府以寻求政治上的联姻。

但我却以为曹雪芹并无此意,或者说,不单单有此意。

红楼前文中曾经提及,薛家上京的目的是为了送薛宝钗待选类似于“公主陪读”这一职位,以此巩固薛家皇商的地位。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宝钗未能选中。

试想一下——虽然贾府确实富贵非常,但无论如何缺少皇家气派,曾经希望入宫待选的宝钗不可能那么迅速的适应这种落差,并且马上开始积极谋划嫁入贾府。而“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恰是心高气傲的宝钗不愿放下身段,希望自己主宰命运的暗示。至于最后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则说明宝钗其人颇有想法,希望更上一步,而不仅仅困于闺阁府第之内。

而“上青云”之后,追求的又是什么?我想或许可以理解为之前提到过的“热”,也就是对于青春的追求与向往,少女的自由与热情。而这也正是被“冷香丸”——家人亲手制作的冷香丸——压制住的,或者说希望能够压制住的东西。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

宝钗,一个屋子素净的连老人都看不过去的宝钗,一个进退有度顾全大局的宝钗——

也是一个可怜的,被苦苦压抑着不得展现自我的宝钗。

所以她不得不性冷,不得不宽宏,她虽然向往却被太多的东西所困,只有默默隐忍。而最后报答她的,不过是李代桃僵的婚事,日渐衰颓的府第和抛下她出家的夫君。

“金簪雪里埋”,这样一位美好的女子,最终不得不在冰雪之中艰难的度过自己之后的日子……

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日语学院08201班马云彤0802114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