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近体诗用韵考

合集下载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原创版)
目录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概述
3.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特点
4.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
5.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的影响
正文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婉约而著称。

她的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其中夏天的诗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充满了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她的作品中,夏天是生机勃勃的,是自由奔放的,是充满活力的。

她的诗词中,夏天是诗情画意的,是清新脱俗的,是优美动人的。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是迷人的,是充满生机的。

其次,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乐趣的,是充满希望的。

最后,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我的表达和追求。

在她的笔下,夏天是她抒发自我,表达情感的最好载体。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有《夏日绝句》、《夏夜喜雨》等。

这些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夏天的美好和魅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和温度。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她的诗词,不仅丰富了夏
天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她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朱淑真是唐代女词人中的佼佼者,她创作的词章深情缱绻,意境深邃,语言幽美,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悲怆。

本文将从朱淑真的诗歌作品入手,分析她的创作特色,探讨她的女性词风。

朱淑真的生平朱淑真(约722年-约797年),字瑛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早年受父亲钟仪之教育,精通诗文,与成汭、杨师道、李九龄等人交游。

与唐玄宗皇后杨玉环有交情,曾任宾客御史,后因谏言被罢职。

后来,朱淑真离开都城,到洛阳和开封等地游历,多次被招入宫中,但都拒绝了。

晚年在东都长安隐居,精修佛学,闭门不出。

朱淑真临终时,还将自己的诗稿放在石窟中,以求后人传诵。

朱淑真的创作特色朱淑真的词章悲怆动人,风格清新自然,独具女性的个性。

她的词章常常放眼世事,既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文修辞,也不太用典。

她的词章运用了很多女子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依托于个体意识,强调了女性词人对韵律和音韵的敏锐感受。

其一,朱淑真的词章常用花草虫鸟等自然景物描写独特女性情感。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描写了女子因为世事悲凉而最终明白了人情冷暖的道理,又因感念情深而情愿和丈夫两相依伴。

此处即可感受到朱淑真提供的对世事的默默批判,也可以感受到女词人不单仅是诗歌艺术家,也是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此外,她的词章还常常将各种小动物融入到情感描写中,正如《踏莎行》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表现,以此表达女性的敏感气质及情感理念。

其二,朱淑真在词章的音调上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特色。

她的词章当中,押韵简单、音调明快、平仄轻缓,这些格律上的特点相对于男性诗人来说,更加注重韵律的美妙和明快。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何独秋风悲画扇”,这里的韵律处理得非常舒畅,这一点显示出了朱淑真独具的审美理解和造诣。

其三,朱淑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极深,很多词章中的意境和精神内核深深地扎根于这些佛学的思想。

朱淑真词评(380种历代词话诗话辑录)

朱淑真词评(380种历代词话诗话辑录)

朱淑真词评(380种历代词话诗话辑录)朱淑真词集评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邪。

又其元夕诗云:“火树银花触目红。

极天歌吹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经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与其词意相合,则其行可知矣。

案元夕词乃欧阳修作,见庐陵集卷一百三十一。

( 词品[明]杨慎撰卷二)断肠词一卷,宋朱淑真撰。

( 词徵[清]张德瀛撰卷四)会稽姜开元启赠歌者李郎秦楼月云:“天下李。

一般柯叶分仙李。

分仙李。

东西南祖,故家苗裔。

按赵郡李氏兄弟居巷东巷西,有东西南三祖,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汉时有个延年李。

唐时有个龟年李。

龟年李,崔九堂前,岐王宅里。

”竹垞以醉太平书其后云:“支郎眼黄。

何郎粉香。

尊前一曲断肠。

爱秦楼月凉。

公羊谷梁。

自注:郑清之送新姜诗,公羊谷梁并出一人之手,其姓则姜,盖四字反切皆姜字。

鄱阳括苍。

词人试数诸姜。

自注梅山姜特立,括苍人。

算尧章擅场。

”按姜夔字尧章,鄱阳人。

运用典切,知倚声端须博览。

昔稼轩能学内传,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易安能用世说,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以此视之,何多让也。

又海盐闺秀虞兆淑,字蓉城。

点绛唇云:“梅绽芳菲,垂杨烟外低金缕。

韶华小住。

生怕廉纤雨。

绣户凄凉,蝴蝶双飞去。

愁如许。

梦魂无据。

还在秋千路。

”竹垞有题虞夫人玉映楼词集,亦填此调云:“玉映楼空,镜台留得伤心句。

比肩人去。

谁忍修箫谱。

门柳风前,依旧飘金缕。

廉纤雨。

返魂何处。

莫是秋千路。

”味其词,李居士、朱淑真一流人欤。

然历考诸家词选所载,亦只此一首,疑本集久佚,即从曝书亭采摭者。

即李氏作注,亦不得详其生平。

然则集中附录他人之作,其功岂少哉。

姜开元词,述庵亦未采。

( 赌棋山庄词话[清]谢章铤撰卷十二)朱淑真生查子( 赌棋山庄词话[清]谢章铤撰卷十二)朱淑真以生查子一词,传者疑其失德。

10《红楼梦》试题:诗歌阅读

10《红楼梦》试题:诗歌阅读

10《红楼梦》试题:诗歌阅读十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咏月①(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菩萨蛮(南宋)朱淑真②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

①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1.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A.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B.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C.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

2.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3.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答案】1.D 2.A3.“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则,根据《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情节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

朱淑真的词作鉴赏

朱淑真的词作鉴赏

朱淑真的词作鉴赏生平简介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平未详。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其行实略云: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绘事,晓音律。

父官浙西。

夫家姓氏失考,似初应礼部试,其后官江南者。

淑真从宦,常往来吴越荆楚间。

况周颐且断定其为北宋人。

《全宋词》则系于南北宋之交,今姑依之。

案魏序末署淳熙九年(1182),谓其真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汲古阁本有其《断肠词》一卷。

●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词作鉴赏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

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

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

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

“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

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

“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

“著摸”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

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

”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

“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

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

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 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 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 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 寂寞梨花落。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朱淑真简介 作品风格 主要作品(选)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 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 《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 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shè州 (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 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 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 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 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 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wù 。
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qī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诗,嫁为市 井民妻,不得志殁mò”。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 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 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此外各项 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 亦曾仕宦。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 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 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 死后散佚。
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 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 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 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朱淑真诗, 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 (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 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 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 书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朱淑真的诗词全集、诗集古诗(185首全)

朱淑真的诗词全集、诗集古诗(185首全)

朱淑真的诗词全集、诗集古诗(185首全)「朱淑真」诗词全集(185)首)1、《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2、《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3、《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4、《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5、《菩萨蛮·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6、《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湿云不渡溪桥冷。

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7、《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

8、《浣溪沙》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9、《西江月·办取舞裙歌扇》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

10、《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11、《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独倚阑干昼日长。

纷纷蜂蝶斗轻狂。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原文及注解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原文及注解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原文及注解《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笠翁对韵是没有译文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教如何对偶的,译了就不是对偶了,所以不能译成现代文。

实际上,笠翁对韵是在讲一般的对偶法则,不过只是一些范例而已,如“天对地,雨对风”只是讲天可以与地相对,雨可以与风相对,并不是绝对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也不好译成现代文。

实际上,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等对仗范文)的出现,只是让孩子形成一些对仗的基本感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让小孩学习这个,也只是让孩子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从这点上来说,将这些韵律美破坏,而追求毫无意义的现代译文,是很得不偿失的。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

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

浙江兰溪人。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离奇去世。

卷一:原文及注解折叠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蝶恋花古诗词

蝶恋花古诗词

蝶恋花古诗词蝶恋花古诗词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古诗词1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朱淑真,南宋女诗人。

生卒年不详。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

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

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

[赏析]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

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

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佳人夜永难寝。

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

“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

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

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

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

“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

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

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

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

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

朱淑真诗集中叠音词研究

朱淑真诗集中叠音词研究

朱淑真诗集中叠音词研究作者:关利革,张小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7期摘要: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在其诗作中使用了共计八十九个叠音词,这些叠音词的声母使用和韵母使用情况都极具特点,叠音词的存在为后世学者探求当时的语音系统提供了研究媒介。

关键词:朱淑真;声母;韵母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95-02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

后人魏仲恭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到人意中事”,同情她一生的遭遇,遂辑集朱淑真的诗作,名为《断肠诗集》,后由郑元佐作注,刊行于世。

朱淑真的《断肠诗集》,最早见于名杨士奇的《文渊阁书目》。

“叠音”是把同一个字或是单音节词无间隔地重复相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方式,是古代汉语和诗词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古诗词中使用叠音词,可以协调音调,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形象性、抒情性,营造意境,增加审美意蕴。

朱淑真在诗集中一共使用了叠音词八十九个,这些叠音词不论是在声母的使用上,还是在韵母的使用上都极具特点,今详细分析如下。

一、朱淑真词作中叠音词的声母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系统,就汉字而言,它的发音都是有声韵调三部分组成的。

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今音也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的区别。

古音的入声在现代的普通话读音中是没有,入声则是经过入派四声的演进,已经退出汉字的声调系统了。

但是古字的声母韵母并没有消失,今人可以借助古人流传下来的著作,窥见古声母韵母系统的全貌。

朱淑真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一时期,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正是从中古语言学向近代语言学的过渡阶段。

而这一时期的语音特点就既具有中古时期语音风貌,又具有一些近代时期的语音特点,在语音学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朱淑真诗作中叠音词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声母的特点。

朱淑真在诗集中一共使用了八十九个叠音词,这些叠音词共涉及到二十七个声母,其中影声母字十三个,即是:猗猗、嘤嘤、弯弯、温温、悒悒、莺莺、燕燕、阴阴、殷殷、杳杳、汪汪、黯黯、泱泱;其中心声母字八个,即是:鬆鬆、丝丝、潇潇、小小、纤纤、艳艳、肃肃、淅淅;其中明声母字六个,即是:暮暮、漫漫、脉脉、濛濛、默默、漠漠;其中清声母字六个,即是:萋萋、浅浅、七七、葱葱、凄凄、芊芊;其中以声母字五个,即是:盈盈、融融、叶叶、洋洋、悠悠;其中定声母字四个,即是:亭亭、叠叠、迢迢、腾腾;其中来声母字四个,即是:凛凛、两两、冷冷、恋恋;其中端声母字四个,即是:丁丁、点点、短短、对对;其中生声母字四个,即是:双双、森森、色色、飕飕;其中敷声母字三个,即是:纷纷、拂拂、翻翻;其中日声母字三个,即是:扰扰、茸茸、冉冉;其中并声母字三个,即是:勃勃、步步、薄薄;其中见声母字三个,即是:竿竿、畎畎、涓涓;其中溪声母字三个,即是:看看、去去、颗颗;其中云声母字三个,即是:熠熠、往往、炎炎;其中昌声母字二个,即是:处处、蠢蠢;其中从声母字二个,即是:寂寂、字字;其中晓声母字二个,即是:熙熙、薰薰;其中澄声母字二个,即是:迟迟、重重;其中滂声母字二个,即是:片片、翩翩;其中书声母字二个,即是:沈沈、声声;其中微声母字一个,即是:物物;其中泥声母字一个,即是:年年;其中疑声母字一个,即是:皑皑;其中知声母字一个,即是:朝朝;其中章声母字一个,即是:种种;其中精声母字一个,即是:依依。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朱淑真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的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点绛唇·风劲云浓词牌名:点绛唇|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

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

春工已觉。

点破香梅萼。

暮春有感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词牌名:生查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去年元夜[1]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初夏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

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彩凤驯。

荷嫩爱风欹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新。

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会魏夫人席上·其一“飞”字韵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只欲飞。

著使明皇当日见,阿蛮无计况杨妃。

会魏夫人席上·其三·“满”字韵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柳腰不被春拘管,风转鸾回霞袖管。

舞彻伊州力不禁,筳前扑簌花飞满。

元夜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除夜·休叹流光去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梅花恣逞春情性——朱淑真咏梅诗词赏析

梅花恣逞春情性——朱淑真咏梅诗词赏析

梅花恣逞春情性——朱淑真咏梅诗词赏析川雪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

现存诗三百多首,南宋魏仲恭辑其诗命名为《断肠集》;朱淑真另有《断肠词》一卷,约三十几首。

其作品题材颇为广泛,咏物、写景、闺阁、咏史等都有涉猎。

其以花木立题的咏物诗词最多,超过五十首。

其中又以咏花诗为最,咏花诗中尤以咏梅为冠,有三十多首。

梅花那高洁、顽强的精神与其自身的性格不谋而合,最好地体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宋时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的林逋,对朱淑真的影响十分深刻。

林逋一生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

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他平时的生活除了养鹤,就是种梅、赏梅、咏梅,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幽然世界里,世人所谓“梅妻鹤子”真是实至如归。

林逋爱梅成癖和遗世独立的品性成为梅苑中的佳话,同时也受到爱梅者的一再歌咏。

朱淑真曾作诗《吊林和靖二首其一》感慨道: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

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

这首诗从咏梅到咏爱梅之人,在咏人中婆娑着梅的英姿,梅与人已经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有着孤傲性格的林逋却受“寂寞冰霜”之苦,与傲霜斗雪清神远韵之寒梅交相辉映,画中梅、梅中人、人中花交织为一体。

诗人对林逋不为世俗牵绊,高洁孤傲的精神十分赞赏,表现出自身要以梅花傲雪独立的品格鞭策自己,做一个像林逋那样的品德高尚的人。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

当天寒地冻、万物凋零的冬季来临之时,唯有梅花仍然傲雪怒放。

梅花孤高清洁,坚韧顽强的精神与朱淑真自身的性格不谋而合,梅花成了她常常歌咏的对象。

梅花这个意象在朱淑真的诗词中,一方面以真实的梅花存在,作装饰、观赏之用;另一方面以抽象的精神存在,作寄情、抒怀之用。

诗人借助这客观之像,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体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朱淑真》诗词大全集

《朱淑真》诗词大全集

《朱淑真》诗词大全集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与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之家。

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后人给朱淑真的诗集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但根据考证,她的丈夫应该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

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对于《生查子·元夕》词,作者究竟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一直都存有争议。

词的含义浅白易懂,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的约会,作者是谁,却惹来争议:闺阁妇女自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按那时的说法,无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词,要比李清照被后人指责:“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来得更为严重。

所以明代的杨慎在《词品》里一本正经地斥责朱淑真为“不贞”。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

但根据她实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

后考证其因与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

”有人据此猜测她又可能是投水自尽,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

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

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不打》·宋.朱淑真月移西楼更鼓罢,夫收渔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它。

诗中写了太多似乎不相干的人和事,细读才发现才女的小心机。

首句“月移西楼更鼓罢”是指入夜了,月亮也西移,更鼓声也渐停,这是打更人不打更。

第二句“夫收渔网转回家”是指忙碌了一天的渔夫也收起了网,准备回家了,这是渔夫不打渔。

第三句“卖艺之人去投宿”是辛苦了一天的卖艺人去投宿休息了,这是艺人不打锣。

第四句“铁匠熄炉正喝茶”是打了一天铁的铁匠喝茶休息,这是铁匠不打铁。

第五句“樵夫担柴早下山”樵夫收获满满下了山,这是他不打柴。

第六句“飞蛾团团绕灯花”是蛾碟围着油灯飞舞,这是不打茧。

第七句“院中秋千已停歇”是庭院中的秋千已无人摇荡,这是不打秋千,此为。

第八句“油郎改行谋生涯”是卖油郎换了行,不再以卖油为生,这是不打油。

前八句已经有8个不打,最后两句才提到父亲,毛驴冲撞了老爷尊驾,希望老爷也不打。

全诗无一字提到“不打”,却句句都是“不打”,令人赞叹不已,更妙的是前8句并非生硬地平铺,一切都是入夜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诗人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画成了一幅十分接地气的生活画卷,更炼成了一首好诗。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是宋代唯一能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精通绘画、通音律,平生所作一本《断肠集》,现存词仅32首。

这是一位倔强的才女,面对不幸的婚姻,她发出了“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的疑问;面对各种世俗成见,她吟出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豪言,让我们领略了古时女子少有的个性。

当年朱父骑驴外出,不小心冲撞了时任州官,州官大怒将他绑了去,朱淑真赶忙去救父亲。

那州官早就听闻朱淑真的才气,于是故意为难她,让她以“不打”为题当场作一首诗,如果写得好就放了她父亲。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朱淑真是一位宋代女词人,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女性特色,表现了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体验和内心感受。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的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她的作品强调情感细腻、婉约柔情的女性特点。

在她的诗词中,情感表达十分细腻,无论是爱恨情仇,还是悲欢离合,都被她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生查子·元夕》中,她写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用含蓄委婉的笔触描绘出少女春心萌动、羞涩又期待的情感。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还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和描写。

她的作品多描绘了女子的闺中生活、夫妻间的相思和离别等。

这些主题既展现了宋代女子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家庭伦理。

例如,《秋日偶成》中,她写到“淡妆轻抹待日出,窗下棋盘已乱收”,描绘了女子在深闺中与棋为伴的寂寥生活,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再者,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还表现在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批评。

她的一些作品表达了她对社会不公、婚姻不幸的深深不满和控诉。

例如,《圈儿词·自责》中,她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既表达了她对人生的虚无感和无常感,也暗含了她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女性特色。

她的细腻情感、对日常生活的、对社会现象的见解和批评等都表现出她深深的女性视角和情感体验。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揭示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宋代社会、女性角色及女性文化的独特视角。

南宋时期,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与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都创作了许多涉酒诗词。

这些诗词的审美情趣有何异同?本文将从关键词、诗词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诗词中,常常出现与酒相关的词汇,如“酒”、“饮酒”、“酒文化”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中也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浇酒。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摘要: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诗歌创作特点
3.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概述
4.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的具体内容和赏析
正文: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富有感情和思想深度著称。

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更有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和思考。

朱淑真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真挚,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二是形式多样,她的诗歌既有豪放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婉约的短篇抒情诗;三是语言优美,她的诗歌语言既富有音乐性,又具有绘画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涵盖了她的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这20 首诗,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夜泊牛渚怀古》、《春日杂诗》等;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如《卜算子·咏梅》、《乌夜啼》等;还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浣溪沙·寒食南轩阳气融》等。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一首,描绘了夜晚牛渚的美丽景色,同时又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朱淑真的代表作之一。

再如,《卜算子·咏梅》一首,通过咏梅,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同时
又借梅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朱淑真的另一首代表作。

《朱淑真诗词178首》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

《朱淑真诗词178首》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

《朱淑真诗词178首》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

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素有才女之称。

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

1.《谒金门·春半》宋朝·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2.《蝶恋花·送春》宋朝·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3.《秋夜》宋朝·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4.《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宋朝·朱淑真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5.《减字木兰花·春怨》宋朝·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6.《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宋朝·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7.《清平乐·风光紧急》宋朝·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8.《江城子·赏春》宋朝·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宋词媛朱淑真事略清佚名欧阳永叔《生查子·元夕》词,误人朱淑真集,升庵引之,谓非良家妇所宜。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辨之详矣。

魏端礼《断肠集序》云:“蚤岁父母失宷,嫁为市井民妻,一生抑郁不得志。

”升庵之说,实原于此。

今据集中诗(余藏《断肠集》鲍渌■⑴手斠本,巴陵方氏碧琳琅馆景元钞本,又从《宋元百家诗》、《后村千家诗》、《名媛诗归》暨各撰本,辑补遗一卷)及它书考之,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人(《四库提要》)。

或曰海宁人,文公侄女(《古今女史》)。

居宝康巷(《西湖游览志》在涌金门内如意桥北)。

或曰钱塘下里人,世居桃村(《全浙诗话》)。

幼警慧,善读书(《游览志》),文章幽艳(《女史》)。

工绘事(《杜东原集》有朱淑真梅竹图题跋,《沈石田集》有题淑真画竹诗),晓音律(本诗《答求谱》云:“春醲酽处多伤感,那得心情事管弦。

”)。

父官浙西,绍定三年二月淑真作《漩现图记》,有云:“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

”(《池北偶谈》)其家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

(本诗《晚春会东园》云:红点苔痕绿满枝,举杯和泪送春归。

仓庚有意留残景,杜宇无情恋晚晖。

蝶趁落花盘地舞,燕随柳絮入帘飞。

醉中曾记题诗处,临水人家半掩扉。

《春游西园》云:闲步西园里,春风明媚天。

蝶疑庄叟梦,絮忆谢娘联。

蹋草翠茵软,看花红锦鲜。

徘徊林影下,欲去又依然。

《西楼纳凉》云:小阁对芙蕖,嚣尘一点无。

水风凉枕簟,雪葛爽肌肤。

《夏日游水阁》云:澹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残书。

《纳凉桂堂》云:微凉待月画楼西,风递荷香拂面吹。

先自桂堂无暑气,那堪人唱雪堂词。

《夜留依绿亭》云:水鸟栖烟夜不喧,风传宫漏到湖边。

三更好月十分魄,万里无云一样天。

案:各诗所云,如长日读书,夜留待月,确是家园游赏情景。

淑真它作,多思亲念远之意,此独不然。

《依绿亭》云:“风传宫漏到湖边”,当是寓钱塘作,不在于归后也。

幽栖居士朱淑真诗词120卷: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幽栖居士朱淑真诗词120卷: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幽栖居士朱淑真诗词120卷: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400篇诗文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

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

因此除钱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二、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

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

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

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8 卷第 6 期 Vol.38 No.6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2016 年 11 月 Nov. 2016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近体诗用韵考
路琪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摘 要:诗歌用韵的研究对于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语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宋代女诗人朱淑真
2. 遇摄
表 2 遇摄平声
韵目

鱼虞
鱼虞模
虞模
次数
1
3
1
2
由表 2 可知,遇摄的用韵情况如下:遇摄鱼虞模共 出现 7 次,其中鱼韵独用 1 次,鱼虞通押 3 次,鱼虞模 通押 1 次,虞模通押 2 次。
独用情况:依据《广韵》,遇摄中鱼韵应为独用韵。 同用情况:从表二可见,遇摄中鱼虞通押 3 次,鱼 虞模通押 1 次,虞模通押 2 次,故鱼虞模定为同用。与 《广韵》有异。 3. 止蟹二摄
共出现 33 次,其中东韵独用 25 次,钟韵独用 1 次,东 钟通押 7 次。
表 1 通宕二摄平声
韵目


东钟


阳唐
次数
25
1
7
13
2
19
宕摄阳唐共出现 34 次,其中阳韵独用 13,唐韵独 用 2 次,阳唐通押 19 次。
特殊情况:阳韵独用中有 4 次是借江摄中江韵发 端,阳唐通押时也有 1 次是借臻摄中文韵发端。
一种说法是她是南宋人。这种说法是大多人都相信 的,现存的有关朱淑真事迹史料中,最早认为朱淑真是 南宋人的是明代的田艺蘅,他在《断肠词·纪略》中记 载道“淑真,浙中海宁人,文公(朱熹)侄女也”[7]。 他所记载的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这一说法显然不足信,
────────── 收稿日期:2016-05-15 作者简介:路琪(1992-),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
Key Words: Zhu Shuzhen; modern-style poems; Heartbroken Poems; rhyming
宋代最出名的两位女性作家,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李 清照,一个则是小有名气的朱淑真。历代以来,人们对 李清照的关注要远远多于朱淑真,因此对于朱淑真的研 究也要少于李清照。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朱淑真的作品 曾被火焚之,再加上文献资料对于她的记载也较少,且 朱淑真的诗歌多断肠之语,不若李清照的作品婉约中带 有豪放。如若不是宋人魏仲恭将朱淑真的诗词辑佚形成 《断肠集》,那么现在的我们将不会有机会了解朱淑真 其人其作。
学者们对于朱淑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朱 淑真本人,二是朱淑真的作品。例如《朱淑真及其<断 肠集>解读》[1]、《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2]、《宋代两位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与朱淑真》[3]、《重重藩篱中 的女性悲歌——评朱淑真作品的女性意识》[4]、《论朱 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5]等,这些研究细分下来,可看 出大多是研究朱淑真生平事迹,或者朱淑真与李清照、 魏夫人等人的诗词比较,或者是朱淑真诗歌断肠的由
特殊情况:止摄支韵与蟹摄灰咍二韵通押 1 次,蟹 摄齐韵与止摄支之二韵通押 1 次,蟹摄灰韵与止摄支脂 之三韵通押 1 次。另外,假摄麻韵与蟹摄佳韵通押 1 次。
与《广韵》同用独用一致的是蟹摄的齐韵,不同的 是微支脂之四韵以及佳皆灰咍四韵。
4. 臻山江三摄 由表四可见,在不考虑跨摄通押的情况下,臻山二 摄用韵情况如下:臻摄中真谆文欣魂痕六韵共出现 21 次,其中真韵独用 3 次,真谆二韵通押 10 次,文欣二 韵通押 1 次,魂痕二韵通押 1 次,文谆二韵通押 2 次, 文真谆三韵通押 3 次,真谆欣三韵通押 1 次。 山摄中元寒桓删山先仙七韵共出现 52 次其中寒韵 独用 3 次,先韵独用 2 次,山韵独用 1 次,寒桓二韵通 押 9 次,先仙二韵通押 18 次,删山二韵通押 2 次,寒 山二韵通押 2 次,先寒二韵通押 1 次,寒删二韵通押 1 次,寒删山三韵通押 3 次,寒先仙三韵通押 3 次,山寒 桓三韵通押 1 次,仙删山三韵通押 1 次,先仙山三韵通 押 1 次。 独用情况:依据《广韵》,臻山二摄中没有独用韵。 同用情况:由表四可知,臻摄中的真谆二韵通押 10,显然同用。文欣二韵通押 1 次,文谆二韵通押 2 次, 文谆真三韵通押 3 次,真谆欣三韵通押 1 次,可以认为 真谆文欣四韵同用。山摄中的寒桓二韵通押 9 次,显然 同用。先仙二韵通押 18 次,亦可视为同用。寒桓二韵 通押 9 次,寒山二韵通押 2 次,山寒桓三韵通押 1 次, 故寒桓山三韵同用。先仙二韵通押 18 次,先寒二韵通 押 1 次,寒先仙三韵通押 3 次,故寒先仙三韵同用。删 山二韵通押 2 次,寒删二韵通押 1 次,寒山二韵通押 2 次,寒删山三韵通押 3 次,故寒删山三韵同用。 特殊情况:臻摄魂韵与山摄元韵跨摄通押 3 次。山
独用情况:依据《广韵》,通摄中东韵应为独用韵。 同用情况:张世禄先生主张“同用次数超过总数的 百分之十,即认定有同用的趋向”[12],依照这一标准,
从表一可见,通摄中的东钟通押 7 次,故定东钟同用。 宕摄中的阳唐通押 19 次,亦可定为同用。
与《广韵》同用独用一致的是宕摄中的阳唐二韵,
而通摄中的东钟二韵则突破《广韵》中“东韵独用、冬 钟同用”的界定。
表 3(a) 止蟹二摄平声(1)
韵目 微

之 支之 脂之 微支 微脂
次数
6
2
2
10
5
1
1
韵目 微之 支脂之 微脂之 微支之 齐支之 灰支脂之
次数
3
2
1
1
1
1
表 3(b) 止蟹二摄平声(2)
韵目



灰咍
佳皆
次数
6
3
2
10
2
韵目
皆灰
皆咍
咍佳皆
麻佳Biblioteka 支灰咍次数1
1
2
1
1
由表 3 可见,在不考虑跨摄通押的情况下,止蟹二 摄的用韵情况如下:止韵的微支脂之共见 34 次,其中 支脂之三韵共出现 21 次,支韵独用 2 次,之韵独用 2 次,支之二韵通押 10 次,脂之二韵通押 2 次,支脂之 三韵通押 2 次,微韵独用 6 次,微支二韵通押 1 次,微
-22-
摄仙韵与臻摄真谆二韵跨摄通押 1 次。深摄侵韵与臻摄 真谆二韵跨摄通押 2 次。梗摄清韵与臻摄真谆二韵跨摄 通押 1 次。遇摄虞韵与山摄先韵通押 1 次。梗摄清韵与 山摄先仙二韵通押 1 次。
路 琪: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近体诗用韵考
但这句话也说明朱淑真生活在南宋。另有陈霆在《渚山 堂词话》中说“古妇人之能辞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 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8],这 也说明了她生活在李清照之后的年代,即南宋时代。
一种说法是她是北宋人。其依据主要是《断肠诗词》 中《会魏夫人》这首诗。曾巩弟弟曾布的妻子名为魏夫 人,所以前人推断其为北宋人。但诗中的魏夫人是否是 曾布的妻子还未有证明,所以此说法尚待考察。
-21-
第 38 卷第 6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 年 11 月
脂二韵通押 1 次,微之二韵通押 3 次,微脂之三韵通押 1 次,微支之三韵通押 3 次。
蟹摄中齐韵独用 6 次,灰咍二韵共出现 15 次,其 中灰韵独用 3 次,咍韵独用 2 次,灰咍二韵通押 10 次, 佳皆灰咍共出现 6 次,其中佳皆通押 2 次,皆灰通押 1 次,皆咍通押 1 次,咍佳皆通押 2 次。
一种说法是她生活在两宋之交。这种说法主要是从 朱淑真的作品中推断出来的。今人冀勤先生“朱淑真的 生活年代约在北宋神宗元丰二、三年(1079、1080)至 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约 1131 至 33),在人世间度过 了五十多个春秋”[9]这一说法。
本文更倾向于朱淑真是两宋之交的人这一说法,即 她生活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因为魏仲恭提到“近时 之李易安,有显著名者……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 淑真词……”[10]朱淑真诗词能常常传诵,必定距离当时 不太遥远,所以朱淑真生活年代据魏仲恭的生活年代很 近,但又早于魏仲恭的生年。
A Study of the Rhyming in Zhu Shuzhen’s Modern-Style Poems
LU Q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rhym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n phonetic features of a particular area and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This paper studies Zhu Shuzhen, a female poet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her modern-style poems in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to Zhu’s life and her works. The second part sums up the rhyming of Zhu’s modern-style poems. And the last part points out the rhyming characteristics in Zhu’s modern-style poems.
来,又或者是朱淑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爱情意识、忧 患意识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关于朱淑真的研究都是从 文学的角度出发的,而本文则先简要介绍朱淑真及其作 品,然后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朱淑真的近体诗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归纳出其诗歌用韵的特殊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