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筮法详解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afc3866529647d272852b5.png)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周易参伍筮法》,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肯定了“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是求卦的筮法。
卢泰以为,公元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之以九宫配八卦、四时的占筮方法乃“参伍筮法”也。
在西汉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九宫占盘了。
卢泰:对“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解释:伍为数词,即五。
所谓数指:12345678910 ;其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
在生数和成数中5为尊贵之数,因所有生数和成数皆由5变化而来。
如,生数1=5-4;成数6=5+1等等.故,伍有数主数祖之称。
伍,《说文解字》为会意词,从人,从五,五的本意是指天地相交。
引申为人在旁边观察天地交合的宇宙变化。
相参伍也;参做动词,有参拜伍之意。
伍字本身,有一人居左参拜(观)五之象。
九宫中,伍居中宫,其他四正四隅环立亦显参拜之阵象,故九宫图即参伍图也!另,参即三,伍即五。
三五乃三个伍之意。
(古时称十五为“叁伍,”此即参天两地倚数之和;参天,指生数中的三个奇数或说阳数135;两地,指生数中的两个偶数或阴数24;参天两地,乃12345的统称。
之和为15),九宫中四奇四偶加中五各方向相邻三数之和皆“参伍”三个五(15)也,由此可知,“参伍”实是九宫图的取象和特殊数字结构之变称,另一种称呼。
九宫图,即参伍图。
而参伍筮法定卦使用的天(后天八卦)地(后天八卦九宫)盘,定局用的时空盘(九宫八卦二十四节令72局)乃是周密完整的体现“参伍以变,错综数”演卦方法的时空盘都是记录天文历法时空布局的九宫盘!它能准确有序地演绎出易经64卦,并经得住“左国”卦例的验证。
其旋转的天盘趣(趋)时而行与地盘相错,时空定位都是实在的而非虚拟想象象征的主观的人为规定。
实用“参伍筮法”操作步骤及举例:分四步:一、取时:将起卦时的公历换算成农历;如,公历1997年9月26日21时20分,换算成农历为:丁丑年、已酉月、辛末日、已亥时;(八字算命的四柱)。
周易古筮考 筮仪详解
![周易古筮考 筮仪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c942d2a5901020207409c5a.png)
周易古筮考卷一筮仪详解把用于演算的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成两份,以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此谓之“以象两”。
而后从左手蓍草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征人,连同左右两手象天地的蓍草,所谓天地人三才之道都有了,这就是“挂一以象三”的意思。
完成了这套程序之后,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手一组分数左手的蓍草,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在以左手分数右手的蓍草。
这样一组组分数完两只手中的蓍草,即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在此为数的意思,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分数左右两手蓍草,以象征四时。
分数完左右两手的蓍草后,每只手中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余一根,或二、三根,或余四根。
“奇”就是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分数完后的余数。
“扐”宋人解作“勒”,就是将左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将右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中指与食指间。
以这余数象征积余日而成闰月,此即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
前后两次闰月想去大约三十二个月,在五岁之中,故称“五岁再闰”。
以四根蓍草为一组,一组组分数完后,这时两手蓍草的剩余数亦有一定的规律:左手若余一根,则右手必余三根;左手若余两根,右手必余二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一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四根。
这时,置于左手指缝间的剩余蓍草数(连同至于小指缝中象征人的那根)不是五根,就是九根。
也就是说,这样分数完后,去掉余数,左右手中的蓍草数还余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到这里,算是完成了以蓍草演算的第一道手续,古人称之为“一变”。
尔后将两手的蓍草合在一起(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分成两份,与第一次分时一样,将右手的蓍草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缝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左手的蓍草,随后用左手以同样的方式去分右手的蓍草,其他手序亦同第一变,待第二变完成之后,两只手中的蓍草若左手余一根,则右手必余两根,左手余两根,右手必定余一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四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三根。
第二变后置于左手指缝间的蓍草余数之和(连同二变开始时取出的那一根蓍草)不是四根就是八根。
周易筮法两种及解卦原则
![周易筮法两种及解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76e8d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b.png)
周易筮法两种及解卦原则大衍筮法:(01) 取蓍草签50支。
(02) 抽取1支,横放置其上,以象征太极。
(03) 将余下49支一分为二,左右各一组(象征太极分两仪,取天地之象,左天右地)(04) 从右组(亦有从左取)中抽取1支,夹于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取三才之象)(05) 将右组余下之数,每4支为一小组,最后剩余之数夹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如无剩余,即取最后四支)。
(06) 左组如是重复,剩余之数夹于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
(07) 将三次取签置于左上。
(08) 余下蓍签混合,如之重复。
共三次。
(09) 于第三次,查看左右剩余组数(每4支为一组),所得组数,是为第一爻之数。
(10) 将所有蓍签重新混合,如之重复六次,得出全部六爻的代表数字。
6、8为阴爻,7、9为阳爻,以此画出卦象,得出“本卦”。
(11) 9、6为老阳老阴之数,7、8为少阳少阴之数,老变少不变,爻变之后得出新的卦象,是为“之卦”。
(12) 如此以十八变而取六爻。
鬼谷子金钱卦:(1) 取古钱三枚,字为阴,背为阳,置于龟壳中,龟背朝上,摇掷。
(2) 三阳为老阳,三阴为老阴,一阳二阴为少阳,一阴二阳为少阴。
(3) 如是六次得出六爻。
是为“本卦”。
(4) 取老变少不变,爻变之后得出“之卦”。
注:此法是西汉京房在古老的“蓍草”占卜术基础上所发明。
朱熹解卦规则:(1) 一爻变者,以本卦变爻的爻辞占。
(2) 二爻变者,以本卦二变的爻辞占,以上爻的爻辞为主。
(3) 三爻变者,以本卦及之卦的卦辞占,以本卦的卦辞为主。
(4) 四爻变者,以之卦中二不变的爻辞占,以下爻的爻辞为主。
(5) 五爻变者,以之卦中不变的爻辞占。
(6) 六爻全变者,乾坤两卦以用九和用六的辞占,并参考之卦卦辞。
余六十二卦占以之卦卦辞。
(7) 六爻全不变者,以本卦卦辞占。
——转自:柑橘园ORANGERY。
古代卜筮法一百例讲解
![古代卜筮法一百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b9a7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c.png)
古代卜筮法一百例讲解
概述:
卜筮法是古代中国人用神秘的方法来预测未来或解答问题的一种古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百个古代卜筮法的例子,涵盖了不同的卜筮方式和应用场景。
1. 周易卜筮
- 使用六十四卦来卜问问题,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来预测未来发展。
2. 三命通会
- 通过分析命理和生辰八字,预测个人的命运和吉凶吉日。
3. 胡蓝甲子
- 使用胡蓝甲子碗和投掷竿,预测婚姻是否吉利、是否会有子嗣等。
4. 葛洪五鬼封门
- 通过使用五鬼封门符,在特定时机挂于门前,以驱除邪气和
带来好运。
5. 见财起意
- 在指定时间进入财神庙,接受神明的供养,以求财运亨通。
6. 风水学
- 分析地势、气场和布局,来确定居所风水的吉凶,预测家运
和事业发展。
7. 打官司前的咨询
- 在打官司前请教或民间卜筮师,以便预测官司的胜负和进展。
8. 猫蚀财
- 通过观察家猫是否偷吃某人的银子或财物,来预测该人的财运。
9. 破解天兵符
- 使用特定方法解读天兵符文案,以求保护人身平安和驱邪避灾。
10. 签文占卜
- 在南京夫子庙进行签文占卜,通过解读签上的文案来得出吉凶和解答疑问。
...(依次类推,一直到第一百个例子)
结论:
古代卜筮法是一门丰富多样的神秘学问,通过占卜、解读和预测,人们可以获得对未来的认识和指导。
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的卜筮方式和应用场景,激发了我们对古代智慧的探索和思考。
注意:本文所述例子仅供参考和娱乐之用,并不保证准确性和可行性。
周易卜筮解析
![周易卜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2788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8.png)
周易卜筮解析周易卜筮是中国古代卜筮术之一,它以《周易》为基础,通过投掷筛子或者牌来进行卜筮,以求得对未来的预测与解析。
周易卜筮被广泛应用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并且至今仍在一些人群中保留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周易卜筮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见解析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周易卜筮的基本原理是以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为基础,通过卜筮的方式揭示世间万物的变化和规律。
在周易卜筮中,万物被分为阴阳两极,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同时,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万物又可以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周易卜筮的解析体系。
二、卜筮方法周易卜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掷筛子,另一种是使用卜筮牌。
投掷筛子法是通过将三颗筛子同时投掷,并根据投掷结果的阴阳情况来进行解析。
卜筮牌法是将卜筮牌分成两堆,然后选取牌进行解析。
不论是哪种方法,卜筮者都需要根据自身的问题或者预测需求进行意念的调整,并且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操作。
三、常见解析1. 天人合一:周易卜筮认为人与天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的行为与思维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卜筮解析时,常常会将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以达到预测的效果。
2. 卜爻解卦:卜爻解卦是周易卜筮中最为核心的一环,通过投掷筛子或者选择卜筮牌,生成六个爻位的情况,然后根据《易经》中对应的卦辞与卦象进行解析。
每个卦位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相互组合又会有着更为细致的解读。
3. 变卦解析:变卦是周易卜筮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它指的是在卜问过程中,上下两次所占的爻位不同,从而造成卦象的变化。
变卦的出现表明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卜筮者需要结合变卦以及卜问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解读。
4. 六爻互动:在六爻卜筮中,每个爻位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不同爻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解析结果产生影响。
卜筮者需要将六个爻位进行互动分析,从而得出综合的结论。
综上所述,周易卜筮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卜筮术,通过对阴阳、五行等理论的运用,对未来的预测与解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
周易古筮法详解
![周易古筮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2919100b52acfc789ebc953.png)
周易古筮法详解《系辞传》有关筮法的内容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筮法的第一步骤是“分而为二”,“分而为二以象两”,两是两仪,未分之前的四十九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整体的一,它象太一、太极。
第二步骤是“挂一以象三”,从分为两部分的蓍(shī)草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于是形成三部分,象天地人三才。
第三步骤是“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揲的意思是数。
“揲之以四”,是四个四个地数。
“以象四时”的四时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
第四步骤是“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五岁再闰”,五年之中置两个闰月。
“再扐”,扐是余数的意思。
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两只手两个余数,故云“再扐”。
得出两个余数,合到一起,“而后挂”,这一易完毕。
“挂一”,从一部分中拿出去一根,两部分余下来的还有四十八根。
四个四个地数,一只手可能余一,而另一只手必余三;一只手余二,而另一只手必余二。
不余则视作余四。
总之,每只手的余数不外乎一、二、三、四这几种情况。
而两只手余数的合只有四与八两种情况。
加上挂一,总数是五或九,如下图:1+4+4=91+3+1=51+2+2=51+1+3=5将第一次变化后取得的余数放置在一边,用剩下的蓍草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第一次变化的第二部中取走的一根蓍草,与最后得出的作为余数的蓍草,都单独放置,不再参加第二次的变化,因此第二次变化所用的蓍草是44根或40根,如下图:49-5=4449-9=40第二次变化除了所用蓍草的数目比第一次少外,其他步骤与第一次变化完全相同,也要经过“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四个步骤,最终求出一个余数来。
大衍筮法详解
![大衍筮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dc6b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9.png)
大衍筮法详解大衍筮法即蓍草揲蓍法,是“四书五经”之《易经》原文中所唯一记载的一种最为古老的筮法。
筮即策,是运用蓍草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得出特定的数字组合,从而用数字变化成周易阴阳卦爻符号,并以此结合《易经》卦爻辞吉凶作为决策或谋略的重要判断方法。
“大衍筮法”出自今传本朱熹隶定的易传《系辞上传》第九章。
辞曰:“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两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周易本义』中有讲述揲蓍的方法及其仪式。
一、最古老和正统的起卦法我小时就接触易经,看过好多“八卦”之术,对各种起卦法略知一点。
在各种起卦法(比如:纳甲法、铜钱法)中,我还是更相信古人的起卦法:揲蓍(shé shi)法(即蓍草起卦法)。
此法简便易行,且古老正统,最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所以,我一直都采用此法起卦,灵验度也极好。
古语云:大事不决则占卜。
古代人无论国事家事、大事小事,均以占卜决疑。
而现在的我,沾染了现代人自以为“人定胜天”的毛病,彷佛没有疑问一般,十年来都不曾占卜了。
今天,特将“快被我遗忘”的“蓍草起卦法”过程“通俗的”记录下来,以备查。
二、揲蓍法每一卦都由六个爻(yao)组成,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同时由于偶数属阴,奇数属阳,易经以“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
这样,如果初爻为阳爻,那么就是“初九”,为阴爻就是“初六”;同理,五爻为阳爻,称“九五”(所谓九五之尊),为阴爻,称为“六五”。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 文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 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bd0ad4d5bbfd0a79567396.png)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文/吕再发易经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无上智慧,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一直作为群经之首,许多人都投身研究它,它的神奇之处和它的魅力,到现在还是继续为人所乐道,还在继续为人们服务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足见其不凡。
易经的基本功能就是它的神奇预测功能。
虽然哲理和类象也是它的不可分割和相辅相成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大家还是更倾向于它的预测功能。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如何正确的运用易经的预测功能,那么起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会正确的运用筮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这个宝藏的钥匙。
下面我就当前的流行筮法和正确的传统筮法一起写下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疑惑和遗憾有所帮助。
传统筮法:大衍数筮法,就是传统的筮法。
占筮之道,其数用五十。
我在这里不探讨五十数的来源,而是讲述其用法。
在以前用蓍草,这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有好几节。
生长在湖南一带,可惜我也没有见过。
我的方法是用竹签。
首先,在超市里买两三把烧烤用的竹签,回家后,选出大小相仿佛的,比较光滑的竹签,约六十根。
然后这些竹签留二十五公分的长度,锯去尖刺和多余的部分,使每一根竹签的长度相等(二十五公分长度)。
第二步:把这些锯好的竹签,放在没有煮过荤类的锅里面,最好是新锅,在里面煮开约十分钟,将竹签里面的杂质煮出,捞出,冲洗干净,晒干。
待竹签晒干后,挑选一个吉日,带上竹签到附近的大庙或者道观里,连同香花果烛一起去供养一下,并且详细诉说学易缘由,发愿行善,以便获得圣者加持!第三步:竹签制作完毕,再从中筛选五十根出来,余下的留下备用。
占筮步骤:凡自占,或为他人占卜,皆当问明占测主题,(比如占财运,婚姻,事业等等)无需问明其现在时的状态和事情事态。
《易经》中唯一记载的最古老的算卦方法——《大衍筮法》
![《易经》中唯一记载的最古老的算卦方法——《大衍筮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7c6e5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2.png)
《易经》中唯一记载的最古老的算卦方法——《大衍筮法》大衍筮法:大家都知道《易经》最早是一门占卜的学问(哲学化那是以后的事儿了),但是,当你认真拜读了《易经》之后,你会发现,其中居然没有一句直白的告诉你如何占卜。
《易经》只讲了占到这一卦代表了什么,占到那一卦代表了什么,却没有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算卦,怎么起卦。
这就好比有人扔给你一副象棋,告诉你哪个叫马、哪个叫炮,却没告诉你玩法。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怎么可能呢!从古代到现代,这么多人都拿《易经》算卦,人家是怎么学会的啊?记录算卦方法的最原始的文献就是《易传》。
《易传》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十篇孔子解释《易经》的文献,这十篇文献历来也被称为“十翼”,这就是孔子写给我们的《易经》的辅助教材。
“十翼”里有一篇《系辞》,有史以来第一次讲解了算卦的方法,这也是《易经》中唯一的最古老的有文献记载的算卦方法——《大衍筮法》。
最早接触《大衍筮法》是八十年代就读浙江中医学院期间,当时的学术氛围,易经术数的研习还比较传统(遵古法),不像现在各门各派卜筮之法层出不穷,多有“创新”,令人眼花缭乱。
有人就问了,难道铜钱卦和梅花易数就不古了吗?当然古了,只不过那是中古近古的事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咨讯的发达,人们都奔着更简洁更快速的方法去了,像这种需要较长时间起卦的复杂之法,逐渐的被冷落了。
其实,后世铜钱卦乃至梅花易数的出现,就决定了卜筮之术(至少是起卦方法)的便捷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在追求效率和急功近利的当代,《大衍筮法》几乎已经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少有人问津了,只有少数人还守着这份坚持——遵古法!《大衍筮法》即蓍草揲蓍法,是《易经》原文中唯一记载的一种最为古老的筮法。
筮即策,是运用蓍草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得出特定的数字组合,从而以数字转化成阴阳卦爻符号,并以此结合《易经》卦爻辞论断吉凶。
《大衍筮法》出自今传本朱熹隶定的易传《系辞上传》。
辞曰:“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易经中的卜筮方法介绍
![易经中的卜筮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f6535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0.png)
易经中的卜筮方法介绍易经,又称《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从人类宇宙观的角度出发,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其中,卜筮方法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卜筮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走向以及人生的吉凶祸福。
一、豫卜方法豫卜方法又称为“扬卦法”。
其过程如下:1. 准备六枝卦杖或者六枚硬币。
2. 将卦杖抛撒或硬币掷出,将结果记录下来。
3. 将记录的结果按照刚、柔的格式,形成阴阳爻。
4. 进行卜筮解卦,得到对应的卦辞和爻辞。
5. 根据卦辞和爻辞的解释,得出卜筮的结论。
二、悔卜方法悔卜方法也称为“阴阳卦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几支不同颜色的笔或者刷子。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刷子,在纸上画出阳卦和阴卦。
3. 将画出的阳卦和阴卦分别按照刚、柔的形式,形成阴阳爻。
4. 解读阴阳爻的含义,得到卜筮的结论。
三、玄卜方法玄卜方法是根据卦辞和爻辞,参照《周易》中的各种解卦方法进行卜筮。
具体步骤如下:1. 阅读卦辞和爻辞,了解其含义和解析方法。
2.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解卦。
3. 根据解卦的结果,得出卜筮的结论。
四、综合卜筮方法综合卜筮方法是将上述的豫、悔、玄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多种卜筮手法相结合,得到更全面、准确的卜筮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先使用豫卜方法或悔卜方法得到卦辞和爻辞。
2. 根据卦辞和爻辞的解析,得出初步的卜筮结论。
3. 再根据玄卜方法对初步结论进行核实和修正,得出最终的卜筮结论。
五、易经与现代生活易经中的卜筮方法虽然源于古代,但其思想和原理依然适用于现代生活。
在面对人生抉择、事业发展、情感纠纷等问题时,通过卜筮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易经中注重天人合一、宇宙变化的观念,也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独特的生活智慧和修身养性的方法。
六、结语易经中的卜筮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智慧,它不仅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还能指导日常生活的决策。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9c58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e.png)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易经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智慧的瑰宝。
它是一部关于变化和周而复始的道德哲学经典,主要通过六十四卦的组合与解读,来阐释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生的方向。
在易经中,有一项古老的筮法,被称为大衍之数古筮法。
这种筮法以一定的方式排列数字,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古代和现代的运用。
一、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基本原理大衍之数是指从一至九,以及从十至九十九这二十个数字。
在古筮法中,这些数字会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并与六十四卦中的爻辞和卦辞相对应。
通过抛筛取得的数字与这些排列的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卦辞的解读。
大衍之数所遵循的原理是“终始之数,始于数一,终于数九”。
这意味着在开始之初,我们只关注数字一的位置,而在最后的结果中,我们则关注数字九的位置。
这一原理反映了易经所强调的变化和循环的观念,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古代应用在古代,大衍之数古筮法被广泛应用于占卜和预测未来的领域。
当时的人们相信,通过抛筛取得的数字与卦辞对应后,可以揭示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从而指导自己的决策。
在官方方面,大衍之数古筮法常用于吉凶预测和国家运势研究。
例如,一些重要的政策决策会事先将各种可能的结果用大衍之数古筮法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同时,在君王即位时,也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卜卦仪式,来探测国家的命运和国家安危。
在个人层面,大衍之数古筮法也被寻求帮助的人广泛使用。
做生意的人会用它来预测市场走势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寻找最佳的商机。
而其他人则可能会用它来解答关于健康、婚姻、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三、大衍之数古筮法的现代应用虽然古代的大衍之数古筮法在今天并没有被广泛使用,但它的理念却在一些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学和领导力发展方面,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原理被用来分析和管理复杂的系统和团队。
通过观察和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领导者可以更好地预见并应对潜在的挑战,并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五讲 《周易》卦爻选讲与筮法解
![第五讲 《周易》卦爻选讲与筮法解](https://img.taocdn.com/s3/m/2a6b090fc5da50e2524d7f4b.png)
乾卦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 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卦
‚惕‛义新解 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
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
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周易》的筮法
东周筮法之实征
(7)《左传· 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 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 之 《随》 。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 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 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 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 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 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 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 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 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 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2.时至则动,时止则息
《乾》卦六龙,历经‚潜‛、‚在田‛、‚在渊‛、
‚在天‛、‚亢‛等不同的阶段,而有‚勿用‛、 ‚利见大人‛、‚有悔‛等种种不同的表现,说明 的道理是什么?只能是‚时‛,就是不能违时,只 能依时而行。
乾卦
《乾》卦的精神
2.时至则动,时止则息
这种重‚时‛的思想,在九三爻辞中尤其突出。‚君
(二)变卦法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
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
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第八章周易古代筮法一
![第八章周易古代筮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be09a85e804d2b160b4ec026.png)
•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始知此五十五之数, 始知此五十五之数,为变 卦而言。 卦而言。
卦之营数
• 每卦各爻营数之和,即是卦的营 每卦各爻营数之和, 数;
确定变爻 • 以五十五减去卦之营数,然 以五十五减去卦之营数, 后用余数自初爻上数, 后用余数自初爻上数,反复 数到余数尽时所止之爻, 数到余数尽时所止之爻,就 是变爻。 是变爻。
第二变: 第二变: 把第一变所得的余数, 把第一变所得的余数,重 新象第一变那样分, 新象第一变那样分,然 后再把所得的余数进行 第三变。 第三变。
• 第三变: 第三变: 方法与前同。 方法与前同。
• 三种变法完成后,会有四 三种变法完成后, 种结果: 种结果: • 余36、32、28、24。被4 36、32、28、24。 分,得9、8、7、6。 称 四营” “四营” • 9为老阳,8为少阴,7为少 为老阳, 为少阴, 为老阴。 阳,6为老阴。 • 老阳和老阴为可变之爻, 老阳和老阴为可变之爻, 少阳和少阴为不变之爻。卜时所得之卦为本卦。 占卜时所得之卦为本卦。
变卦 • 通过变爻之后所得的卦是之 卦。
确定吉凶 1、本卦六爻皆为不变之爻,卦 本卦六爻皆为不变之爻, 不变,用本卦卦辞占; 不变,用本卦卦辞占; 2、本卦六爻皆变,卦全变。乾 本卦六爻皆变,卦全变。 卦以用九占,坤卦以用六占, 卦以用九占,坤卦以用六占, 其余卦以之卦卦辞占; 其余卦以之卦卦辞占;
• 所得之数为初爻, 所得之数为初爻, • 用————、—— —— ————、 表示。 表示。 • 三次变化成初爻,所以六 三次变化成初爻, 爻都成需要十八次变化。 爻都成需要十八次变化。
四营
• 七象春天 • 九象夏天 • 八象秋天 • 六象冬天
(9)周易筮法讲解
![(9)周易筮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2327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9)周易筮法讲解周易筮法讲解陈周一/文周易筮法,始于天地之数。
筮的实质就是以数学计算来占筮,它的全部过程都是在计算,计算的目的是求出一卦来。
易卦的生成,就在于数的变化。
知道了筮法,才知道六十四卦是如何生成;知道了筮法,才知道六十四卦何以穷究万物。
《系辞·上》中的筮法:“天—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关于筮法的讲解:上述《系辞》章句,可分为三层理解:第一层,揭示演易本质,即筮法的基础是“天地之数”天地就是阴阳,也就是把自然数划分为两类,单数叫做天、叫做阳,双数叫做地、叫做阴。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称作天数。
二四六八十是偶数,称作地数。
奇数偶数,天数地数,叫法不同,实际是一回事。
为什么列举奇数偶数只从一到十呢?因为古人认为“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孔疏),“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甚至“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的“万物之数”,都可从一到十之数推出,用不着穷举。
因此,“十”虽少,但也是盈数或成数。
《左传·庄公十六年》就把十视作“盈数”。
杜预注说“数满于十”,所以限止于“十”就够用了。
第二层,讲述演易过程,即揲蓍求卦的具体方法揲蓍求卦,用竹棍称为筮,所以“筮”字从竹从巫;用蓍草为蓍,所以“蓍”字从草从耆,取用蓍草行筮决疑问耆老之意。
其实用什么无所谓,关键是数。
1、筮的计算有三个特点:第一,筮这种计算的目的是求卦,即求出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
周易卜筮解读
![周易卜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4d9c8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5.png)
周易卜筮解读周易卜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卜卦术,通过占卜筮仗的投掷和解读卦象来预言未来的吉凶祸福。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周易卜筮的介绍和解读过程的详细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卜卦术。
一、周易卜筮的起源和发展周易卜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周易》一书,也称《易经》。
《周易》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天地人事的观察和思考的总结,其中的卜卦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人认为卜卦可以揭示未来的变化,引导人们的行为决策。
卜筮作为周易的一种运用方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人们使用龟甲或牛骨等动物的骨制成的卜筮筹来进行卜卦,投掷后根据卦象的组合来解读吉凶。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易卜筮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在后世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卜筮的基本理论周易卜筮的基本理论包括卦象、爻辞和卜筮方法等。
卦象是指卜筮筹投掷后产生的卦的形象,它由爻的阴阳变化组合而成。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爻辞是对卜筮筹所得卦象的解释和说明,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应用卦象的意义。
卜筮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三钱、六龟、九宫和周易六十四卦等。
其中以周易六十四卦最为著名。
周易六十四卦是由六爻所组成的卦,每个卦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和含义。
通过投掷卜筮筹,可以得到不同的卦象,然后根据卦辞来解读吉凶祸福。
三、卜筮的解读过程卜筮的解读过程主要包括选择卦、解读卦象和应用卦象三个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卜筮的方法选择一个卦,即投掷卜筮筹后得到一个卦象。
然后,根据卦辞的解释和说明,理解卦象的含义和象征。
最后,将卦象的意义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给出相应的建议和预测。
在解读卦象时,需要注意卦象中各爻的阴阳属性和变动情况。
阴爻和阳爻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而爻的变动则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对阴阳爻的组合和变动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卦象所代表的事物的特点和趋势。
四、周易卜筮的应用价值周易卜筮作为古代的一种卜卦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古筮考精解
![古筮考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4485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8.png)
古筮考精解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而古人智慧的结晶——古筮,则是其中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卜筮、卜法等方法,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生哲学以及自然界的规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筮的魅力,学习古筮的精解吧。
古筮,又称《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卜筮的方法、卜筮的原理以及卜筮的结果。
它通过卜筮,为我们揭示了一分为二、太极图等等哲学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等自然科学规律。
古筮的精解,首先体现在它对卜筮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上。
在古筮中,卜筮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来进行卜筮,这些规则和方法通过后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卜筮体系。
比如,古筮中的“六十四卦”就是一套完整的卜筮方法,它由六个爻爻组成,每个爻爻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而卜筮的结果,则通过卜筮人自身的命运和运势,以及所处的环境和趋势来展现。
其次,古筮的精解还体现在它对卜筮的结果和人生哲学的研究上。
通过卜筮,古人可以揭示出宇宙和人生的许多规律和现象,使得人们对宇宙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和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应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又如“君子以自强不息,小人以拆桥断路”的思想,则告诉人们,在竞争中,我们应该坚持正义和诚信,以崇高的道德情操,追求卓越。
古筮的精解,还体现在它对卜筮的传承和创新上。
在古代,卜筮是一项非常神秘的活动,只有掌握卜筮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有资格进行卜筮,而普通百姓则是无法接触和掌握这项技术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卜筮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卜筮,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古筮的创新,如将卜筮用于决策和卜筮的拓展等,也有对古筮的传承,通过研究和学习,使古筮的精解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古筮作为一部拥有悠久历史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学习古筮,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宇宙和人生的规律和现象。
筮法易数解讲解
![筮法易数解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7caaec4693daef5ef73df0.png)
筮法易数解《周易·系辞·上·第九章》详细记录了孔子所传的《周易》的占筮方法,只要了解古文句读学的特点,正确标点断句,并能考虑到“八卦而小成”五个字是错简,这五个字的正确位置应当在上文的“五岁再闰”之后,这段文字本不难理解,一目了然。
可是,自秦汉以来,学术界一直未能正确解读这段文字,牵强附会,荒诞不经,与掷物成卦的方法混为一谈,完全失去了过揲的意趣,索然无味,以至筮牍不告,最后只好被以钱代蓍了。
正确解读这一段文字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先民揲蓍成卦的过程,而且可以使我们领悟出一些过去学者所未能领会的易学知识。
先看原文(“八卦而小成”五个字已放在它的正确位置“五岁再闰”之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八卦而小成……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六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所谓“天地之数”就是河图数,即河图中黑白点的多少。
其中六、八、十组成坤卦(?),“成变化”为洛书数(即洛书中黑白点的多少)的一;六、九、十组成艮挂(?),“成变化”为洛书数的二;七、八、十组成坎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三;七、九、十组成巽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四;一、三、五组成乾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六;一、四、五组成兑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七;二、三、五组成离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八;二、四、五组成震卦(?),“成变化”为洛书数的九。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4a48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5.png)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展开全文大衍之数:衍即演算。
易学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
演算第一步:太极占筮时准备50根蓍草(筹策),取出任意一根,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
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演算的是49根。
第一次演算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左与右。
对应原文:分而为二以象两从左手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挂一以象三,象征天,地,人,三才。
注:左为天,右为地。
左手组以四除之。
对应原文: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左手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整除而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归奇于扐以象闰。
右手组以四除之。
对应原文: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也是象征,春夏秋冬。
右手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象征五年二闰。
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
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一次演算完成。
注:第一次演算的结果不是五数,就是九数。
第二次演算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左右两组。
重复第一次演算中2至7的步骤,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上角,但不要与前次的重叠。
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注:第二次的演算结果不是四,就是八。
第三次演算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左右两组。
重复第一次演算中2至7的步骤,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
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注:第三次演算的结果不是四,就是八。
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
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演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古筮法详解
《系辞传》有关筮法的内容是: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
筮法的第一步骤是“分而为二”,“分而为二以象两”,两是两仪,未分之前的四十九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整体的一,它象太一、太极。
第二步骤是“挂一以象三”,从分为两部分的蓍(shī)草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于是形成三部分,象天地人三才。
第三步骤是“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揲的意思是数。
“揲之以四”,是四个四个地数。
“以象四时”的四时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
第四步骤是“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五岁再闰”,五年之中置两个闰月。
“再扐”,扐是余数的意思。
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两只手两个余数,故云“再扐”。
得出两个余数,合到一起,“而后挂”,这
一易完毕。
“挂一”,从一部分中拿出去一根,两部分余下来的还有四十八根。
四个四个地数,一只手可能余一,而另一只手必余三;一只手余二,而另一只手必余二。
不余则视作余四。
总之,每只手的余数不外乎一、二、三、四这几种情况。
而两只手余数的合只有四与八两种情况。
加上挂一,总数是五或九,如下图:
1+4+4=9
1+3+1=5
1+2+2=5
1+1+3=5
将第一次变化后取得的余数放置在一边,用剩下的蓍草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第一次变化的第二部中取走的一根蓍草,与最后得出的作为余数的蓍草,都单独放置,不再参加第二次的变化,因此第二次变化所用的蓍草是44根或40根,如下图:
49-5=44
49-9=40
第二次变化除了所用蓍草的数目比第一次少外,其他步骤与第一次变化完全相同,也要经过“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四个步骤,最终求出一个余数来。
剩下的余数可能性如下图:1+1+2=4
1+2+1=4
1+3+4=8
1+4+3=8
将第二次变化求得的余数也单独放置,那么,剩下的蓍草数目共有三种可能:40、36、32,如下图:
44-4=40
44-8=36或40-4=36
40-8=32
用剩下的蓍草再开始第三次变化。
第三次变化的步骤与第二次变化完全相同,其余数也仅有两种可能:4或8。
扣除第三次变化的余数后,剩下的蓍草数目存在四种可能:36、32、28、24,如下图:40-4=36
40-8=32或36-4=32
36-8=28或32-4=28
32-8=24
经过三次变化之后,将剩下的蓍草数除以四,就得出9、8、7、6四个数中的一个,这也就求出了一卦六爻中的一爻。
如果是7,就是阳爻,少阳,画为“—”;如果是9,就是阳爻,老阳,为变爻,画为“○”;如果是8,就是阴爻,少阴,画为“- -”;如果是6,就是阴爻,老阴,为变爻,画为“×”。
以上3次变化可归纳为:
一变二变三变
(49 -9 -8 -4)÷4=7
(49 -9 -4 -8)÷4=7
(49 -5 -8 -8)÷4=7
(49 -5 -8 -4)÷4=8
(49 -5 -4 -8)÷4=8
(49 -9 -4 -4)÷4=8
(49 -9 -8 -8)÷4=6
(49 -5 -4 -4)÷4=9
将上面所说的全部过程再重复5次,就可以求出其他五爻,从而构成一个六画卦。
因为每求出一爻都需要经过3次变化,求出六爻共需要18次变化,这也就是《系辞传》中所说的“十有八变而成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