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背后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新闻背后的思考

一.假新闻的定义

假新闻是指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报道,包括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其中虚假新闻的特征是“造假”,整体事实不真实;失实新闻的特征是“失真”,部分事实、细节或本质不真实。

二.案例回顾——“深圳最美女孩”

2013年3月25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则题为《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报道称,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在配图照片中,一名身穿粉红格子衬衫、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单膝跪地,在给一位患有残疾的老人喂盒饭。女孩是湖南新化人,出生于1991年,目前正在深圳打工。3月24日下班回家路上,女孩看到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后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盒饭,然后亲自喂饭。

中国新闻网是最先报道这则消息的媒体。之后,该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官网转发,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朝日新闻》等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也纷纷转载该报道。

这条新闻报道热传之后,这位给乞讨老人喂饭的女生,被广大群众赞为“深圳最美女孩”。广大网友为这一体现“正能量”的事件摇旗呐喊。然而,事情峰回路转。事后,有媒体调查发现,这是一起网络推手策划制造的假新闻,其目的是为炒作故事中提及的商业展览。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拍照的男子离开。此后,策划者出面致歉,承认照片是摆拍。在媒体开始质疑新闻的真实性时,该报道的作者郑小红一再否认,再三追问后才承认是通讯员发来的稿子,自己并不在场。在事件水落石出后,她发布了一则“致歉声明”,她承认自己“未严谨地核实新闻事实,没有善尽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但依然强调自己的初衷是“出于传播正能量、传播真善美”。首发媒体中国新闻网也表示歉意,中国新闻社称已对当事记者、网站当日值班责任人等做出了处理。

这个由“美”变“丑”的事件,让不少网友前期津津乐道的“正能量”,瞬间成为让人震惊甚至愤怒的“震能量”。众多受众都有一种被愚弄、被消费的感觉,各大媒体又是一片打假声。

三.案例回顾——“2014年朝鲜队进入巴西世界杯

决赛”

2014年7月12日,英国媒体《地铁报》率先爆出朝鲜队在世界杯的赛场进入决赛的猛料。该报公布的一段朝鲜新闻的视频显示,朝鲜播音员在其国内的新闻里向人民宣布杀入本届世界杯决赛的队伍是朝鲜队与葡萄牙队。此次中国队不幸躺枪,因为视频显示中国队在世界杯小组赛0-2输给了朝鲜队。随后该报道被各大英媒相继转载。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也把这事当真了。

该视频疑似朝鲜某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主持人兴奋地表示,朝鲜队刚刚进入世界杯的决赛了,他们将在决赛中面对葡萄牙的挑战。但事实上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是阿根廷队和德国队,朝鲜队连决赛圈的比赛都没有参加。

没过多久,该视频即被证实为一段恶搞朝鲜的视频。《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也证实,朝鲜媒体根本没这种报道,视频本身是假的,剪辑了朝鲜中央台主播播报新闻的画面,实际配音完全是韩国腔调。

真相被揭示出来后,针对该报道,有网友调侃道:朝鲜电视台这是在贬低中国队技不如人呢,还是褒奖中国队也能进世界杯呢?

四.案例的延伸思考

由这两个事件可见,假新闻会严重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作为长期以来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旦媒体发布了假新闻,就会使媒体的权威性受到质疑,长此以往,媒体的公信力就会下降。

这两个事件同时引发了我们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思考。经过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四个原因:

1.记者职业素养的缺失

媒体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应该担负起保证新闻真实性的责任。但现实生活中总会存在一些职业素养缺失的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案例中,中国新闻网的记者郑小红将一篇未经核实的通讯员发来的稿子传播出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充分说明其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

2.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追求新闻的轰动性

这样一则从表面上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因为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多家媒体的青睐。

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许多媒体将“轰动效应”放在首位,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性而

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不遗余力地报道“眼球”新闻。

3.商业利益驱动,各类媒体抢占市场份额,竞争十分激烈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需要什么,经济主体就生产什么。有了商业利益的驱动,媒体难免会“不择手段”。目前媒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新闻传播业内的竞争态势激烈,各类媒体的生存压力陡增,在“市场左右生存”的观念的引导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类媒体难免有时会更加注重新闻事件的轰动性、新奇性、趣味性,而让真实性退居其次。

四.规避虚假新闻的对策建议

要想规避虚假新闻,就要从传者、受者、第三方、机制建设等角度来采取措施。

从传者角度来说,新闻工作者需要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业务水平、改革工作作风。

从受者角度来说,受众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做到:1.了解媒介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2.不发布虚假新闻;3.不传播自己不能确定的新闻报道;4.敢于质疑新闻工作者发布的新闻。

从第三方而言,政府加强监管、行业组织积极作为都是必须的。政府应该设置并且细化新闻监督机构,明确机构各部分的分工,制定完整的虚假新闻的处理标准。行业组织应该成立“虚假新闻监督委员会”,由资深人士专门负责审查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对涉嫌造假或评论不够公正的新闻报道予以公开;同时,由业内知名专业人士发起专业的新闻批评机构,一旦发现假新闻,首先将真相立刻公诸于众,其次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处罚。

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来说,传媒内部机制建设、外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建设必不可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