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葬花魂-林黛玉的诗与泪(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风先生《品读红楼人物》系列讲座之二
冷月葬花魂
——林黛玉的诗与泪(上)
(汉风先生2010年2月19日讲于彭城书院雨水茶会)
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立春茶会讲贾宝玉时,我说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风华绝代的艺术形象,如果说贾宝玉是作者最钟情的男一号,而林黛玉无疑是作者最偏爱的女一号。由于林黛玉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国人都习惯于把生活中爱哭、或者体弱多病的女孩子戏称为“林黛玉”。“爱哭”确实是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但是仅仅用“爱哭”来描绘林黛玉又是对林黛玉最表象的、最
庸俗化的表述,它掩盖了林黛玉丰富的人生内涵。怎么样来看林黛玉才是真实的、接近曹雪芹原旨的?在雨水这个节气的晚上我就给诸位呈现我眼里的林黛玉,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就形象而言,林黛玉具有希世之美的气质。
红楼梦里的各个女儿都聪慧灵秀,独具魅力,但独有林黛玉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第三回写到林黛玉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
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种“风流态度”指的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动人的气质。
王熙凤见了林黛玉,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对林黛玉的赞美溢于言表。书中接着写贾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不饰雕琢、梦幻迷离、娴静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真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夜访怡红院,晴雯没听出黛玉的声音,把黛玉挡在门外。她又看到宝玉有说有笑地送宝钗从怡红院出来,黛玉误以为是宝玉生了她的气“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
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这一段文字是曹雪芹对林黛玉希世俊美最形象、最艺术化的描绘。这里用中国四大美女的典故来类比黛玉之美。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的身影,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此后,“沉鱼”便成为西施的代名词。汉元帝时期,为安抚北方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三国时期的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唐代的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声泪俱下,花瓣立即收缩,后来人们就用“羞花”来赞赏她的美貌。所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四大美女的,而在曹雪芹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兼具闭月羞花之态,沉鱼落雁之姿的林黛玉。
【闭月羞花之态,沉鱼落雁之姿】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始终是个“神仙似的妹妹”。这个“神仙似的妹妹”可以说足以打动所有男子,就连纨绔子弟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尽管《红楼梦》中的十二钗都是美女,但是曹雪芹重点描绘的确是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而黛玉之美与宝钗之美又有很大区别。贾宝玉在第二十一回曾对宝黛之美做过评述。他说:“戕宝钗之仙姿,灭黛玉之灵窍”。此句话一语中的,黛玉之美就在于“与众各别”的灵窍,即是美在气质、神韵、风采与才华上。这种美是可感而不可触的,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它朦胧而飘逸,灵动而诗性。这种超凡脱俗的稀世之美也许只有超凡脱俗的贾宝玉才能认识、欣赏、渴求、追慕。
除了刚才讲到的“绝代姿容”、“希世俊美”,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的才学横溢与浓郁的诗人气质。
二、就才华而言,林黛玉学识渊博,才冠群芳。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而集中体现林黛玉才华的无疑是林黛玉的诗情。
《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对钗黛联合的判词时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咏絮才”是什么样的才呢?《世说新语》载: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此文讲的是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尽管两个人都是用诗化的语言来比喻飞雪,但是两者相比,谢道韫显然更胜一筹。此后,谢道韫
就成了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判词正是用这一典故来暗喻林黛玉的诗才。
【清代画家改琦笔下的林黛玉】
刚才说到在大观园里,黛玉与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黛玉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
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和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不仅由于她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她能在自己的诗作中渗透自己独特的思想,并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痛苦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
例如她的《白海棠》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的首联,交代海棠的生长环境与栽植状态:湘帘半卷,院门半掩,土如冰,盆如玉。第二联,以花喻花,描绘了海棠的色泽与精神。第三联,从花联想到人,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白衣仙女在秋闺拭泪的画面。最后一联最为传神,“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
和痛苦。
我们再来欣赏她的“柳絮词”: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