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仁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理健康功能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的——他既是成人 社会的代表,也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教师 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十分在意。过于严厉的教师 往往会使学生面临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造成心 理疾患;过于放纵的教师又会使学生失去必要 的控制能力的学习机会,形成社会性发展上的 错觉,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实行 真正的教育仁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1.职业自由感(意义)。 2.动机作用 3.榜样效应 4.心理健康功能
1.职业自由感(意义)。
这一意义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由于仁 慈具有的超越性,一个能够真正做到对人仁慈 的教师,实际上就是一个在道德、业务上达到 了某种自由境界的教师。仁慈会使他在工作环 境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同时,当教师真正 践行仁慈原则时,他也必然会体验职业的自由 与人生的意义。自由感是教师的本质力量的表 现,只有具有自由感,教师工作才是充满乐趣 的。所以,仁慈德性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 使之发现自己的职业意义,以更大的热情投身 教育事业。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仁慈意义更为重 大。具体表现为下面要谈到的动机作用、 榜样效应和心理健康功能三大方面。
2.动机作用
动机作用主要是说教师的仁慈或者师爱会以积 极的情感为中介影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鼓励他们的道德成长。在生活中,师爱对学 生的激励使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 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 [ 1 ] 。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只要以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为例说明即可。罗森塔尔和雅 各布森的实验报告(1968)证明[2],教师对学生的 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等 等都有着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
2.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教师仁慈的第二个特性是它的理性色彩。 如前所述,仁慈品质或原则都具有理性的特质。 但我们认为这一特质在教师的劳动中更为明显 和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对学生的关怀 。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仁慈建立在教师对教 育事业的神圣性的理解之上。
首先,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对 学生的关怀。
其次,教育事业规定仁慈的特质。
教育事业对仁慈法则有一种职业性的 规定。就像医生的仁慈表现为对病人的冷 静与客观的态度和正确的处置一样,教师 的仁慈也是超越了一般的自然情感的。中 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但是 “如父子”并不等于父子关系。教师的仁 慈是一种无私的“类”(人类)的关怀、 理智的热爱,一种事业性的伦理实践,而 不像父母对子女那样带有个体性和血缘关 系的性质——因而可能带有一定的狭隘与 盲目性质。
我国台湾的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 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不肯上学,害怕所有 人,因而不原与外界接触。起因即是初中二年 级时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 了两个“鸭蛋”,当众出丑[1]。有人认为这一 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 要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 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教师 的仁慈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和整个教育事业 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教师的仁慈从某种意义上会超越心理健康 层面。按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 福科 (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观点[1],现代 社会是一个知识和权力结合摆布个体的社会。 在现实的社会和学校生活中,不正常往往不是 你错了,而是你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规训 与惩罚就成为压迫人的一种手段。由于这一权 力系统的存在,即使我们认为正常的东西往往 也构成了对于个体的压抑。因此,以一种宽容、 仁慈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一切人,就成为一 种当代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抉择。从这一意义 上说,仁慈具有更广泛的时代意义。
第四章 教师的仁慈
第二节 教师的仁慈及其实现 一、教师仁慈的意义 二、教师仁慈的特点 三、教师仁慈的内涵与实践
一、教师仁慈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 用公正与仁慈两项原则去处理。对教师来说, 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 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 课题。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3.榜样效应
正如只有教师的公正才能教育出公正的学生 一样,也只有教师的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 生态度。教师的仁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 事、对他人的仁慈态度对学生的仁慈品性的养成 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正让学生学会公平、正 直、刚正不阿、遵守法度的品质;通过教师的仁 慈,学生则能够体验伦理生活的全面和技巧,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信任与关怀品质,对 人的友善、慷慨和宽恕等等。
二、教师仁慈的特点
1.教师仁慈的教育性 2.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3.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仁慈的教育性
教师仁慈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 加以说明。 首先,教育事业要求仁慈的德性。 其次,教育事业规定仁慈的特质。
首先,教育事业要求仁慈的德性。
仁慈是教育的本性。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 师来说,坚持教育公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教育事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 教育事业要求我们爱学生;爱学生也就是爱教育 事业。同时,教育公正离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宽容、理解和扶助也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此外教 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仁慈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 仁慈品质的最好教材。所以,教育事业要求教师 必须具有仁慈的德性;教师伦理的最基本的范畴 之一应当是教师的仁慈,尤其是对学生的仁慈。
教师的仁慈并不一定表现在对学生 一时一地、某件事情上,真正的教师尊 重、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从长远利益 出发考虑对学生的关怀——“为之计深 远”。诚如一位美国教育家所说过的: 教师站在人类的摇篮边。
孔子的学生子路生性狂野,《史记· 仲尼弟子 列传》中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 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但是孔夫子并未嫌 弃他,而是“设礼稍诱”,使子路“后儒服委质, 因门人请为弟子”,最后使之成为“衣敝緼袍与 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的栋梁之才。孔子本人也在周游列国时得到子路 的随时护卫。孔子说“吾自得由,恶言不闻于 耳”。可以这样说如果孔子只从自己受到当面凌 辱的当前状况出发,看不到子路可以造就的潜力, 敬而远之或采取其他不当的做法,历史上的子路 就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