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使用异化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一次尝试,它被西方学者成为“新的福音书”。
2.劳动的外(异)化表现在什么地方?
(1)劳动者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2)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异化;(3)劳动者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4)劳动者同劳动者相异化。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这一文本开始,马克思开始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从隐性唯心主义过渡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质变,是分界线。
4.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指获得了解放的社会形态,即后来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
5.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节选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内容。
马克思主张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而且后者更为重要。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这表明马克思力图建立一种新哲学,即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行动哲学,也即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正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体现和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地方。
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制约的存在,而是能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不断丰富自己本质的存在。
6.《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文本是马克思通过自我反思、批判,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彻底将自己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从而全面建构自己的新世界观。
7.为什么说青年黑格尔派是最大的保守派?
青年黑尔学派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他们只是用语词批判语词,而不是批判现实世界,这种哲学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是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作一些说明,而且还是片面的说明。
至于他们的全部论断,只不过是进一步修饰他们的要求:想用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说明作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现。
8.马克思建立在分工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分期理论:三种所有制形式。
1)部落所有制:生产、分工很不发达,其社会结构只限于家庭的扩大;
2)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分工较发达——私有制发展——公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已充分发展;
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9.一定时代一定地区人们生活的社会制度受到那两种生产的约制?
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约制;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约制
10.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
11.费尔巴哈的那本书对马克思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督教的本质》,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
12.《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文本提出了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非历史观点
14.恩格斯认为唯有谁是杰出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1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的问题》这一文本,承认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16.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的两个显著特点:阶级性和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7.如何理解“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
人们经常引用而不去细察这一论述的背景。
承认“内在的、无声的”类本质,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根本逻辑支点,他们认为天赋人权和天赋理性是将“许多个人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现实社会”的现实本质。
2)费尔巴哈一方面撇开历史进程,把宗教情感、意志、理性等东西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永恒不变的,并假定有有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一切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他否定了人的社会性。
3)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对传统的一切先验的非历史的、非现实的、非具体的主体类本质的颠覆和解构,他否认了抽象类本质的存在,而认为人的本质是历史具体的,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所确定的,而社会关系一方面是确定的,一方面又是人们实践的结果。
所以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
18.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建构——历史的四重原初关系
1)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也即作为历史性存在的第一个原初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马克思第一次把物质生产提升到哲学总体的高度。
他的新历史观的基础性规定,不是从通常的哲学家的思辨开始,而是从一个孩童都明白的常识开始。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这一生产,人类历史也就谈不上,所以人类的基始性历史存在源于物质生产,而不是思想、政治。
2)历史的第二个原初关系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新需要是生产的历史结果,又是生产推进的内在要求,这一新需要的实现就构成了再生产过程。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虚假的历史智慧。
3)历史的第三个原初关系:人自身的生产。
前面的物质生产只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直接目的,生产是为了“人的生存”。
在原始社会的家庭中,人的生产是主导因素,物质生产是从属的,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一状况很快就被打破了,家庭关系转向到新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此强调以上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三个方面,而非三个阶段。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发生正是由以上两种生产(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可见马克思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的,这也叫做历史的生产规定,马克思也称之为“生命的生产”。
4)历史的第四个原初关系:生活状况(对以上三方面的概括、抽象。
)19.如何理解“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评价:
一方面:“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20.如何理解“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在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21.马克思对其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慢地发生变革。
22.黑格尔哲学发展的观点体现在那里?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23.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区别在那里?
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
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24.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6.两种发展观: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用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和辨证的发展观(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7.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能动的反映,其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表现在: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有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这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它们的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却是客观的。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歪曲或虚幻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力的强大使资本主义那狭窄的生产关系不能再适应,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2)现代工人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
工人变成了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快,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的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与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