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回顾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俄关系回顾与启示
论文摘要: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毗邻,随着中俄关系的逐级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的不断丰富,加强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不仅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行政治合作,而且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也空前高涨。

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就是两国战略伙伴与合作关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延续。

在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东移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

在欧洲,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目前,北约已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与立陶宛和波兰相邻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土地已经被北约彻底包围。

俄美关系由于伊拉克战争和北约东扩而出现倒退,目前处于一种非敌非友、既竞争又合作、既矛盾又协调的状态。

从长期看,美国认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将导致其重新崛起,会危及美国的全球利益,美国很可能对俄罗斯实行遏制政策,俄美关系同样不容乐观。

作为俄罗斯战略依靠的独联体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1999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退出独联体安全体系。

在亚洲,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中国是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与很多国家陆地或海洋连接,是相邻强国最多的国家,地缘关系十分复杂。

东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安保体系,扩大美日同盟的职能与范围,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东南边,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东盟在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同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来牵制中国;南边,与印度的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相互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

西边,中美两国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但从长期看,美国认为经济崛起的中国将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有可能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形成挑战,其全球战略的延伸,尤其是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延伸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威胁,导致中美产生互不信任和矛盾。

而朝鲜半岛和台湾问题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变数。

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面对美国和欧盟咄咄逼人的挤压政策,被迫修正其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重视加强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外交,以便为俄罗斯在与西方斗争中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避免东西两线的地缘形势同时恶化、腹背受敌。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双方有4 300公里的边界线,其中,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毗邻,是中俄
合作的重点发展地区。

中国同时又是一个亚洲经济和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

中俄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和中国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是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俄罗斯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同时也是俄罗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对比均衡的一个重要筹码。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俄对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中亚三国、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确保中国北线、西北线和南线的地缘政治安全,使中国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大后方。

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维持大国间战略均势的需要。

二、从国际能源合作角度分析
能源是确保各国国民经济安全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加强在区域内和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合作,是涉及21世纪世界各国政治与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改善的重要课题。

全世界2/3的石油储备量集中在海湾国家,而天然气储量的2/3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中东国家。

能源是俄支柱产业,能源出口额占据俄罗斯出口总额的一半,是俄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这些能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这两个地区是俄政府新规划的能源重要开发地区。

仅从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能源生产前景来看,东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预计将由2005年的2 41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 400万吨,天然气预计在同期将由260.5亿立方米增加到330.4亿立方米。

另外,俄远东地区的石油产量在同期将由1 220万吨增加到2 900万吨,天然气将由303亿立方米增加到430.2亿立方米。

但虽然石油等能源原材料是俄罗斯手中的王牌,但俄罗斯并不想长期维持资源型经济结构模式,充当周边国家的原料供应国。

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由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转变,这无疑给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从中国能源消费看,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有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0年的1.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3.46亿吨,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在2007年达到1.92亿吨,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在消费需求增长的同时,受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90年的1.38亿吨仅仅增加到2007年的1.87亿吨,由汽油、柴油、煤油三种油品构成的成品油产量2007年为1.95亿吨,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石油消费需求,原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弥补供应缺口,石油进口量大幅增加。

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亿吨,同比增长14.7%,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

据预测,到2010年前后,中国的石油产量将达到最高峰,随后产量逐渐减少,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将相应地从目前的46.05%上升到62%。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看,中东和非洲是目前中国主要油气进口地,而中东和非洲都是局势动荡不安的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所以,中国对这两个地区石油的高度依赖,供应风险较大。

从进口通道来看,中国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石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方式,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这种对单一运输路径的高度依赖,存在较大的运输风险。

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的石油供应就将中断,引发石油危机。

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国际新战略,确保中国石油进口渠道,以保证国内石油的供应,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命脉。

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和发展前景及其地缘政治看,中东、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应该是中国输入的主要方向。

鉴于从中东输入石油的风险大,把重点转向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力争从那里得到中国所需的石油应成为中国引进原油的主要战略。

所以,加强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合作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至关重要。

三、从东北亚区域合作角度分析
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看,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中俄扩大在亚太的影响至关重要。

东北亚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重大,利用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优势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现强国富民的目的,提高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就成了俄生死攸关的长远战略任务。

这些年来,俄政府及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一直为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积极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这些举措无疑会促进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也会促使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加大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力度。

中国同俄罗斯一样,是东北亚的主要成员国,中国近些年来经济以超过8%的速度蓬勃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市场容量巨大,外汇储备雄厚,再加上香港、澳门和台湾,“大中国”无疑在未来亚太地区的作用会不断提高。

中俄两国是近邻,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水平相当。

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中国发挥重要影响的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作为突破口重返亚太地区,就成了俄推进亚太战略的重要一面。

目前,中国正处在完成工业化和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时期,须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迫切希望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资源。

但是,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对俄市场的开发势头超过了中国。

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积极推进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双方的共同诉求,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优先实现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同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为扩大中俄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