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俄关系发展史
院系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教师
时间
摘要: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这段不短也不长的交往史根据两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及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中俄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史
引论: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1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
3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5苏联解体至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中俄两国的直接接触,由于两国史料不详,无从引证,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以大致断定为明末清初这段时间,以此为开始至鸦片战争前夕,可以说是中俄关系史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所以沙俄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就可以说明之一时期中俄关系的特点。
二、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840 年英国舰队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也改变了中俄两国的关系,从平等走向不平等,变为侵略压迫与被侵略压迫的关系,先前的平等态势更不复存在,自称“天朝大国”的中国也颜面扫地。1858 年,中俄双方签订《瑷珲条约》,沙俄一次就从中国割取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约4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除了以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的损害外,俄国还可以利用边境贸易和界河航行的规定,深入我国内河内地惊醒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同年5 月,英法舰队进逼天津,震动京师,俄方全权代表着普提雅廷借“调停有功”又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据此条约,俄方攫取了除赔款外几乎和英法《天津条约》一样多的特权。1860 年,俄国又趁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之危,不损一兵一卒,利用《北京续增条约》割占了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从58 年到60 年短短三年时间里,沙俄处心积虑,威逼利诱,割占了我国东北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严重损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充分暴露了沙皇的侵略性与贪婪性。这也警示我们要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与坚硬的态度来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绝不能让悲剧重新上演。
三、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1917 年的十月革命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中俄关系较为复杂的时期,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是两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过意识形态和政权性质截然不同,导致了双方关系的波浪形发展。第三个阶段充1936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界分成前后的部分。前半部分由于两国国情的重大变化,双方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历程。利益的冲突时引起摩擦的根源,甚至战争。1929 年的中东铁路事件就是双方对中东
铁路归属,性质及管理办法存在分歧而爆发的,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和两国撤使断交;而当出现共同利益的时候,就会促使双方走在一起,可以以1937年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例。可见,国家利益才是国际交友的根本决定因素。后半部分从1937年开始,面对共同敌人法西斯的严重威胁,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但此时中国并存国共两党的特殊情况,苏联采取了对话的双重外交政策,游刃有余的与国共两党周旋,即从意识形态角度有分寸的支持了国共政权,又从国民政府哪里确保了从沙皇政府时期就获取的在华权益,充分保障了本国的安全和利益。
四、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第四个阶段则是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这40 多年的时期。尽管中苏两国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是如两国人民所愿的那样结成长期的紧密同盟,而是走过了同盟——分裂——对抗——缓和的戏剧性发展道路。这一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0 世纪50年代中苏全面友好合作建立了紧密同盟。1949 年10 月2 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双方建立了重视的外交关系,苏联成为了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1950 年,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从苏联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技术和人员援助,对中国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也得反思新中国在建立伊始便将自己牢牢捆绑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里,严重限制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也是的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前走了些许苏联式的弯路。第二部分为60 年代和70 年代,期间两党两国产生严重分歧,同盟关系迅速恶化,由全面对抗到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珍珠岛战役)。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赫鲁晓夫所作所为及个人品质使毛泽东无法容忍(这是领导人的问题),二、长波电台引起的政治主权问题。中国百年的近代史是一部百年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的自尊心收到了严重的打击,新中国建立以后,民族获得了独立,但是始终挥不去近代的阴影,上至领导人下到普通民众都堆领土主权问题十分敏感,而苏联当时需要理想的长波电台来联络太平洋中的苏联舰队以抗衡美国。双方在此的巨大分歧才是关键所在。第三部分是80 年代,由于国内外政策的重大调整,双方由对抗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五、苏联解体至今
1991 年12 月21 日,苏联11 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就这样,一个具有93 年历史、执政70 多年的超级大国轰然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