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一、名词解释1.直皖战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主要权利,在日本扶持下,极力扩张其武装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统一的口号,想利用直系军队消灭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又达到削弱直系的目的,段祺瑞操纵安抚国会,选徐世超取代冯国璋为总统,直系不甘心皖系的扩张,提出和平统一的口号,在英美支持下与段祺瑞对抗。

1920.4直奉两系合作反对段祺瑞,7.14,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岛,京津.京汉两路开战,奉系张作霖派兵,作为直军后盾,皖军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2.北洋军阀: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知道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后援,参与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不顾公义,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利为目的的,个人和集团。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军政集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异帜,统治中国长发达16年,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加深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程度,袁世凯死后,北伐分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3.府院之争:府,总统府,院,国务院,即总统,总理之争。

袁世凯失败后,黎元洪于1916.6任大总统,实权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明争暗斗,权利争夺。

1917年初,日本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支持中国对德宣战,段想借参战之名扩充军队,消灭异己,操纵内阁,提出对德宣战。

美国害怕日本独占中国,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其本人担心段实力过于扩张,于己不利,拒绝对德绝交电稿上签字,解除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

实质上反应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4.中山舰事件:1926年春蒋介石坚持下的孙文分子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暴动,推翻国民党政府,并以此来煽动反共,3.18,黄埔军校驻省办案处通知海军局称,奉蒋介石的命令调派兵舰开复黄埔,听候差遣。

近代史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近代史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八 七"会议 八 会议 1927 年 8 月 7 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 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 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 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 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中原大战 1930 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 年 3 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 通电反蒋,4 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 9 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 率军入关,11 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黄埔军校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 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 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 加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卅(sa)运动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1925 年 5 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 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 月 30 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 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8、西安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17.九一八事变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

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

《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P5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

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

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

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

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

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

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题1. 鸦片战争:这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超级重要的事件啊!就好比一个国家突然被人强行敲开了大门。

你想想,英国人为了赚钱,拼命往中国卖鸦片,这多可恶啊!这不就引发了鸦片战争嘛,中国从此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例子:哎呀,就像你家本来好好的,突然有人闯进来捣乱,能不糟糕嘛!2. 洋务运动:这就像是中国想要努力变强的一次尝试呀!一些有识之士觉得中国得学习西方的技术,于是搞起了洋务运动。

他们开办工厂、建立海军,试图让中国强大起来。

例子:这不就跟你学习新技能想让自己变得更厉害一样嘛!3. 甲午战争:这可是一场让中国人痛心的战争啊!中国和日本打起来了,结果却惨败。

这就好像一场重要的比赛,我们输得很惨。

例子:哎呀,就像你满心期待能赢,结果却输得一塌糊涂,多难受啊!4. 戊戌变法:这是一群勇敢的人想要改变中国的行动呀!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想要通过变法让中国变好,可惜最后失败了。

例子:这就好像你想要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努力了却没成功,多遗憾啊!5. 义和团运动:这可是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运动呢!他们对外国侵略者非常愤怒,奋起反抗。

例子:就像你被人欺负了,肯定也会生气反抗呀!6. 辛亥革命:哇塞,这可是一场超级大变革啊!孙中山他们推翻了清王朝,想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

例子:这就好比推翻了一座压在人们身上的大山啊!7. 五四运动:这是年轻人的怒吼啊!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勇敢地站出来抗议。

例子:就像你们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样,充满激情!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简直是中国的希望诞生了呀!从此有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

例子: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9. 抗日战争:这是一场多么艰苦又伟大的战争啊!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例子:就像你面对一个超级强大的敌人,但你毫不退缩,拼命抵抗。

10. 新中国的成立:哇哦,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背景2.阐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二、中国近现代史主要阶段及其特点1.晚清时期(1840-1911年)a.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b.洋务运动及其失败c.戊戌变法及其失败d.辛亥革命及民主革命的胜利2.民国时期(1912-1949年)a.民主与专制政治的斗争b.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c.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d.第二次国共内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改革开放及其影响c.现代化建设及国家崛起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三、重要事件及人物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庚子拳乱4.辛亥革命5.五四运动6.抗日战争7.解放战争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改革开放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总结1.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成就2.强调继续研究近现代史的意义正文: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这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内,我国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民主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巨变。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具有重要价值。

晚清时期(1840-1911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在此期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领土割让、赔款和民族尊严的丧失。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举措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民国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我国陷入了民主与专制政治的斗争。

在此期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家实现了暂时的团结,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国共内战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中国现代史(黄珍德老师重点)一、名词解释1.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大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直皖战争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第一篇: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

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6.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总结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因缺乏经验和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前两次起义的教训基础上,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英勇的上海工人血战30小时解放了上海,起义取得了成功。

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20、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

①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

1939年9月,日军调集10万人,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

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

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②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

日军被迫北撤,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一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一

一、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

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

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

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

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

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

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

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

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杨帆编辑整理1.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等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

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

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

这种主张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理想。

2.“联省自治”:民国初年的一种流行的政治思潮,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3年,这种思潮颇具规模。

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政治改良。

以湖南省最先响应,并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风潮,地方军阀纷纷以“联省自治”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

这种思潮虽然有民主气息和进步意义,却忽略了中国时局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3.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

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和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4.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在中共影响下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生活待遇而举行的一次罢工。

1922年1月,由于英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英帝国主义从中阻扰和破坏,并制造“沙田惨案”。

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家属及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命令的要求。

中国现代史参考题目

中国现代史参考题目

《中国现代史》上册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五四运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曹锟贿选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废督裁兵好人政府华盛顿会议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人权与约法之争中原大战国民党改组派第三党新生活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定新约运动中东路事件八七会议中共六大查田运动遵义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卢沟桥事变《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国民精神总动员三青团洛川会议百团大战三三制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重庆谈判政协会议马歇尔使华反美扶日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九月会议五四指示制宪国大行宪国大北平和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政治协商会议中美商约二、简答题1、简述五四运动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2、简述五四运动前工人阶级的优点和弱点。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5、简述中共一大的主要功绩及意义。

6、简述中共二大的历史功绩。

7、简述国民党法统地位的确立。

8、简述三湾改编的内容。

9、为什么说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

10、简述30年代中共土地革命的纲领和革命的经验。

11、简述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12、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3、简述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

14、简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5、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6、简述战后中国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

17、何谓第三条道路?它的趋势如何?18、简述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三、论述题1、问什么说五四以后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概述五四运动后中国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

3、试述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的简要情况。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5、试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概况及其伟大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是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

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

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2、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

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

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4五卅惨案: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加真题强化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加真题强化课件(共26张PPT)--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一、中国近现代史高考常考名词解释
4.领事裁判权(☆) 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根据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项特权,且将其变为非法特
权。如迈克在中国违法犯罪,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 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5.片面最惠国待遇(☆) 指缔约国双方在各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体西用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仍然是中国封建思想体系,没有认识到中西之间根本的制度差距。
3.实业救国(☆☆)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
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骞、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救国 提出背景:甲午战争后,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甲 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 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7.清末新政(☆☆☆) 1901—1911年,清政府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
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亡。改革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如废除科举,办学堂,教育现代化。培养新军,军事现代化),也为 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如倡导商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培养的新军 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8.预备立宪(☆☆)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在1906—1911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实际上是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1、中共一大(名词解释)1921年7月23日开幕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

大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2、廖案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等乘车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抵中央党部大门前时,遭到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的狙击,中弹身亡。

廖案发生后,国民党即设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和审理廖案特别法庭,负责检查处理廖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广州卫戍司令。

据查证,廖案的主谋与当时国民党内粤系领袖人物胡汉民和许崇智有牵连。

此时主犯早已潜逃香港。

9月1日准许被遭拘捕的胡汉民出洋。

20日,蒋介石以武力逼迫许崇智赴沪养病。

蒋介石利用廖案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

3、废督裁兵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主张。

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吁请军阀“顺从民意”,放下屠刀,并组织裁兵促进会以为推动。

另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安排退伍官兵到警察、民团及各建设事业中去。

裁兵后采取征兵制。

孙中山也曾是“裁兵”的积极提倡者。

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4、攘外必先安内(名词解释)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定稿)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定稿)

中国现代史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

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

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

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

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

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

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

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

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名词解释: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国内和平协定》
“五一号召”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行宪国大”
中美商约
莱芜战役
十二月会议
枣林沟会议
“新三民主义”、北京政变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黄埔军校、戴季陶主义
西山会议派、“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
马日事变
1927——1931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
“改定新约”
中原大战、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新理学” ——P656
“新王学” ——P659
战国策派——P662
二、名词解释:
1919——1924——1927
新民学会
劳动组合书记部
少年中国学会
直皖战争
二七惨案
沙基惨案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中国现代史复习参考题——请同学们互相传阅
一、思想文化史——参考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欧游心影录》——P39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P39
基尔特社会主义——P44
“好政府”主义——P69、70——废督裁军——制宪救国——省自治与联省自治
“整理国故”——P106
新生活运动、文化建设运动、
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遵义会议、
华北事变、《秦土协定》、
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
法币政策、五五宪草、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中华革命党“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直皖战争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
黄埔军校西山会议派中山舰事件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法币八七会议华北事变
瓦窑堡会议两广事变洛川会议《抗战建国纲领》南岳军事会议中国远征军三三制伪满洲国
中国民主同盟政治协商会议《五四指示》“中美商约”
“制宪国大”金圆券
二、论述题
1.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同时它又有哪些局限性?
2.试述北洋军阀政权更迭的概况,分析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原因。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4.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5.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6.红军为什么会遭遇挫折而被迫进行长征?
7.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的?两次国共合作有什么异同?
8.分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9.抗日战争中期解放区军民是如何克服严重困难的?
10.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11.试述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概况。

12.试述苏维埃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要政策。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三、简答题及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一、名词解释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二、选择题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京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第四章、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中同吴军作的;两次关键性战役是: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战役二、名词解释京汉铁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汉口一三惨案九江事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北伐战争是历史根源、战前国内形势、北伐的对象以及经过,并分析北伐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选择题1、一二四沪三广州,五大武昌靠口。

惟独六大莫斯科,七大延安与北京。

二、名词解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香港海员罢工: 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
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

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

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

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2、二七惨案: 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
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
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

吴佩孚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

总工会当即组织全站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并将总工会移至武汉江岸办公。

2月4日总罢工开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

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
多人,被捕60多人,遭开除1000多人。

3、好人政府: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1922年5月,蔡元
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

他们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不必开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国就可富强起来。

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

4、问题与主义之争:缘起于1919.7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
谈些“主义”》。

是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次争论。

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派主张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是反对阶级斗争学说,鼓吹社会改良;认为谈主义是危险的。

其本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离不开主义的指导;必须用革命的方法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为了改变这个社会,必须付出代价。

5、直皖战争: 北洋军阀直、皖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
权的一场战争。

一战期间,执掌北洋政府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积极扩充皖系势力,因而与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920.7.14,直奉两系军阀联合对皖系军阀发动了战争,双方于河北涿县、高碑店、杨村一带交战。

开始皖军曾获小胜。

不久皖军全线溃败。

18日,段祺瑞向直军求和并通电辞职,战争以皖系失败而该结束,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

6、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
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是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直皖战争后,联合控制北京政权的直奉两派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

1922.4,奉系出兵进攻直系,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双方在河北省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混战。

5月,奉系军阀失败。

6月,双方以榆关(今山海关)为界,订立停战协定,从而使直系军阀完全控制了北京政权。

第二次直奉战争于1924.9.15日爆发。

奉系张作霖趁江浙战争之际,借口反对曹锟贿选,自榆关出兵进攻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吴佩孚组织“讨逆军”迎战,双方在辽宁西南部和榆关一带展开激战。

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撤兵回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曹锟。

吴佩孚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溃败南逃,奉系军阀获得胜利。

冯玉祥与奉系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

7、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
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开始罢工,市内其他洋务工人也加入罢工行列。

23日,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10万余人在广州东较场集
会,追悼上海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会后举行示威
游行。

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路时,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
警的机关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炮轰击,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不计其数。

此次罢
工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有效的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经济的统治,并且
让广州的金融得到了保障。

8、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由中
央军委书记兼特别军委书记周恩来担任总指挥,带领上海工人
发动的起义,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上海总工会发布总
同盟罢工令,全市80万工人实现了总罢工并立即转入武装起
义,租界里的中国工人也集合到华界参加起义,工人武装经过
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于22日6时许攻克了敌人的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

9、戴季陶主义;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的反
动思想体系。

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
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了一套反共反人民的理论,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


季陶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国共合作。

10、西山会议派: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
山碧云寺,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而形成的派别.
西山会议派的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张继﹑居正。

西山会
议派是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的派别。

192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支
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
派的决议案,处分了邹鲁、谢持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