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_啦吧唧_的三个平面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语言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 用失误
一、引言 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在习得一种文化。 不同的 语言往往是不同文化的表述者, 我们通过对语言的使用 差异的研究, 能够越来越清楚地理解文化之间存在的差 异。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界、跨领域的文化交 际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作 为一种交际工具,起到了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然而,不
四、“×啦吧唧”的语用特征 (一)“×啦吧唧”的感情色彩。 形容词单独使用时, 感情色彩的表达是单一的。 可 是 ,形 容 词 后 面 加 上 “×啦 吧 唧 ”之 后 ,就 会 有 附 加 的 感 情 色彩, 进而改变原有的感情色彩。 用来表达说话人不喜 欢、反感、厌恶、抵触等消极情绪。 如:“甜”单独使用时,可 以 表 达 出 事 物 的 某 种 属 性 ,这 种 “甜 ”,对 于 说 话 者 来 讲 , 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 但是变成“甜啦吧唧”之 后,整个词除了描绘出“甜”的性质之外,还表达了说话人 反感的感情色彩。 (二)生动、形象的使用风格。 单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表示程度的变化, 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征。 以“酸啦吧唧”为例,在“酸”后面 加上“×啦吧唧”表示“酸”的程度降低。 这种“酸”是人们可
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 式和人文环境等文化背景。 人们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即使 说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其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这不 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语音、语法及词汇有所不同,更是因为 他们对语码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文化和语言密不可 分。 本文追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通过对英汉两种语 言之间的对比,揭示它们在语音、语义、句法结构、语用和 话语篇章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显示两种语言实实在在能 反映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试图通过这些分析,对我们更 好地把握和运用语言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011年7月号中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从汉英语用失误中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柳莉
(四川大学 文学与wk.baidu.com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宜宾学院 外语系,四川 宜宾 644000)
摘 要: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而且是 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 标是为了应用,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 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 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 探讨隐藏在语用失误中的中西方 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中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 东北方言“×啦吧唧” 语法特征 语义特 征 语用特征
一、引言 东北方言作为基础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其本身已经 十分接近普通话。 尤其是词汇部分,绝大多数词的构词形 式与普通话词汇是一致的。 但是仍然存在方言色彩浓重 的现象,这些词通常具有很高的能产性和鲜活性,“×啦吧 唧”就是其中之一。 二、“×啦吧唧”的语法特征 (一)“×啦吧唧”的构词形式。 腻+啦吧唧 水+啦吧唧 滑+啦吧唧 傻+啦吧唧 软+ 啦吧唧 土+啦吧唧 短+啦吧唧 长+啦吧唧 聋+啦吧唧 猴+啦吧唧 松+啦吧唧 黄+啦吧唧 “×啦 吧 唧 ”有 很 强 的 构 词 能 力 ,但 是 也 有 其 局 限 性 。 “×啦吧唧”只能位于词尾,其前面必须是单音节的形容词 (傻、短、长、红等)或者是名词(水、猴、驴等),但一定不能 是动词。 另一方面,用在“×啦吧唧”前面的形容词不能是 “好、美、高”等,具有褒义性质的形容词。 (二)“×啦吧唧”具有词缀的特点。 以往的研究将“×啦吧唧”定义为词组,我认为“×啦吧 唧”更具词缀的特性。 一般来说,我们把添加在词根之上 的附着成分称为词缀。 词缀通常是形态固定, 具有能产 性、定位性和黏着性。 1.“×啦吧唧”在构成词语时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东北 方言中有很多以“×啦吧唧”结尾的词,这类词都由前后两 部分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替换生成新词。 而且,所 替换的部分可以根据某种性质而聚合在一起。 如“酸啦吧 唧、甜啦吧唧、苦啦吧唧、咸啦吧唧、淡啦吧唧”,其中“酸、 甜、苦、咸”具有共同的味觉性质。 2.“×啦吧唧”在构成词语时具有组合定位性。 朱德熙 (1982)明 确 指 出 了 词 缀 的 两 个 特 征 :“首 先 ,词 缀 都 是 定 位语素。 其次,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 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①观 察 由 “×啦 吧 唧 ”构 成 的 众 多 词 语 ,“×啦 吧 唧 ”总 是 定 位 于 后面,位置不可移动,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直接的意义 联系。 从这方面看,“×啦吧唧”具有后缀的性质。 3.“×啦吧唧” 在构成词语时具有黏着性。 它不能单 用,在功能上也不能与所附的成分发生句法结构关系。 “× 啦吧唧”本身没有实在的意义,需要黏着在其他成分上才
以接受的范围,同时有轻松随意调侃的风格。 与普通的状 态形容词相比,以“×啦吧唧”结尾的词加强了语言的形象 性,使表达更为生动,能够生动地描绘人或物的状态和情 貌特点,起到了亲切、轻松、随意的效果,容易被更多的人 接受和使用,因此,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如: “苦啦吧唧”要比“苦”生动得多,形象得多。 这种生动、形 象 还 可 以 表 现 在 语 音 上 ,由 “×啦 吧 唧 ”粘 合 而 成 的 词 ,更 具语言的音乐感、节奏感。
唧”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非常丰富。 例如: 1)挺好的一个肘子没炖到火候,弄得腻啦吧唧的,白
瞎了。 2)肥肉腻啦吧唧的很难吃。 3)你洗的衣服,还是脏啦吧唧的。 以上两个例句中,第一句中的“腻啦吧唧”作状态补
语,语义指向谓语“弄”,说明由于谓语动作而呈现出来的 状态。 第二句中的“腻啦吧唧”作定语,语义指向主语“肥 肉”,说明主语的特征。 第三句中的“脏啦吧唧”还是作定 语 ,但 是 语 义 指 向 不 是 主 语 ,而 是 宾 语 “衣 服 ”,用 来 描 绘 衣服的情况。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啦吧唧”结构分别作 了不同的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有不同的侧重。 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啦吧唧”在句中语义指向的灵活性,以及语义 表达的鲜活性。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中的“×啦吧唧”具有鲜明的方言 特色。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初步 探 索 ,有利于今后更深层次地 研究东北方言 ,推进 汉 藏 语 的研究。
注释: ①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参考文献: [1]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 教学与研究,1993,(2).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王 光 全 . 东 北 方 言 的 几 个 语 法 问 题 [J]. 北 华 大 学 学报,1991,(2). [4]庞壮国.啦吧唧:东北方言中以“×啦吧唧”为尾缀 的词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5]蔡文婷.浅谈东北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及修辞特点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5).
○ 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7月号中旬刊
东 北 方 言 “× 啦 吧 唧” 的 三 个 平 面 分 析
谢迪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 东北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啦吧 唧”,这是东北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 “×啦吧 唧”在东北方言中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产生很多由“× 啦吧唧”构成的词。 本文以这些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 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
20
可以表达一定的含义。 它与其他成分形成一个整体,这个 整体才具有语法功能。
(三)“×啦吧唧”的语法功能。 由“×啦吧唧”构成的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在单音节 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之后,整体具有状态形容词的 特征。 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之后,这个整体除了具 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语法功能。 1.状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但是“×啦吧唧”形式能够 形象地表达出主语发出动作时的状态和情形。 在这种情 况下“×啦吧唧”相当于具有了副词的功能,用来修饰谓语 动词,在句中作状语,后面加“地”,有时也可以省略。 例如: 1)他交的那两个朋友,对他除了蒙就是唬,一到关键 时刻便黑着心算计他,而他傻啦吧唧地跟着那两个混混。 2)小 丫 头 在 幼 儿 园 里 不 敢 乱 说 乱 动 ,回 到 家 立 即 就 疯啦吧唧地乱跑。 例 句1)中 “傻 啦 吧 唧 ”修 饰 谓 语 “跟 ”, 形 象 地 描 绘 了 “跟”的状态。 例句2)中“疯啦吧唧”修饰动词“跑”,作状 语,生动地展现了“跑”的状态。 2.补语 “×啦 吧 唧 ”作 补 语 ,修 饰 谓 语 动 作 呈 现 出 来 的 状 态 。 经常出现在“得”字之后,并且需要在词后面加上“的”字。 例如: 1)挺 好 的 一 个 肘 子 ,没 炖 到 火 候 ,弄 得 腻 啦 吧 唧 的 , 白瞎了。 2)小孩子就是淘气,天天玩得脏啦吧唧的。 例句1)中“腻啦吧唧”修饰“弄”作状态补语。 例句2) 中“脏啦吧唧”修饰“玩”这个动作,表明了“玩”的结果,作 结果补语。 3.定语 形容词作定语是形容词最基本的句法功能之一,“×啦 吧唧”作定语无论修饰人还是物,均要在后面加“的”字。 例如: 1)一进村,只见矮啦吧唧的趴趴房,塑料布蒙在窗户 上,就感到贫穷两个字的寒气迎面而来。 2)表面看他呆啦吧唧的,弄起小说来,他却把人物写 得灵动鲜活。 例 句1)中 “矮 啦 吧 唧 ”修 饰 “趴 趴 房 ”作 定 语 ,生 动 形 象地展现了“房子”的特征。 例句2)中“呆啦吧唧”修饰主 语“他”,说明了“他”的人物特征。 三、“×啦吧唧”的语义特征 “×啦 吧 唧 ”作 为 词 的 后 缀 ,其 本 身 意 义 虚 化 ,没 有 具 体的词汇意义。 因此, 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它的语法意 义,即“×啦吧唧”的语义指向问题。 在东北方言中“×啦吧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1
二、语用和语用失误 “语 用 ”,顾 名 思 义 ,就 是 语 言 的 使 用 ,语 用 学 即 关 于 语言使用的学问。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 科,这一术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1938年, 美国哲学家Morris在他的著作 《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 中首次使用了pragmatics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