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七月的天山夜晚的天空,满天的星星闪烁着,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黑幕上。
在这个夏日的七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天山。
天山是我国的著名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它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险峻。
我们沿着山间的弯曲小路下车,感受到了高山的深广和壮丽。
天山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仿佛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山脚下的草地洁白如雪,草垛上捆着干香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香肠,感受着新鲜和美味。
往上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山谷。
山谷的峡谷十分险峻,两侧高峰直插云霄,壁立千仞,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山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水流湍急,发出轰鸣的声音。
我们走在小路上,看到了一些野花野果,还有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玩耍。
继续向上行进,我们来到了天山的山顶。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海拔所带来的寒冷。
但是寒冷并不能减弱我们的兴奋,看到天山脚下的美景,我们感到十分惊叹。
山脊上有一片片冰川,冰川闪耀着银白的光芒,宛如一道道银带镶嵌在山顶上。
远处还有一座雪山,雪山的巅峰上积雪皑皑,宛如一朵朵白云。
冷风呼啸着吹来,我们拍下了一张张留念照片,纪念我们在天山的美好时光。
回想起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天山就像一首壮丽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天山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以其描绘天山壮丽景色的语言和细腻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篇课文,我对天山的美丽和壮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四年级语文下册 4《七月的天山》词句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

《七月的天山》词句解析词语解析1、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
为粗砂(shā)、砾(lì)石覆(fù)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
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
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lù),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2、山涧:山间的水沟。
3、洄水涡:水流回旋。
句子解析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PPT教学课件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 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 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 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们就来学习《七 月的天山》的一些写作方法。
习 作 例 文 : 七月的天山
自读提示
想一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进入天山 往里走 走进深处 (从外到里的顺序)
朗读全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 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 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 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运用反问句式结尾,表达 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 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 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地展现在人 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展开细腻的描写。 4.准确的用词、恰当的修辞方法。
自由读例文,边读边想: 例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例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地点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 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 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 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 字 , 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 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描绘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属于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于描绘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新疆天山地区的了解不多,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可能在描绘景物和人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会如何描绘景物和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描绘出优美的景物和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国内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我们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立刻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季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立刻,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愈来愈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愈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样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样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立刻你用不着离鞍,只须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个时候并不是春季,但是有哪一个春季的花园能比得过这个时候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如何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几种不理解的问题。
[七月的天山阅读及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题答案
![[七月的天山阅读及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643a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6.png)
[七月的天山阅读及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题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答案七月的天山阅读题答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练习题本试卷满分2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
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象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无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峰(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白莲(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雪水(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溪水(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山涧(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鳞光(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日影(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的塔松(本题分数:1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2、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①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把什么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分数:2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体会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顺序和表达方式等。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1)通过图片、视频或旅游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天山的美景和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景点?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好奇心。
2.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杨朔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2)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知识点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知识点。
(3)教师介绍文章的记叙顺序和结构安排,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4.案例分析(10分钟)(1)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章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的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5.练习与评价(15分钟)(1)教师设计适当的练习题目,如生字词认读、听写、段落理解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解答示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布置预习任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同步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同步答案七月天山阅读训练及答案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这一段话主要写七月天山的什么? A.森林 B.日影C.水声正确答案:A2.这一段话中写巨伞指的是什么? A.群峰 B.森林C.日光正确答案:B3.请选择合适的叠词。
的农民 A.勤勤恳恳 B.摇摇晃晃 C.冷冷清清正确答案:A4.请选择合适的叠词。
的汽球 A.勤勤恳恳B.摇摇晃晃 C.冷冷清清正确答案:B5.请选择合适的叠词。
的小巷 A.冷冷清清 B.摇摇晃晃 C.勤勤恳恳正确答案:A6.骑马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答:答案解析:突出了密林的幽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步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新) 4七月的天山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d jǔ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íj y n马蹄飞溅绵延马鞍二、辨字组词。
段缓撑限缎暖掌很三、照样子,写词语。
1、白皑皑2、重重叠叠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峰的白莲的雪水的溪水的山涧的鳞光的日影的塔松五、按要求写词语,再填空。
1、表示“看”的词语:你骑在马上,可以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战士们手握钢枪着前方。
站在山顶,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2、用“柔”组成词语: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山形也逐渐变得。
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
妈妈很,从不跟我发火。
六、仿照例句写话,用上加点的词。
例1: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例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七、先填空,再完成练习。
1、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绣了。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节选自碧野的游记作品《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记叙文。
全文结构清晰,按照刚进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处的写作顺序,把天山充满异彩的景物渐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随着地点的转换,景物发生着变化。
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雪峰,近距离欣赏雪水清流;在山腰,走进密密的塔松之中,感受青松日影里独特风采;在天山深处是广阔的花海,野花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给人以最美的享受。
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天山美,七月的天山更美,不是春天胜春天。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较多地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且多是长句子,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可以抓住主要的长句子,让学生在反复读议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下来。
二、教学要求1.认识8个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激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瑰丽的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地方的景色的吗?(天山)是呀,“天山”令人神往,今天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有关天山的美文,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资料交流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课件_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课件_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网权威发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课件,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一、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师导入课板书课题《4某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三)、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检查预习情况1、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朗读情况的检查等。
3、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
4、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5、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讲读课文(由五个学生分别逐段讲解)(五)、师做总结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4、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六)、指导背诵。
第一组选择喜欢的一段话背诵。
第二、三组选择喜欢的两段话背诵。
第四组背背诵2、3、4段。
(七)、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八)、作业,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几篇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原文,欢迎参考!七月的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小英雄雨来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七月的天山《七月的天山》“哎呀,妈妈,我好想去天山看看呀!”我一脸期盼地对妈妈说道。
放暑假了,我一直对书上描写的天山充满了向往,那白雪皑皑的山峰,那茂密的森林,那如镜般的湖泊,想想都让人心动不已。
没想到妈妈竟然真的答应带我去天山游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终于,我们踏上了去天山的旅程。
坐在车上,我兴奋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妈妈笑着说我像只小麻雀。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天山脚下。
哇,眼前的天山是那么雄伟壮观,连绵起伏的山脉高耸入云,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天地之间。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去。
“嘿,小朋友,走慢点,别摔着啦!”一位好心的叔叔笑着提醒我。
“知道啦,谢谢叔叔!”我扭过头冲叔叔笑了笑,脚步却丝毫没有减慢。
山上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花草的香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美丽极了。
我忍不住伸手去摘,妈妈却阻止了我:“别摘呀,让它们在这里自由地开放不是更好吗?”我点点头,把手缩了回来。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我渐渐有些气喘吁吁了。
“妈妈,我好累呀,走不动了。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加油呀,宝贝,我们马上就到山顶了,山顶的风景可美啦!”妈妈鼓励我。
就在这时,一位小姐姐从我身边走过,她对我笑了笑说:“小妹妹,加油哦,坚持就是胜利!”我咬咬牙,站起身来,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哇,眼前的景色简直太美了!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就像仙境一般;脚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森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还有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切都让人陶醉。
“哇,这简直就像画一样美!”我忍不住惊叹道。
“是呀,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呀!”妈妈感慨地说。
我在山顶上跑来跑去,开心极了。
我还和其他游客一起拍照留念,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山的时候,我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快乐。
这次天山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七月的天山》公开课ppt课件(部编版·统编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山间的水沟。 灿烂多彩。 回旋往复,曲折环绕。 高而直的耸立。
自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 关键句。
顺序:从山外到山里的游览顺序。 关键句: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默读第二段,小组交流,思考: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 了什么描写方法?
景物:雪峰、云影、雪水、溪流 描写方法:比喻、衬托
七月的天山
初读感知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 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 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 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 白雪皑皑。
资料袋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 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 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 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这句话写出了原始森林的翠绿、茂密、幽静。
精读感悟
“白皑皑”“蜿蜒无尽”“重 重叠叠”分别是形容什么的?“漏 ”字能换成“照”字吗?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 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 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 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 “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精读感悟
我能变成陈述句: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 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 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分段:
从水、树、花三
介绍了七月是上 1 天山的最好时候。
个方面展示了天 2-4
山的景物。
赞叹天山的美景, 5
总结全文。
课堂总结
学1 完 本 课 收
2
获 多 多
跟随作者一起上天山看到了美丽的自然 风光,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 七月的天山

4、七月的天山一、学习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三、学习难点: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课前预习,查阅有关天山的资料;课件。
五、教学时数:1 课时六、学习过程:(一)导语引入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3、“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4、提出学习方法(三)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细品语言文字。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七月的天山》(人教版)(共20张PPT)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写作特点: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 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 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
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
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 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 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七月的天山
课文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
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
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 么呢?
简介:天山 天山是亚州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 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 地。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 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
突出森林之富饶。
学习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 ——夸其高;
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 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 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
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 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 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 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

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认读生字,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摘抄优美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总分总的写法进一步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边疆的美丽富饶,进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等修辞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3、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资源
1、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天山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2、教师自行制作PowerPoint,并附配乐课文朗诵。
3、学校播放室(能进行课件演示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语境:从电视剧《七剑下天山》中的天山引入课题,并演示课件看看电视剧中的天山景色。
2、那我们今天的北国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主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分-总)
进入天山,再往里去,走进天山深处。
3、检查学生的预习生字情况。
抽几名学生串读课文。
三、根据课件提示,探究式学习。
根据课件演示提示的问题有针对地读课文。
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
四、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学习心得。
4、利用课件展示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用词用句的精妙。
妙用修辞所表现的效果。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六、通过学习,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七、回顾板书,总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