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查组
(2011年5月8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201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月19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由区人大代表、农工委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全区水利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
区政府副区长高秀国陪同调查。
调查组实地察看了安居永南村、西北街村、南刘村三村连片水利建设工程和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喻屯村、张官屯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检查了马场湖、梁南、何桥、兴福集、刘西5处排灌站更新改造及唐口水厂、湖西大堤加固等建设项目;听取了区水务局、财政局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汇报,并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水利设施基本情况
我区属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喻屯镇、唐口街道及安居街道南部均属滨湖洼地,连年干旱或渍涝交替发生,是抗旱除涝并重的主要区域。
全区现有各类农用泵站326处,其中固定排灌站151处、提水站57处、二级提水站68处、站外站50处,机电井4733眼,主干渠和支渠520余公里。
全区耕地面积28.28万亩,其中除涝面积27.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45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6.3%和82.9%。
辖区内共有梁济运河、洸府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4条大中河道和洙水河、老赵王河、龙拱河、蔡河、老运河、小王河、北大溜河7条小型防洪河道及南四湖湖西大堤,河道总长度153.11公里,堤防总长度245.05公里,有洙赵新河、龙拱河2座大型涵闸。
二、全区水利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区政府及水务、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全区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区政府及区水务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农田水利专项工程进展较快。
今年1-3月份,全区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6项,疏挖沟渠112条143.02公里,新建机电井54眼,累计投资207.92万元,改善灌溉面积2.72万亩。
区划调整以来,全区共申请省级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6项,总投资457.94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31万元。
(二)排灌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
2009、2010年区政府连续两年把排灌站更新改造项目列为全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共更新改造排灌站和提水站73处,更换水泵130台、电动机59台、变压器30台、控制盘柜115台,新建维修机房3225平方米,累计投资1040万元,排灌应急能力大幅提高。
我区去年遭遇“6.30”
特大暴雨,喻屯、唐口两镇农田严重积水,排灌站只用四、五天便排除积水,确保了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长。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见成效。
2005-2009年我区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投资1891.32万元,解决了142个村17.45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2009年我区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490万元,新建高标准集中连片供水的唐口杜屯水厂,有7个行政村1.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四)全面完成湖西大堤加固和南水北调工程。
去年我区首次承担的国家级南水北调梁济运河段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了湖内疏浚工程地上附着物清除、湖西大堤加固工程迁占移民等两项工程,省、市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两项工程项目共完成永久征地542亩,临时占地2957亩,采伐各类树木13万余株,拆除房屋683间1.3万平方米,总投资1.57亿元。
(五)农民筹资兴修水利初见成效。
为改善涝洼地势和水利沟渠堵塞问题,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张官屯村等村“两委”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从每户村民集资兴建水利沟渠设施,农田排灌能力得到很大改善,成为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投资模式。
三、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问题:
(一)排灌设施年久失修,沟渠不畅。
我区现有泵站、沟渠等排灌设施绝大部分是六、七年代兴建的,近几年虽然对排灌站进行了更新改造,但提水站、站外站等排灌设施仍硬伤较重,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转的状况,干支斗沟渠失修老化、淤积严重,加之填沟破路种地破坏沟渠,甚至主干渠堆满建筑或生活垃圾,极易发生渍涝。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投资严重不足。
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都有明确要求。
这对目前我区财政困难状况来说,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农民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一事一议”往往议而不决,农民投入大幅下降,农民投资投劳难以实施。
(四)工程管护亟待加强。
大多数排灌站系跨村组收益泵站,排灌站及沟、路、渠主要依靠村集体粗放式管理,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设施老化快、寿命短。
水利设施人为破坏严重,设备经常被盗被抢,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平路取土、填沟种地、倒弃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沟渠堵塞、排灌不畅,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对水利建设的建议意见
(一)抓紧研究建立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一是建立区级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要认真贯彻中央[2011]1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每年从区级地方财政新增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列支财政预算,用于水利重点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收取的各项水利规费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政策。
要充分发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吃透上级政策,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提报水利重点项目,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
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
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四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
要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信贷投入。
(二)修订完善水利建设规划。
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规划至关重要。
要在现有基础条件和财政状况的前提下,对已有的水利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对硬伤较重、欠账较大的水利项目,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事先规划,尽快实施;对其他水利项目,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步实施,抓好落实。
在制定规划中,要注意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合村并点对水利建设带来的影响,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重视水生态环境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源配置、河道治理、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这具有社会效益的意义。
(三)重点解决好水利建管问题。
针对目前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管理主体不明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区情,广泛征求镇村和群
众的意见和建议,加以研究解决。
对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要对政府、集体、受益农户明确具体的责任和权利。
要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建立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建管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区政府要重视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把解决水利技术人员弱化和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加快人才引进,完善水利服务体系,为我区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
(2012年5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安排,为落实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我委于4月份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我委召开了由市水务局、农委、农开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又委托各县(区)人大对各自县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力发展“安全、民生、环境、资源”四大水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加快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步伐,群策群力,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水务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开展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和西南岗水源等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土方2.6亿方,改造中低产田54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我市先后完成了《宿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古黄河及西民便河截污规划》等市域水利专业规划编制;开展了新一轮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及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宿城区、宿豫区已完成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规划编制工作。
项目规划、课题调研等大量工作有效开展。
为项目储配和争取,统筹推进水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9.7”特大暴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完成灾后水利治理规划方案编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这些规划不仅与全市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供水规划、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相衔接,而且涵盖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加强重点水务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了柴塘、皂河、来龙、运南(宿城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柴塘、皂河、运南(宿城区)大型灌区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整治农村环境、水系沟通、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工程,顺利通过省级2003-2010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规划任务整体验收,水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高。
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拆坝建桥、植树绿化、垃圾处理、土地复垦等结合起来,既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又提升了引排功能,改善了村庄环境,取得了“疏浚一条河塘,盘活一方水系,复垦一片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的综合效益。
3、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思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配套建设。
“十一五”期间,
修筑防渗渠道1012km,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669座,改造中低产田54
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扭转了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的被动局面,使全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2012年,要实施5个县(区)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以及沭阳县和宿城区的2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39亿元。
4、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解决了137.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2年,主要通过新建和改造水厂,铺设输配水管网,供水到户,计划投资1.73亿元,解决35.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目前,沭阳县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余县(区)工程等待省水利厅和发改委审批,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加快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受到广大农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1、基层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力量急需增强。
从防汛防旱、工程管理、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看,现有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级以上水利专业人才更少。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逐年增多,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现有人才很难在各个工程项目之间均衡调配。
乡镇水利站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学历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加上没有在职人员的再教育经费和渠道,水利站职工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到乡镇管理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
2、资金筹措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
近年来,各级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加之新建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所需资金投入仍然巨大,特别是取消两工之后,群众投资投劳大幅下降,现在的投入离建设需求还有很大缺口。
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多年来基本是维持基数。
同时,大多数项目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有明确要求,这对我市财政来讲,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3、工程后期管护亟待加强。
重“建”轻“管”的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顽疾。
很多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经费无渠道。
很多项目峻工后移交给村集体粗放式管理,村社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工程无人管护,毁损严重,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建设效益。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建议
1、制定完善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应制定、完善好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在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
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盲目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当前由省里牵头对全省境内古黄河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研,之后可能有实施方案,我市应加快推进境内水利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把我市古黄河水利建设列入省重点开发项目。
2、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水利以公益性、基础性工程为主,要多渠道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
度,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同时,按照“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的改革思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鼓励组建水利融资平台,规范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
在加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多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投入,形成多元投入、保障有力的建设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严格建设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工程,既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进度,保障计划顺利落实的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出精品、创一流”的要求,强化管理措施,全力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
要对项目实施质量检测,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
要督促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等单位积极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共同构建质量保证机制,真正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4、强化建后管护。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护比建设更重要,管护工作赶不上去,水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大大打折扣。
要把工程长效管护摆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可行的工程管护标准,定期组织监督考核,促进管护责任落实,推动水利建设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
要加强农田水利管护制度的改革研究,积极采取符合当前实际的改革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县乡河道管护以县乡管理为主,村庄河塘管护实行属地负责,纳入村民自治范畴。
县区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护经费。
要强化监管,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进行巡查。
同时,要创办水利合作社,制定推进农田水利合作组织建设的方案,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带动的方式统筹推进水利合作组织建设,保障工程建的好,用得起,长受益。
做活水利造福百姓——关于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滴灌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饮水安全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投资1515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63处,惠及全市30个乡镇、230个行政村、735个村民组、53633户、17882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建设提水站15处,方塘64座,塘坝18座,灌溉机电井2868眼,配套井房2932座,输水管路2560千米,自流引潜灌区36处,渠道防渗19.3千米,渠道建筑物364座,变压器8970千瓦,架设高压线727.85千米、低压线2421.12千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75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1%和26%,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安全水利建设卓有成效。
全市现有水库1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6座,已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型水库1座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12座,可恢复调洪库容0.4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18万亩,消除了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四)工程管护实现突破。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工程、水库工程等长效管理体制,推行有偿用水机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1439
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机电井1382眼,方塘54座,塘坝3座)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较好保证了水利工程长久的发挥效益。
二、存在问题
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重建轻管问题突出。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由上级财政投入,且专款专用,地方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收取的灌溉水费等资金又相对不足,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加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致使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等责任主体责任不
明确,责任感不强,管理混乱,重建轻管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人翁意识淡薄,管理和维修没能及时跟上,造成水利工程老化毁损较为严重。
有的村组由于管理不善,致使有些水利工程设施刚建好就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设备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目前全市水利设施有五分之一不能正常使用。
(二)部分水利工程布局不尽合理。
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参与的部门很多,包括水务、发改、农经、畜牧等等,所涉及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小流域治理等,由于这些项目分属不同部门,出现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致使部分水利工程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如,个别村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项目区老百姓依然饮用自家井水,致使水利设施闲置,群众反响强烈。
(三)基层水利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乡镇机构改革后,许多非专业人员到乡镇水利站工作,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到龄退休,自然减员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加之乡镇政府对乡镇干部工作调整比较频繁,致使基层水利站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的乡镇水利站甚至连懂水利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使用。
三、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提高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保障能力,是当前全市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全市水利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加强对乡镇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的指导。
市水务局要根据各乡镇“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水利设施现状,帮助乡镇修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合理、有序,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因地制宜,对于目前有饮水条件的地方,饮水工程建设要向后推迟,即使已列入计划的,也要在搞好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要或暂时停建,或待群众有要求时再进行建设。
同时要把水资源的统筹利用提上工作日程,解决好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各自为政的问题,把“统筹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工程、科学用水”作为工作方针,从全市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实际出发,减少取水尤其是地下取水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上,应由水务部门统一做出规划,为实现上述任务与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二)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落实好公益性、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费用”的规定,建议市乡两级财政建立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投入,切实加强对已建、在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维修工作,特别是对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的乡镇,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
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精神,尽快完成改革工作,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