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荧光和磷光光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的产生
e e
S1最低
辐荧 射光
e
S0各振动能级
e
2.1.1 产生
7.1.1 荧光的产生
7.1 荧光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7.1.6 荧光仪器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09:41:15
7.1.2 荧光效率
辐射跃迁概率的大小: φf=发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分子总数
环境因素-- 温度:
影响非常大。磷光影响更大。 辐射跃迁与T几乎无关,非辐射随T显著增大。
荧光素钠在-80℃:φf=100% 每↑10 ℃ → φf↓3% 发光仪配有低温装置
环境因素-- pH:
对有机弱酸碱物质影响大,不同型体情况不同




环境因素-- 其他: 表面活性剂:φf ↑
第7章 荧光和磷光分析
7.1 荧光Fluorescence 7.2 磷光Phosphorescence
7.1 荧光
7.1.1 荧光的产生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多重度M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Mg的光谱项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09:41:15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单线态与三线态 7.1.6 荧光仪器 去活化6方式
f
kf k f ki
提高kf,降低ki 都可增强荧光
分析应用价值φf>0.1;荧光素的φf~1
09:41:15
2.1.1 产生
7.1.1 荧光的产生
7.1 荧光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7.1.6 荧光仪器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09:41:15
7.1.3 影响因素
分子结构 (1)首要条件有吸收,含共轭双键,通常>1个
苯环增大共轭
萘φf=0.29,λf=310nm
蒽φf=0.46,λf=400nm
(2)刚性平面结构 减少振动和碰撞去活鳌合物荧光的原理
3+ pH ~ 5 ,与 Al 芴 φf=1.0
红色荧光 联二苯 φf=0.2
磷光镜:一种机械切光装置. 转筒式和转盘式 时间分辨技术, 去荧光
09:41:16
7.2.4 仪器
快光 速源 衰散 减射 的光 荧、 光 分磷 离光
磷光仪中的2种机械切光器
7.2.4 应用
与荧光法互补 用于药物/临床/环境分析 低温法: 多环芳烃, VK, VB6, VE 固表法: 一种机械切光装置.
F
0 250 350 450 550 650
λex=257nm
⑤ 仪器实物 www.PerkinElmer.com
本系仪器简介
LS45 LS55
7.2 磷光Phosphorescence
7.2.1 产生与光强
T1->S0 禁阻跃迁,速率小,寿命长
非辐射概率增大,导致Ip小

I p Kc
磷光:波长更长/寿命更长
7.1 荧光Fluorescence
7.1.1 产生
激发态
分子的电子能态:基态→激发态 则: 能量增加,分子的多重性可能改变
多重度M=2S+1
泡利不相容原理
S为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 S= 1 2 1 2 0 含偶数电子的分子, 电子成对,
09:41:15
单重态singlet state: 在磁场中无能级分裂
跃迁: 10-15s <分子振动周期 10-14-10-12s内,振动失活到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
(2) 荧光发射
S1→ S0 : 10-9-10-7s,发射一个光量子 能量小于吸收,驰豫损失部分
09:41:15
去活化
不论开始处于哪个激发S态 最后到达S1最低振动能级
(3) 内部转换 internal conversion
检测器
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差别
① 垂直测量方式, 消除透射光影响 ② 两个单色器,激发和发射,常用光栅
光源:高发射强度。常用氙灯。
高灵敏度原因:测量I非A, 确定量子效率
提高激发光强度,现代技术测弱光信号
09:41:15
试样室:
四面光石英池 固体试样架
四 面 光 比 色 皿
色散系统:光栅
滂铬 BBR
(3)给/吸电子基增/减荧光
典型给电子基团: -NH2、 -OH
n-π共轭, 但成盐荧光大减
苯:
10
苯酚: 18
苯甲酸
相对荧光强度 3
酚离子:10
苯胺: 20
苯胺离子:0
硝基苯
0
典型吸电子基团: >C=O 、-NO2
增系间窜跃,磷光会增强
(4)卤素重原子效应荧光大减
物质 相对I
苯 10
09:41:15
7.1.4 定量关系
A lg( I 0 I )

I I 0 10
2 3
A
泰勒级数展开 x e x 1 x x x ... 1 x
x 1 e
吸收的强度
2!
3!
I f f I a f (I0 I ) f I 0 (110 )
相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S1与S2振动能级有重叠时) 10-13-10-11s
(4) 体系间跨越 intersystem corssing
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 S1→ T1 10-2-10-6s,自旋反转
09:41:15
去活化 (5) 磷光发射
T1最低振动能级→ S0时产生磷光辐射 10-2-10s,寿命长多了!能量更低!
Mg的基态与第一激发态

3p 3s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基态
1st激发态
改 变 自 旋 禁 阻 磷 光
/ /
2S+1=1
2S+1=1
2S+1=3
3 S0
1
3 P1
2 S 1
1
3 P2 3 P1 3 P0
LJ
3
3
3
光 谱 项 n
去活化6种方式 (1) 振动驰豫 vibrational relaxation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7.1.6 荧光仪器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09:41:15
7.1.5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本质:吸收光谱 变入射光波长,荧光最强处测 If 本质:荧光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测 If~t 关系
4 mg/L 2 mg/L
F
50
1000 800 600 400 200
4 mg/L 2 mg/L
0 苯丙氨酸 phe,λex=257nm, 250 270 290 310 330 350 λ /nm n=1,2处有峰, 1200 强度不随浓度变化 n=2
1000 800 600 400 200 0 450 500 550 λ /nm 600 650
A
入射的
出射的
A=kbc
I f 2.30 f I0 A 2.30 f I0kbc Kc
I f Kc
通常
泰勒级数展开,仅取一项,
x越小越符合
A<0.05
If
If与A 的关系 A与c正比,低浓度
0 0 0.1 A 0.2 0.3
2.1.1 产生
7.1.1 荧光的产生
7.1 荧光
1 2
Mg的S0/ S1/ T1态
1 2
1 2 1 2 1 2

1 2
2S+1=1
基态
2S+1=1
1st激发态
2S+1=3
J有2S+1个取值:(L+S),(L+S-1),…,(|L-S|) 0 (用S表示) 0 1(用P表示) 1 1 2, 1, 0
L= J=
单线态与三线态 单:荧光/三:磷光
激发态
单重态基态S0
辐吸 射收
单重态基态S0 激发后 S/T两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 S= 1 2 1 2 1 辐吸 射收
通常自旋不变 激发态S1/ S2
自旋改变 激发态T1/T2
Hund 规 则
M=2S+1 3 平行自旋 能量更低 三重态triplet state
09:41:15
单线态与三线态
③ 应用
无机物:已有~70种元素可分析。 鳌合物法:Be Al B Ga Se Mg
与荧光物质缔合猝灭法:F S Fe Ag
催化荧光法:Cu Be Fe Os H2O2
有机物:
简单有机物与其他有机试剂作用后产生荧光
芳族通常可直接测定
200
④ 荧光干扰峰 倍频峰
150 n=1 100
在激发波长λex的n倍处有荧光发射光谱
本质: 不同轨道的能量差
固定波长差,简化荧光光谱,提高选择性。 酪氨酸和色氨酸:荧光光谱严重重叠 同步荧光 普通荧光
Δλ<15nm, 仅显示酪氨酸光谱
Δλ >60nm, 则显示色氨酸光谱 激发
发射
k /(103 mg-1 L)
5 4 3 2 1 0 260 310 360 λ /nm 410 460 phe tyr try
用于选择条件,可组成两维光谱
2.1.1 产生
7.1.1 荧光的产生
7.1 荧光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7.1.6 荧光仪器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09:41:15
7.1.6 荧光仪
光源
单色器1
放大 与 记录
样品池
单色器2 垂直方向
第一单色器选激发光波长 第二单色器选荧光波长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Th 0.01μg
① 时间分辨技术, 各发光体的发光衰减速率不同
光谱重叠,发光寿命不同的组分可分辨与测定。 对门控时间扫描,测If~t,测定荧光寿命。 根据不同发光体形成速率,消除干扰。
09:41:15
② 同步扫描技术
7.2.2 温度影响
室温下,T1分子与溶剂碰撞失活,几乎无磷光
液氮中,强荧光。低温磷光分析 室温磷光
胶束稳定 磷光基团结合入表面活性剂胶束中 固体表面 滤纸/硅胶/氧化铝/淀粉 敏化溶液 待测物D*的能量转给受体
7.2.2 温度影响
室温磷光
胶束稳定
S1
体系间跨 吸收激发 能量 磷 光 转 产生 移 跃 A* D*→ S →A+hv → A*T
氟苯 10
氯苯 溴苯 7 5
碘苯 0
重原子效应
环境因素-- 溶剂
激发态比基态极性大
溶剂极性增,则荧光红移并增强
8-羟基喹啉 溶剂的影响
奎宁在苯:乙醇:水=1:30:1000 溶剂 介电常数 CCl4 2.24 CHCl3 5.2 CH3CN 38.8 λf/nm φf 390 0.002 398 0.041 410 0.064
自熄:浓度高时,激发态之间相互碰撞 自吸:荧光与吸收曲线重叠,又被基态分子吸收
这点也要求荧光测量:
低浓度!
2.1.1 产生
7.1.1 荧光的产生
7.1 荧光
7.1.2 荧光效率 7.1.4 定量关系 7.1.6 荧光仪器
7.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7.1.5 发射与激发光谱 7.1.7 实验技术与应用
分子中引入重原子 internal heavy-atom effect
称为(内外部)重原子效应 高核电荷使电子能级复杂, 电子自旋-规定耦合作用加强 S1->T1增加 顺磁性物质,氧等
09:41:16
7.2.4 仪器
与荧光仪一体化 试用室:试样池放在液氮杜瓦瓶内
固体表面磷光需特制试样室
1 1
固体表面
敏化溶液室温磷光
e A的选择: 受体
e T1 e T1 (1)在供体激发波长范围内,摩尔吸光系数较低
(2)T1能量略低于供体D的T1 S0 (3)量子产率大。常用有1,4-二溴萘
e
S0 合适的受体A
待测物D是能量供体 09:41:16
7.2.3 重原子效应
提高Ip:
用含重原子的溶剂(碘乙烷)
Mg的基态与第一激发态

3p 3s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基态
1st激发态
2S+1=1
2S+1=1
2S+1=3
内量子数J有2S+1个取值
(L+S),(L+S-1),…,(|L-S|)
好 单线态与三线态 S= 1 2 1 2 0 多 S , 意 义 都 不 同
3p 3s
溶解氧(增大系间跨跃):φf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猝灭效应
(1)碰撞猝灭及能量转移:
主要是外部转换热效应 溶剂或溶质分子间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导致 荧光强度下降。
与熄灭剂碰撞:M* +Q →M+Q+热
激发熄灭剂: M* +Q →M+Q* 粘度大 ↓效应,利于荧光 度高 ↑效应,不利荧光 温
(2)氧熄灭 顺磁性氧分子,促系间跨跃成三重态 (3) 自熄灭/自吸收
室 温 无 磷 光
(6) 外部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
激发态分子和溶剂等能量转换 荧光/磷光 消失,称熄灭或猝灭
09:41:15
去活化示意图
09:41:15
去活化演示 驰豫 吸收
e e
e
09:41:15
e
去活化演示 内部转换 荧光
e e
e
09:41:15
过程
吸收激发
内振 部动 转驰 换豫
多环芳烃, 杂环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