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志愿者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贴近群众,创新创优,积极作为,在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领域大显身手,呈现出“活动规范化、项目机制化、领域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社会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成为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试结合我市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就下一步的工作举措谈些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我市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是把加强志愿者队伍规范管理作为有序运作,长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调研制度、活动记录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一系列志愿者工作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调查研究,系统形成全市志愿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规范有序地推动全市的志愿者工作。在强化市文明办和市志愿者总会对于全市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协调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各市(县)区和行业、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核范畴。每年3月份开展无锡市志愿者服务活动月,明确主题,整合资源,开展系列服务宣传活动,命名表彰一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是把选树服务品牌作为培育特色,打造亮点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品牌突出自身特点、优势,在个性化、创特色上下功夫,同时,帮助策划、设计活动载体,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团队的吸引力,感召力。如,成立达七年的市民道德巡访团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数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寻找城市创建薄弱环节、暗访行业服务不足之处、揭露市民不文明行为,甘当文明城市创建的“啄木鸟”。“欢乐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介入社会环保事业,关注太湖水环境治理、每周捡拾白色污染物,通过自身行动,积极推动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投身环保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建设保证品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如,定期碰头制,定期与特色团队负责人见面,听取团队运行情况,分析、总结、部署品牌深化工作;宣传报道制,协调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志愿服务团队的典型事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是把服务社会作为锤炼队伍,展树形象的有利契机。参与大型活动。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历届无锡太博会、吴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数万名志愿者友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志愿者们在紧急时刻、困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念、集体观念和吃苦精神,更加证明了志愿者的过硬素质和自身价值。热心社会公益。通过开展“希望工程”助学、保护母亲湖、消除白色垃圾、助老助残、捐献骨髓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投身和谐建设。以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相继启动了“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宣传志愿行等六大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110个交通路口、公交站台和15个旅游景点设立道德实践基地,数年组织志愿者常年参与交通协勤、文明劝导服务,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活动但服务层次不高。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各种服务活动不断活跃,从时间来看,不但在“3·5”学雷锋、元旦、春节等节日比较频繁,而且在平时也广泛开展。但我们同时注意到,服务内容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环境美化方面,如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认养绿化;社区服务方面,如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买米换气、

理发、量血压等。但因社会参与面不够广,专业人才参与不多导致一些知识含量高、技能性强的服务项目比较欠缺。

二是有组织但凝聚力欠强。目前,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基本上建有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但这一组织是松散型的。志愿者活动开展完全依赖于志愿者的思想认识、个体素质的提高及整体配合的效能,致使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往往是开始时轰轰烈烈,不久便难以为继。

三是有保障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经费保障机制,活动资金完全依赖于文明办或共青团等部门支撑或自筹,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要不要参与、是全身心投入还是出工不出力,没有较好地激励引导机制。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伤亡,怎样赔偿、谁来善后,这些问题比较模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力度,创优志愿服务文化环境。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及,决定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推广普及理念是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根本和动力。要把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

及渗透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者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

二是建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建立以市、县(区)志愿者总会两级志愿服务领导机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志愿者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有效覆盖全市城乡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要加快建设各专业志愿者分会,进一步抓好各级志愿者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管理,继续探索行政化推动、社会化运作和事业化管理的路子。

三是建立志愿者队伍体系,壮大和规范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建设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为重点,构建规模适宜、结构优化、管理有序、素质过硬的志愿者队伍体系。要大力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