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原作与影视作品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箭穿心》原作与影视作品之比较

看完《万箭穿心》原作,迟迟不敢下笔写读后感。终于等到电影上映,却因些许变动不能满意。我不知道这些变化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是不是好的,但是作为我自己,我觉得改编得并不完美。

相比原作,改动的大概即三个人物形象。小宝奶奶的性格趋于仁慈,取消了李宝莉妈妈的设定,建建过于流氓气。(能关注到这些非常好!从侧面来讨论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剧本可能中和了李宝莉母亲对于女儿隐忍善良的规劝和李宝莉婆婆的不依不饶,从而转化成李宝莉婆婆较为柔和的性格,并且取消了宝莉妈这个人物。我认为这样做是极不合理的。本来妈妈的规劝和婆婆的责怪应该是强烈对比的,突出了人物心理矛盾的剧烈挣扎,是选择在母亲的支持下为了家继续奋斗,还是在婆婆的白眼中离开放弃。因此,李宝莉在双方压力之下,做出当“扁担”的决定,才尤为郑重,看出了宝莉善的一面,坚强的一面,深刻的一面。

将柔性性格特征融入宝莉婆婆的身上。第一,与上文李宝莉将婆婆赶出家门的情节不合,儿媳妇对自己一直不好,又吵吵闹闹害得儿子跳江自杀,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怨愤不是说没就没的;第二,直白点就是说李宝莉不那么惨。“恶婆婆”的杀伤力转化为弱势老人伦理的压迫,让李宝莉的身世从被欺凌、被打压一下子变成责任与道德的承担。虽说使宝莉后来的事显得更顺理成章,可是过分流畅倒是抹杀了李宝莉面对谩骂的隐忍,使人物浅显。第三,对小宝的误导减轻。由于婆婆对宝莉的压迫减轻,为了突出宝莉承受的痛苦,要加重小宝对妈妈的折磨。如果奶奶经常规劝,小宝就算讨厌妈妈,也不至于到了看见就烦甚至怀疑妈妈杀了爸爸的地步。所以要想让小宝到了电影中的程度,奶奶要多吹点“耳旁风”吧。

宝莉妈妈不见了,按照我的观点,整部电影有点失衡。宝莉是缺少稳固的力量支持的,电影里宝莉一直是靠自己在坚持。我觉得这一点并不能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的坚强自立,品德高尚。正是缺少这股保守力量的支持,就缺少了观众对于电影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从而使李宝莉行为含糊化,也容易让观众产生争论。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觉得李宝莉是个好人。(一个“好”字就容易片面了。)我总是希望在中国电影里看到善良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至少让我看到它有一席之地。

影片的切入是从搬家开始的,对于背景几乎没有仔细交代,除了李宝莉的娘家没有交代,似乎李宝莉和马学武在一起天生就拧巴,这个处理太简单了。影片中有些细节也很牵强,比如搬家时对待工人的态度,比如李宝莉带着扁担去学校开家长会,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总的一句话,影片对于李宝莉的“强悍”没有很好地把握,简单化地处理让人物单一并且单薄,这也让颜丙燕的表演发挥空间不大。

关于二人的夫妻关系问题,我认为原作与影片的差异就产生在对于马学武的人物塑造上。马学武在影片一开始就说:“李宝莉,我要和你离婚。”为什么要和老婆离婚,仅仅是李宝莉一开始“浮夸”的野蛮和霸道吗?而文章一开始是从马学武当厂办主任自我优越感的上升,遇到温柔美丽的女同事,从而对悍妻产生厌恶的情感,提出离婚。所以马学武一开始并不是厌恶李宝莉的,期间应该是有个过程。原作中,在这个过程里,马学武不回家,嫌妻子做饭不好吃等等都是他“变心”的表现。所以二人关系的质变错在马学武,李宝莉是一如既往,影片的简单化处理可能会误导观众怪罪李宝莉的“蛮横”。而从影片中李宝莉对何嫂子的关心,说明她是一个热心纯正的人。文章中也有类似的描述“知道的,天天夸她,不知道的,天天骂她”所以李宝莉的霸道绝对不是无理取闹。

最后,最令我失望的就是建建这个角色的变化。从王子变身流氓,给我的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啊。李宝莉最终会被拯救这是一定的。被王子救才叫幸福,被流氓就那叫糟蹋啊。电影是嫌李宝莉中年被儿子抛弃,身无分文,净身出户不够惨是不是,让一个刚从牢里放出来,

喜欢吹牛,自以为是,流里流气的男人收留是闹哪样啊!最后推车的情节是想让拍第二部“李宝莉悲惨的晚年生活”吗?要不要再让建建有个私生子接着虐待李宝莉?完全不理解这种设定是怎么一回事!!!!(这段有些尖锐!)

我认为建建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是作者带着人性关怀的温情为李宝莉“苦命”的前半生安排的一个“亮色”未来。从依靠丈夫——享儿子的福——委身建建,女性的命运始终是寄托在男性身上的。而在电影里,建建这个人物变成了诠释“门当户对”的重要符号。马学武与女同事谈的是感情,李宝莉与建建谈的也是感情,可是两个重情的人却没办法谈感情,问题出在哪儿呢?导演没有说清楚,或者说不想说清楚。建建只能被简单地处理成“流氓”,与李宝莉同属于社会的一个阶层,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彼此适应。只能这样了。社会本身是分层的,这个你同意吗?

我觉得您有一点说得很好,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点,那就是:女性的命运始终是寄托男性身上。这也是导致李宝莉坎坷生活的社会原因。最后一段因为懒,所以没好好写,语气随便也看的出来。建建年轻时被宝莉拒绝是因为他的学历低,马学武死了八年后,建建回来对宝莉说自己还没变,从第一眼看到她就认为自己一辈子可能只喜欢这一个女人,而宝莉当时虽然有“心跳”,但是正处在小宝“努力挣脱妈妈的手心”的时候,所以她不愿意这件事伤害她跟小宝的感情。到最后,宝莉和小宝吵翻了,面对建建的追求,宝莉却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了。宝莉是个很单纯的人,也是挺固执强悍的人。马学武走后,说扛就扛起了整个家,万小景不是不能帮她,是她觉得是自己的事就得自己扛。对于建建的喜欢,不是因为能得到什么,而是建建回来后真的给了她年轻时恋爱的感觉。影片中,李宝莉也是真的喜欢建建,所以在建建摊牌的时候,李宝莉显得非常失望且痛心。我没有过这种经历,所以不敢妄测恋人间的关系问题。可是现在多少剩男剩女将就着,结婚图的就是个清净。李宝莉和建建最后的感情变质,也是一种“将就”的圆满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