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会地区岩溶含水岩组的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广东XX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找矿指示

广东XX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找矿指示[摘要]通过对广东XX地区1∶5万化探普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基本客观有效地反映测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几乎所有矿床、点均有异常分布,凸显地球化学找矿效果,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对圈定的AS7综合异常,认为其深部及外围均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关键字]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0 前言广东XX地区夹持于翁源深大断裂与新丰-连平大断裂之间,南端为佛冈岩体北缘,区内有陈村中型铁矿,豆地坪小型钨矿,铸银坪铅锌矿点等,区内是粤北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指出区内一些矿床点及其外围的找矿前景。
1 地质矿产背景区内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以泥盆系发育最齐全,分布面积最广,调查区拟划分的岩石地层填图单位有12个组中有6个组属于泥盆系地层。
工区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构造阶段发展历史。
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地层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构造环境的差异。
在粤北地区,中-上泥盆统(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等)及下石炭统(长垑组、大赛坝组或孟公坳组、石磴子组等)是铅、锌、铜、银、锰、硫、锑矿的重要赋存层位,如曲江大宝山大型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为东岗岭组,仁化凡口特大型铅锌矿赋矿层位主要为天子岭组和东岗岭组。
寒武-奥陶系是钨、锡、银、铜矿的主要含矿层之一,如连平锯板坑大型钨锡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主要为奥陶系。
中上泥盆统桂头组、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帽子峰组是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如翁源陈村中型铁矿、仁化康溪铁矿等等。
本区这些成矿有利层位分布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野外工作方法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和项目设计书的要求,本次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面积368km2,比例尺1:50000,样品总数1504个,采样密度3.96个/km2。
样品分析项目有Au、Ag、As、Sb、Hg、F、Zn、Pb、Cu、Mn、W、Sn、Bi、Mo、B、Ba共16种元素。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东镇岩溶发育规律初探

第31卷第6期2020年12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ChineseJouenaoooGeooogicaoHaaaed and Conteoo Vol. 31 No. 6Dec=2020DOI :10. 16031/j. aki. ion. 1003-8035.2020. 06. 16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东镇岩溶发育规律初探丁 琛(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 510440)摘要: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山镇发生多起岩溶地面塌陷,而对该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故本次利用《广东省广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 000)》项目平台,以“点面结合”为手段,采用野外调查配合钻探、物探等 方法研究花东镇、花山镇南部冲洪积平原岩溶发育规律、规模及成因。
研究表明,本区属于岩溶强发育区,主要为埋藏型岩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特征等因素控制,人类工程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平衡,促进岩溶的 发育#地形地貌和标高控制研究区岩溶的纵、横向发育,纵向上主要分布在-15 - -10 m 标高段,向上下两侧依次递 减,横向上一般分布在地势低洼地段#而在相似地质环境条件下,岩溶发育的规模及数量与Ca 2+的含量呈正相关#关键词: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花山镇-花东镇;Ca 2 +含量中图分类号:P642. 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时035 (2020) 06-0122-08Karst development law of Huashan Town and Huadong Town inHuadu Districi of Guangzhou CityDING Chen(Guangzhou Geologicao Survey Institutt , Guangzhoo , Guangdoog 510440 , China )Abs0rac0: In eecentyeaes " manyka est p eocess g eound subsidences ha ee occu e d in Huadong Town andHuashan Town ooHuadu Disteict , Guangahou City. Howe eeethe eeseaech on kaest de eeoopment oaws in thisaeeaiseeoatieeoyweak.Theeeooee , utioiaed thepeoiectpoatooem thatdetaioed sueeeyoogeooogicaodisasteesooe1 o50 000 scaoein Guangahou , GuangdongPeoeince , to studythe ka est p eoce s de ee oopment oaws , scaoeand genesis oothe a o u eiaop oains in HuadongTown and Huashan Town byoieod in eestigations combined withdei o ingand geophysica omethods. The studyshows that the a eea is st eong ka est de ee oopment a eea , which ismain oybu eied ka est. The ka est p eocess in thisaeeaisconteo o ed byoandooem , steatum oithooogy , geooogicao steuctuee , geoundwateechaeacteeistics and otheeoactoes. Human engineeeing actieities can peomote thede ee oopment o oka est bychanging the g eoundwate eba oance. The ee etica oand hoeiaontaodeeeoopmentookaestin the studya eea is cont eo o ed bytopog eaphyand eoe eation. In the oongitudinaodi eection , it is main oydist eibutedin theeoeeation section oo-15 to-10 m , and deceeasesgeadua o yoeom the uppe eand ooweesides , and gene ea o ydist eibuted in oow-oying aeeas ho eiaonta o y. Unde e simi oa egeo oogica o conditions , the scaoe and quantityo oka est de ee oopment a ee negati ee oyco e oated with thete e a in , and positieeoyco e oated with thecontentooCa 2 +.Keywords : ka est de ee oopment oaws ; Huashan Town-Huadong Town ; Ca 2 +content收稿日期:2020-06-20 ;修订日期:2020-07-06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 000)(4111600000015);广州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91)作者简介:丁 琛(1991-),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E-mail :chding11@126. ccm第6期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23-0引言地面塌陷与岩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珠三角地区岩溶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

珠三角地区岩溶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蒙彦; 郑小战; 雷明堂; 李卓骏; 贾龙; 潘宗源【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6页(P746-751)【关键词】珠三角; 岩溶;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发育规律【作者】蒙彦; 郑小战; 雷明堂; 李卓骏; 贾龙; 潘宗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4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0 引言中国岩溶区分布面积达344万km2,其中裸露、覆盖型岩溶约有206万km2,埋藏型岩溶约有138万km2。
裸露和覆盖岩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省(市、自治区)[1],其中广东省的岩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该地区的岩溶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我国覆盖型岩溶的典型代表之一。
前人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花盆地、肇庆盆地和深圳等典型地区,且在地下水资源量计算[2],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3-4],水土污染防治与修复[5],工程建设防灾减灾[6]和石漠化成因分布[7]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岩溶区域性和专题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从系统角度认识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成为可能。
本文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对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珠三角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岩溶分布特征1.1 碳酸盐岩地层岩性珠三角地区基岩地层岩性从前震旦纪到第三纪均有出露[8-11],其中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包括泥盆系的天子岭组(D3t)、石炭系的石磴子组(C1sd)、壶天组(C2+3ht)和二叠系的栖霞组(P1q),各地层的岩性简要描述如表1。
广州轨道交通沿线岩溶形成和发育特征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_杨秀竹

第7卷 第1期2010年2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 O U R N A LO FR A I L WA Y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V o l.7 N o.1F e b.2010广州轨道交通沿线岩溶形成和发育特征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杨秀竹1,雷金山1,赵国旭2,马 卉2(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2.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总部,广东广州510380)摘 要:广州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岩溶是在有利的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形成的。
溶洞高度大多数小于3 m,溶洞埋藏较浅,溶洞顶板较薄等。
岩溶分布规律与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控制。
查明岩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特征,对于隧道施工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溶;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隧道施工中图分类号:P642.26;P642.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029(2010)06-0037-05A n a l y s i s o n f o r m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k a r s t i n G u a n g z h o ua n di t s i n f l u e n c eo n t u n n e l l i n gY A N GX i u-z h u1,L E I J i n-s h a n1,Z H A OG u o-x u2,M AH u i2(1.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C e n t r a l 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10075,C h i n a;2.G u a n g z h o uM e t r o C o r p o r a t i o n,G u a n g z h o u51038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s:T h e k a r s t i n G u a n g z h o u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u n d e r f a v o r a b l e g e o l o g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s t r t i g r a p h y,g e o-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h y d r o g e o l o g y.T h e h e i g h t o f t h e m o s t c a v e s a r e l e s s t h a n3m.T h e b u r i e d d e p t h i s s h a l l o w, a n d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s o f t h e c a v e r o o f i s t h i n.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d e g r e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l i t h o l o g i c c h a r a c t e r s,g e o l o g i c s t r u c t u r e,t h e f l u c t u a t i n g u n d e r g r o u n d w a t e r t a b l e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e x p l o r e i t s f o r m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u l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f o r a v o i d i n g t u n n e l i n g d a n g e r.K e y w o r d s:k a r s t;f o r m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a r a c t e r;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u l e s;t u n n e l l i n g 广州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地铁线路中部分穿过石灰岩分布区域,沿线地下水丰富,岩溶洞穴十分发育,对线路的走向、敷设方式和施工工法的选择造成极大困难,也增加了工程设计、施工的难度和费用[1]。
典型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白龙泉为例

典型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白龙泉为例张亮;陈植华;周宏;罗朝晖【摘要】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7页(P31-37)【关键词】香溪河流域;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作者】张亮;陈植华;周宏;罗朝晖【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查明南方岩溶泉或地下暗河的水文地质特征是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是我国正在开展1∶5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白龙泉属于出露在寒武奥陶地层的一个岩溶大泉,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内著名的孔雀谷,无论是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对其经济的发展,查明白龙泉的水文地质特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白龙泉的成因、地质结构和补给来源等水文地质条件对白龙泉的保护乃至当地生态地质环境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地下河系统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往往不容易得到有效的结果,水文地质特征认识不清已成为研究中最大的障碍[1]。
因此,白龙泉作为香溪河流域一个典型的岩溶大泉,研究其水文地质条件,对这种以岩溶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层水资源评价与开发都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中国南方岩溶石山地区不同岩溶类型的地下水与环境地质问题

图 1 中国南方岩溶及其主要类型分布图[1] Fig. 1 Distribution of karst and its main types in South China
1. 裸露型岩溶 ;2. 覆盖型岩溶 ;3. 埋藏型岩溶 ;4. 非可溶岩 ; 5. 详 查和监测点 ;6. 岩溶分区 ;7. Ⅰ型分区 ; Ⅰ1 新华夏系一级隆起区 (裸露型岩溶) ; Ⅰ11 黔南桂西纯碳酸盐岩区 , Ⅰ21 黔 、渝 、湘西 、 鄂西碳酸盐岩区与非可溶岩交互成层区 ; Ⅱ1 湘桂沉降带覆盖型 岩溶区 ; Ⅲ1 川南 、重庆沉降带埋藏型岩溶区 ; Ⅳ1 滇东断陷盆地 及山地岩溶区
主要沉积类型是碳酸盐岩建造 ,间夹一些砂页岩 ;震 旦系下部是碎屑岩建造 ;震旦系上部至奥陶系为碳 酸盐岩建造 ;志留系是页岩建造 。在区内大部分地 区缺失或只有很薄的泥盆系 、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 系是一个成分复杂的 、主要由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 建造群 ,晚三叠纪以后是陆相沉积阶段 ,碳酸盐岩沉 积较少 。中国可溶岩分布图[5] 上显示该区的岩层组 合与岩性变化较大 ,岩层层组类型在鄂西清江流域 主要是连续型 、连续型与间夹层型的复合型 ,岩性以 灰岩为主 。如火烧坪地区的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 组 、大冶组灰岩偶夹薄层状含泥质灰岩 、泥质灰岩或 泥灰岩 ;上二叠统长兴组为含燧石团块或条带灰岩 , 龙潭组是黏土岩 、页岩 、硅质岩和煤层 ;下二叠统茅 口组为含燧石团块灰岩 ,厚度约 80 m ,栖霞组是灰 岩与泥石碳质灰岩互层 。梵净山周围至贵阳一带 , 寒武系的连续型白云岩出露比较集中 ,涪陵 、沿河 、 湄潭 、遵义一带岩层层组类型为连续型 、间夹层型 、 互层型 ,岩性以灰岩为主 ,部分为白云岩 、白云质灰 岩 。保靖白岩洞地下河流域的地层为寒武系 ,下寒 武统牛蹄塘组 、杷榔组以页岩为主 ,清虚洞组以灰岩 为主 ,不属连续型沉积 ,中寒武统敖溪组为白云岩和 页岩 ,花桥组为灰岩 ,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组为白云 岩 ,上寒武统以灰岩为主 。总体上 ,保靖寒武系岩性 变化频繁 ,连续型的碳酸盐岩沉积很少 。湄潭、遵义 往西至昭通连续型灰岩沉积增多 。这个地区的后寨 地下河流域出露中三叠统关岭组 。关岭组下段以泥 页岩为主 ;中段以灰岩为主 ;夹有薄层状泥页岩 ;上段 以白云岩为主 ,关岭组岩层层组类型属间互型 。六盘 水水城盆地的地层主要是石炭系和二叠系 ,石炭系以 灰岩为主 ,岩层层组类型属连续型与间夹层型的复合 型 ,石炭系底部为页岩 ; 二叠系灰岩连续厚度大于 200 m ,属连续型 ,二叠系底部为泥页岩与砂岩互层。 2. 2. 1 地下水特征
探讨广东地区岩溶水文地质与水文特点

探讨广东地区岩溶水文地质与水文特点作者:赖文有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6期摘要:岩溶地区在我国多处分布,在这样的区域开展工程的建设,技术层面的需求与标准相对较高,若工程建设达不到相应标准,则很可能会导致水文地质灾害的出现,主要是有突水以及涌水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作业的进程、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造成机械装置的损失,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所以水文地质调查在岩溶区域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水文特点进行讨论,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机械装置完好,保障项目作业的正常进程。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表水;基岩裂隙水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梅州至潮汕铁路梅州西站(中心里程DK1+603.11)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州西站站房为线侧下式,地面2层,筑轴网尺寸为147.2(纵)x39m(横),3个站台设置雨棚立柱,柱一柱纵向间距一般为9.0m,总长度为444.3m,雨棚立柱纵向设置总长度为44.3m;布置钻孔140个,共6544.19m,地质测绘2.0km2,抽水试验孔5个。
该地地形地貌属剥蚀残丘,地势略有起伏,高程92.10m-131.20m,丘问谷地多辟为林地、经济村、菜地、居民地等。
2.水文地质特征2.1地下水类型区域地下水种类涵盖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以及基岩岩溶水。
(1)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层中的砂土层及碎石土层中,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透水性及富水性好,水量丰富,埋藏浅;次要含水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该土层孔隙比大,含水量大,在场地内分布较广泛,厚度较大,具有较丰富的地下水量,其成分以黏粒为主,孔隙间连通性差,属相对的隔水层;粉质黏土成分以黏粒为主,透水性及富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仅以微量滞水形式存在,水量贫乏。
(2)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基岩裂隙中,主要赋存于强~弱风化带中,场区岩性主要为砂岩、灰岩,强风化岩层裂隙较发育,强透水;弱风化带裂隙稍发育,一般地下水较贫乏,弱透水;局部岩体破碎段、溶洞发育,地下水丰富,强透水。
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及岩溶稳定性评价

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及岩溶稳定性评价摘要: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区位于岩溶发育区,在基础地质工作基础上,划分了工程地质分区,并总结了各分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对各分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重点针对岩溶问题进行了岩溶稳定性分区。
关键字: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岩溶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vision and karst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new city baiyun in guangzhoujiang shoujun(guangdong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080)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 of basic geology, new city baiyun of guangzhou in karst development area is divided to different engineering-geological areas, and engineeringgeological evaluation of each area is completed, division stabi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of the karst problems is the key work.key words: new city baiyu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artition; karst.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概况白云新城前身包括广州原白云机场及配套区和萧岗、江夏、陈田、柯子岭、三元里等5个城中村,东至白云山风景区绝对控制线,北至黄石路,南至北二环高架,西至机场路,面积共23.4平方公里。
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虑到白云机场受自身发展要求和城市建设影响将选址新建,便提出了开发建设白云新城的构想。
广州岩溶地区盾构地铁线路勘察研究

基于上述结论,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在地铁线路规划时,应尽可能避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如无 法避免,应选择适当的盾构施工方法,以降低施工风险。
2、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范地面沉降、涌水、塌方 等危害。例如,进行降水处理、加固地层、设置防护罩等。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以减缓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 下降的速度。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为地铁线路的规划和 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结论
本次演示以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隧道为例,探讨了海底岩溶盾构隧 道的勘察、设计及岩溶处理关键技术。通过对该工程实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该 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优点方面,通过对勘察、设计和岩溶处理关键技术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
1、勘察技术对于了解海底岩溶盾构隧道的地质条件、环境水压等关键因素 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钻探以及环境水文调查等多种方 法,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
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隧道的实际情况,其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
1、隧道直径:根据盾构机尺寸、施工方便性以及考虑到人行空间等因素, 合理确定隧道直径。
2、隧道长度:根据线路规划、地形条件以及盾构机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钢筋混凝土厚度:考虑到结构受力、耐久性以及抗渗性能,合理设计钢 筋混凝土的厚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广州岩溶地区盾构地铁线路勘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广州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广泛,给地铁线路的规划和建设 带来了一定难度。
2、在盾构地铁线路勘察中,综合运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测 试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岩溶形态和发育情况。
珠三角丘陵山区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地质模式——以广州北部为例

第59卷第6期2023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59 No. 6November,2023珠三角丘陵山区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地质模式——以广州北部为例王忠忠1,黄文龙1,庄卓涵1,胡飞跃1,刘广宁2(1.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2.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岩溶塌陷是珠三角岩溶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以广州丘陵山区为研究区,利用2016~2018年1∶50000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分析岩溶塌陷发育现状和特征,研究岩溶塌陷地质模式,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结果表明:广州丘陵山区累计已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35处,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性和反复性特征,时间分布上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特点;岩溶塌陷均为碳酸盐岩型的小型土层塌陷,以人为因素诱发为主,自然因素诱发为次,主要危害形式为建筑损坏和农田破坏;岩溶塌陷地质模式主要有潜蚀效应致塌,潜蚀、失托增荷和吸蚀效应叠加致塌,潜蚀和振动效应叠加致塌和潜蚀和垂直渗压效应叠加致塌等四种;从上层决策和工程技术角度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措施,为打造广州北部生态农业区和生态公园,建设美丽宜居岭南乡村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关键词]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形成机理防治措施丘陵山区广州北部[中图分类号]P642.2;X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6-1304-11Wang Zhongzhong, Huang Wenlong, Zhuang Zhuohan, Hu Feiyue, Liu Guangning.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geological models of karst collapse in hilly area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of northern Guangzhou [J].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3, 59(6):1304-1314.0 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极端气候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影响,我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雷明堂和蒋小珍,1998;张丽芬等,2007;蒙彦等,2019)。
粤北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研究

根据岩溶埋藏特点,粤北岩溶类型可分为裸露型、
覆盖型与埋藏型。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性特征又可 分为纯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 岩三类(图 2)。其中纯碳酸盐岩指碳酸盐岩含量大于 70% ,碳 酸 盐 岩 夹 碎 屑 岩 中 碳 酸 盐 岩 含 量 为 50% ~ 70%,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含量小于 50%。
(2)含水岩组岩相差异与岩溶发育紧密相关。粤 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属于晚古生代泥盆纪—三叠 纪时代,是在加里东运动形成的褶皱面基础上沉积形 成,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其 中,泥盆纪的海侵是由粤西北、粤西向粤东北和粤东推 进,沉积物自东往西具有由粗碎屑岩向细碎屑岩—碳 酸盐岩有规律的叠置和推移,使泥盆纪中期以后粤北 西部有大量的纯碳酸盐岩沉积,往东则碎屑岩成分逐 渐增加,到粤东已成沉积碎屑岩为主,发育明显的同期
2020 年第 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99
粤北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研究
魏国灵*,王 渊,王 松,谢先明
(广东省水文地质大队,广东 广州 510080)
摘 要:粤北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广东省碳酸盐岩总面积的 77.4%,是广东省岩溶连片分布的 主要区域。对粤北岩溶类型、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岩溶 发育强度、含水层富水性、钻孔数据以及野外调查结果,对粤北岩溶区工程建设危险性进行了划分。 研究结果显示粤北岩溶分布、发育具有东西区不同特征,其岩溶发育规律与地质构造、岩性岩相特 征、水动力条件等紧密相关;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特征又与岩溶发育规律紧 密相关;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将工程建设危险性分为高、中、低三级。岩溶发育规律、 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岩溶强烈发育带、富水性较强带、地形低洼的封闭、半封闭洼 地、塌陷易发区、内涝易发点等均应是工程建设尽可能规避的选址地,在不能规避的情况下,建议加 大前期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的投入,做足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优化工程建设选址和基础结构选 择。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粤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建设影响; 粤北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0)01-0099-06
广州南沙地区地质条件与分布状况分析

广东土木与建筑
MAR 2009 No.3
为 1.4~2.2,统计均值为 1.72,这意味着孔隙体积占 整个土体体积的 50%~70%,大孔隙比和高含水率不 仅反映了土中矿物成分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性质,同 时也反映了软粘土抗剪强度和压缩性的大小,含水 率和孔隙比越大,土体抗剪强度越小,压缩性越大。
⑶ 土体接近完全饱和:该区软粘土的饱和度为 88%~100%,统计均值 95%。
⑼ 触变性强: 触变性是软粘土具有显著结构 性的表现,一旦受到扰动,其絮状结构会遭到破坏, 土体强度明显下降,甚至变成流动状,静置后强度 又会增长。 由于软粘土结构性在其强度形成中占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故表现出很强的触变性。 试验结 果表明,该区软粘土的触变灵敏度 St=1.5~4.3,个别 地区高达 6~8,远高于其它地区[5]。
⑴ 经χ衍射试验,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
伊利石和高岭土等,尚有少量和微量的蒙脱石,蒙脱 石是吸水性极强的粘土矿物,会导致土的含水率急 剧上升,成为该地区软土高含水率的原因之一。
⑵ 该地区软粘土有机质和腐殖酸含量较高, 是导致土体强度低、压缩性高的主要原因。
⑶ 软粘土的微结构是絮状空架结构,土粒间抗 力大于片架结构抗力, 当外力超越粒间抗力时土体 就发生破坏,属于似脆性破坏。 此外,当荷载施加缓 慢时,土的结构可以从空隙逐渐变至密实。 4.2 软粘土的工程特性[4]
坦,由北、西北向东南降低,境内水网密布,河涌交 错,连片的耕地,间有丘陵点缀。 土地主要为沙田, 还有围田和少量岗地;
⑵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分布于灵山西 侧、黄阁、乌洲岗东侧等地。 2.3 潮间带地貌
⑴ 海成沙坝(堤)和沙滩(海滩):分布于万顷 沙龙穴岛铜鼓山东侧、南沙鸢鹅山东侧;
岩性特征与岩溶地面塌陷的关系--以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地面塌陷为例

作者简介 :丁琛,男,生于 1991 年,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环境保 护与地质灾害。
(下转 226 页)
224
M 管理及其他 anagement and other
不同钢种的退火制度差别很大,但整体构成上都包括加热、 保温、冷却阶段。加热阶段中,400℃以下为全功率加热,400℃以 上为限速加热(不同钢厂速度有所不同);热点温度与气氛温度一 致 ;冷却阶段包括带加热罩冷却(带罩冷却非必需,根据情况确 定是否保留)、风冷、水冷阶段。典型钢种的退火工艺曲线如图 2。
2.1 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
灰岩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含量在 80% 以上,纯度高、厚度大,岩
研究区位于华南华夏系构造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交汇区的 溶发育强烈,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南部,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次构造运动,褶皱、 3.2 第四系与岩溶的关系
断裂较为发育。褶皱主要表现为紧密褶皱,主要为花县复向斜断
M 管理及其他 anagement and other
岩性特征与岩溶地面塌陷的关系 ——以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地面塌陷为例
丁琛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岩溶地面塌陷已经成为可溶岩发育地段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岩溶地面塌陷的物质基础是具有可溶岩,而其
上覆岩层也对岩溶性地面塌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本次利用《广东省广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项目平台,以广州
区岩性特征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地面塌陷发育研究区岩性的
侏罗纪侵入岩主要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
关系、以期对花都区城市开发建设、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方面提供 分布研究区北侧丘陵地带,少量呈点状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内。
广州南部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结构分析

广州南部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结构分析王忠忠;刘华【摘要】广州南部地区是广州城市建设战略中"南拓"的重要区域。
开展水文地质研究对本区城市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水化学特征等,充分综合已有钻孔岩性信息将第四系松散孔隙沉积物概化出三个主要含水层,揭示了各含水层的展布规律,为广州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广州南部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含水层【作者】王忠忠;刘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广州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2001年8月广州市政府出台《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布局。
广州市南部地区的番禺、南沙行政区作为广州城市发展“南拓”的重要区域,面积约1 314km2(图1),经济发展迅猛。
番禺区是广州重要的工业强区和重要的工业出口基地之一,旅游和生态养殖发展迅速;南沙区临港工业日益显现,花园式生态型滨海新城区初具规模。
城市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的“三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极大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广州城市的和谐发展。
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地下水资源和服务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迫切需要掌握详细的水文地质情况。
广州南部地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开展于上世纪80年代,以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综合性水工环地质调查为主[1-2];近年来主要围绕环境地质等展开调查工作[3-4]。
总的看来,前人水文地质研究主要建立在小比例尺调查基础上,尤其对广州南部地区缺乏针对性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因此,系统开展广州南部地区水文地质研究对有效保护区内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广州某地饮用水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广州某地饮用水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摘要:通过对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讨论研究,评估该区的地下水蕴含量;为该区的地下水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饮用水水文地质条件1、地貌与水文研究地为一山间小沟,下游沟底宽100~250m,上游逐渐变窄,沟底堆积冲洪积层。
沟谷两侧坡度不对称。
东侧坡度较陡,直接与山峰衔接,分水岭地带山体高程为140~300m,最高山头高程378m。
西侧坡度较缓,坡中部有一110m~120m的平台,平台宽200~300m,然后再以陡坡与山峰相接,分水岭地带山体高程在300m以上,最高387.5m。
两侧分水岭距沟水距离为1km左右。
沟谷顶端为老虎斗分水岭,分水岭高程为170.5m,分水岭北侧为铜锣湾流域。
该沟谷长约2.6km,自北东向南西向倾斜。
谷底有一溪流,常年有水,属于和龙水库的补给区。
调查中在溪流中游测得流量为64l/s,在下游ZK1井附近目估流量约为300l/s。
该溪流上游为自然溪谷,溪沟宽1.5m左右,深1m左右,下游河道已整治为石砌河床,河宽约8~10m。
2、气候与植被该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区内温湿多雨,多年平均气温为28.4℃,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mm。
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13.3℃;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8.4℃。
多年最高气温38.1℃(1980年),最低气温0.9℃(1979年)。
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为一年中的丰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稀少;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雨季溪水暴涨,有时会溢出河床,枯水期溪水流量变小。
区内植被发育,森林茂密,主要为热带树林。
茂密的植被起到了很好的涵养水分的作用,使得泉水四季常流,沟溪水保持常年有水,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小。
3、地层岩性区内地层较简单,主要出露震旦系,其次是第四系。
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震旦系(Z)为一套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
主要岩性为条纹状混合片麻岩、混合岩化石英片岩、长英质混合岩化云母片岩、变粒岩等。
岩溶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地质环境破坏的评估探究

岩溶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地质环境破坏的评估探究宋自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00)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矿山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矿山发展也引发了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如何在发展和建设中避免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并改善目前已经严峻的生态环境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环境水文地质学主要包括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两方面内容,加强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于改善国家生态环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山;水文地质;地质环境;评估分析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3-0258-2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of karst mine environment and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SONG Zi-mian(Geology Team No.4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ic Region, Nanning 530000,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is boomi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es,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problem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are also caused.How to avoid further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seve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ust be faced.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mainly includes environmental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mining area; hydrogeolog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and analysis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矿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矿山的开采面积、深度不断扩大,开采力度的加强导致矿山环境问题频发且影响越来越大。
《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塌陷风险初探》——岩土力学

岩溶塌陷是指溶洞洞隙上方的岩、土体在自然 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引起变形破坏,并在地面形成塌 陷坑(洞)的一种岩溶动力地质作用与现象 ,中 国岩溶地区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 1/3,而以桂、 黔、湘、赣、川、滇、粤、鄂等省(区)最为发育
[2] [1]
。岩溶塌陷是岩溶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主要
地质灾害类型,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复 发性及严重性的特点,给生产建设活动及人类的生 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 国 内 对 岩 溶 调查 及 岩 溶塌陷 的研究工作 起 始 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自此经历了大致 3 个阶段的研 究进程 ,在岩溶塌陷的机制、发育及分布特点、 探测及预测方法、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岩溶塌陷灾 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
第 34 卷第 9 期 2013 年 9 月
文章编号: 1000-7598 (2013) 09--12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4 No. 9 Sep. 2013
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塌陷风险初探
潘 健 1, 2,周 森 1, 2, 3,林培源 4,马 勇 1, 2
Abstract: The risk factors causing karst collapse in Baiyun district are recognize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for evaluating karst collapse risk is formulated. Weight values of basic risk factors resulting in karst collapse regarded as a risk event is calculated b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Karst collapse gradation division is defined as the most likely subsidence area Ⅰ, the more likely subsidence area Ⅱ, the likely subsidence area Ⅲ, the lower likely subsidence area Ⅳ and the stable area Ⅴ. 5 grades of each element whose influential degree on karst collapse is considered, are defined in accordance with karst collapse gradation division. To quantify risk evaluation of karst collapse, the single factor collapse probability pi is introduced and the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 of karst collapse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Bernoulli trials. Eight basic risk factors including overburden thickness, karst development degree, groundwater depth, bedrock lithology, overburden structure and bottom plate soil properties,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tensity, underground activity intensity, ground surface construction load and vibration are chosen as the parameters involving in calculation of subsidence probability. Then a narrowly-defined grade criterion of karst collapse is determine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ubsidence gradation divis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Jiangcun, Gulougang, Quanxi, Xihu and Shegang are attributed to the most likely subsidence area, the more likely and likely subsidence areas distribute mostly in Jianggao town and Yuanshijing town. The risk gradation division results are adaptable to regional subsidence history statistical data and hazard degree assessment of subsidence, so as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this context. Key words: Baiyun district; karst collapse; risk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robabilistic calculation; risk gradation division
广州白云区典型岩溶地区基坑涌水研究

广州白云区典型岩溶地区基坑涌水研究1.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700摘要:岩溶地区基坑的止水效果是关系到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广州白云区典型岩溶地区的基坑实例出发,分析了该基坑漏水的涌水机理以及补救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予以了辅助验证。
由此提出对该典型地质区域基坑设计的一些常规做法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区的基坑止水和堵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岩溶地区;基坑止水;渗透系数;渗透分析计算广州白云区的典型地质特点为岩溶发育强烈,形成了纵横裂隙,且由于该地区丰富的降雨量及珠江水系的强补充带来的冲蚀作用,可溶性岩石内裂隙与通道不断扩展扩大[1],最终形成贯通的地下水流通体系。
近年来,在岩溶地质区域发生了多起基坑涌水问题,造成了不利影响。
诸多学者对此也有研究。
万维燕[2]针对岩溶区地铁车站基坑的涌水事故,分析了分层注浆工艺的实践经验。
林国华等[3]针对岩溶地区深厚砂层深基坑止水问题,提出了悬挂止水等实践工艺。
王寿昌[4]等提出了利用染料示踪法寻找涌水源头,从而采用封堵结合的方式进行基坑涌水处理的治理技术。
依据白云区某基坑工程涌水的实例,结合有限元计算对基坑的涌水机理及实际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白云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1 项目概况某项目位于广州白云区,周边场地环境简单。
项目设置多栋塔楼,塔楼采用预制管桩基础。
基坑为约160m边长的方形,地下室层数为2层,开挖深度均匀,约7.5m。
承台、电梯井存在超挖,局部超挖深度为1~2m。
项目位于典型岩溶区项目,详勘揭示见洞率约为17%,岩溶发育等级为中等,岩溶场地稳定性为不稳定。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典型土层为:<1>杂填土,<2-1>中砂。
坑底以下土层主要为:<2-2>淤泥质黏土,<2-3>中粗砂,<3-2-1>强风化碳质灰岩,<3-3-2>中风化炭质灰岩(岩溶发育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