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特点与要求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篇一: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次5.4.1.1 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
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
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 碳酸盐岩调查5.4.2.1 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见附录A1.1);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A1.2);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见附录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5.4.2.2 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C)。
对于岩层厚度可分为: a.块状:单层厚度在于1.0m;b. 厚层:单层厚度0.5~1.0m;c.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d.薄层:单层厚度小于0.1m。
5.4.2.3 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土层、铝土质或炭质页岩、高岭土、煤层等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基岩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文地质特点独特。
基岩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为岩溶岩、片岩等,容易发生岩溶作用,形成众多的岩溶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等。
这些岩溶地貌成为岩溶水的重要储集区,为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基岩山区地表水资源受降水、蒸发、渗漏等多种因素影响,水文地质特点表现为地下水位波动大、水质变化快、水文要素相互影响等。
对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分析,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灾害、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揭示基岩山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基岩山区水文地质特点的研究,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岩溶地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基岩山区是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典型代表,其水文地质特点复杂多样,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岩溶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旨在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分析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揭示其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2. 探讨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探、水文测量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3. 分析岩溶水资源在基岩山区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形成机制和补给渠道;4. 探讨水文地质调查在基岩山区的意义,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基岩山区找水的地质调查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野外考察:我们深入基岩山区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地表地貌特征、岩层走向倾角、地下水位情况等,获取初步的地质信息。
2. 勘探钻探:通过勘探钻探,我们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地质信息,包括岩性、岩层间裂隙、水文地质条件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太原西山地区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14O太原西山地区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浅析马杰民(太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山西太原030009)摘要: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非常重视。
进行矿 物质勘察工作时需对地质岩石矿物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对地质岩石矿物的测试与分析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
关键词:地质;岩石;矿物测试中图分类号:P5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 (2021) 01-14-21引言太原西山地区为一个复式正地形的向斜构造,其上出露 地层较为完整,主要是碎屑岩,碎屑岩夹海相石灰岩、煤 层及碳酸盐岩的一套建造。
根据研宄,太原西山复式向斜 在水文地质上一个突出特点是由盐溶化作用的成层性和选 择性构成以岩溶水集中排泄点为中心的岩溶水系统,即兰 村泉岩溶水亚系统和晋祠泉岩溶水亚系统。
从区域角度 看,各类型地下水含水介质不同,构造破坏程度差异大,因而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运移、径流和排泄呈现不同的 特点。
下面就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 行分析。
2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特征根据不同含水介质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 力特征将区域含水层划分为四大含水岩组:即松散岩类孔 隙水含水岩组、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石炭系层间 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碳 酸盐岩含水组又划分为寒武系及奥陶系下统岩溶含水组、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岩溶含水组、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岩 溶含水组和奥陶系中统峰峰岩溶含水组。
本文将碳酸盐岩 含水组作为分析的重点。
2.1寒武系及奥陶系下统岩溶含水岩组(e+〇,)寒武系下统以页岩为主,主要含水地层为中上寒武系和 奥陶系下统岩溶地层;该含水岩组在太原地区北部裸露形 成为兰村泉岩溶水亚系统,是岩溶水储存和运移的主要空 间,而在晋祠泉岩溶水亚系统区内,该含水岩组迳流滞 缓,裂隙岩溶不发育,富水性较差;据明仙沟口 1钻孔揭露,(^顶板埋深479. 0m,水位标高804. 19m。
典型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白龙泉为例
典型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白龙泉为例张亮;陈植华;周宏;罗朝晖【摘要】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7页(P31-37)【关键词】香溪河流域;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作者】张亮;陈植华;周宏;罗朝晖【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查明南方岩溶泉或地下暗河的水文地质特征是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是我国正在开展1∶5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白龙泉属于出露在寒武奥陶地层的一个岩溶大泉,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内著名的孔雀谷,无论是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对其经济的发展,查明白龙泉的水文地质特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白龙泉的成因、地质结构和补给来源等水文地质条件对白龙泉的保护乃至当地生态地质环境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地下河系统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往往不容易得到有效的结果,水文地质特征认识不清已成为研究中最大的障碍[1]。
因此,白龙泉作为香溪河流域一个典型的岩溶大泉,研究其水文地质条件,对这种以岩溶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层水资源评价与开发都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岩溶水的特征
五、岩溶水的循环速度
岩溶水的循环速度(V)是指岩溶循环体内的水流速度。即由输入端 通过循环体至输出端的流程(L)与循环系统反应时间(τ)的比值:
V=L/τ 这个概念里也包含了两个效应:粘滞效应和加速度效应,主要是 由于介质糙率和水力坡度不同引起的。
循环速度可通过示踪剂连通试验测得,示踪剂的类型很多,如 萤光红、食盐和放射性元素。岩溶水的循环速度变化范围较大,我 国广西、云南、贵州岩溶区,枯水期、平水期和洪水期的流速一般 分别为每秒0.1~0.2、0.2~0.5和0.5~1.5米,有的洪水期可达到2米/秒。
落水洞、漏斗、竖 井、溶洼等负岩溶
迅速径流 (管、洞流)
地下径流
附属系统
输出
附属系统
出口 大泉
地下河
海
地表江河、湖
岸
泊、水库
或
海
海洋
底
泉
充
气
非
带
饱
水季 垂
带节 直
变循
动环 岩
带带 溶
浅 饱 水 带
水 平 循 环
水 循 环 体
饱
带
水
浅
带
循
深环
饱带
水 带
深 循
环
带
二、岩溶水循环系统分析
在岩溶水循环系统分析中,把渗入、运移与蓄存、排泄,分 别相应称为输入函数e(t)、传递函数z(t)(或叫系统特征函数)、 输出函数s(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蒸散降雨落水洞流渗流渗入土壤水裸露岩石裂隙水封闭洼地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洞流充水洞穴主管道存储于充水裂隙泉水或地下河溢流时间降雨量水位线岩溶水循环系统渗入储存运移排泄示意图渗流关系图水文图第一水文显示类型泉水或地下河溢流存储于充水裂隙主管道充水洞穴洞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封闭洼地裂隙水裸露岩石土壤水渗流渗入落水洞流降雨蒸散降雨开始后历时水位线降雨量第二水文显示类型水位线降雨量时间蒸散降雨落水洞流渗流渗入土壤水裸露岩石裂隙水封闭洼地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洞流充水洞穴主管道存储于充水裂隙泉水或地下河溢流第三水文显示类型2
水文地质类型和资料要求
《煤矿防治水规定》关于水文地质类型和地质资料的有关要求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见表2-1)。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二条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
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第十四条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
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
第十五条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一)矿井充水性图;(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钻探的任务及特点
三、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有关概念 静止水位:抽水前的天然水位 动水位:抽水过程中的水位 稳定水位:抽水过程中保持不再变化的水位 降深: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指静止水位与动水位之
差;稳定流抽水试验指静止水位与稳定水位之差
三、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2、稳定流抽水试验
(1)降深的确定 降深次数 ◆求水文地质参数,一次降深 ◆验证水文地质参数,二次降深
◆推求井孔最大涌水量 Q f (s)
图:
总结:为了最有效利用资料,一般要求进行三次降深, 每次降深又叫一个“落程”
Q f (s)
裂隙率
Y bi 100 %
L
岩溶观测
Y v 100 % V
岩溶率
Yk
b 100 % L
四、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工作
计算岩心采取率:
回次
1
2
3
4
5
进尺(m) 2.00 3.00 2.50 3.00 2.50
岩心长(m) 1.80 1.50 3.50 2.90 2.50
采取率(%)
四、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工作
思考题
1、水文地质钻孔应如何布置?以山前倾斜平原为例。
2、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应如何观测水位?利用水位 可以分析哪些水文地质问题?
§5 水文地质试验
井流试验 ◆ 抽水试验 ◆ 注水试验 ◆ 压水试验 ◆ 溢水试验
渗水试验 示踪试验 连通试验
一、抽水试验的任务及类型
1、抽水试验任务 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出
Q1 S1 S2 S3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二00八年三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单位负责人:单海平项目负责人:时坚参加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设计书的编制 (5)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调查 (9)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要求 (17)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后记 (45)附录1 (47)附录2 (60)前言为了落实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方法、技术,详细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02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02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03年初完成手稿,200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成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初稿完成后,袁道先院士首先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
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要求反复进行修改。
200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
岩溶地区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三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单位负责人:单海平项目负责人:时坚参与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目录1 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设计书的编制 (5)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运用条件调查 (9)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规定 (17)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后记 (45)附录1 (47)附录2 (60)前言为了贯彻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绪、方法、技术,具体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23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23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50000)”。
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23年初完毕手稿,202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毕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50000)”初稿完毕后,袁道先院士一方面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
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规定反复进行修改。
202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
经修改完善后下发西南八省(区、市)地调院。
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四幅联测(夏日元)
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 四幅联测
夏日元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四月
提纲
一、 工作背景(把握岩溶水资源特点开展调查工作) 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要点
1、前期工作阶段(预填图) 2、野外调查阶段 3、探测与试验阶段 4、资料整理与编图 5、报告编写与成果提交
1.1 碳酸盐岩分布与类型
岩溶石漠化分布现状
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
针对不同类型区开发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堵洞蓄水、暗河截流、大泉壅水、 钻井、大口井、斜井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拦截地下河形成地下调节水库5 座,地表溶洼成库2处,钻探成井 300多眼,表层岩溶水调蓄20余处, 开挖浅井50多口,解决了100多万 人 饮 用 水 、 50 万 多 亩 耕 地 的 灌 溉 用水问题。
单位 万Km2 万Km2
m 点 km 站 件
完成工作量 66 21
58000 60000
60 80 30000
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21万平方千米
岩溶地质条件与发育 规律;
岩溶水资源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与开发潜力;
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 生态环境条件及其与 水资源关系。
岩溶地下河探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蚀高原
峰丛洼地
深切河谷
峰丛谷地
峰林平原
孤峰平原
岩溶地貌类型多样,控制地下水的分布格局
1.2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特点
水资源特点1
地表水系不发育,浅部涵水调节能力差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是一个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该地区的岩溶特点决定了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进行研究。
一、水文地质问题1.喀斯特地貌下的水文条件贵州水城地区处于喀斯特地貌下,该地区的水文条件是复杂的。
由于石灰岩等溶性岩石的存在,地下水往往会形成下渗漏洞、隐蔽溶洞和地下河流等地貌。
在喀斯特地形下,地下水常年存在,因此众多岩溶泉、地下河、瀑布、地洞等自然景观出现。
2.地下水资源问题由于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影响,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会出现地下水面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建筑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排放等,使得地下水的水质下降。
3.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对于一些污染源需要加强监管,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积极推进节水、垃圾分类等环保工作。
1.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贵州水城地区岩溶地貌十分发达,建筑和交通工程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比较复杂。
由于石灰岩易溶,开挖、钻孔等工程难度较大,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岩溶地质保障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避免灾害发生。
针对建筑物的地基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岩溶地质条件,选取适当的设施和建筑材料,保障基础的稳定性。
三、总结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貌赋予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但是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保障等问题,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岩溶地区是指石灰岩、石膏岩、大理石等溶蚀岩出露面积较大的地区。
地下水在岩溶地区中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地质特征,因此深入研究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岩溶地区属于高地下水位区,地下水与岩层、土层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地层构造特殊,地下水循环特征相对显著。
地下水在不断地向低处流动,沿岩隙、裂缝、缝合、岩洞等通道渗漏,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貌。
由于石灰、石膏等溶蚀岩的溶解和化学作用,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较多,加上水流速度较快,地下水的悬移负荷(颗粒物、有机物、氧化物等)会较高,而地下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则相对较低。
地下水的组成也因岩层和孔隙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氢离子浓度和碳酸盐酸度是地下水中pH值和碱度产生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影响地下水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岩溶地下水的裂隙特征岩溶地下水的裂隙特征非常明显,岩体中通常有裂隙带和静水面,裂隙的大小和水流量与孔隙度有关。
经常出现的裂隙类型有断层裂隙、塌陷裂隙、拉张裂隙、剪切裂隙、压实裂隙等。
这些裂隙通常呈现为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断裂带和岩层之间的破碎带,是岩溶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
裂隙的密度和覆盖范围对地下水的输送和排泄具有重要的影响。
既然裂隙可能成为大气和地下水的通道和储存区,也可能成为地下水和大气污染物交换的通道,因此岩溶裂隙的研究对岩溶地区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和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岩溶地区的水文条件由于岩溶地区岩体和孔隙特殊,每种岩石结构和含水层流的水文特性也不尽相同。
岩溶水文地质研究表明,岩层的水力传导能力与表面接触面积有关,裂隙密度和方向决定了传导能力的水平分布。
石灰岩的含水层易于产生流通裂隙,水层深度通常浅,间接地控制着地表水的形成和运动。
每个孔隙都有独特的堆积特性,每个石灰岩中含水层的水化学特性因此也不同。
四、岩溶地下水的特点(1)浅层地下水岩溶地域有一个主要特点:浅层地下水。
岩溶地区勘察规范---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万)征求意见稿地调局2003.1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 0060-9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万-1:20万)岩溶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国家地质总局,1976,地质出版社)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总则3.1应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1:25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
除了精度提高外,还要针对20多年来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3.2目标是:以岩溶流域为单元,查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河、岩溶泉和蓄水构造的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条件,提出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为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开发和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西南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西南岩溶区干旱缺水问题提供地质基础信息;为岩溶地区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为岩溶水文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基本任务是:3.3.1查明区域岩溶地质条件:调查地层、地质构造的分布、类型、特点及对岩溶含水介质的控制和影响,重点查明碳酸岩的分布和特点、岩溶含水层类型及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控制地下河、岩溶泉及蓄水构造形成的地貌地质条件。
3.3.2查明区域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各种岩溶形态的特点及空间分布,蓄水构造、表层岩溶带、地下岩溶管道、裂隙和洞穴的类型、结构、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地下河系发育特征。
3.3.3查明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地下水资源特征:调查岩溶流域的边界、结构,进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河及岩溶泉的水位、流量、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水资源量;表层岩溶水的分布规律和水资源特征;蓄水构造的富水地段,岩溶水资源量及覆盖层情况。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综述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综述[摘要] 基于多年从事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传统钻探和物探的特点。
[关键词]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1、引言岩溶地区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以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最为发育, 其余如湖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均存在规模大小不同的岩溶地区。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和岩溶形态, 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
岩溶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对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有影响的岩溶的发育规律, 岩溶形态的分布、形状、规模, 岩溶水情况对土层的工程性质等, 并对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不同地质时代的可溶性岩层,由于岩溶在时间和空间上发育的不均一性,造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因此在进行岩溶勘察时,仅靠传统的地质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而采用合理的勘察方案和勘察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多年来在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经验的基础上,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适用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2、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地质方法2.1 钻探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最直接的勘探手段。
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铁路工程勘察,交通和机具搬运、安置等都很困难,因此物探对于铁路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交通方便的地区,几乎任何条件下均可使用钻探方法。
钻探工作是了解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尤其当地表无岩溶现象或有覆盖层时, 结合地质调查和物探资料,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布置钻孔。
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钻探方法较多, 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钻探方法和机具, 此外,为了利用钻孔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配合钻探, 往往要进行钻孔压水试验或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工作。
2.2 静力触探静力触探手段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是用来确定软土、粘性土和砂类土的承载力。
静力触探用于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查明第四系覆盖层中有无隐蔽土洞存在、土洞的规模及埋藏位置、疏松裂隙带的分布及其范围等。
浅析粤北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2 ・
广 东地 质 ( 2 0 1 3 )
浅 析 粤 北 岩 溶 水 水 文 地 质 特 征
黄平安
( 广东 省地质局 第七 地质 大 队 ,惠东
摘 要
5 1 6 3 0 0 )
粤北岩溶石 山地区地下水 资源 丰富 ,本文论 述 了岩溶水 的类 型及 其分 布 、赋存条 件 、富水性 、
化学特征等 ,供 当地制定地下水 资源开发规划 和管理决策参考 。 关键词 岩溶水 水文地质特征 粤北
粤北岩溶分布广泛 ,岩溶水资源丰富 ,分布面积近 1 0 0 0 0 k m2 ,可采资源量达 7 4 . 5 亿m 。 / a 。 充分认 识 区内岩溶 水 的水文地 质特 征 ,可 以有 效地促 进岩 溶水 资源 的科 学 开发 ,避 免 引发 环境 地 质
溶化。
岩溶 含水 介 质具有 岩 石节 理 、风化 裂 隙 、构 造裂 隙与 溶蚀 裂 隙 、溶 洞并 存作 为 地 下水 活 动 、贮 存 空 间场所 ;岩 溶地 下河 、泉 通常 发育 于几 种岩 组 中 ;岩 溶发 育 不均 一 ,呈 各 向异 性 ;受 断裂 构造 控 制往 往形成 富水 条 带 ( 条带 状 富水 地 段 ) ;含水 层 周 边通 常有 砂 页岩 等 相对 隔水 层 分布 而 形 成 相 对封 闭 的溶蚀 地 带等特 点 。
2 ~1 5 m,局 部达 3 5 ~5 6 m。
2 岩 溶 水 类 型
岩溶水 主要 分布 于 区内中部 地带 ,含水 岩组 主要 为较 纯 的厚 层状 灰 岩 。根据 埋藏 条件 将 岩溶 水 划分 为裸露 型 、覆盖 型 、埋 藏型 3种 ,其 中以裸 露型岩 溶水 分布最 广 。
岩溶地区发展建设中的水工环地质
岩溶地区发展建设中的水工环地质摘要:水文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受岩性、构造、地貌等控制较明显,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因素更加复杂。
以举例的方式分析了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的重要性,认为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应加强区域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应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的研究工作,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价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确保拟建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貌引言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给工程建设造成巨大难度,必须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以降低恶劣条件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威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地质勘查可以获得更加详细的地质信息和水文信息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持,针对岩溶地区中的不良地基,可以采用先进方法和工艺进行处理,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因此,在岩溶地区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重要。
鉴于此,本文结合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实例,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在岩溶地区的重要性。
1岩溶地区地质特征岩溶类型有所不同,在稳定性和出露状况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包括了埋藏型岩溶、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等等。
埋藏型岩溶主要埋在地下,因此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覆盖型岩溶主要分为深覆盖型和浅覆盖型两类,厚度分别在30m以上和30m以下,该类型的岩溶是威胁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引发岩溶塌陷和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应该加强重点关注。
裸露型岩溶的厚度一般在10m以内,会对地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引发裂缝和沉陷等状况,导致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在岩溶地区存在不同的地层类型,比如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残积层和岩层等等,不同地层的特点也有所差异。
在人工填土层当中其成分组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层密实性也会逐渐增强。
砂砾和粉质黏土等是冲洪积层中的主要成分,呈现出可塑性和渗透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岩溶与现代岩溶
➢古岩溶,泛指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 溶以区别于现代岩溶(更新世之前、全 新世以后) ➢古岩溶是已经停止作用且被保存下来 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溶 ➢古岩溶与现代岩溶的划分并不是目的, 而在于把握岩溶的历史演化与规律
I,II
峰丛深谷 峰丛山地被深谷切割,切割深度一般大于千米。
峰丛与谷地交错,谷深坡陡,河流呈明流和伏流交替
类峰丛洼地 出现,洞穴、泉、地下河、峡谷、石柱林发育。 基岩为纯碳
I
全 岩
山地 缓峰丛谷地
缓峰丛与沟谷相互配置而成,谷地浅而宽,第四系松散 酸盐岩,洼
堆较普遍。
地、谷地表
侵蚀 -
溶蚀
岩溶山地谷地
➢ 岩溶水为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在我国约20 %人口,近三十个大、中型城市以岩溶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 西南岩溶区约1亿人口以岩溶水为主要(或唯一)供水水源。
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一直是水工环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之一
内 容 提要
➢ 岩溶水文地质基础 ➢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 ➢ 南方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点 ➢ 北方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点
浅部岩溶与深部岩溶
➢ 据任美锷(1983)定义,岩溶水的运动受邻近河谷侵蚀基准而 控制的岩溶称为浅部岩溶,不受侵蚀基准面控制的岩溶称为 深部岩溶 ;
➢ 直接在深部形成的岩溶才是深部岩溶,深部油气演化和运移 过程中,其本身就具备了岩溶作用的条件 ;
➢ 深部水流一般受流体动力学的压力和流体静力学的压力影响, 即深部地下水的运动不再取决于岩溶地貌,而取决于区域可 溶性岩层与径流带之间的压力差和地质构造等条件;
技术交流
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特点与要求
全球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陆地(不包括冰川覆盖区)的12%, 加上埋藏的碳酸盐岩约占大陆面积的25%,总面积达2200万 km2
西北岩溶区 西藏高寒岩溶区
北方岩溶区
南方最大连 片岩溶区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344.3万km2;南方以滇黔桂为中心连 片分布78万km2;北方以山西高原为中心,分布面积47万km2
黄河河底涌泉 -深部岩溶的
典型实例
按岩溶含水岩组出露条件划分
三种基本岩溶类型:裸露型 覆盖型 埋藏型
两种过渡类型:裸露—覆盖型 裸露—埋藏型
不同岩溶类型地区,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存在较大的差异
裸露型岩溶
结构特征和区域分布 岩溶地层和构造分布
微地貌类型特征 岩溶发育情况 三水转化关系
覆盖型岩溶区
➢ 孔隙水、岩溶水 ➢ 孔隙含水层结构特征 ➢ 覆盖层下的地质构造、岩溶岩组及非岩溶岩组 ➢ 岩溶地下水的汇水条件 ➢ 与地下通道有关的岩溶形态 ➢ 孔隙含水层与岩溶含水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水力联系
岩溶化山地中河谷、干沟纵横,局部残留溶蚀洼地,另
有洞穴、岩溶泉、岩溶湖。
层为松散土
溶 地 貌
地貌
山地干谷 块状岩溶山地,其间为峡谷,喀斯特大泉发育。
峰丘谷地
峰林状丘陵,或峰丘洼地与喀斯特谷地交替,谷地宽浅,
丘陵 岩溶丘陵谷地 多为第四纪沉积覆盖。
II II III II
丘陵干谷 岩溶丘陵普遍为干谷切割。
• 年平均降水量在600mm以下区域,地表岩溶形态特征不明显。 • 岩溶峰林发育所需的降水量在1200mm以上。
2. 气候前提下,考虑岩溶正负地形组合形态;
• 地貌类型的可识别性、野外调查的可操作性。
地貌类型
– 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Ⅰ) – 湿润半湿润亚热带—温带岩溶地貌区(Ⅱ) – 干旱半干旱温带岩溶地貌区(Ⅲ) – 高原—高山岩溶地貌区(Ⅳ)
干旱半干旱温带岩溶地貌 高寒-高山岩溶地貌
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
中国岩溶地貌区划图
成因类型
形态类型
地貌类型
简要特征
形成条件
岩石
气候
峰丛洼地 正向石峰和封闭洼地组成,地下河等发育。
I
溶蚀 山地
地貌
缓峰丛洼地
锥状石峰与碟状浅洼地、台地、天坑、漏斗、天窗、 天生桥、穿洞、坡立谷相间分布。
丘陵 峰丘洼地 基本特征同上,边坡更缓,相对高度小于200m。
岩溶水文地质基础
1、什么是岩溶
• 《岩溶学词典》定义为“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 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的化学溶 蚀、机械侵蚀和物质迁移与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 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现象的统称。”
• 岩溶作用:包括多种复杂的内外营力作用过程,如化 学溶解与流水冲刷、搬运、沉淀、坍塌等作用和过程; 化学溶解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作用和过程。
埋藏型岩溶区
➢ 各岩溶含水层的埋深、厚度、水量、水质 ➢ 局部或邻近出露的岩溶地层及构造现象 ➢ 局部出露岩溶地层的入渗补给条件 ➢ 埋藏岩溶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的方式和范围 ➢ 非岩溶含水层的水流特征,分析与岩溶水的补排关系
岩溶水文地质基础
3、岩溶地貌类型
分类原则
1. 气候条件与岩溶形态组合结合
具体包括:溶解、溶蚀、侵蚀等。
• 岩溶作用过程:
溶解/溶蚀 :CaCO3+H2O+CO2
沉
淀: Ca2++2HCO3-
Ca2++2HCO3CaCO3+H2O+CO2
➢中国南方岩溶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5—20℃,年均降 雨量800-2000 mm;溶蚀速度大于20mm/ka,岩溶作用以溶蚀和侵蚀为主。 ➢中国北方岩溶区主要分布于中朝准地台区。该岩溶区碳酸盐岩虽直接出露面积 不是很广,但隐伏状态下则是大片相连。该区处于暖温带、半干旱-亚湿润气 候条件下,年均气温6-14℃,年均降雨量200-900mm;溶蚀速度一般小于 20mm/ka(个别大于20 mm/ka的地区),岩溶作用以侵蚀为主。
岩溶动力系统概念模型
岩溶水文地质基础
2、岩溶类型
➢ 按时间分类(如燕山期岩溶,喜山期岩溶) ➢ 按深度分类(浅部岩溶,深部岩溶) ➢ 按发育层位来分(如奥灰岩溶,太原组岩溶(石炭纪岩溶),栖霞组岩溶) ➢ 按形成环境分(如邯郸矿区的火成岩与碳酸岩接蚀带型岩溶,地下深循环型
岩溶,埋藏型深岩溶) ➢ 按构造条件分(如北京沿八宝山断裂带深循环型岩溶,如沁水凹陷边缘娘子
III
溶蚀
峰林平原
- 堆积
平原 峰丘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