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哲学试题01-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哲学试题01-09年(后几年中哲为主)
共享啦
~~~~~~~~~~回帖是美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
宗教学
2001
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
1、自然神论
2、神正论
3、利马窦规矩
4、末世论
5、理事无爱碍
6、一阐提
7、唯识无境 8、三洞 9、〈〈抱朴子〉〉
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1、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
2、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
3、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1题,共20分)
1、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
2、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请根据你对佛教的认识,谈谈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原著分析(20分)
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
2002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
泛神论天台宗五蕴《沙门不敬王者论》太平经全真道新
约奥古斯丁米兰敕令
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2、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
3、宗教进化论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20分,任选1题)
1、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
2、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过程。
四、原著分析(20分,任选1题。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1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
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试就此偈
分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
和先知的道理。”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2003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
宗教经验泛神论会昌法难唯识无境天师道内丹
加尔文《福音书》什叶派苏菲派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总计40分)
1、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
2、简述菏泽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
4、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
三、原著分析(任选1题,25分)
1、龙树《中论中•观四谛品》云:
众因缘生发,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据此分析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思想。
2、〈〈新约•马太福音〉〉7:1-2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
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试分析其中思想。
四、论述题(35分)
宗教特别是基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在宗教界内部还是在非宗教界人文学者当中,对此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立论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属于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真理观,本质上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和大科学家、哲学家罗素即持此观点。
相关论者则认为,宗教与科学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冲突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不少近代思想家和许多近现代科学巨匠(如波义耳、帕斯卡、牛顿、麦克斯维、卢瑟福、爱因斯坦)
都赞成这种观点。
而分离论者则强调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领域,各有特性,两者应当分而治之。本世纪杰出的新教神学家、哲学家保罗•蒂里希和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等均作如是观。
根据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的历史,阐述您对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观点。
2005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一神论二无我三位一体四种姓五功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 略论佛教缘起论的基本内容。
2. 略论基督教的原罪思想。
3. 简述“金原则”在不同宗教中的表述。
4. 略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共30分)
试述定义宗教的不同方法,并谈谈你的看法。
2006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八正道《旧约》惠能加尔文卡里马斯(charisma)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麦克斯.缪勒对于“宗教学”的基本看法
2略论佛教“四圣谛”的基本内容
3试论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4略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任选一题)
1试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学术界的讨论,谈谈你对“儒教复兴”问题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1
一、解释下列范围每题5分,共20分)
1、物质与运动
2、个性与共性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4、社会结构
二、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队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分) 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开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消灭。
三、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0分)
四、谈谈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20分)
五、用上层建筑能动反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分)
2002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5分,共20分)
1、从抽象到具体
2、自由与必然
3、肯定与否定
4、真理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