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安全要求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安全要求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提出一系列安全要求。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运行稳定性、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探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安全要求。
一、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在预定的工作条件下能够连续地提供电能的能力。
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以下要求:1. 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连续供电的能力,要求系统确保稳定的供电,防止供电中断或质量下降,减少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2. 设备可靠性: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如变电站、线路、开关设备等,要求具有高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电风险。
3. 故障处理能力: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要求系统具备快速、准确地诊断和调试故障的能力,以确保故障及时恢复,减少停电时间。
二、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要求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各种负荷和故障等扰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维持正常的电压和频率。
为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以下要求:1. 电压稳定性:电力系统的电压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过低,以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不影响用户用电。
2. 频率稳定性:电力系统的频率要保持稳定,一般为50Hz 或60Hz,以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
3. 功率平衡: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需要实现平衡,供电能力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防止电力不足或过剩造成系统运行不稳。
三、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包括以下要求:1. 电力设备安全:对于电力设备,要求具备可靠的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避免设备损坏或火灾等事故发生。
2. 电网安全:要求电力系统有完善的电网保护系统,能够对故障进行及时检测、定位和隔离,确保故障不会扩大,减少事故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
3. 安全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流程,包括规范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运行人员的安全,减少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安全的影响。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38、横联差动保护可作为()的主保护。
(A)单电源线路(B)双电源线路(C)平行线路(D)单电源环形网络线路
答: C
39、输电线路横联差动方向保护,一般要求保护相继动作区()线路全长。
(A)小于60%(B)小于等于50%(C)小于30%(D)小于50%
答:B
40、变压器的瓦斯保护能反应()。
(A)变压器油箱内的故障(B)油面降低(C)变压器油箱内故障和油面降低(D)引出线短路
(A)相间短路(B)两相接地短路(C)三相短路(D)接地短路
答: C
55、发电机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低电压元件的作用是反应保护区内()故障。
(A)相间短路(B)单相接地(C)接地短路(D)三相短路
答: A
56、发电机负序过电流保护是反应定子绕组电流不对称,而引起的()过热的一种保护。
(A)定子铁芯(B)转子绕组(C)转子铁芯(D)定子绕组
(A) 2.5 (B) 5 (C)7.5 (D)10
答: B
4、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最常见的短路故障是()。
(A)金属性两相短路(B)三相短路(C)两相接地短路(D)单相接地短路
答: D
5、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所接的负荷阻抗越大,为满足误差的要求,则允许的()。
(A)一次电流倍数越大(B)一次电流倍数越小(C)一次电流倍数不变(D)一次电流倍数等于1
答:D
23、确定零序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时,短路类型应()。
(A)应对单相接地短路或两相接地短路进行比较(B)三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D)应对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进行比较
答:A
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失地时,故障点的电容电流与()有关。
(A)电网电压(B)电网电压及该级电压电网中线路长度(C)线路组抗(D)系统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接线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及到短路电流的大小、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的大小、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动作状态、通信的干扰、系统稳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所以在确定一个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之前,须经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分类:(1)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有效接地,即中性点直接接地。
(2)电力系统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其中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孤线圈接、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各种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特点: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网络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其大小为相电压。
线路经过完整换位后,三相对地电容相等,则各相对地电容电流对称且平衡,无电容电流流入地中,所以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的电压变为零,未接地两相对地电压升高根号3倍。
变为线电压。
但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线电压不变,三相用电器工作不受影响,系统可继续供电。
但此时应发出信号,工作人员应尽快查清消除故障,一般允许继续运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但我认为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的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的高压大型电动机在发生单相接地,特别是在发生定子中的单相接地时,应采取立即停机检查。
因为,在定子槽中一般都用很薄的绝缘隔离着两相的线圈,即使在电机的端部也是这样的,如果线圈发生单相接地,很可能接地相对定子铁芯进行放电,而使相邻的另一相线圈绝缘损坏,造成相间短路的大事故。
2、中性点经消孤线圈接地系统:为了解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大、电孤不能熄灭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中性点装设消孤线圈,利用消孤线圈中的电感电流和接地的电容电流相位相反进行补偿、抵消,使接地点电流变小,甚至为零,这样接地点的电流就能很快熄灭。
根据补偿程度的不同,有三种补偿方式:(1)会补偿:接地点电流为零。
从消孤的观点来看,全补偿最好,但实际上并不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因为在正常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电网三相电压不对称,中性点出现一定的电压时,可能引起串联谐振过电压。
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

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当电网运行状态改变时,短路电流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对电力系统危害最大的是短路故障,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单相短路。
电力系统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大部分用在电力系统潮流、稳定计算中。
关于电力系统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描述如下:最大运行方式为投入运行的电源容量最大,系统的等效阻抗最小,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为投入运行的电源容量最小,系统的等效阻抗最大,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一般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来校验所选用的开关电器的稳定性。
根据系统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来校验所选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最大运行方式,就是在某种运行方式下(大多数是母联或分段断路器在合位,两台或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方式),系统的阻抗值最小,相应的短路电流将会最大,该运行方式就是最大运行方式。
反之,就是最小运行方式。
继电保护上最大运行方式定义为: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值阻抗最小,而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
最小运行方式,就是在同样短路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最大,而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正确与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意义。
它关系到绝缘水平、通信干扰、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正确动作等方面。
下面从电力系统运行的角度说明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及所对应的电压等级。
一、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发电机和变压器星形连接的结点称之为电力系统的中性点。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是涉及到电力系统许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3种,直接接地(有效接地),不接地(中性点绝缘)和从属于不接地方式的经消弧线圈接地(非有效接地)。
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一相发生故障接地时,不能构成短路回路,系统中点没有短路电流,系统仍可继续运行。
正常情况下三相对称,线间和相对地组成的等值电容 相等,中性点为地电位。
如果中性点与地向连,连线中没有电流,A相、B相、C相对地都是相电压,各相对地电容电流超前各相电压90°,通常树值不大。
若发生C相接地,C相自然成为地电位,C相与地之间形成的回路中的电压方程为U’c= Uc+Uo=0此时中性点对地电压Uo= -Uc其他两相对地电压Ua ,Ub为U’a= Ua+Uo= Ua-Uc=1.732 Uc∠-150°U’b= Ub+Uo= Ua-Uc=1.732 Uc∠150可以看出,当C相发生接地时,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为相电压,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但三相线电压不变。
因此,只要各相对地绝缘能承受线电压,发生 单相接地时对三相用电设备的运行没有影响。
这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一大优点。
按规程规定,在此情况下电网仍可运行2h。
但此时应发出单相接地的预告信号, 告之值班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三相对地电容对称,三相电容电流之和为零。
发生单相接地的情况下,如C相接地,流过接地点的接地电流应为A、B两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即Id= -(Ica+Icb)= -(jωCUa+jωCUb )Id=j3ωCUc可见Id在相位上超前向量Uc90°,为容性电流,是正常时一相电容电流的3倍。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主要内容
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系统 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的三相系统
概述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三相系统作星形连接的变压 器和发电机的中性点。 中性点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会影响到电力系统许 多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如电网的绝缘水平、供 电可靠性、对通信系统的干扰、继电保护的动作 特性等。因此,选择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是一个综合性间题。本章就中性点不同运行方式 的三相系统作一般综合介绍。
一、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
对架空线路
对电缆线路
IC
IC
UL 350
UL 10
式中IC ——接地电流,A; U ——网络的线电压,kV; L ——与电压为U具有电联系的所有线路的总长 度,km。
一、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
综上所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影 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线电压保持不变,使负荷电流不变, 电力用户能继续工作,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然而要防止由于接 地点的电弧或者过电压引起故障扩大,发展成为多相接地故障。 所以在这种系统中应装设交流绝缘监察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 故障时,立即发出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及时处理,规程规定:在 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继续运行的时间 不得超过2h,并要加强监视。
一、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
各相对地的电压分别为电源各相的相电压。在此对地电 压下,各相对地电容电流 大小相等,相位差为 120°。 如图2-1(c)所示。各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为零,所以 没有电容电流流过大地。各相电源电流 应为各相 负荷电流 与对地电容电流 的相量和, 如图2-1(b)所示,图中仅画出U相情况。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 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姓名: xxxxxxxx实验1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力系统主接线电路的建立方法2、掌握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3、比较计算机潮流计算与手算潮流的差异;4、掌握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2、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比较分析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辐射形网络主接线系统的建立输入参数(系统图如下):G1:300+j180MV A(平衡节点)变压器B1:变比=18/121,Uk%=14.3%,Pk=230KW,P0=150KW,I0/In=1%;变压器B2、B3:Sn=15MV A,变比=110/11 KV,Uk%=10.5%,Pk=128KW,P0=40.5KW,I0/In=3.5%;负荷F1:20+j15MV A;负荷F2:30+j12MVA;线路L1、L2:长度:80km,电阻:0.21Ω/km,电抗:0.416Ω/km,电纳:2.74×10-6S/km。
辐射形网络主接线图2.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1)调节发电机输出电压,使母线A的电压为115KV,运行DDRTS进行系统潮流计算,在监控图页上观察计算结果,并填入下表:实验结果截图:(2)手算潮流:变压器B2(B3)潮流计算: 1)V A =115kV R L =0.5800.218.4⨯⨯=Ω X L =0.5800.41616.64⨯⨯=Ω B C =64280 2.7410 4.38410S --⨯⨯⨯=⨯4214.38410110 2.6522AB Q MVar -=-⨯⨯⨯=-R T =232110 3.442K N N P V S ⨯⨯=Ω 231%1042.352N T K NV X U S =⨯⨯=Ω00002()2()(0.081 1.05)T N NI S P jQ P jS j MVA I =+=+=+0(28.0818.398)B B AB T S S j Q S j MVA '=++=+ (2015)C C S S j MVA '==+2) 222()(0.1777 2.1875)C C T T T NP Q S R jX j MVA V ''+=+=+ 每个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112F S =(10+j7.5)MV A 每个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3()B I B I S S =01()2BC T S S '⨯+=(10.1294 +j9.1188)MV A线路L1(L2)潮流计算:222()(2.0712 4.1030)(50.329929.6885)(50.329927.0365)AB AB L L L N AB L AB A AB AB P Q S R X j MVA V S S S j MVA S S j Q j MVA''''+=+=+'''=+=+'=+=+∆∆∆每条输电线路L1(L2)的输入功率为12AB S '=(25.1650+j13.5183)MV A每条输电线路L1(L2)的输出功率为1()2AB AB S j Q ''+∆=(24.1294+j11.4668)MVA 7.972AB L AB LL APR Q X V kV V ''+==∆ 5.114L V kV δ=107.15B V kV ==7.441BC T BC TT BP R QX V kV V ''+==∆ 7.423T V kV δ=99.985C V kV '== 119.9985110c c V V '=⨯=电压损耗为115-99.985=15.015kV (3)计算比较误差分析经分析比较,手算出来的潮流中的功率容量比软件算出来的要稍大一点,而B 、C 两点的电压要比软件算出来的小一些,总体上两者结果相差不大。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消弧线圈的结构与型号
消弧线圈装有铁芯,可调、电阻小、电抗很大, 外形跟小容量变压器相似,装在发电机或变压器 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为调节线圈匝数,通常有 5~9个分接头可选用,用来改变补偿程度,国产 型号为XDJL。其中X—消弧线圈;D—单相; J—油浸式;L—铝线。
一般认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对通信干扰影响 最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通信的干扰最 小。
5.系统稳定性
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由 于接地电流很大,电压的剧烈下降、线路 的突然切除可能导致系统稳定的破坏。如 果采用小接地电流系统,则流过接地点的 电流很小,不存在引起失步的可能。因此, 从系统稳定的角度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 统是不利的。
4.对通信的干扰 单相接地产生干扰对通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还是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 决定因素。
单相接地产生干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静电感 应,另一种是电磁感应。
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静电感应, 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加以限制。在大接地电流系统 接地故障时,大的接地电流对临近的通信线路干扰 大,感应电压可能危及工作人员安全或引起信号装 置误动作,因此,电力线和通信线间必须保持一定 的距离。
P313 Jd1F5052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不同,其技 术特性和工作条件也不同,还与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配置、绝缘配合等均密切相关。 采用哪一种中性点运行方式,直接影响到 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 续性、电网的造价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程度。
一、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正常运行情况:
2.过电压与绝缘水平
对于电力系统的绝缘水平,大接地电流系 统按相电压考虑,小接地电流系统则需按线 电压考虑。大接地电流系统比小接地电流系 统绝缘水平大约可降低20%左右,在选用避 雷器时,前者用80%避雷器,后者用100%避 雷器。
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手册

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手册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 (2)1.1 电力系统简介 (2)1.2 电力系统组成 (2)1.3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3)第二章电力系统设备 (3)2.1 发电机 (3)2.2 变压器 (3)2.3 开关设备 (3)2.4 电缆与线路 (4)第三章电力系统运行 (4)3.1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4)3.2 电力系统调度 (4)3.3 电力系统负荷管理 (5)3.4 电力系统频率与电压控制 (5)第四章电力系统保护 (5)4.1 继电保护原理 (5)4.2 常用继电保护装置 (6)4.3 保护装置的配置与调试 (6)4.4 故障处理与恢复 (6)第五章电力系统自动化 (7)5.1 自动化系统概述 (7)5.2 SCADA系统 (7)5.3 远动系统 (8)5.4 电力系统仿真 (8)第六章电力系统通信 (8)6.1 通信系统概述 (8)6.2 通信设备 (8)6.3 通信网络 (9)6.4 通信故障处理 (9)第七章电力系统安全防护 (10)7.1 安全防护概述 (10)7.2 安全防护设备 (10)7.3 安全防护措施 (10)7.4 应急处理 (11)第八章电力系统节能与环保 (11)8.1 节能措施 (11)8.2 环保措施 (12)8.3 节能环保技术 (12)8.4 节能环保管理 (12)第九章电力系统试验与检测 (13)9.1 试验与检测概述 (13)9.2 常用试验设备 (13)9.3 试验方法 (13)9.4 试验数据分析 (14)第十章电力系统运行维护 (15)10.1 运行维护概述 (15)10.2 设备维护 (15)10.3 系统监测 (15)10.4 维护管理 (15)第十一章电力系统处理 (16)11.1 分类 (16)11.2 处理原则 (16)11.3 处理流程 (16)11.4 案例分析 (17)第十二章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17)12.1 智能电网 (17)12.2 微电网 (17)12.3 分布式能源 (18)12.4 电力系统未来展望 (18)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1.1 电力系统简介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供电、配电以及用电等设备和技术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发电机的四种运行方式

发电机的四种运行方式
发电机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行方式来产生电力。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发电机运行方式:
1.独立运行:在独立运行方式下,发电机通过燃油或其他能源独立工作,产生电力供应给独立的电力系统或设备。
这种方式适用于无法接入主电网或需要独立供电的场景,如偏远地区、野外工地或紧急备用电源。
2.并网运行:在并网运行方式下,发电机与主电网连接,将所产生的电力注入主电网中。
这种方式常见于大型发电厂和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可以向主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并实现能源互补和分享。
3.反送电运行:在反送电运行方式下,发电机不仅向主电网注入电力,还可以从主电网中获取电力。
这种方式常见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例如太阳能光伏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当发电机产生的电力超过用电需求时,多余的电力可以反送至主电网,以便其他用户使用。
4.备用电源运行:在备用电源运行方式下,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或停电时自动启动,提供紧急电力供应。
这种方式常见于医院、数据中心、电信基站和关键设施等对电力供应要求高的场所,确保持续供电和业务不中断。
这些发电机运行方式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场景来选择,以满足电力供应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发电机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确保安全可靠地运行发电机。
1/ 1。
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事故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的事故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事故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有下列几种。
1.短路事故
短路是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最严重的故障,它可以分为对称短路(三相短路)和不对称短路,后者又分为单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
短路引起的危害很大:
(1)中断或影响对用户的供电。
(2)损坏电气设备。
(3)破坏电力系统稳定。
(4)使电厂失去厂用电,甚至引起全厂停电。
(5)引起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为了减少短路的危害,必须尽快将发生事故的元件从电网中切除,以便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减轻故障设备损坏的程度,这就借助于继电保护装置。
2.不正常运行状态
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有多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电气设备温度过高,过负荷,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等等。
发生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不需立即将设备从电网中切除,只发出预告信号,通知值班人员以便及时处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这也要借助于继电保护装置。
编制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规定

编制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规定为适应电网运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管理,现颁发《编制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请依照执行。
为及早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请各网、省局在抓好电力系统年、季(月)日运行方式的同时,组织力量编制电力系统两年滚动运行方式,其内容参照《规定》第十五条执行,重点是电力电量平衡、重要线路及断面稳定水平分析,短路容量分析和无功电压分析等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本《规定》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随时告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使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编制是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度运行方式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年度大纲。
第三条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应保证实现下列基本要求:1.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本系统内发输变电设备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地满足负荷需求。
2.使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
3.使系统内供电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和与外部购售电的条件,合理使用本系统燃料和水力资源,使整个系统在最经济方式下运行。
第四条下一级电力系统(局部)的年度运行方式,应服从上一级电力系统(整体)年度运行方式的要求。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跨省(区)电业管理局和省电力局。
第六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第二章管理办法第七条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由各调度局(所)负责编制。
第八条编制年度运行方式所需基础资料,由网(省)局决定由有关部门提供。
第九条各级调度机构应定期与下一级调度机构就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进行协调。
第十条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需经网、省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应于2月底前报上级调度局(所)及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同时抄报部规划计划司、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前两种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或大电流接地。
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能正常工作,允许两小时之内暂时继续运行,因此供电可靠性高,其缺点: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条完好相对地电压升到线电压,是正常时的√ 3 倍,因此绝缘要求高,增加绝缘费用。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此类型电网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占故障总数的60%~70%,希望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不马上跳闸。
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点:除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外,还可以减少接地电流,通过消弧线圈的感性补偿,熄灭接地电弧;其缺点:类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多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电网。
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升高,因此可降低绝缘费用;其缺点: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大,要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从而供电可靠性差。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可分为三种:经高阻接地、经中电阻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
a、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适用于对地电容电流Ic<10A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jd<10A,中性点接地电阻值一般为数百欧姆至上千欧姆。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可以消除大部分谐振过电压,对单相间歇弧光接地过电压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b、中电阻和小电阻之间没有统一的界限,一般认为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中性点电阻的电流10A~100A时为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中阻和小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以电缆线路为主、不容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的、系统电容电流比较大的城市配网、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及大型工矿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事故运行方式
事故运行方式多是针对电网运行上 的薄弱环节按可能发生的影 响较 大的事故而编制的,此时,电网运行 的可靠性下降,因此,要求其持续时 间应尽量缩短。
事故运行方式的运行时间主要取 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各级调度人员能否迅速正确 地处理事故。
2)备用设备投入的速度。 3)事故损坏设备的修复或替代措施
年度运行方式
年度运行方式是根据本电网在下一 年度的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作 计划、发电出力和负荷增长的预测, 提前安排的运行策略。 年度运行方式需上报上一级调度并 批准后执行。
日运行方式
根据月度发电计划、设备检修计划 及电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天气、 节假日、近期水情、燃料供应、设 备情况等因素,安排的运行策略。 根据负荷预测进行安全分析,避免 出现按预定方式运行存在设备过载 或电压越限。
电网的最大运行方式
电网的最大运行方式是电网在该方 式下运行时具有最小的短路阻抗值, 发生短路后产生的短路电流为最大 的一种运行方式。
最大运行方式的作用
一般根据电网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 电流值校验所选用的 电气设备的稳 定性。
电网的最小运行方式
最小运行方式是电网在该方式下运 行时具有最大的短路阻抗值,发生短 路后产生的短路 电流为最小的一种 运行方式。
变电站3 变电站4
链式
无备用接线的优点: 简单、经济、运行方便
无备用接线的缺点: 供电可靠性差。 不适应于一级负荷占很大比重的 场合
有备用接线一
电源
变电站1
变电站2
护配合。
3、各电网间的联网及联络线传输功率 的控制。
4、电网的调峰。 5、无功电源的运行调度。 6、各负荷情况下电网的运行特性。 7、电网结构。
网内电源与负荷的电力电量平衡
发电 出力
=
用电 负荷
以额定频率50Hz作为依据
厂站(所)的主接线方式及保护配合
厂站的主接线方式随基建完工后就 基本固定了。
的速度。
因此,研究电网事故运行方式后的 状态,并编制出运行方式,可以指 导各级调度和运行人员正确处理事 故,减少电网事故损失和对用户的影 响,并可事先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范。
电网特殊运行方式
(也称检修运行方式)
由于主要设备检修时,会引起电网运 行情况的较大变化,因此当主要设备 检修和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时,应事先 编制好相应的运行方式,并制定提高 电网安全稳定的措施。
电网正常运行方式
能充分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电网 所有设备不出现过负荷和过电压问题, 所有输电线路的传输功率都在稳定极 限以内;有符合规定的有功及无功功 率备用容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 置配置得当且整定正确;系统运行符 合经济性要求;电网结构合理,有较高 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抗事故能力;通 信畅通,信息传送正常。
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分类
1、按时域分:分为年、季度和日运 行方式(正常运行方式);
2、按系统状态分:分为正常运行方 式、事故运行方式和特殊运行方 式(也称为检修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正常方式是指正常计划 检修方式和按负荷曲线及季节变化 的水电大发、火电大发,最大最小负 荷和最大最小开机方式,及抽水蓄能 运行工况等可能较长期出现的运行 方式。
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基本概念 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分类 三、电网、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四、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基本概念
•青海330千伏目前接线方式
•巴音
•明珠
•安通 •黄家寨
•乌兰
•湟源
•格尔木
•花园
•2011/3/8
•大石门
•龙羊峡
•桥二厂 •大通电厂
•景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堡 •阿兰
•海石湾
•李家峡 •吉祥
•官亭
•苏只
•公伯峡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根据本系统实际情况,合理 使用资源(化石、水力、核能、 生物质能、风力、太阳能等), 使整个系统 在安全、优质、经济 运行情况下的决策。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研究的对象
1、网内电源与负荷的电力电量平衡。 2、主要厂站(所)的主接线方式及保
保护配合根据每年一次电网阻抗变 化进行计算而确定。正常情况下也是固 定的。
当设备检修或电网发生故障时,电 网的负荷发生变化后,才考虑调整,和 校核保护的配合。
保护配合同时考虑自动装置的投切。
电网间的联网及联络线传输功率的控制
电网间的联网传输功率的控制:一般受 电力交易市场交易行为的限制。
联络线传输功率的控制:根据负荷和发 电出力的变化,在稳定导则的规定情况 下,对相关联络线进行潮流控制。控制 方法:调整接线方式、降低送电端发电 出力、增加受电端发电出力、在受电端 限电。
最小运行方式的作用
一般根据电网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 电流值校验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三、电网、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第一部分:电网接线方式
电网接线分为有备用和无备用
无备用接线一
电源
变电站1
变电站2
变电站3
放射式
无备用接线二
变电站1
变电站2
电源
变电站3
变电站4 变电站5
干线式
无备用接线三
电源
变电站1 变电站2
各类负荷对电网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如: 电力机车、大型电机、电弧炉等启动造 成的冲击负荷。 整流负荷对电网产生的谐波等。
电网结构对运行方式的影响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各种运行方式的 基础,它约束和规定了电网的运行方 式。 针对不同的电网结构和不同的运行 方式,研究电网的特性,确定各种事故 条件下应采取的对策,是电网运行工 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网的调峰
1、在负荷高峰来临之前开启备用水电、 抽水蓄能机组、燃气等机组。 2、增加发电负荷曲线。
前提:系统频率保持在50Hz。
无功电源的运行调度
包括: 电压的合格:保证各种运行方式下,变
电站、发电厂的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 内。
无功补偿:以无功分层、分区的无功平 衡为原则。
各负荷情况下电网的运行特性
电力系统的事故后运行方式
事故后运行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事故 消除后,在恢复到正常方式前所出 现的短期稳态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特殊运行方式
特殊运行方式是指主干线路、大的联络 变压器等设备检修,以及对稳定运行影响 较大的 运行方式。包括节假日运行方式、 主干线路、变压器或其他系统重要元件、 设备计划外检修,电网主要安全稳定控制 装置退出,以及其他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影响较为严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