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_2010年陕西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

合集下载

西安近63年气候变化特征综合分析_金丽娜

西安近63年气候变化特征综合分析_金丽娜

0.11 0.17 0.15 0.54 0.26 0.96 -6.95 -36.77 -6.19 -45.35
1.95 0.56 0.91 1.24 1.21 -27.83 24.38 -5.44 7.63 -1.17
1.57 1.14 1.20 0.59 1.03 -7.06 -27.17 23.74 -5.96 -21.65
1951—2013年 西 安 年 平 均 气 温 为 13.9 ℃, 气候 倾 向 率 为 0.36 ℃/10a, 以 升 温 趋 势 为 主,
收 稿 日 期 :2013-11-04 作者简介:金丽娜 (198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气象局2012年度重点项目 (2012Z-15) 资助
年代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2011—2013
气 温/℃
降 水/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1.24 -0.62 -0.78 -0.97 -0.69 -6.14 69.32 -18.49 5.12 55.35
表 2 1951—2013 年 西 安 气 温 和 降 水 的 季 节 变 率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气温变率/ (℃/10a) 0.58 0.22 0.33 0.45
降水变率/ (mm/10a) -5.16 -1.35 -3.90 -0.18
西安气候 变 化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季 节 不 均 衡” 的特点;春季明显为旱季,降水的减少不利于林 木生长、增大了森林火险等14 (3)

西安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西安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西安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刘培【摘要】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西安市的气候演变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1963―2013年的近50年来的年平均温度、年内温差、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近50年来,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对湿度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平均风速也呈现出减弱的趋势,这与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整个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19-22,25)【关键词】西安;气候变化;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作者】刘培【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气候异常现象加剧的背景下,已成为地理科学气候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

气候是构成人类环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太阳辐射能的驱动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缓变平衡态,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要素[2]。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异常现象的频繁出现,使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热点。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之中,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而相对于过去50年变暖趋势的每十年的上升幅度为0.13℃,几乎是过去一百年的两倍[3]。

而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基本是趋于一致的,全球变暖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分析该区域的近50年来的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等要素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评估人类活动对西安市气候的影响,也可为未来西安市发展中面临的气候等相关问题提供相对合理的解决措施。

陕西省气候分区(含图)

陕西省气候分区(含图)

第一节气候区划一、区划系统一气候带按陕西气候区划,陕西共划分为4 个气候带。

Ⅰ中温带:位于陕西省北端,南界基本上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一8℃线、年极端最低气温一28℃线相符合,包括长城沿线,白于山以北风沙滩地区。

Ⅱ北暖温带:北接中温带,南界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一4℃线相符合,包括渭北的北山以北到长城以南的黄土高原地区。

Ⅲ南暖温带:北接北暖温带,南界在秦岭的南坡,以最冷月平均气温1℃线与北亚热带分开。

包括关中渭河平原和秦岭山地。

Ⅳ北亚热带:位于陕西省南端,北接南暖温带,包括汉江河谷盆地和米仓山、大巴山地。

二气候区根据各地的干湿状况,将陕西划分下列气候区。

I D 中温带干旱区:位于省西北端,南界沿白于山北麓至红柳河西岸。

I c′中温带重半旱区:南界与北温带的南界重合,北至省界,西以红柳河与I D 分开。

Ⅱc 北暖温带半干旱区:北接I c′区,南界在志丹县的吴家湾、延安到延长一线。

ⅡB 北暖温带半湿润区:北至延安以南,南至合阳、铜川、陇县北部。

ⅢB1 南暖温带半湿润区:南界在秦岭的北麓至陇山一线,北界北山,东界泾河1 西岸。

Ⅲc 南暖温带半干旱区:本区位于关中东部,三原、高陵以东地区。

ⅢA 南暖温带湿润区:北界秦岭北麓,南界至北亚热带北界,东界以年降水量750 毫米等值线为界。

ⅢB2 南暖温带商洛丹江河谷盆地半湿区:在秦岭南坡商洛地区丹江河谷,年干燥度稍大于1.0,年降水量少于750 毫米,为秦岭山区唯一的半湿气候区。

Ⅳ北亚热带湿润区:北界为北亚热带北界,南界在米仓山、大巴山北麓,大体与年降水量1000 毫米等值线相符。

ⅣA′北亚热带过湿润区:位于省南端,汉江以南山区,是全省降水量多的地区。

三分区命名区划采用较通用的三段复合命名,即气候带一地貌类型或地名干湿气候区。

各区名称如下:Ⅰ中温带:Ⅰc 定边盐湖滩地干旱气候区Ⅰc′长城以北风沙滩地重半干旱气候区Ⅱ北暖温带:Ⅱc 延安一长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半干旱气候区ⅡB 渭北一延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半湿润气候区Ⅲ南暖温带:ⅢB,关中渭河平原半湿润气候区Ⅲc 关中东部大荔一澄城半干旱气候区ⅢB 商洛丹江河谷盆地半湿润气候区Ⅲ A 秦岭山地湿润气候区Ⅳ北亚热带:ⅣA 汉中一安康汉江河谷盆地湿润气候区ⅣA′米仓山一大巴山地过湿润气候区二、气候分区一区划特点陕西气候区划是以黄土高原东部的黄河河谷作为地带形成的基础带原则进行的,既保持了黄土高原自然区的完整性,又和黄河对岸山西省暖温带界线衔接一致。

陕西气候总结报告

陕西气候总结报告

陕西气候总结报告陕西是个大陆性气候区,受到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共同影响。

该地区气候干燥,四季分明。

一、春季 (3月-5月)陕西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气候干燥,日间温暖但夜间较冷。

春季降水量较少,风力较大,沙尘暴比较常见。

陕西春季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防风沙。

二、夏季 (6月-8月)夏季陕西气温高,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降水集中在夏季,由于季风的影响,有时会有强雷雨和短暂的降雨。

夏季潮湿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防潮。

三、秋季 (9月-11月)陕西秋季气候宜人,是旅游的好季节。

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温暖舒适,夜晚稍凉。

降水量逐渐减少,多晴朗天气。

秋季是陕西的观赏和摄影季节,景色优美,适宜户外活动。

四、冬季 (12月-2月)陕西冬季气温偏低,有时会下雪。

白天温暖舒适,夜晚寒冷,经常有寒潮来袭,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冬季陕西的旅游景点相对较少人,适合喜欢安静的旅行者。

总的来说,陕西气候干旱,日照充足。

在全年各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温暖,中午较热或较冷,建议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晒用品、保暖衣物和雨具。

此外,陕西还有一些特殊气候现象,如沙尘暴和霾。

沙尘暴常见于春季,特别是在梅河口附近地区。

霾天气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尤其是城市地区。

出行前要关注天气预报,确保行程安全。

总之,陕西的气候以干燥、多风、日照时间长为特点。

不同季节陕西的气候变化较大,游客在出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行程,做好防晒和保暖措施。

陕西的风景名胜众多,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味,是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陕西也存在一些特殊气候现象,需要游客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准备。

1971-2018年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1971-2018年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1971-2018年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雷杨娜;毛明策;李明;张侠【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22(38)2【摘要】根据1971—2018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陕西全省大部分时间体感状态为从冷到舒适,日数占85.2%;体感状态为暖和以上日数较少,无炎热和酷热天气。

1981—2018年陕西省平均人体舒适日数为132 d,呈显著增多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4 d·a^(-1),四季中春、夏两季人体舒适日数增加最为显著。

人体舒适日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振荡周期,滑动T检验表明陕西省及三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日数均在1997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陕西全省3—11月均存在舒适日,舒适日数主要分布在5—9月,陕北7—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中部6—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南部6—9月舒适日数较多。

年人体舒适日数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陕南汉中和安康地区最多。

EOF分析结果显示,年均人体舒适日数异常分布在全省存在一致性。

倾向率空间分布表明陕西全省80%的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均呈增长趋势,仅榆林北部、延安北部和安康东部11个区县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

陕西全省不舒适日数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0.548 d·a^(-1),其中冷不舒适日数减少显著。

陕西省人体不舒适主要表现为冷不舒适,主要集中在陕北西北部、南部山区和中部的太白和华山两个高山区;人体热不舒适主要分布在在陕南的汉中和安康地区及关中的西安地区,且日数很少。

【总页数】8页(P89-96)【作者】雷杨娜;毛明策;李明;张侠【作者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相关文献】1.重庆地区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2.1971-2018年湖州地区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3.1980~2016年陕西省冬季霾日数时空变化及增多成因初探4.气候变化背景下江南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5.1971—2018年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高蓓;栗珂;李艳丽
【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2
【摘要】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夏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极端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以后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明显.(2)陕西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减少,尤其是关中西部增加明显.(3)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以1985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5~7a,比西北地区提前1a.
【总页数】6页(P290-295)
【作者】高蓓;栗珂;李艳丽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陕西省气象科研所,陕西,西安,710015;陕西省气象科研所,陕西,西安,7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
【相关文献】
1.通州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温煦;王腾飞
2.近40年广西石漠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陆虹;覃卫坚;李艳兰;周秀华;廖雪萍
3.临汾盆地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戴有学;常江涛;樊瑞瑞;王通;贾翔宇;;;;;
4.玉田县近40年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庞博
5.山西省孝义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李环环;卢玉东;张天宇;郑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近60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陕西省近60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关键词 : 西省 ; 温 ; 空变化 ; 陕 气 时 突变 ; 期 周
中图 分 类 号 :4 7 P6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近百 年来 的全全球 气候 变 化 已成 为 全 世 界所 关 心 的重 要环 境 问题 JIC , C第 4次 报 告 指 出 ,9 5年 以来 P 10 全球 平均 地表 温度 上 升 了 0 7 c 1 。 中 国北方 .4 c / 0 a 地 区增 暖 趋势 明显 , 均气 温 变化 趋 势 为 0 2~ . 年 . 08 %/ 0a 东北 地 区 和 内蒙 古 中东 部 增 暖 趋 势 最 快 , 1 , 华北 地 区相对 较慢 , 有 明显变 化趋 势 , 分地 区有 没 部
1 1 1 北 纬 3 。 2 。5 , 1 14 ~3 。5 之 间 , 北 跨 度 较 大 , 9 3 南
省年 平 均 气 温 整体 趋 势 是 上 升 的 , 与 近 5 这 0a来 ,
西北地 区气 温呈 显著 上升 趋 势一 致 ¨ , 并且 陕 西省 年平 均气 温 由西 北 向东南 呈有 规 律 的 增加 , 且 在 而 陕北 和关 中东部 的 中问 有一 带 状 区域 , 一 带 状 区 这
第2 9卷 第 4期 21 年 1 01 2月
文 章 编 号 :0 6— 6 9 2 1 )一0 0 5 10 7 3 (0 1 4— 4 5—0 6
干 旱 气 象
Ju n lo i tooo y o r a fAr Meerlg d
V0 _ 9 No 4 l2 . De 2 c. 011
主要 受东 亚季 风 和西 风带环 流 的影 响 。以往对 陕西
域温 度较 陕北其 它 区域稍 高 ,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 带状 区域 面积 逐渐减 小 , 且 年 平均 气 温 最 低值 一 直在 并 升 高 ,0世纪 9 2 0年 代 以来 年 平 均 气 温 的最 低 值 和 最高 值都 呈上 升现 象 , 上升 幅度也 很 大 , 以得 出 且 可 陕西省 气 温呈上 升趋 势 , 而且 到 了 19 9 0年代 上 升特

1971-2010年陕北红枣种植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

1971-2010年陕北红枣种植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

1971-2010年陕北红枣种植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刘璐;王景红;张维敏;李艳莉【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6(034)005【摘要】Based on meteorological and phenophase observations during 1970-2010 in eight jujube planting counties in Shaanxi Prov-ince,for eight stages of jujube growth such as the year-round,the growing season,the budding stage,the flowering stage,the young fruit stage,the crisp ripe harvest stage,the defoliation stage and the dormant stage,the variation of climatic resources,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impaction on phenophase in jujube planting are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and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 in all growing stages,while precipitation trends was inconsistent.In the1970s,1980s,1990s and 2000s, the jujube growing season presented climatic characteristic with cold and wet,cold and wet,warm and dry and warm and wet,respec-tively.Amo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fluencing jujube production,it showed that rainy weather reduced during the flowering stage but increased during the crisp ripe harvest stage.The phenophase showed a weak extension trend in Jiaxian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jujube.When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lowering and young fruit stages increased 1 ℃,the young fruit and crisp harvestperiods were 0.6 d and 0.8 d in advance,and when precipitation 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early September increased 1 mm,the crisp harvest period delayed 0.3 d.%针对陕北8个红枣种植县,利用1971—2010年气象及物候期资料,分全年、生长季、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脆熟采收期、落叶期和休眠期,对红枣种植区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陕西近50年极端气温事件分析

陕西近50年极端气温事件分析
对 陕西 极端 气温 事件 异 常 的时空 分布 规律 缺少 系统 分 析 。文章 基 于陕西 统一 的极 端气 温指 数 , 陕西 近 5 对 0年极
端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 为陕西减灾防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持。
1 资料 与 方 法
采用的陕西逐 日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取 自陕西省气象信息 中心整编 的全省 9 8站 16 N2 1 年 91 00 逐E l 资料数据集 。这套资料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 考虑 台站地理分布相对均匀 , 资料在 16 00年资料相对 91 N2 1 完整 , 缺测率 不 超过 5 %的原则 , 选取 其 中 7 5个 台站 资料作 为 分析 的原 始数 据 。 在气候变化分析研究 中, 目前分 析极端气 温的指标有基于观测资料 的固定 阈值和基于百分位置 的相对 阈 值[ 一 , 1 固定阈值主要包括霜冻 日 、 3 数 结冰 日 、 数 炎热夜数 , 冬季冷 白日 、 数 寒冷 日数、 严寒 日 数等 , 相对 阈值分
文章编 号 :17 .72(0 2 0 —2 90 6 114 2 1 }30 7 —6
陕西近 5 O年极 端气 温 事 件 分 析
方建 刚 , 杜 萌萌2 白爱娟3 ,
(. 1 陕西省气候中心, 陕西 西安 7 0 1 ; . 10 5 2 西安市气象台, 陕西 西安 7 0 1 ; . 10 6 3 成都信 息工程 学院大气科 学学
收 稿 日期 :0 11 —0 2 1 —1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0 70 0 4952)
20 8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卷

陕西省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地区OLR的关系

陕西省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地区OLR的关系

陕西省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地区OLR的关系陈小婷【摘要】利用美国NOAA卫星观测的逐月平均OLR资料和陕西省96个自动站观测降水资料,对1981 ~2010年陕西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以及陕西夏季降水和太平洋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OL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 ~2010年陕西省夏季平均降水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不同区域表现并不一致,陕北降水明显减少,关中、陕南明显增加;陕西夏季降水存在一个7年左右、2年左右的周期,7年左右的周期占主导地位;陕西夏季降水偏多年,同期赤道西太平洋地区OLR正异常明显,对流偏弱,日本岛东南洋面OLR负异常明显,对流较强,前冬与前春赤道太平洋地区OLR呈“西正东负”分布,反之亦然;奇异值分解(SVD)分析表明,太平洋地区OLR与陕西夏季降水之间关系密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205-208)【关键词】夏季降水;OLR;小波分析;奇异值分解【作者】陈小婷【作者单位】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增暖趋势明显,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减少、气温升高,干旱化的趋势十分严重。

西北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原因,一直是生态脆弱区之一,陕西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其中陕北和关中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洪涝几乎每年都可发生,水资源利用主要来自于空中降水。

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影响着该区域的农业生产。

7、8月份是陕西的主汛期,期间累积降水占全年降水的55%以上,对旱涝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陕西该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很有意义。

卫星观测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是指在地球大气顶单位平方米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每秒)地球向外空辐射出去的所有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又称热辐射能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下表面(晴空地表和云层顶部)温度的高低,当下表面为温暖晴空时,其发射出去的OLR高;当下垫面为云覆盖时,由于云顶温度低。

1971—2010年虎林市云量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1971—2010年虎林市云量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1971—2010年虎林市云量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李爱莲张秀艳冯艳霞李琳刘雅慧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象站气温、降水、总云量、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气温、降水与云量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近40年虎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87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低云量增加趋势明显。

相关分析表明,虎林市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云量成明显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春季低云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云量、低云量与年降水量成正相关。

关键词云量;气温;降水;变化;黑龙江虎林;1971—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212-01近100年来,全球气候逐年变暖,有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和自然的气候波动共同引起的[1-2],总云量、低云量的年际振荡显著影响气温、降水的变化[3-4]。

本文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温、降水、云量等资料,对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气候变化的形成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总云量、低云量等资料,通过算术平均求取平均值分析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系数进行统计检验[5-6]。

2 结果与分析2.1 气温2.1.1 气温年际变化特征。

1971—2010年虎林市年平均气温为3.6 ℃,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87年以前气温变化呈下降趋势,1977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1 ℃,1987年以后气温上升明显,2007年平均气温最高,为4.9 ℃。

2.1.2 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分析近40年虎林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可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气温为负距平,虎林市气温于80年代中期发生明显突变,1987年以前负距平年份较多,气温偏低,之后气温基本为正距平,且偏暖的幅度逐渐增大。

2010年12月汉中地区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2010年12月汉中地区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2010年12月汉中地区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对2010年12月中旬汉中地区出现的霜冻天气和强降温过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ECMWF-850 hPa温度格点差、风云2D云图、本站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原因。

关键词大风;强降温;环流形势;过程分析;陕西汉中;2010年12月1 天气概述2010年12月上旬末,汉中地区受高空脊和高空暖平流影响,气温回升较快,比历年同期平均气温高2 ℃左右,12月14—15日,受横槽转竖和低空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汉中地区自西南向东北出现了1次明显的雨雪降温天气过程。

截至15日8:00,日平均气温降幅为5~6 ℃,除佛坪站,其他地区均产生降雪天气,16日与17日早晨全区均出现霜冻,其中16日早晨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均在-6 ℃以下(表1),留坝站最低气温为-11.8 ℃,创下建站以来同期次最低温。

此次寒潮过程影响范围很大,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十几个省的诸多地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大风降温降雨(雪)天气,根据省局制定的灾害性天气标准和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此次寒潮降温在汉中地区表现为强降温过程。

2 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寒潮能否暴发与前期大气环流形势、冷源及冷空气的聚集程度有着密切关系[1-5]。

此次寒潮前期,500 hPa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倒“Ω”型,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一东北西南向的高脊,脊后的暖平流北上时,暖平流促使高压脊继续加强,脊前的偏北气流继续加强,风速均达20 m/s以上(13日8:00),随着长波发展至13日20:00,鄂霍次克海一带的冷涡向西伸出1个东西走向横槽,槽前后是偏东北风与偏西风的切变,使贝湖至鄂霍次克海地区形成一个更加宽广的冷性低涡,冷中心为-44 ℃,同时低纬地区南支槽向东波动发展,出现等高线疏散结构(13日20:00)(图1),气旋式曲率的疏散等高线结构的正涡度平流使横槽东南方产生负变高,预示着横槽将转竖并向南加深,将引导冷空气南下。

陕西省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陕西省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陕西省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杨文峰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6(34)1
【摘要】利用陕西省1961~2002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使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得到冬、春、夏、秋4季最高、最低温度第1特征向量.第1特征向量均为正值,且方差贡献均超过60%,所对应的时间系数能代表最高、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由此研究了陕西省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冬、春、夏、秋4季,无论最高、最低温度1980年以后均呈增温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中心区域普遍在关中中、西部和渭北;而近10多年来温度日较差除秋季外,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云量的减少所致.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杨文峰
【作者单位】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特征 [J], 尤莉;曹艳芳;阎军;刘克利
2.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J], 翟盘茂;任福民
3.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
4.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
5.青海高原近40年来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J], 唐红玉;李锡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气候环境

西安气候环境

均在10天以上。

西安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较为干燥,注意每天补充适量水分。

西安气候条件:森林茂密,水量丰沛,气候湿润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2011年西安世园会从布展、开幕、运营、闭幕及撤展,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将经历不同的气候时段: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和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六个时段。

气象要素特点:本网站气象要素数据根据西安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

1 . 气温西安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出现在2006年6月17日;4-10月极端最低气温-1.9℃,出现在1978年10月29日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4月上、中旬常有较强降温天气,下旬温度迅速回升。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但昼夜温差大。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气温变化比较平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日平均气温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35~40℃,昼夜温差9~11℃。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随着北方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日平均气温呈现降低趋势。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随着北方入侵冷空气的加强,日平均气温迅速降低。

2 . 降水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4.5天,平均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日约1天。

1971~2010年榆林市光热水资源变化分析

1971~2010年榆林市光热水资源变化分析

1971~2010年榆林市光热水资源变化分析马锋;万慧;韩姗姗;高建伦【摘要】利用1971~2010年榆林市12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光照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近40 a来榆林市光热水气候资料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

结果表明,榆林市热量资源丰富,近40 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37℃/10 a,冬季气温波动最大,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29℃/10 a。

年降水量较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分布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秋季降水趋于增加,夏季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且夏季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

日照时数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县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占年总量的62.8%。

%Based on data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in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Yulin City during 1971-2010,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limat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bundant heat re-source in Yulin,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dicated fluctuation trend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of0.37 ℃/10a, fluctuation was maximum in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in crop growing season fluctuated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of 0.29 ℃/10a.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smaller tha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in south and east was more than in north and west, rainfall in summer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rop growing seasons.Sunshine hours in northwest were more than that in southeast coun-ties, and were most in summer and least in winter, sunshine hours in growing season accounted for 62.8% of the whole year.【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7【总页数】4页(P213-216)【关键词】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变化规律;榆林市【作者】马锋;万慧;韩姗姗;高建伦【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定边县气象局,陕西定边718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近年来,气候变化备受关注。

1953—2010年安康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953—2010年安康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953—2010年安康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王志杰;苏嫄;王志泰【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27【摘要】气温变化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其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以安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53—2010年逐日及年平均气温数据作为基础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M-K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方法对安康市年均气温和各季节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安康市近60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5℃/10 a,并经历"暖-冷-暖"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为偏暖期,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2)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表现出"缓慢上升-显著下降-显著上升"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为低温期,但未出现明显的突变点;(3)安康市冬、春、秋3个季节呈增温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为偏暖期,且冬春2季增温明显,秋季次之;夏季呈降温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降温趋势明显,进入偏冷期;(4)夏冬2季平均气温在近60年间存在明显的突变点,突变时间分别为1974年和1991年,但春秋2季气温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

总体而言,安康市近60年来冬春2季增温明显,夏季呈降温趋势,表现出"冬春变暖、夏季变凉"的特征。

【总页数】8页(P236-243)【关键词】气温;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安康市【作者】王志杰;苏嫄;王志泰【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贵州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3;S162.3【相关文献】1.1953-2008年合肥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陈群鹰;王洪波2.吉林省东部山区1953-200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李明;吴正方;张莲芝;秦丽杰;孟祥君3.1953—2017年高台县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J], 宋文萍4.1953~2017年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的多尺度特征 [J], 冯晓莉; 刘彩红; 林鹏飞; 白文蓉; 余迪5.安康气象站1953-2016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J], 王朋;张蓓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1971 ~ 2010 年陕西省气候舒适日数( a) 、正常日数( b) 和不舒适日数( c) 线性倾向率空间分布 ( 单位: d / a,阴影区通过了 0. 05 的显著性检验)
Fig. 2 linear trend rate of climate comfortable days ( a) ,normal days ( b) and uncomfortable days ( c) in Shaanxi from 1971 to 2010 ( Unit: d / a,shaded area passed 0. 05 significant test)
第6 期
卢 珊等: 1971 ~ 2010 年陕西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
989
区仍在陕南地区,其年均正常日数基本都在 150 d 以上,且大值中心位于陕南东南部,多站超过了 160 d,其中安康最高,达 178 d。与气候舒适日数的空间 分布正相反,年均气候不舒适日数呈北多南少分布, 陕北大部年均不舒适日数达 140 ~ 160 d,关中地区 在 100 ~ 130 d 左右,陕南地区大都少于 90 d,其中 陕南东南部各站均在 70 d 以下( 图 1c) 。
39) 资助 作者简介: 卢珊( 1985 - ) ,女,陕西石泉人,硕士,工程师,从事预报服务工作. E - mail: lushan660@ 163. com
988
干旱气象
33 卷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气候舒适度计算 根据环境卫生学指标及相关研究结论[17 - 19],考
虑到陕西南北跨度大的地理特点,经多次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选用陕西省 82 个气象台站 1971 ~ 2010 年逐日
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及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资料由陕 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
收稿日期: 2015 - 02 - 09; 改回日期: 2015 - 03 - 09 基金项目: 陕西省气象局 2014 年度气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秦岭北麓旅游区暴雨及高温灾害风险分析”( 2014M -
指标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陕西地域特点,建立适合陕西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而得到该省气候
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 REOF) ,对陕西省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
划及评价。结果表明: 陕西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气候舒适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近 40 a 间各地的气候舒适度均显著增加; 陕西省可划分为 4 个气候舒适区,分别是关中中东部( Ⅰ
升幅度最大,气候正常日数在各区的变化幅度均不明显,而气候不舒适日数各区均表现为明显下降趋
势,Ⅰ区降幅最大。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REOF; 综合区划; 陕西省
文章编号: 1006 - 7639( 2015) - 06 - 0987 - 07 doi: 10. 11755 / j. issn. 1006 - 7639( 2015) - 06 - 0987
另外统计表明,年均最舒适日数同样在陕南地 区最高,关中地区次之,陕北地区最低,其中极大值 在略阳,为 51 d,定边最少,仅有 17 d; 年均最不舒适 日数正相反,陕北地区最高,基本都在 60 d 以上,定 边最高达 97 d,陕南地区最低,大都在 10 d 以下,其 中安康地区甚至有多站为 0( 图略) 。 2. 2 气候舒适度年际变化趋势
级别 SI
人体感觉
表 1 陕西省气候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表 Tab. 1 Grade standards of climate comfortable degree index in Shaanxi Province
1级 SI≤2. 16
2级 2. 16 < SI≤4. 37
3级
4级
4. 37 < SI≤12. 38 12. 38 < SI≤17. 67
通过对全省各站逐年气候舒适日数序列进行的 EOF 和 REOF 分析,得到前 4 个主分量旋转前和旋 转后的方差贡献及贡献率( 表 2) 。可看出,前 4 个 载荷向量累积解释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 76. 51% , 其中第 1 载荷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 48. 54% , 且载荷向量场均为正值,表明陕西省气候舒适日数 变化具有区域一致性的特征,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 暖造成的区域性整体变化有关。
1971 ~ 2010 年陕西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
卢 珊1 ,王百朋2 ,张宏芳1
( 1.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5; 2. 陕西省防雷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5)
摘 要: 利用陕西省 82 个气象站近 40 a( 1971 ~ 2010 年) 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环境卫生学
天气与气候是直接影响游客户外体验及旅游业 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气候条件不仅具有特殊的 景观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增添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旅 游内容来扩展旅游的时空分布[2 - 4]。气候舒适度是 一项从气象角度评价人体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舒适感 的生物气象指标,也是评判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要标
准[5 - 6]。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气候舒适度提 出了多种生物气候学指标,并开展了众多针对主要 城市或景区的气候旅游资源评价与气候舒适度评价 的研究,这 对 旅 游 业 开 发 及 规 划 给 出 了 指 导 性 建 议[7 - 16]。然而之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著名城市 或旅游景区,而对各地域不同气候背景下的气候舒 适度差异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陕西省 1971 ~ 2010 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 EOF) 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REOF) 方法,对 全省气候舒适度进行区划评价,以期更好地掌握陕 西省各地旅游气候资源优势,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提供气象信息支撑。
中图分类号: P46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位 于 105°29' E ~ 111°15' E、31°42' N ~ 39°35' N 之间, 属内陆省份,境内地形复杂,南北差异显著,东西向 横贯全省的秦岭山脉是划分我国南北方的重要自然 界线。该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 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不论冬夏,南北气流均在其 上空交汇,各类天气系统均从不同方向上影响陕西, 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气候高度敏感区[1],同时也造 就了山川秀丽、景色壮观的自然风光,加之文物古迹 荟萃,使得陕西的旅游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后发优势。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干旱气象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Vol. 33 No. 6 Dec,2015
卢 珊,王百朋,张宏芳. 1971 ~ 2010 年陕西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J]. 干旱气象,2015,33( 6) : 987 - 993,[LU Shan,WANG Baipeng, ZHANG Hongfang.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Division of Climate Comfort Degree from 1971 to 2010 in Sha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2015,33( 6) : 987 - 993],doi: 10. 11755 / j. issn. 1006 - 7639( 2015) - 06 - 0987
5级 SI > 17. 67
最舒适
较舒适
正常
较不舒适
最不舒适
1. 2. 2 气候舒适度区划 REOF 是在经验正交分解( EOF) 的基础上着重
表现空间相关性分布结构的方法,解决了 EOF 展开 时因所取范围不同或取样大小不同而引起的特征向 量空间分布差异等问题,可以将原要素场的信息特 征集中映射到载荷场所表示的优势空间上,使得旋 转后的特征场比旋转前在时间上更稳定。旋转后的 典型空间分布结构清晰,不仅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地 域的变化,还 可 反 映 不 同 地 域 的 相 关 分 布 状 况[21]。 该方法成为分离变量场典型空间结构的一种新倾 向。因此,选取各站逐年气候舒适级别日数序列做 EOF 分析,并对前 4 个载荷向量进行方差极大正交 旋转( REOF) ,以突出陕西省过去 40 a 气候舒适日 数各地域性变化特点。
后,最终确定平均气温 22 ℃ 、相对湿度 70% 和平均
风速 2 m / s 作为陕西省人体最舒适的气象条件,构
建的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为:
SI = 0. 68 ×| T - 22. 0 | + 0. 07 ×| H - 70 |
+ 0. 5 ×| V - 2. 0 |
( 1)
式中: SI 为 人 体 舒 适 度 指 数; T 为 平 均 气 温 ( 单
区) 、陕北西南部( Ⅱ区) 、陕北东北部( Ⅲ区) 、陕南中南部( Ⅳ区) ,其中Ⅳ区的气候舒适度最高,但人
口仅占全省总数的 11. 4 % ,Ⅰ区次之,人口占全省总数的一半,Ⅱ区和Ⅲ区的舒适度明显偏低,相应
的人口也最少,分别占全省的 6. 0 % 和 6. 8 % ; 4 个区的年气候舒适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Ⅱ区上
位: ℃ ) ; H 为平均相对湿度( 单位: % ) ; V 为平均风 速( 单位: m / s) 。SI 值越小,表明气候越舒适。依据 气候舒适度序列概率分布特征,采用 WMO( 世界气 象组织) 极端气候事件计算推荐的百分位数法[20], 将 1971 ~ 2010 年陕西省 82 个台站逐日 SI 值序列 ( 从小到大) 按前 10% 、30% 、70% 和 90% 分位值划 分阈值,由此确定陕西省不同气候舒适度指数等级 范围( 表 1) 。为便于分析,将舒适度为 1 级和 2 级 的作为气候舒适日,3 级的作为正舒适日数的线性倾向率基本为正 值,表明近 40 a 来各地的舒适日数均呈普遍增多趋 势,除陕北 东 部、关 中 中 南 部 及 陕 南 南 部 部 分 站 点 外,全省大部增多趋势均显著( 通过 0. 05 的显著性 水平检验) ,尤其是陕北西北部、关中东北部及陕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