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高二人民版必修3历史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8.3打破隔离的坚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善于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2.“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创造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这本书是( )
A.《海燕》B.《母亲》
C.《嘉莉妹妹》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

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音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

这里的他是( ) A.海顿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
4.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的律动。

”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老人与海》
C.《悲怆交响曲》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他的作品有( )
A.《马拉之死》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7.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逐渐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状况不包括( )
A.以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B.以反对世界大战为主题
C.逐渐得到了世界的承认D.体现与欧美文学的整合
8.某文学大师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他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是( )
A.马克·吐温 B.罗曼·罗兰
C.泰戈尔 D.海明威
9.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

”因此,他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些作品不包括( ) A.《太阳照样升起》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D.《老人与海》
10.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
A.《狂人日记》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D.《悲惨世界》
12.鲁迅希望通过哪部小说描写“沉默的国人的魂灵”,去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
C.《呐喊》D.《雪国》
13.评论家沃塞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
14.对下图所示国际名画创作历史背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立共和国B.西班牙内战开始爆发
C.德国直接出兵西班牙 D.弗朗哥建立独裁政权
二、非选择题(18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是: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8分)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的吸引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分)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善于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选A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联系材料“欧·亨利笔法”的特点,它应属于现实主义,选A项。

2.“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创造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这本书是( )
A.《海燕》B.《母亲》
C.《嘉莉妹妹》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选B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是高尔基,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母亲》。

3.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

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音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

这里的他是( ) A.海顿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
解析:选D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让人体会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意境。

4.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的律动。

”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老人与海》
C.《悲怆交响曲》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析:选B 从题干中“灵魂的律动”和“心灵的创伤”可判断其为现代主义风格,故选B项。

A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C项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属于民族乐章,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

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解析:选A 根据“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和“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可见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是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印象画派风格,C项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D项是浪漫主义。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他的作品有( )
A.《马拉之死》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选B 题干所述是毕加索的作品特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A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C项是印象画派作品;D项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7.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逐渐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状况不包括( )
A.以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B.以反对世界大战为主题
C.逐渐得到了世界的承认D.体现与欧美文学的整合
解析:选B 19世纪末,两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反对世界大战不可能成为亚、非、拉文学的主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状况相符。

8.某文学大师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他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是( )
A.马克·吐温 B.罗曼·罗兰
C.泰戈尔 D.海明威
解析:选 B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其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9.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

”因此,他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些作品不包括( ) A.《太阳照样升起》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D.《老人与海》
解析:选D 本题属逆向选择题,四个选项都属于海明威的作品,表达反战情绪,描写战争的是A、B、C三项,《老人与海》则是描写人与自然斗争的名篇,故D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0.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解析:选A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和鲁迅的《呐喊》都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
A.《狂人日记》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D.《悲惨世界》
解析:选B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

12.鲁迅希望通过哪部小说描写“沉默的国人的魂灵”,去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
C.《呐喊》D.《雪国》
解析:选B A、B、C三项都属于鲁迅的作品,而《阿Q正传》则是借阿Q描绘出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希望能唤起国人的勇气和精神。

13.评论家沃塞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
解析:选B “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是立体主义画派的表现,布拉克属于立体主义画派代表。

B项《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A、C两项属于印象派作品。

D项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14.对下图所示国际名画创作历史背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立共和国B.西班牙内战开始爆发
C.德国直接出兵西班牙 D.弗朗哥建立独裁政权
解析:选C 题中图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格尔尼卡进行轰炸,大量平民伤亡。

此画反映了德军的这一罪行,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是: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8分)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的吸引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提炼。

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首先判断观念的正误,然后就这个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

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