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生产方式与管理概论(1个pdf,10个doc)6

JIT生产方式与管理概论(1个pdf,10个doc)6
JIT生产方式与管理概论(1个pdf,10个doc)6

JIT生产方式与管理概论(1个pdf,10个doc)6

JIT生产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姜康青

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中,固有技术与生产管理技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当今技术交流发达的时代,各个企业所拥有的固有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能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制造成本拉开距离,使生产管理技术成为产品竞争力不同的主要因素。很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关键并不在於生产设备,而是在於管理和生产的方式,国内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成为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

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於1953年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准时生产,这就是JIT准时化的由来。JIT(Just-in-time)准时化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在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目前,企业实施JIT生产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及服务顾客的优势,已为世界企业所公认。

JIT生产方式的目标

* 存量最低

在传统的生产系统中,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被视为资产,期末库存与期初库存之差代表这一周期流动资产的增值,用以表示该部门效益的提高;当由不确定的供货商供应原材料和外购件时,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可视为缓冲器,能作为供货商不按期供货或顾客订购数量增加时的缓冲。工厂的效率是用车间设备利用率来考核,车间管理人员的责任是保持各设备及工作中心连续不断地运行,即使设备加工的零件并不是现在订单所需,继续生产会加大库存也在所不惜;有效地利用设备是车间管理人员及厂长的职责,而库存量高却是生产控制人员的责任。因此,在传统的生产系统中,制品与成品库存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个充满库存的生产系统掩盖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工作质量低造成废品或翻修,计划不周造成生产脱节等都可以用各种库存使矛盾钝化。表面看来生产仍在平衡进行,实际上整个生产系统可能已是千疮百孔。因此,日本企业管理者称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

与减少库存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准备时间长短与批量选择相关,如果准备时间趋於零,准备成本也趋於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批量;短的生产提前期与小批量相结合的系统,不但应变能力强,柔性亦好;零件送进搬运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装配件的运送量减少,搬运次数减少,可以节约装配时间,减少装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高柔性

高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灵活多变,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而产品的市场寿命日益缩短,更新换代加速,大批量生产方式遇到了挑战。面临市场多变的新问题,JIT生产方式必须以高柔性为目标,实现高柔性与高生产率的统一。为实现柔性和生产率的统一,JIT生产必须在组织、劳动力、设备三方面表现较高的柔性。

** 组织柔性: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是将刚性的设备、低水平的劳动力、有限通讯和运输技术,集成为较大权力的中央管理机构,这种体制已走向衰落。在JIT生产方式中,决策权力分散下放,它不是采用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静态结构,而是采用以项目小组为基础的动态组织结构;

** 劳动力柔性:市场需求波动时,要求劳动力也相应调整。JIT生产方式的劳动力是具有多面手技能的操作者。如需求量增加不大时,可通过适当调整具有多种技能操作者的操作来完成;当需求量降低时,可采用减少生产班次、解雇临时工、分配多余的操作工参加维护和维修设备;

** 设备柔性:与刚性自动化的工序分散、固定节拍和流水生产的特征相反,JIT生产采用适度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数控机床与多功能的普通机床并存),以工序相对集中、没有固定节拍以及物料的非顺序输送的生产组织方式,使JIT 生产在中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接近由于刚性自动化所达到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同时又具有刚性自动化所没有的灵活大量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的基础

* 均衡化生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