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屋顶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建筑屋顶的种类
屋顶,房屋或构筑物外部的顶盖,是建筑的普遍构
成元素之一,包括屋面以及在墙或其它支撑物以上用以
支承屋面的一切必要材料和构造,功能是用于抵御自然
界的风雪霜雨、太阳辐射、气温变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
(一)类型
屋顶有平顶、坡顶、壳体、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区房屋多平顶,湿润地区多坡顶,多雨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坡顶又分为单坡、双坡、四坡等。在中国古代,屋顶除实用功能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
礼制的使命。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
有各的使用规则。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
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重檐歇山顶(常
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单檐庑殿顶(重要
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硬山顶(民居),卷棚顶(民间建筑),攒尖顶(亭台楼阁)。
古代屋顶都是用各种瓦来装饰成不同的样子,南方较北方屋顶更倾斜。
(二)屋顶的防水
屋顶主要靠排水坡度和防水盖料协同防水,屋顶防水的导与堵,导是指利用屋顶的坡度进行排水,堵是指利用屋面的防水盖料之间的相互搭接,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二、庑殿顶
(一)庑殿顶概述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四个斜坡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俗称“四大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庑殿建筑的屋顶称为庑殿顶。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
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
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其
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
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
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
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在几种屋顶结构中出现得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铜器、汉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据《周礼·考工记》载:“商人四阿重屋”,即早在商朝,已有四阿屋顶,但只是四坡水的茅草房而已。
自从西周时代屋顶使用瓦件之后,人们对瓦当与屋脊逐渐重视,因为屋面两坡相交的地方必须把屋脊搭盖好,才不致漏雨,故该建筑形式逐渐形成,实物以汉代阙楼和唐代佛光寺大殿为早。
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只有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采用此种殿顶。
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重檐庑殿顶的故宫太和殿单檐庑殿顶的故宫弘义阁(二)庑殿顶与社会等级
建筑等级主要通过对财富(包括人力)的消耗来体现,建筑的尺度、材料的贵重程度、装饰的精细程度等成为表现建筑等级的主要因素,但中
国古代建筑也有一些等级因素并不是财富消耗的体现,而另有其社会文化原因,比如屋顶形式的等级、建筑色彩等级等。
如果说悬山的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庑殿及歇山,因此等级较低的话,庑殿和歇山的技术复杂程度则难以排出高下,不能将其等级差异归结于财富的消耗,在东亚范围内来看,庑殿等级也未必高于歇山,如韩国朝鲜时代的景福宫正殿勤政殿即用歇山,而勤政门用庑殿。
中国古代庑殿等级高于歇山的规定应
该和二者的技术地域来源及北方的正统政
治地位有关。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
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
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
至北方地区。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重檐庑顶的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
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与这一问题类似,殿堂式和厅堂式构架的等级问题、铺作形式汉唐间的发展问题等都可以从南北方技术源流差别和北方正统地位方面来思考。
庑殿顶简易变落舍:东南沿海,多暴雨台风,乡民以草结庐,屋顶参照庑殿顶作成流线型,减小阻力以抗强风,并有利于屋顶雨水顺势流下,称之谓“落舍”,亦有朝风一面作成单落舍屋顶。
(三)庑殿顶的特征
以土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屋顶的造型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世界上其他建筑体系的屋顶都是向外凸出的,唯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是向内凹曲的。
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
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
独有的飞动之美。在宋代建筑学名著《营造法式》
中,介绍了这种凹曲屋面的建造方法:先定举高,
再将桁枋按一定衰减规律向下折降,最终形成屋面的凹曲线。这种方法叫做“举折”。
(四)庑殿顶建筑的文化内涵
通过“举折”技术建造的凹曲屋面,不仅造型优美,还包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和“天人合一”观念在建筑上的生动体现。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圆与画圆的“规”联系在一起,地方与画方的“矩”联系在一起,建筑物上圆(以曲线表示)象天象规,下方(用方正的台基和屋身表示)
法地法矩,通过法天象地表现出“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念。凹曲屋面形如“人”字,它又与
古代天地人学说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
在中间,符合“天人合一”学说。
《易经》中的大壮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符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
号象征,它同样也反映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大壮卦上面的两个阴爻代表凹曲的屋顶,下面的四个阳爻代表方正的台基和屋身。根据这个模式建造的建筑外柔内刚,曲直互补,刚健而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建筑凹曲屋面坡度大致相同,一般斜度都为26度~30度,这个角度非常接近太阳黄道与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夹角,这也是古建筑屋顶象征天的文化内涵。
三、歇山顶
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它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qiàng)脊(即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或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俗称“山花”)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
合形式。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
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
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歇山顶立体图具体的结构是,在两山用丁袱承托山面和椽枋,屋顶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坡面屋顶。屋顶上部为前后两坡,两坡相接处安正脊,两坡左右各砌垂脊,下端四角砌戗脊,共九脊。故又有“九脊殿”之称。在宋代又称“曹殿”或“厦两头造”,清代方称“歇山”,它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目前普遍认为其属于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歇山顶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相结合的一种屋顶形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