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民居大体类型

中国传统民居大体类型

中国传统民居大体类型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大体可归纳为下列五类: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

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四水归堂”式住宅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

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

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

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

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三、大土楼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

一般为3~4层,最高为6层,包含庭院,可住50多户人家。

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

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

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四、窑洞式住宅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

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

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

它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

五、干阑式住宅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

.简述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

.简述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

简述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中间有庭院。

四合院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中国古代住宅的代表之一。

2. 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黄土地区。

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殊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采用洞穴式建筑形式,具有冬暖夏凉、防震防盗等特点。

3. 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区。

竹楼采用竹子和木材建造,具有通风凉爽、防潮防虫等特点。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区。

吊脚楼采用木材和砖石建造,建筑形式为悬山顶,具有通风干燥、防晒防雨等特点。

5. 土楼:土楼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区。

土楼采用土、木、砖等材料建造,建筑形式为圆形或方形,具有防御性强、居住舒适等特点。

6. 园林住宅:园林住宅是中国古代园林式住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园林住宅内部布局精美,有花园、假山、水池等园林元素,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和谐居住环境的体现。

这些民居类型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建
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

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

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答: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是:一、合院式民居合院式民居即我们常说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

由几栋独立的建筑围合成庭院,四合院民居是最常见的,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以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为最典型的代表。

北方四合院民居的特点是四周的建筑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或以围墙或连廊相连,围合的庭院比较宽阔,庭院中可以种树木花草,摆放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活动。

二、天井院落式民居天井院落式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东南、西南部分地区,主要是南方。

天井院落从理论上来说也属于四合院,也是四边建筑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但是与北方四合院所不同的是,四面的屋檐相连,屋顶上形咸一个朝天的“斗”形,这就是“天井”,这天井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小的庭院。

四面屋顶的水向中间流入天井中,所以民间常把这种“天井”叫做“四水归堂”、“聚宝盆”。

三、窑洞式民居窑洞式民居主要分布于西北的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式民居分为靠山窑和平地窑两种。

靠山窑利用现有的山坡斜面,削出一小片崖壁和地坪,然后在崖壁上直接挖进去,做成房间,在崖壁入口处做门窗。

平地窑也叫地坑窑,是在平地上挖出数米深的四方形大坑,地坑即变成了一个地下的庭院,然后再在坑的四壁横向挖进窑洞,就像是庭院四周的房屋。

四、干栏式民居干栏式民居俗称“吊脚楼”。

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以及湖南西部的湘西都广泛存在这类民居形式。

干栏式建筑大多是全木结构,木柱、木屋架、木板墙壁、木地板,整个建筑由木材构成。

建筑造型为两层,也有少数做三层的,底层木柱支撑架空,可作堆放柴草的杂屋,也可作猪圈牛栏,二楼上住人。

干栏式建筑有二个特点,一是干燥防潮又凉爽;二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山地。

干栏式建筑可以建在山坡地上,不一定要平地,这一点非常符合于西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这一现实。

五、土楼式民居土楼式民居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福建、广东、江西的部分地区。

土楼式民居是古代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被称为“客家人”),为了防御土匪袭扰,自我保护而建造的大规模聚居性住宅建筑,因而其防御性极好。

传统民居概述

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

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

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

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

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

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

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

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

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

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

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

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

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

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

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四合院、明式民居、江南民居、满洲民居、台湾民居等。

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通常由四周环绕的墙壁构成,内部地面铺以鹅卵石,多由门厅、内院、外院等部分构成,门厅中可有石板、楠木台洞、太常阁等神异装置,堪称集礼仪、技艺、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精致之构。

明式民居也称为川式民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外要宽大、梁面较低,窗较多且呈拱形状,墙体上通常有花窗、彩画和彩窗,以及自苏州到山西等地的花牆砖。

江南民居特点是木构林立,其结构极为精致,民居建筑尤以低矮修长,入口宽阔深进,开窗多出,窗型活泼,屋面以竹滴葵形的花洒头角把握住民居的灵魂,把每一个木立的屋梁及木梁柱都融入了这种形式化的文化气息。

满洲民居以木制建筑为主,以把方木从斜接的套环形式构成屋檐。

屋角设有精雕的龙头、虎头,墙面以“凐思”、“团锦饼”等图纹,外有精美的装饰,形成独特的艺术建筑。

台湾民居主要以建筑材料有柴梁、竹材、木材而构成,以连贯性厚实的柴梁作为结构支撑,结合横断梁,木结构安装在上方,梁上方的双翼、立柱被木工的各种雕纹图案装饰着,不仅能,起到结构牢固的作用,而且形成视觉上的精美绝伦。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

民居分类——按地域合院式民居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

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

这种民居形式在夏季可以接纳凉爽的自然风,并有宽敞的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获得较充沛的日照,并可避免寒风的侵袭,所以合院式是中国北方地区通用的形式,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合院式民居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规则典型。

完整的北京四合院是由三进院落组成,沿南北轴线安排倒座房、垂花门、正厅、正房、后罩房。

每进院落有东西厢房,正厅房两侧有耳房。

院落四周有穿山游廊及抄手游廊将住房联在一起。

大门开在东南角。

大型住宅尚有附加的轴线房屋及花园、书房等。

宅内各幢住房皆有固定的使用用途,倒座房为外客厅及账房、门房;正厅为内客厅,供家族议事;正房为家长及长辈居住;子侄辈皆居住在厢房;后罩房为仓贮、仆役居住及厨房等。

这种住居按长幼、内外、贵贱的等级秩序进行安排,是一种宗法性极强的封闭型民居。

属于合院式的民居尚有:晋中民居,其院落呈南北狭长形状;晋东南民居,其住房层数多为两层或三层;关中民居,除院落狭长以外,其厢房多采用一面坡形式;临夏回族民居,其布局形式较自由,朝向随意,并带有花园;吉林满族民居,院落十分宽大,正房中以西间为主,三面设万字炕;青海庄窠是平顶的四合院,周围外墙全为夯土制成;白族民居,即大理一带的民居,其典型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纳西族民居,与白族民居类似,但吸收有藏族的上下带前廊的楼房形制。

山西襄汾丁村的庭院北京四合院鸟瞰图北京一所四合院的垂花门北京梅兰芳故居山西祁县清代民居乔家大院中的一个狭长的封闭型小院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云南丽江地区的民居厅井式民居厅井式民居是庭院类型民居中另一大类,其特色表现在敞口厅及小天井。

即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联属,屋面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因檐高院小,形似井口,故又称之为天井。

民居的种类

民居的种类

民居的种类
民居是指居住在城乡地区的普通人家。

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民居种类。

1. 传统平房
传统平房是中国民居中最为普遍的类型,它以简约朴素的风格、低矮的建筑和传统的木结构为特点。

在南方地区,传统平房往往会多使用竹、秸秆等材料,以适应当地的湿润气候。

2.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封闭式住宅结构。

它的建筑布局呈四边形,中央为天井,四周为房屋,形似“田”字,且屋顶和墙壁都为红砖封面,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3. 古村落
古村落通常分布在南方地区,它以传统住宅和民俗文化为主题,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古村落内的住宅往往保持了原始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洋房
洋房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产物,通常采用石灰石或红砖砌筑,外观简洁大气,内部布局合理舒适。

在中国上海、广州等地,有许多欧美式的洋房,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和历史价值。

5. 茅草屋
茅草屋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半地穴式住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它通常由土石墙和草、土覆盖的屋顶构成,具有优秀的隔热性能和可调节的湿度,在南疆地区还具有防沙保温等特殊功能。

总之,民居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因。

而这些民居也是中国人文历史的一部分,它们记录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历史风貌,值得我们珍视与保护。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民居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的,通常有一个中心庭院。

四合院常见于北方地区,如北京的胡同里。

2. 土楼,土楼是福建土族人民居住的特色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之一。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块和木材组成,外墙厚实,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个层次,每层都有独立的住宅。

3.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如苏州、杭州等地。

这种民居常见于河流和湖泊的岸边,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具有独特的水上特色。

水乡民居一般有两层,底层用于储物和船只停泊,上层为居住空间。

4. 茅草屋,茅草屋是中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类型。

它以茅草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土坯或砖石建造。

茅草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

5.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如云南的彝族村落。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上,楼下用于养殖或储物,楼上为居住空间。

吊脚楼的特点是楼下悬空,支撑于高大的柱子上。

6. 瓦屋,瓦屋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以瓦片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砖石或土坯建造。

瓦屋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风格和结构会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民居类型的一部分,每个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民居风格和特点。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智慧和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二、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点1.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2.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差异3.中国木构架体系房屋的发展历程三、具体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及其特点1.上海的石库门2.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3.福建的土楼4.贵州的千苗山寨5.傣族的竹楼6.陕西窑洞7.江苏民居(江南水乡)苏州园林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类型繁多,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深受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民居建筑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点1.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中国传统民居主要分为以下六类:(1)宫室:帝居或民舍,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2)第宅:贵族的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

(3)舍: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贵族住宅。

(4)宅院:城市居民的住宅,如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5)村寨:农村居民的住宅,如福建的土楼、贵州的千苗山寨。

(6)园林: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等。

2.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特点深受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的影响。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多为平顶、厚墙,以保暖防寒;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则多为斜顶、薄墙,以通风散热。

3.中国木构架体系房屋的发展历程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公元前5000~前 3300 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构架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具体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及其特点1.上海的石库门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城市住宅的代表,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2.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方地区民居的代表,其布局合理、紧凑,强调家族和谐与尊卑有序。

中国七大民居的特点52页PPT

中国七大民居的特点52页PPT
我国地域辽阔,民居形式多 种多样。大概可以划分为七大类, 即:窑洞式民居、干栏式民居、 庭院式民居、土楼式民居、江南
中国传统民居的分 类
一、窑洞式民居
◘ 分布地区:目前中国的窑洞式民居大致集中在五 个地区,即:晋中、豫西、陇东、陕北、冀西北。
◘ 文化气息:中华民居史上标志了一个古老时段建 筑水平的居住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 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 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 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建筑特点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 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 半圆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 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 形的最引人注目,土楼属 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 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 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 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 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 堪称民居之最。其直径大 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 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 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 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 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 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 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 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 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
拱窑洞。这种窑洞
无需靠山依崖, 能
自身独立,又不失
窑洞的优点。可为
单层,也可建成为
楼。若上层也是箍
窑即称“窑上窑”;
若上层是木结构房
屋则称“窑上房”。
独立式窑洞图片
二、干栏式民居
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 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 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 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 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 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 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 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干栏 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 葛栏,还有认为考古学和民族志中所见的水上居 址或栅栏居,均属干栏式房子。文献传说的巢居,

中国民居类型及特点

中国民居类型及特点

2.论述中国民居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域条件的影响,其俗建筑又各具特色,中国民居主要类型有:
(1)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2)井干式民居
(3)干栏式民居
(4)西藏碉房
(5)黄土窑洞
(6)福建土楼
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

客家人的祖先迁移到南方后,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

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

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

客家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1、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先秦发展到本世纪楚,其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而言,住宅的这种格调变化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西方传统住宅的独特体系,传统民居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中国的思想内涵。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

概约地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如图二)、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庭院式民居这种应用最为普遍,是汉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甚至包括部分蒙古族长期采用的民居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所谓庭院式民居即是以单间组成的条状单幢住房为基本单位(一般为三间一幢),周回布置,组成院落,成为一种室内室外共同使用的居住生活空间形态。

由于气候、传统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庭院式民居在具体表现上又可分成三种,即合院式、厅井式、组群式。

3、传统民居存在的意义;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候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二、本土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研究1、强地域性的可继承例如下沉式四合院就是强地域性的体现。

在平坦的塬面上,人们无冲沟可借利用,而木材资源又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创造了最具特点的潜掩于地下的窑洞村落。

这种以下沉式四合院组成的村落,不受地形限制,只需保持户与户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可成排、成行或呈散点式布置。

中国民居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民居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民居建筑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居住建筑。

这些民居形式多样,构造各异,体现了不同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建筑材料的影响。

1. 四合院:起源于周代,是中国北方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它由四面环合的房屋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通常正房居北,东西厢房,南向为倒座房或门房,中轴对称,讲究风水布局和家庭伦理秩序。

2. 窑洞:主要分布在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利用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挖凿而成,冬暖夏凉,节能效果显著,有靠山窑、地坑窑等多种形式。

3. 土楼:流行于福建及广东等地,以客家土楼最为著名。

土楼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外部用泥土夯筑而成,内部结构复杂,集居住、防御于一体,体现出团结互助和集体安全的理念。

4. 吊脚楼: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如苗族、侗族等少
数民族聚居区。

吊脚楼建于山坡上,部分楼层悬空而建,采用木质结构,下部支撑柱子深深插入山体或水面,适应了湿热气候和地形地貌。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地区的民居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为特点,注重园林与居室的融合,常见有临水而建的“水阁”和“廊棚”,室内布局紧凑实用,精致细腻。

6. 蒙古包:草原游牧民族传统的可移动式住所,便于拆卸和迁移,顶部圆拱,框架由木杆组成,覆盖毛毡或皮革,适应四季变化和游牧生活。

以上只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几种代表类型,实际上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民居,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

1.昆明“一颗印”


“一颗印”民居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俗称耳房)及 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一颗印”民居均为穿斗木构架,土 筑或土坯外墙,内隔断均为木板壁,形成灵巧,内向,封闭的外观 特点,适合于人口稠密、用地紧张而且气候较为温和的地方。 “一颗印”民居分布在昆明附近及滇中、滇南等地区,为汉族、彝 族、白族等采用。“一颗印”民居的平面空间布局反映了地区的自 然条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内向型、封闭型、宗法制的家庭结构和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
2.四川民居特点:
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影 响,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民居建 筑中,在使用多功能的天井、檐廊和巧妙设置的望楼、碉楼等方 面有独到的处理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堪称四川民居一 绝。 (1)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 有机结合。 (2)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3)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4)采用石、砖、木、竹等材料
山水环绕的傣族竹楼
6.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 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 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 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 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 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 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 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 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 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 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设计和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与环境、地理、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民居主要包括四合院、木结构民居、土楼和藏式民居等。

以下是对这些传统民居的概述。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由四面围合而成一个中央庭院的建筑形式,通常有东、南、西、北四个正门。

四合院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家庭生活的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房间围绕在庭院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活空间。

庭院通常用作社交、活动和放松的场所,而房间则用于住宿和其他功能。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严谨,通常以青石铺地,屋檐上悬挂着当地特色的木雕或砖雕,使整个建筑更具艺术感。

木结构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造采用木材和榫卯结构。

木造结构因其适应力强和抗震性能好而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木结构民居通常以梁柱和椽楞的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种建筑设计使得房屋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提供保温和通风的功能。

木构件通常以精心雕刻装饰,呈现出纹饰和图案,突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江西等地区。

它是由夯土堆砌而成的多层建筑,既作为家庭住宅,也作为防御堡垒。

土楼的建筑形式独特,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它通常由一个中央庭院和多个分散在周围的楼层组成。

庭院用于家庭活动和生活,楼层则用于住宿和其他功能。

土楼的设计考虑了防范敌人和自然灾害的需要,其坚固的结构和独特的防御系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藏式民居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传统住宅建筑,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

藏式民居的外观通常是白色的,墙壁上饰有独特的图案和纹饰,以展示家庭的美学品味和社会地位。

房屋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藏式民居采用环形建筑结构,中心是一个庭院,通常设有火塘,提供供暖和烹饪的功能。

屋顶采用特殊的设计,以抵御严寒的气候。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武星宽梁文桂【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

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

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

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

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

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

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

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

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

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

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

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

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

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

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

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

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

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

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

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

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

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

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

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

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

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方敌人的来犯,北方住宅多用墙壁型。

相反,为了适应多雨湿润的气候以及充分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南方多为屋顶型住宅。

在古代中国,墙壁型住宅和屋顶型分别分布在长江的南北两侧,后来墙壁型住宅的范围逐渐扩大,越过长江向南发展,于是屋顶型的分布范围就往西南方向退缩。

同时,在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二者的折中型,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汉族文化逐渐向长江以南一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

北方墙壁型住宅一般设有用来应付干燥严寒气候的取暖设施——炕,而且为了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大多采用由一层平房围合出内院的布局。

相反在纬度较低的长江及江南地区,为了避开强烈的阳光而由二层或多层房屋围合处又高又窄的天井空间,这样的内庭型住宅非常多见。

而外部由高墙围着,内部是各层楼板及屋檐外挑的木结构住宅,可以看作是对北方墙壁型住宅的一种折中。

三.按地域分,若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话,一类是北方多见的在坚固的砖砌墙体上加盖简单的屋顶,在不铺地板的房间里生活的墙壁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在柱梁上架设楼板和屋顶的开放性墙面的屋顶型住宅。

随着汉民族的南下迁移,墙壁型才越过长江向南扩散,因此被推挤到了西南地区,直至今日,在墙壁型与屋顶型的中间地带混存着二者的折中型住宅。

江南传统住宅从总体上来看应属于墙壁型。

高高的砖砌外墙,底层不铺设地板,沿用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同时为了对付冬季的寒风,用高高的墙壁来防止热量的散发,而夏天为了防止强烈的太阳光同时保证有效的通风,当地人构筑了这个二层或三层的天井。

住宅所有的建筑围合着天井,而且比起四合院的内院,天井更窄更深。

但没有了北方特有的暖房设施“炕”。

另外,外墙内侧二层或三层的优美木结构部件暴露在外,内部各室向着天井开放,即同时具有屋顶型住宅的特征。

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基础的布局,维护着家族的某种生活秩序。

所以,江南的传统住宅并不是纯粹的墙壁型,可以作为一种折中型住宅来考虑,即江南地域文化培育出的特有的中间型的建筑样式。

四. 从生活在传统民居中的人的生活习俗、行为特征与空间模式的互动角度,大体上分为院落式民居、楼居式民居和穴居式民居。

在所有民居模式中,院落式民居是中国最普遍的一类民居,也是民居形态中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要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2 [③]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

典型的四合院在北方分布极为广泛,尽管在规模、构成、装修装饰、院落小品有许多变化,但其基本形态特征是共同的。

另外,还有多见于农村的三合院、二合院,虽不及典型的四合院那么完整,但都无一例外地保有大门、围墙、院落、正厢房,应该说都是一种合院,是院落式民居的简易形式。

文学泰斗林语堂从社会心理层面表述了中国人喜爱院落式民居的原因,他指出:院落式民居正像中国建筑的屋顶一样,被覆地面,而不像哥特式建筑塔尖那样耸峙云端。

这种精神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尘世生活的和谐幸福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中国式的屋顶表明,幸福首先应该在家里找到。

干栏式民居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是楼居式的典型代表,它具有通风、防盗、防潮、防兽等特点。

这种楼居形式把楼居的空间形态和组合,依山就势的支撑、悬挑和错层以及木构件的卯榫技术推向了极高的水平,它和少数民族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其特点是用竹或木为柱梁搭成小楼,上层住人,下层作牲畜圈或储存杂物之用。

《旧唐书》曰:“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传统的典型干栏木楼全身是木,房屋平面呈矩形,屋顶为双坡大悬山式,架空二至三层,家家户户多沿山坡密集聚合。

干栏式住宅尽管室内空间较暗,但出檐深远,遮住阳光的辐射,外廊也对此作了补救。

对于多雨湿润的地面有隔离作用,通风较好,适应当地气候。

穴居式民居最典型的代表是窑洞民居。

中国的窑洞民居在形式上分为三类,一种是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一种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挖成一个凹的大院子,再向这个院子四周挖窑洞,这叫下沉式窑洞,这种窑洞从远处看不到,就像是平地一样,只有走近才能看到地上一个个的凹坑,向坑里一看,下面是一户户的人家,正因为如此,人们便了四句打油诗来形容“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洞沉”。

下沉式窑洞是窑洞最为奇特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在地上用砖砌成一个窑洞式的房子,这叫独立式窑洞,是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也是建筑造价最高的一种,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

独立式窑洞和挖的窑洞室内感觉是一样的,上面是拱券,后墙不开窗,但房前设檐廊,檐廊和窑洞的门窗是装饰的重点。

3[④]地下建筑的优点在于,没有每隔十到十五年就要翻新屋面的工作,不必考虑风、冰雹、雨、雪或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袭;采暖或制冷比普通房屋要省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费用;防火性能良好,火灾向邻近房屋蔓延的机会少,抗地震性能强,还能防御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在很冷的天气,也不会有水管冻结或冻裂的问题。

另外,还不受交通噪音和邻居噪声的干扰,给居住者提供了安静隐私的环境;建筑的寿命长,使用费用低,而且地下建筑的地板能承受更高的荷载;还有一点即地上建筑所形成的“建筑森林”,破坏了大自然的面貌,而地下建筑能保持自然的美景。

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格和实用价值常和当时或当地的自然特点、人文风俗联系起来,并且,各地各时各族的古民居均具有自己的特点,组成了风格明显的体系。

另外,通过总体布局的变化,建筑空间的灵活组合,建筑造型的意匠和细部构造等的艺术处理,中国传统民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显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

参考文献:[1]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居》,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3.12[2] 单德启等著,《中国建筑艺术论》,王振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3]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民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4]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间住宅建筑》,王其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5] 单德启等著,《中国住宅概说》,刘敦桢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6] 单德启等著,《中日居住文化:中日传统城市住宅的比较》,曹炜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10(梁文桂: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环艺0402班学生)[①]中日居住文化:中日传统城市住宅的比较曹炜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 P12[②]中国建筑艺术论王振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 P286[③] 中国民居单德启等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12 P3[④] 中国民间住宅建筑王其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P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