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道德 • 文学作为现实的阐释而具有影响社会的巨大功 能,因此,历来的批评家大多都对文学持有“教化” 的诉求,即要求它遵循提升人类精神品格的准则来 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当然 也出现过相反的观点,如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批评 观等,他们力图使文学仅仅成为无功利的审美样式, 但这种努力自身就已经隐含着对文学教化功能的承 认,他们不过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某种对文学的 立场而已。实际上,从本体论案例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的发展 及贡献
• • • • • • • • • • (一)文学的“环境、时代、种族”因素的提出 斯达尔夫人 泰纳 (二)文学的“服务于社会”功能的提出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的结构拓进 卢那察尔斯基 卢卡契 戈德曼
• 斯达尔夫人 • 最早的社会批评文本当属斯达尔夫人的一系列 论述,其中最集中体现其文学思想的则是《从社会 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1800)、《论德国》 (1810)等著作。斯达尔夫人的批评观可以概括为 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对文学形态的作 用。斯达尔夫人将当时的欧洲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 两种文学类型,“希腊人、拉丁人、意大利人、西 班牙人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人属于我称之为南 方文学这一类型。英国作品、德国作品、丹麦和瑞 典的某些作品应该列入由苏格兰行吟诗人、冰岛寓 言和斯坎的纳维亚诗歌肇始的北方文学。”
第三节
社会学批评的案例
第二节 社会批评的若干核心概念 解说
• (一) 环境 • (二) 道德 • (三) 结构
• 环境 • 环境在社会批评方法看来,是文学形态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环境”这一概念被许多批评家使用过,但在不同的批评家那 里有不同的内涵,但概括起来大致有几方面内容:一,自然环 境,包括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 环境与艺术的关系可以在两个重要方面体现出来: 一,艺术模仿环境。泰纳在其《艺术哲学》中分析了许多 例证,以说明艺术作品是对创作者所处环境的模仿,当然,艺 术对环境的模仿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选择性模仿,或曰重构 性模仿。 二,环境与艺术的制约关系。环境与艺术不是简单的“环 境制约艺术”的关系,准确的说,环境与艺术是一种互文性关 系,即彼此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 •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更为明确地将文学与人类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群体的倾向性联系在一起。大家知道,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是现实主义的,在他看来,美就是生活,艺术的美将永远隶属于活的现实。他的 批评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文学艺术必须是与现实条件相联的,脱离开现实生活则失去其生命力。 他说:“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凡 是在生活的土壤中不生根的东西,就会是萎靡的,苍白的,不但不能获得历史的意义,而且它的本身,由 于对社会没有影响,也将是渺不足道的。”艺术“只有当它的发展是以时代的普遍要求为条件的时候,教 会得到辉煌的发展。雕塑所以能够在希腊人中间得到繁荣,只是因为,它是他们生活中主要特征的表现, ――它是热烈崇拜人体形态美的表现。峨特式建筑术所以能够创造美妙的纪念物,只是因为它体现了和表 达了中世纪的追求。意大利派绘画所以能够创造奇妙的图画,只是因为,它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社会 追求的表达者,它是为了把对于人体美的古典崇拜和中世纪的朦胧的追求混合起来的时代精神而服务的。” 二,文学应当服务于现实生活。他认为,文学是生活的服务者,是思想的传播者,这是文学的毋庸置疑的 本质属性。文学是服务于生活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成为生活享乐的一部分,因为,“享乐主义在我 们今天的生活中,是一种冷漠而自私的勾当,从而,根本不是诗的,同样,我们今天在文学中的享乐主义 倾向,也必然会带有冷淡的死气沉沉的烙印。诗就是生活、行动、斗争、热情。”第三,“文学不能不是 某一种思想倾向的体现者。这是一种它的本性中所包含的使命,――这是一种它即使要想摆脱也没有力量 可以摆脱的使命。”也就是说,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再现,而应当具有干预性,它应当是某种 特定声音的表达者,应当体现出时代的要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所应当服务的思想是怎样的思想, 是这种由于在时代生活中没有重要的地位,就使受到它们限制的文学带上空虚、无聊的性质的思想呢,还 是为推动前进的思想而服务。要回答这一点是不性犹豫的:只有那些在强大而蓬勃的思想的影响之下,只 有能够满足时代的迫切要求的文学倾向,才能得到灿烂的发展。我们这时代的生活和光荣是由这两种彼此 紧紧相连而又互相补充的的追求构成的:人道精神和关于改善人类生活的关心。”
• •
卢那察尔斯基 苏联时期的卢那察尔斯基是一个卓越的社会学方法的批评大师,尽管由于其官方身份而导致其批评有 许多明显的政治色彩,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批评理论成为20世纪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 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基础之上的,这一批评的首要任务是在整体的社会构成中,在社会的经 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互动中考察文学现象。他在《马克思主义批评任务提纲》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家以什么精神来进行这种社会学的分析呢?马克思主义视社会生活为有机的整体,在这里,个别的部分都 是相互依存的,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最物质的、最有规律可循的经济关系,首先是劳动的形式。例如,在 广泛研究某个时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应该努力勾画出整个社会发展的图景。当涉及某个具体的作 家或作品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去全面研究基本的经济条件不可,因为在这里,无时不在起作用的、可以称 为普列汉诺夫原则的原则,开始特别有力地显现出来。这条原则是:艺术作品只是在极其微不足道的程度 上直接依附于该社会的生产形式。这种依附要通过其他的环节为媒介,即社会的阶级结构在阶级利益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阶级心理。” 20世纪初期,俄国的庸俗社会学批评相当盛行,这种批评是机械地、单向度地、 纯粹以政治甚至经济的标准来进行文学批评,简单地将文学与社会现象加以类比,卢那察尔斯基对此给以 尖锐批判。在他看来,社会学的批评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考察文学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以社会规律代替艺 术规律,社会经济条件并非与艺术表现力成正比,因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是通过复杂的“社会阶级结 构”所产生的“阶级心理”来实现的。当然,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与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着复杂的结构关系, 如他所说:“一部作品的形式不仅取决于它的内容,而且还取决于某些其他的因素。诸如思维和言语的阶 级心理习惯,可以称为该阶级(或对作品有影响的阶级集团)的生活方式,一个社会的普遍物质文化水平,邻 里的影响,可能影响到生活各个方面的昔日的惰性和对更新的渴望,――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对形式产生 影响,都是决定形式的补充因素。形式常常不是跟作品联在一起,而是跟整个时代和整个学派联系在一 起。” 实际上,思维、言语等因素,都是特定语境中的社会性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对艺术表现 形态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并非通过简单比附的方式就可以说清,而必须通过对系统整合及结构制约的 整体辨析才能把握艺术表现的规律。
• •
泰纳 在整个19世纪,法国人始终保持着对文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热情,另一位被视为“社会学 派”的艺术理论家泰纳基于科学化的努力,试图将文学的本质在特定的语境因素中加以确定。 于是,他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4)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在泰纳看来, 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 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 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 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而所谓“环境”是指种族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因为 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 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干扰或凝固的作用。” 在泰纳所说的环境中,其实包括了如气候、国家政策、社会的种种情况等诸多因素。在“环 境”这一要素中,泰纳比斯达尔夫人置入了更为广泛的条件,即,决定文学艺术的不仅有其 内部因素,也包括所有与之发生影响关系的“外力”因素,“这些外力给予人类事物以规范, 并使外部作用于内部”。此外,在泰纳看来,“除了永恒的冲动和特定的环境外,还有一个 后天的动量。当民族性格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时候,它们不是影响于一张白纸,而是影响 于一个已经印有标记的底子。人们在不同的顷间里运用这个底子,因而印记也不相同;这就 使得整个效果也不相同。例如,考察一下文学或艺术的两个时代——高乃依时代的和伏尔泰 时代的法国文学,埃斯库罗斯时代的和欧里庇得斯时代的希腊戏剧,达芬奇时代的和伽多时 代的意大利绘画。”
• 结构 • 社会学批评中的“结构”概念是由法国批 评家戈德曼提出来的,他说:“在对人类事实, 特别是哲学、文学或艺术作品(这三者,我们 将冠以‘文化’这一全方位性的术语)的研究 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能把它们与物化科学根本 区别开来的内在决定性。如果要严格地考虑人 类事实,就必须按照‘结构’的一般概念,并 且加上限定性术语‘有意义的’来界定它们。”
• 卢卡契 • 在20世纪将社会学批评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的代表人物还有匈牙 利的卢卡契。卢卡契是黑格尔哲学的坚定遵奉者,他相信这个世界存 在着一种统一的“总体性”,犹如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艺术作品 便是一种整合了日常经验的整体性存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 是虚假的、片面的概念,而艺术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映”,而 使其可以“再度体验”,从而创造一个总体性世界。他说:“每件意 味深长的艺术作品都创造‘自己的世界’。人物、情景、行动等都各 有独特的品质,不同于其他作品,并且完全不同于日常现实。一个作 家越是伟大,他的创造力就越是强烈地洋溢在他作品的各个方面,他 的小说‘世界’也就通过作品的全部细节而显得越是意蕴深远。”但 这并是说艺术是独立于现实的,相反,“艺术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和恰 如其分地反映客观地决定着它所再现的生活领域的全部重要因素。他 必须如此这般地反映这些因素,使得这一生活领域从里到外都是可理 解的,可重新体验的,使它表现为一种总体生活。”
• 戈德曼 • 受卢卡契的影响,法国批评家戈德曼提出了 “有意义的结构”概念,即,在文本、创造文本的 个人主体、作为社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等三重系统 之间,存在着同构的关系,从而导致意义的发生。 戈德曼的独到之处在于破解艺术形式与社会存在之 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问题是此前的社会批评家, 包括卢卡契都未曾有效解读的问题。所以鲍埃豪尔 称戈德曼是“赋予其‘卢卡契式的’范畴以一种新 的范围,从而达到了智识自主的思想”。
• 别林斯基 • 别林斯基是俄国社会批评的奠基者。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对现实 生活的再现。他在《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1835) 中有一个对诗的理解:“诗歌,可以说是用两种方法,来概括和再现 生活现象的。这两种方法互相对立,虽然引向同一个目标。诗人或者 根据全靠他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时代和民族的态度 来决定的他那固有的理想,来再造生活;或者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 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不 管这两种诗歌的手法如何,它都是由诗人所处的“世界、时代和民族” 所决定的,这成为别林斯基艺术本体论的基础。但别林斯基并不认为 艺术只是社会现实的某种附属物,他有着对艺术自足性的认识,如他 在《孟采尔,歌德的批评家》(1840)中就曾说过:“艺术既然表现着 社会的自觉,通过对善和真的崇高印象和高贵看法,表达着构成社会 的个人的精神,那么,也可以说它是为社会服务的;可是,它不是作 为一个为社会而存在的东西,而是作为一个为自己而独自存在,在自 身中具有它的目的和它的原因的东西,来为社会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