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管服”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一、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机构精简、权力下放与基层承接之间不协调。现有改革大多在易于合并及汇聚的部门展开,在机构内部实现机械性的集中或聚合。主要是过去立法工作落后于社会现实的飞速变化,改革的整体性意识不强造成的不协调和不衔接的现象。
2.监管转型滞后,行政能力亟待提升。有的地区和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思想,对加强监管重视不够,方法单一,人员配备不足,仍旧习惯于应急管理和运动式管理,以批代管、放管脱节、监管能力与硬件建设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公开性、透明度不高。
3.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不衔接。省市层面的顶层设计动态调整速度较慢,落后于基层创新速度,难于适应地方改革的现实需求。基层推行创新举措时往往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文件的支撑,上级政府的“发文式设计”对地方基层的实践指导意义有限。
4.部门职责界定僵化,部门利益化倾向明显。在实践中,行政权力划分不清晰,职能界定不完善,容易出现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部门利益化、碎片化成为部门协同合作的阻力,部门放权不到位,往往把放权视为利益受损、控制力削弱。横向分权不到位、纵向放权不彻底,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仍旧存在问题。
5.网络互通有待突破,“信息孤岛”问题有待解决。许多部门的信息开放仍未完全突破部门的隔阂,未完全敞开本部门的“心扉”。部分机构的信息开放往往异化为其他部分或组织“借用”其系统,在信息打印件的抬头、页脚等处依然标注该机构的名称。
6.公共服务价值有待凸显,民众获得感不高。对改革的速率提升感知度、认同感不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角色、供给过程等要素在改革前后变化不明显,民众对改革的认同度低,获得感亦随之降低。
二、推进江苏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策建议
1.机构精简与权力下放相统一,以需求为导向实现放权与承接对洽。坚持“权责法定、权责一致”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编制。加强清单编制的统一规范,对权责清单的结构安排做出统一规范,做到权责一致;提高权力流程图的配置水平,使权力运行标准化、程序化;健全动态清单调整机制,能及时根据法律的“立、改、废、释”的情况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在清单公布形式上统一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准,提升公众对权责清单制度的认知。
2.聚焦社会需求,实现精准放权和有效监管相结合。提高下放权限的“含金量”和“精准性”,以省级“不再审批”为取向,以精准放权取代粗放放权,聚焦社会需求。尤其是在探索富民道路、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要发挥放权实效,围绕就业创业方便、便民服务有效、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目标,把基层民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事项作
为减权、放权的重点。大力削减企业投资、优质资格许可认定、教科文卫等领域审批事项,为促进创新、创业扫清障碍,有效监管下放权限在基层的落地情况,加大配套措施供给,保证下放的权限能够做到惠及基层。探索集成审批的完善机制,使审批效能提升与强化监管、促进服务提升相结合。省委省政府可以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审批权取消下放情况的“回头看”监察,对承接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指导基层做好后续衔接工作,对“接不住”“用不好”等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审批、监管及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及时跟进业务培训,让基层政府既有动力也有能力承接审批事项,落实监管服务。
3.进一步打破部门分割及利益化倾向,构建整体性政府。健全各部门协作机制,梳理办事流程,提升部门协作效率。加快健全政务服务体制机制,统筹建立政务大厅管理机构的设立标准和发展模式。以利企便民为导向,探索制定政务服务有关规范性文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统一规范。建设综合审批办事系统,实现政务服务资源互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一个系统职称,一套人马办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条件一致、时效一致、结果一致的办事服务。
4.软件互联和硬件统一协同发力,打破部门“信息孤岛”。目前,我省在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通层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部门壁垒”问题仍然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各部门机构已经
建设了相对完善的网络平台,再尝试构建一个新的统一平台已无必要,如何实现各平台的网络互通则是当务之急。当前网络平台的建设往往依托于互联网公司的软件设计和运营
商的硬件支持,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从此处寻找突破。各部门各机构可将统一信息平台的要求转发给有资质有能力
的互联网公司,对当前网络进行合并和升级。在文书制作规范方面则由省级业务部门统一颁发业务规范,按照统一的业务名称和字号等办公。在硬件支持方面,需要省级部门联合运营商共同做好规划,市级及以下政府部门统一做好硬件设施的选点和铺设工作。
5.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化供给。以“不见面”办事为方向,加快编制可选式公共服务清单,明确服务流程和办理时限,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鼓励推陈出新,最大程度便利民众、服务经济发展,让民众办事更明白、更方便、更快捷。探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做法,创新实行证照联办、同城办理、“双告知”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既要实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优化,线上服务、线下服务协同推进,“一站式”服务、多元立体化服务体系不断落实,为民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提供多种选择。同时,运用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不同群众的现实需求,健全公共服务的差异化、精准化供给机制。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使
公共服务资源不断下沉,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