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历史古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峰寺

狮峰寺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村狮子峰山麓,四周环境幽静,群山环抱,树木葱郁,整体恰似两只狮子,前有笔架山、“飞鹅来朝”、“锦鲤上浮”诸景,左右两边层峦叠嶂,全景如万兽朝仰,蔚为奇观,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佛教修学净土。狮峰寺重要植物有红豆树、檀香树,均为唐朝年间栽种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堪为镇寺之宝。

该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于唐景福元年(892)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大雄宝殿现存建筑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再度重修,清嘉庆年间又重修了天王殿、般若殿。据传明代正德皇帝游此寺,赐匾“狮峰广化禅林”而得名。寺院规模壮观,坐西向东,中轴对称,依山势由下而上分布各建筑有:外围入口牌楼、放生池、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般若堂、斋堂、圆通堂等建筑。占地面积3000

平方米。其中大雄宝殿保存最好,历史最为悠久,其建筑规制保持唐宋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建筑面积为205.1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面阔1间,四周环以左右各1间,进深5间;大殿通面阔11.53米,进深6柱17.8米,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殿堂分前、后双槽,殿内24

根石柱均方形拌角,石柱上托承抬梁木结构,室内设天花、

彩绘,正中间顶棚为重拱八角彩绘藻井,天花以上屋架层为穿斗式草架,上檐外跳铺作为五跳八铺作出三昂,副阶外檐两跳五铺作出三昂,副阶内檐则作卷蓬轩、室内木构架、铺作层表层保留有大量的明代彩绘图案,副阶石柱间砌筑砖墙。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仍保留着完整的明代建筑原貌,且延续了宋代“副阶周匝” 、当心间分前后槽的建筑手法,形制独特,建筑风格较罕见,是我国南方留存数量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寺庙建筑原构,对探讨我国江南地区建筑作法的演变和传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是一处重要的建筑史研究实体;其梁架及其木构件的表皮大量施饰彩绘,内容丰富,包括有佛教故事等,形象生动,至今仍图案清晰、色泽鲜艳,明代的油饰彩绘在木结构建筑表皮保存之完好,面积之大,在福建地区尚属罕见。为深入研究明代彩饰材料和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是一处颇具艺术价值的佛教历史文化宝藏。1983年,北大建筑学院师生到此研究过古建筑艺术;199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陈志华、李秋香等专家教授专程对该寺考察研究,对狮峰寺独特的建筑原构以及良好的保存状况,给予很高的评价。

狮峰寺的历史价值不仅止于其丰厚的宗教文化蕴含与古典建筑之美,该寺还具有十分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狮峰寺是福建东部地区农民武装革命的重要据点和指挥部所在地,1934年,随着闽东苏维埃政府在柏柱

洋的成立,农民革命武装组织“闽东红带总队”在狮峰寺成立,革命领导人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常到此秘密活动,指挥农民展开抗租斗争。寺内立有“闽东红带会总部成立”纪念碑,该寺是重要的革命旧址,这里记载了革命的光荣历程和革命前辈们的足迹。1985年,狮峰寺大殿以完整、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及其革命历史渊源,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闽东单体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白。

近年来随着狮峰寺声名远播,该寺不仅佛事盛行,香火鼎盛,慕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观光游客不计其数。童年时期曾在该寺修行过的当代高僧伯圆长老,现任大马佛教总会顾问以及湖滨精舍住持,系大马国家喻户晓的国宝级僧侣书法家,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也是第一位受马来西亚国家画廊邀请举行大型书画个展的华人艺术家与宗教家。现年90多高寿,住于马来西亚的湖滨精舍。伯圆禅师的声名立望,所凝聚的佛缘人脉,也平添了狮峰寺的又一神奇的人文魅力!

灵霄塔

灵霄塔地处植被繁茂、景色秀美的福安市区南大门不到五公里的文笔山顶。塔身坐西南朝东北,全部采用花岗岩石砌成,基座、柱础均雕刻有线条粗犷的倒莲花瓣纹。是一座集史记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适用价值于一体的明代八面七层风水塔,登上塔顶即可俯视全城。据福安县志记载,该塔系明崇祯二年知县梁兆阳主持修建,崇祯四年知县巫三祝继续建完,解放后至今未有过维修,塔刹及第七层早已坍塌无存,目前残存六层,于1984年10被我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宵塔俗称江家渡塔,七层、八角、石构,现存六层,结构形式为穿心绕平座式,每层平座随塔身收分而逐层缩小。首层塔门朝东北,门高2.5米,宽0.8米,顶部砌成“人”字形。二层以上相错开两门。塔心室内设石步级通到二层真平座,然后绕真平座半圈再由梯道进入第二层塔心室,折90°登梯直达第三层平座。如此循环往复,环绕真平座进入塔心室,一直到达第七层塔心室内。塔身围21.8米,残高19.15米。塔座用块石垒砌,基座围30.5米,高0.4米,对角线8米。塔身用条石顺砌,转角处用与层高相同的条石立砌。层檐高1米,出檐0.8米,由三层条石叠涩而成,石前端卷杀如拱头。真平座八角部均设斗拱支承,平座与腰檐合二为一,让人行走、远眺,一直是我市倍受关注的人文景观之一。

灵霄塔与富春溪对面天马山上的七星塔遥遥相对,如一对姐妹,形成韩城独特风景线。传说过去文笔山与天马山每到夜间就会悄悄合拢,关闭山门,无路可行。每当凌晨,自动分开,给人们带来不便。两山妖孽作怪之说纷纷扬扬,于是人们就在这两座山顶上各建了两座塔,镇住了两座山,从此韩城与外界交流日盛。

风雨飘摇,岁月沧桑,这座寄托着当地百姓祈求平安的风水塔,屹立山巅,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蚀,容颜苍凉,塔身倾斜、破损严重,它的安危一直牵动着韩城热心人士的赤子之情。这几年来,随着文物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的不断加强,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与高度重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参与保护文物的热情日益高涨。而文笔山绿化面积的扩大和登山台阶的铺设,也使灵霄塔成为市民常往的登高健身好去处,重修灵霄塔的议案也摆上市政工作重要日程。2006年我市市委宣传部举办了“爱我福安、兴我家园”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支持,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家为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位于市莲池广场的奎光阁以及位于江家渡文顶山的凌霄塔两处历经

沧桑,破损严重、摇摇欲坠的危楼、危塔募捐了修复善款。2007年4月23日灵霄塔修缮工程顺利动工修复。2008年10月,顺利通过资质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严格验收,并列入福安市重点夜景工程,其熠熠丰华又添新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