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教学说课》第三篇课外体育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课次:25、26、27、28、29
教学内容:课余体育
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及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计划、评价。
教学手段:讲授
第一章课外体育锻炼
(
(
1
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兴趣、智力、思想品德和个性,都有相似或相同作用。
2.三者的不同之处
(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
(2)要求的不同
(3)内容的不同
(4)组织形式的不同
(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6)效果的评价不同
3.三者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
(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
(
(
(
(
(一)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二)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三)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四)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五)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就必然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为己任。
(一)与体育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
(二)全面锻炼身体,丰富体育知识,扩展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
(四)激发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1
2
3
(
1、科学安排作息制度,妥善处理好体育锻炼与学业和其他课外活动的关系,克服困难,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
2、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负荷及锻炼的间隔,重视锻炼后的恢复,以不影响课业学习。
3、持之以恒,注意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并培养顽强的意志,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课外体育锻炼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锻炼。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在计划组织和具体实施课外体育锻炼时,应根据所在地域环境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锻炼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
2.个体进行锻炼时,应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技术基础、心理状态,做到“保强、补弱”,以避免伤害事故,并提高锻炼的实际效果。
第三节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
(
(
(
(
1
2
3
径。
(4)班级体育锻炼是落实每个学生每天有1h体育活动的重要措施。
(5)班级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丰富课余生活,调节精神,完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
一般有“体育节”、“节、假日体育”两种形式。
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一般多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进行全校性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应加强组织管理,尤其是在校外进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卫生教育。
(二)校外体育锻炼
校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参加的体育锻炼活。
它与校内的课外体育锻炼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构成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1、校外自我锻炼
2、家庭体育
3、社区体育等。
(一)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二)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其内容主要有:班级体育锻炼的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基本内容和形式;检查评比方法等。
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的具体落实有两种方法:
(三)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一)全校课外体育锻炼评价
(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三)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课外体育锻炼,如何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2
3
4
5
6
*
*
1
寒暑假及临时集训期间,以体育训练为主,文化学习,适当休息
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训练特点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和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最佳形式,其它专业训练无法比
2、广泛性
凡愿意参加训练的学生
3、基础性
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基础性:
┌─促进形态.机能.素质的正常发展
├─学习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
└─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衡量─标志发展的敏感期
处在模仿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
1
发展途径)
2、教学因素
表现为:学习掌握提高文化知识,专项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战术. 熟练、比赛中准确的表现提高独立训练和比赛的能力
重视教学因素
3、比赛因素
表现为:通过比赛、测验、考核、对抗性、适应性训练
手段──提高自我激励的能力和比赛经验及正常发挥水平的能力、应变能力
环境的影响有两个方面:消极干扰──消除、取决于运动员自身控制能力;积极促进4、组织管理因素
具体表现:训练体制改革,运动队建设与管理
选拔、培养、输送、流动
5
1
2
└─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
优秀苗子+优秀教练员=优秀奥运会选手
(1)遗传因素
所起作用占2/3,后天训练作用占1/3
(2)年龄因素
生物年龄和运动年龄、日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