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人体解剖学,要把握三个环节,做到五个并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人体解剖学,要把握“三个环节”,做到“五个并用”仙桃职业学院程炜【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不仅内容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初学者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靠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前预习、听课引导、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入手,强调“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内容繁杂、名词多,与临床联系实际广,难记易忘,初学者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等特点,刚接触本课程的学生也许带着好奇的心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学生对解剖学课程渐渐不感兴趣,学习态度和收获差距加大。但作为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的基础必修课程,只有掌握好人体正常形态结构,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和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本文从课前预习、听课引导、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入手,强调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希望对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有所裨益。1.抓住课前预习、听课引导、课后复习三个环节1.1要带着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应阅读教学大纲,明确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初步阅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标记难点内容,以便上课时能有的放矢地学习。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起始环节,它是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果的基础,把握好这一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起到积极思维、把握重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目的,可以明显降低授课内容中新知识的难度,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也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学生预习时首先要明确课前预习的具体任务,把握课前预习的要点,初步找出新课的重、难点和疑点,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什么地方已弄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在听课环节中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会听得更专心,指向性更加明确。学生预习时应以教材为主,参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阅读本次课章节内容,首先看章节一级标题及其小标题,浏览章节内容,对重点部分和重要名词用下划线“---” 或“==”标记,对疑点内容用“?”符号标记,以便课堂听课中解决,进而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学习消化系统知识时,问一问消化系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通过我们咀嚼、吞咽的食物去了哪里?食物又如何被消化吸收?带着问题上课,在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因此,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学生就学得被动,课堂效率

就底。 1.2理论联系实际,牢牢抓住重点,认真听老师讲课人体解剖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学生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重在“掌握”(可用*标记),重视“熟悉”(用△标记),善待“了解”(用○标记)。理论学习主要是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实验时要紧扣大纲,结合标本、模型、图谱和其它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理论课听课要弄清楚听什么,怎么听的问题。人解剖学各系统的任何一个器官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着“位置、形态、结构” 三要素展开的。要求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要充分认识并掌握好。

一是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是抓住重点与难点;三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总结归纳;四是对不清楚的内容要及时询问,不留问题。五是理论听课联系活体触摸重要的体表标志;六是形态基础与临床应用结合。做到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导入,把解剖基础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触摸、临床应用等有机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可使学生对人体结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作用,理解更深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强调了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人体解剖学描述多、名词多,据统计解剖学名词约占医学名词的1/3,大量的名词也是解剖学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花大量时间来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

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占总学时50%的实验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观察标本时,将标本置于解剖学方位,多看多摸图谱、标本、尸体和模型,对照理论知识描述,听老师答疑解难,将实验中实物上获得的知识与活体和临床实际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所学过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来阐明和临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实验课接触的都是尸体、标本和模型,开始接触难免害怕,要上好解剖实验课,首先必须克服这种心理,不惧怕,不怕脏。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勤动手,勤动口,善于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只要肯下功夫,多花时间,一定能学好人体解剖学。1.3做好归纳总结,狠抓课后复习检验人体解剖学学习效果,考试是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方法分期终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和3~4次的实物标本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40%),为达到预期目标,课后复习必不可少。具体方法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对学习可起事半功倍之效。一是整理听课笔记,将听课时漏记的内容、重点与难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二是通读精读教材,把握要领、突出重点、区分概念,多角度横向联系与比较,做到融会贯通;三是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配合同学相互提问讲解,加强理解;四是多做习题,更有针对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五是阶段回顾,巩固

知识,在循环的复习中掌握重点与难点。 2. 做到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对人体结构形成立体感学习过程中应做到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即多动手、多动眼、认真听、勤动口、勤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重视和改进学习方法,增强记忆和复习效果。 2.1把握动手机会,加强动手能力人体解剖学实践性很强,临床技能操作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在解剖学学习中,勤动手解剖标本、勤动手辩认标本和模型上的结构、勤动手记笔记、勤动手画简笔画、勤动手做练习题、勤动手摸活体标本,只有加强直观学习,促进形象记忆,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学习血管时,先提出问题“上下肢大出血如何压迫止血”,再联系急救止血来学习。教学中主动触摸身体上一些动脉血管的体表搏动点,肱动脉在肘窝内上方,肱二头肌腱的内侧触及;桡动脉在腕掌侧面上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处触及,在腕掌侧面上方两侧,同时压迫桡、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手指根部两侧触及;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及;足背动脉在踝关节的前方,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触及。以上触摸的这些动脉血管的体表搏动点,也是临床上压迫止血部位。 2.2看教材、看实物、看图谱、看笔记,做到多动眼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做到多看教材,对照挂图、图谱记忆,观察模型、标本,复习学习笔记,进行前后联系记忆,将前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