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转移催化合成 dl- 扁桃酸(Mendilic Acid)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dl-扁桃酸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基础理论及技能
实验原理:
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有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1965年,Mar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近十几年来,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
(1)季盐类:常用的季铵盐、季磷盐等,其中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最常用。在这些化合物中,烃基是油溶性基团,若烃基太小,则油溶性差,一般要求烃基的总量大于150g/mol。
(2)冠醚类:常用的有18-冠-6,二环己基18-冠-6,二苯基18-冠-6等。冠醚具有和某些金属离子络合的性能而溶于有机相中,例如:18-冠-6与KCN溶液中的K+络合,而与络合离子形成离子对的CN-也随之进入有机相。
18-冠-6 二环己基18-冠-6
本实验采用相转移方法以发生二氯卡宾(:CCl2),即在50%NaOH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相转移催化剂,由氯仿制得。这种反应过程属α-消除反应。首先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4N+.CCl3-),然后消除生成二氯卡宾。
二氯卡宾(:CCl2)是非常活泼的反应中间体,能与烯烃、胺类、羟基、羰基以及羧基衍生物反应,生成各类化合物。如苯甲醛与二氯卡宾加成生成环氧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
水相:
有机相:
dl-扁桃酸
dl-扁桃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亦是合成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及滴眼药羟苄唑等的中间体。以往多由苯甲醛与氰化钠加成得腈醇(扁桃腈)再水解制得。该法路线长,操作不便,劳动保护要求高。采用相转移二氯卡宾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既避免使用剧毒的氰化物,又简化了操作,收率亦提高。
基础理论:
1.相转移催化
2.消旋体的拆分
实验技能:
1.相转移催化操作技术
2.分离萃取技术
3.外消旋体的拆分技术
4.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测定技术
三、所需原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实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
名称规格名称规格名称规格
苯甲醛 C.P 三乙胺 C.P 氯苄 C.P
丙酮 C.P 1.2-二氯乙烷 C.P 氯仿 C.P
NaOH C.P 乙醚 C.P 硫酸 C.P
仪器:
标口玻璃仪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四口瓶、250ml分液漏斗及其他普通玻璃仪器;
旋光测定仪、磁力搅拌器等
四、课时数
8课时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及滴液漏斗的150ml四颈瓶中,
投入10.6g(0.1mol)苯甲醛,1.2g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和16ml 氯仿。开动搅拌器并缓慢加热,待温度升到56℃时,缓慢地滴入
50%NaOH溶液25ml,控制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56±2℃,约一小时滴完,滴毕,再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1小时。
反应混和物冷至室温后,停止搅拌,倒入30~40ml水中,用乙醚提取三次,每次20ml,水层用50%H2SO4酸化至PH2-3,再用乙醚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得粗品。粗品再重结晶,1、2—二氯乙烷约4ml,m . p118-119℃。(红外),测熔点。3.附注:
(1)使用前需在氮气流下重新蒸馏
(2)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的制备
方法一:将1mol三乙胺和1mol氯苄加入丙酮中,回流,即得TEBA沉淀,几乎定量收率。
方法二:将三乙胺25g和氯苄30g,二氯乙烷120g混合,回流2h,得TEBA52.6g。
(3)滴加50%NaOH溶液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约4-5滴。否则,苯甲醛在强碱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使产品收率降低。
(4)用50%H2SO4酸化至溶液呈强酸性。
(5)乙醚是易燃低沸点溶剂,使用时务必注意周围应无火源。
(6)dl-扁桃酸的红外光谱图
4.思考题
(1)何谓相转移催化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有哪些?
(2)举例说明相转移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3)50%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及反应温度对本实验的收率有何影响?(4)试述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dl-扁桃酸的反应过程。
(5)反应完毕后,二次用乙醚提取,酸化前、后各提取什么?
(6)指出dl-扁桃酸IR谱主要吸收带的归宿。
5.参考资料
(1)范如霜,徐传宁编译: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上海科技出版社
(2)Merz A,Synthesis,1974,724
(3) Makosza M,Moden Synthetic Methods 1976,79
(4)Corson B.B.et al,Organic Syntheses call vol I 329
(5)有机合成(中译本)第一集,270页
外消旋体的拆分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和旋光度的测定。
2.了解外消旋体拆分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基础理论及技能
用合成方法制备具有光学活性有机化合物时,在一般条件(非手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为外消旋体。将外消旋体的两个对映体分离开来的过程称为外消旋体的拆分。
实验原理
1.诱导结晶法:
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中一对映体(左旋或右旋)的晶体,使该对映体成为过饱和,而先析出晶体,得到该对映体。再往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外消旋体,同样原理析出其对映体。如此反复操作可交替得到纯的左旋体和右旋体。此法已成功地用于氯霉素的中间体及dl-肾上腺素等的拆分。
优点:不需光学拆分剂,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拆分收率高。
缺点:需纯的拆分剂。
2.形成非对映异构体法:
因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一般相同,不能直接用一般的方法结晶、分馏、萃取等通常的物理方法给予分离;而非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