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科德育中的理性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数学学科德育中的理性精神

摘要:数学学科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

和谐的个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全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对于数学及数学文化的研究是基于

数学学科德育研究的必要内容。我们研究学科德育,肯定不仅仅在字面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在符合学科特点的德育同时,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人性趋于美好的品质。

关键词:数学;德育;道德;品质

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论述,发现对于数学学科德育的内涵没有什么统一的、

可以形成共识的概论。其实,对于数学学科的内涵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思考,并且

在这个基础上充分理解,并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数学学科德育明显区

别其他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数学学科特点入手,抓出核心的东西。大

致可以总结出数学学科四大德育范畴,即爱国主义、思维品质、理性精神、数学

审美。[2]这些范畴包含初中数学课原汁原味的特点,又能促进德育发展,充分理

解教材的基础上,在进行归类分析,那么将会更加清晰的认识与运用德育,并将

其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上。本文将重点从理性精神的范畴进行剖析。

感性与理性这个词在生活中很是常见,代表两种不同时个性特质。简单的说,感性指人情感丰富,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容易感情用事;理性是指人以正

常思维状态,冷静地面对任何突发现状,并快速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并选择最

优方案执行的能力。

理性精神是指人们在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不被个人情绪额偏见所左右的精神。[2]它是指运用理智的能力,以推理的形

式得出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这就需要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有足够的认知和挖掘,不被一些外部条件或者迷惑因素所影响判断力。在所学学科中,我们可以进一步

引申为,学习数学后,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知识属性和思维方

式解决潜在问题和已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基本数学运算题目、数学问题应用等。而且这些经验和眼光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带着崇尚真理、实事求是、敢想敢

做的精神,通过长期的知识学习、活动探究、解题训练等方式积累的经验,能够

看出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和迷惑诱导因素,能够抽象出一定规律或者结构进行归纳,并在特定的规则下进行执行或者推广。

(1)抽象归纳,简洁高效

数学抽象(mathematical abstraction)是数学哲学的基本概念。指抽取出同

类数学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

过程。[31]要进行数学抽象,则要先能体会和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从

具体情境或现实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能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通过训练,初步形成抽象思想,归纳总结一般规律,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纷繁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抽丝剥茧,迅速抓住事务的本质,在根据现实条

件予以优化,这样便于问题的分析。数学抽象,可以毫无规律的事情简单化、明

了化,在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归纳、总结,形成直观的思路,在一定的条件或

者范围下,予以快速高效的解决。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机械的使用解题模型,对公式不进行推导就强行

套用,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推理论证的

过程,鼓励创新,打破常规,客服思维局限。数学学科是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创造

力的学科,无论从命题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算法的验证等等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乐此不起的“一题多解”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阐述。

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条更加坚实的道路。

(2)定理公式,规则意识

数学公式(mathematical formula)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

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它能确切的反映了事物

内部和外部的某种关系。定理(Theorem)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命题。

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定理、公式非常多。比如勾股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正弦定理等诸多定理,也有弧长公式、求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

式等各种公式。这些都是前人经过大量汗水和付出,努力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就是我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基础,是我们在新的高

度继续探究数学王国不尽奥秘的前提。所以,在实际数学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运

用公式、定理这些“规则”能给我们很多的方便,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这就是规

则意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对于初中阶段目标就提出要“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也是学校德育和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竞技体育项目或者其他比赛、游戏等等,

都有一定的规则。数学也是明显的具有规则的游戏,运算和推理都是有规则的。

在数学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需要明确地强调蕴含在数学中对应的的规

则以及限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很不反感这样的德育浸润。数学中没有潜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是明明白白摆在台面上的,没有遮遮掩掩的。数学解题时或许

一定有经验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脱离规则,没有严格推理的结果,数学是从来不

会不认可的。

源于数学学科中的规则意识,会在生活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从班

规到校规,从家规到行业规则,再到国家法律,都对社会个体、群体都一定的约

束力。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波兰作家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Wladyslaw Reymont 1867~1925)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

秩序各就各位。

2018年11月,《人民日报》评论发表题目《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的

专题评论。如果把现代社会文明比作生命机体,那规则就是这个生命不可或缺的

筋和骨。有了明确的处世规则,才能框定人们在社会中的行动边界。重庆万州公

交车坠江事故,天津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这些悲剧以血的代价警示世人,规则是红线,但更多的生命“护身符”。所以,对于教育而言,从学校、社会、家庭诸

多方面共同携手,从小培育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培养他们守规则的意识,才能真

正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3)分类转化,唯物辩证

数学结论都有自己成立的条件,数学方法也有其适用范围。把研究的问题根

据题目的特点,按要求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考虑并解决的思路,

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在初中阶段,分类讨论涵盖面非常广,比如概念分段定义,公式、定理、法

则分段表达、含绝对值的代数运算,含参方程或不等式的运算以及图形位置、形

状不确定,函数中动点位置的确定等等。在进行分类讨论的时候,要明确分类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