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

)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始出时

去人近()((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

)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决也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4) ()孰为汝多知乎?5)

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

.“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 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答:描写来表

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_____、本文主要通过7.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

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

问题的?

答:

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参考答案:

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我将东徙徙:②子将安之安:

③乡人皆恶我鸣皆:④子能更鸣更:

⑤犹恶子之声犹:⑥吾穿井得一人得:

闻:道:⑦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②子将安之?

③闻之于宋君。

④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的故事原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以:一儿以日初出远()以故东徙()

⑵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

⑶之:犹恶子之声()国人道之()

⑷于: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7、<<吕氏春秋》简介:

二、同步解读

枭逢鸠。鸠曰:“于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徒。”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本文显然届虚构的故事,是一则。(按文学作品分类看)

7.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枭的东徙?

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段故事结局。

续写:

9.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晏子使楚

一.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

表明楚王一开始就不怀好意的句子

是?

当楚王突然提出质问时,晏子回答:所然

者何?,______,________?二.重点实词

①晏子将使楚使:

②谓左右曰谓:

左右:

③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④今方来,吾欲辱之方:辱:

⑤左右对曰对:

⑥王曰,何坐坐:

⑦楚王赐晏子酒,酒酣赐:酣:

诣人一缚二吏⑧.

王诣:⑨缚者

曷为者也曷:

⑩齐人固善盗乎固:善:

⑾晏子避席对曰避席:⑿叶徒相

徒:似

⒀所以然者何所以:

然:

⒁圣人非所与熙也熙:⒂寡人

反取病焉病:

三.重点虚词

①楚王闻之之:晏

婴,齐之习辞者也之:

今方来,吾欲辱之之: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之:

②吾欲辱之,何以也以:以故东

徙以:

③过王而行而:有闻

而传之者而: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为:王曰,何为者

也为:

者为曷者缚

也为:橘生淮南则为

橘为: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则:⑥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于:

⑦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其:其实味不

同其:

四.解释下面的句子。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 五.内容探究:

1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14. 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15. 结尾处写“王笑曰”,你觉得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16. 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17.晏子的回答采用了什么方法?

18.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外交家?

咏雪

1、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