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及大谓语谓词的无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及大谓语谓词的无界特征
本文从认知框架出发,用“有界”“无界”的理论阐述了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是非事件句,具有无界的特征,解释了大谓语必须有界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有界无界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标签:有界无界非事件句连续性动词
一、几组术语概念
(一)动词的“有界”和“无界”
在时间上,动作有“有界”和“无界”之分。
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或只有起始点没有终止点。
如“我跑到学校”,是一个“个体动作”或“有界动作”。
而“我很想家”,我们对这个动作无法确定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因此是无界动作[1]。
区分动作的“有界”“无界”必须在一定的“认知域”内进行。
脱离一定的认知域我们无法判定动词“吃”究竟代表有界还是无界。
在“动作有无终止点”这个认知域内,“吃”相对“吃了”或“吃一碗”而言是无界动作;在“动作是否持续”这个认知域内,动词“吃”相对“爱”而言是有界动作。
在动作形成的概念上,“无界”和“有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动词有“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之分。
也就是无界动词是指持续动词或性质动词或常态动词,有界动词就是指非持续动词或动作动词或变态动词。
“有界”“无界”的对立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除了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外,事物在空间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和量上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
(二)动作动词与非动作动词
赵元任先生曾将及物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2]。
马庆株也根据能不能加后缀“着”将动词分为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两类。
汉语的持续动词在时间上是无界的,本身已有持续或正在进行的意思,再加上进行态或“着”就成为多余,这叫做“同性相斥”[3]。
非持续动词可以加“着”,如“吃着”,持续动词一般不能加“着”,如“爱着*”“说明着*”“显示着*”。
(三)自由的句法结构与非自由的句法结构
汉语里语素有“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分,句法结构也有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分。
如:
(1)*他吃了苹果。
(2)他吃了苹果了。
(3)他吃了一个苹果。
例(1)是不自由的,不能独立成句。
例(1)不能作为起始句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除非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他吃什么了?”,或者是在表达一定语气的情况下,如“他吃了苹果又吃梨”等等。
例(2)、(3)是自由的,是能独立成句的。
结构的“自由”和“不自由”的对立其实也是“有界”和“无界”的对立。
自由的结构式代表有界的完整事件,不自由的结构式代表无界的不完整事件,所以例(1)是非事件句,代表无界的事件。
二、有界无界的匹配原则
动作有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相应地也按有界识解;动作无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相应地也按无界识解。
上文“他吃了苹果”之所以为非事件句,是因为有界动作“吃了”和无界事物“苹果”不匹配。
动作“吃了”虽然有一个内在的终止点,但后面必须跟上有界事物“一个苹果”,或者在句未再加上一个“了”,这个终止点才有了着落,变为实际的终止点,整个结构式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
三、对作主语的主谓结构的句法分析
自由的句法结构除了惯常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等是“非事件句”外,一般是“事件句”。
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一般说来都是不自由的结构,所谓不自由的句法结构实际上都是“非事件句”,代表的是无界的不完整事件。
下面作句子大主语的主谓结构(划线部分)都是非自由的句法结构,是非事件句。
(4)他拉车才三天。
(5)沈梅穿着那套碎花的睡衣真好看。
(6)他男人扑马车不关她的事。
(7)集体写书能提高工作效率。
(8)他心里有没有落根,我不知道。
自由的结构能單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有内在终止点的事件,是有界的。
非自由结构表达的是非事件句,没有内在终止点,是无界的。
四、大谓语的构成及句法分析
(一)谓词的无界特征
主谓主语句的大谓语的构成一般有名词结构、形容词结构、动词结构三种。
上文说过,所谓有界无界是人们认知域里的一种相对的概念。
名词、形容词相对于动词表示一种静态或性质,是无界的。
作为主谓主语句大谓语的动词,是持续性、非动词性的,相对于其它的动作性动词来说,也是无界的。
1.名词结构
(9)我到家星期一了。
(10)老赵不当系主任才三个月。
(11)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已经两年。
2.形容词结构
(12)今天星期日没错。
(1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14)我坐火车比干几天活还累。
3.动词结构
主谓主语句的谓语部分是动词结构时,这些结构一般是能愿动词结构,能愿动词如:能、能够、会、可、可以、应当、应该、要、等等;如:
(15)你说话要看场合。
“是”判断结构;如:
(16)林飞第一次去北京是1996年2月。
“有”存现结构;如:
(17)她做事很有原则。
比况结构,比况动词如:像、犹如、如同、好像、好似、似、类似、如、好比等等;如:
(18)没人面对面辅导,犹如盲人摸象。
使令结构,使令动词如:让、使、令等等;如:
(19)马兑中榜无疑使家人扬眉吐气。
持续动词结构或非动作动词结构,根据上文所述,持续动词后面不能加“着”,这些动词如:说明、证明、表明、显示、标志着、意味着、造成、成为、变成、靠、属于、取决于、增强、惊动、鼓舞等等。
(20)手拉手说明他们关系密切。
(21)一个大家闺秀如此下嫁,惊动了方圆几十里的乡亲。
(二)谓语部分变为有界概念
动作有一个实际的终止点,相应的句子才成为叙述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事件的句子,即“事件句”。
除了用有界名词作宾语这个手段外,如例(16),数量词、“已经”“才”之类的时间副词和“了”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能使无界概念变为有界概念[3]。
例(9)、(10)、(11)通过分别在句尾加“了”,在名词前加“才”“已经”等副词变为有界概念。
例(12)、(13)、(14)、(17)、(18)、(19)通过在形容词前加副词“并不”“还”“很”“犹”“无疑”和否定副词“没”“不”等变为有界。
例(20)、(21)持续性动词“说明”后面省略了一个“了”,“惊动”后面已经有“了”,持续动词通过加“了”变无界为有界。
五、结语
主谓主语句的大主语即主谓结构是非事件句,表示的概念是无界的,主谓主语句的谓语动词是持续性的,也是无界的。
而一个正常的句子是要表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事件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主谓主语句只有通过对谓语部分进行有界化的处理,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3]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王小穹合川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