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习俗礼仪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文化习俗礼仪大全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安徽文化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民俗文化
阜阳剪纸
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
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帽、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
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惯用剪纸装饰物品。
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
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作品内容。
阜阳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
其作品有单色的、填色的、染色的,有粗壮单纯的、细致精繁的,还有借鉴西洋绘画的线条组合形式的。
徽州祠祭
徽商资本和官祠堂在徽州古建筑中,无论从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雕刻装饰等都是高档次的,它在徽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
为中外诸方面尤为建筑界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和赞誉。
从祠堂建筑的规模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祠堂建筑源于徽州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
昔日的徽州农村,不是生产型的农村,而是消费型的农村。
徽州人甚为讲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或“学而困则商”。
他们常年在外,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创造了充裕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发展条件;成为富豪大贾之后,便投资故里。
除建造住宅、购置山场、田地、造桥、筑路、投资办学等以外,就是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博取声名。
徽州歙县在明代时期,仅徽商投资建造的祠堂就有百余座。
可以说在当时宦资本是祠堂和其他建筑的经济之基础。
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尤在南宋之后,特别是受了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
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便就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
然在宗族下的祠堂则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
在乡土社会中宗教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需求又总是连在一起的,它是人们信仰的依托,因此祠堂、庙宇是人们趋吉避凶可信赖的保护点。
旧时徽州各姓宗族都建有祠堂。
祠堂建筑有两大类:一类是宗祠,一类是支祠(包括房祠)。
宗祠是指某一姓氏后裔子孙为祭祀一世祖所建的祠堂为宗祠。
一个村落的姓氏只有一座宗祠:也有少数姓氏建有两座宗祠的(就是一个村落的某一姓氏有两个一世祖),但没有三座宗祠的。
宗祠的祠名是突出某一姓氏即某氏宗祠,如:程氏宗祠、胡氏宗祠、汪氏宗祠等等。
支祠是指宗祠下属某一支内为祭祀某一代祖所建的祠堂,它的祠名便是突出某一支内的某一个祖宗,以其名字为署祠名即某某公祠。
房祠同样是支祠下属某一房内为祭祀某一代祖所建的祠堂(又称香火屋)。
当地民俗
一、黄山节令习俗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
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
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
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
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
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
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二、黄山生产习俗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
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
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
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对开张这一天上门的顾客,象征性的手下红纸包(货币退还),同时赠送一定的货物,如布店赠3尺红布,百货店赠送一件日用品等。
学艺:民国时期,学艺拜师必须经过中荐人出面,为师徒双方商议协约。
洽妥后,徒弟要办拜师酒,向师傅行大礼。
砖工学艺,一般一年出师;木工学艺,则为三年,均无工资,师傅只供给伙食。
三年升为伙计,师傅给一定的生活费,艺成后才离师营生。
风土人情
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
歙县牌坊很多,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
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
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
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
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
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
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
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
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节日吃鳝鳖和藕
按农历年俗,一年有三大节,除过年外就是中秋节和端午节。
合肥地区人们过端午和中秋.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中秋要吃藕,而且是以吃包河无丝(私)藕为荣。
“箭杆黄鳝马蹄鳖”在合肥是老幼皆知的一句熟语,它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包拯入朝为官时正过国家边防吃紧,金人、西夏,不断寻衅滋事。
前方告急、而皇宫里却大摆酒席,花天酒地,还要包拯从家乡巢湖进贡鳝鳖。
包拯很恼火,就从巢湖采购了一些小鳝鳖。
是上一见黄鳝象箭杆,只有手指粗.不肥;鳖象马蹄,不大。
绷着脸说:“包拯.你搞什么名堂?这么小的鳝鳖怎么吃呢?”包拯慌忙奏说;“陛下,如今戍边的将士要的是‘弓断足,马匹多’,我一急,就购了‘箭杆黄鳝马蹄鳖’.我也知道这些不够斤两的鳝鳖不肥美.但我想奏明圣上。
边防吃紧,我们在朝的,可不能只图吃喝.不思江山永固呀!只要圣上多想边防,多置弓箭,多买马匹,西夏和金人就不敢小视我们;只要边防稳固.国泰民安,使是细鳝小鳖,皇上也会吃得鲜美可口的。
”经包拯这么一说,皇上有些醒悟了。
说来也怪,箭杆黄鳝马蹄鳖.就是味道不差。
从此,就拿“箭杆黄鳝马蹄鳖”作为美味佳肴。
如今合肥一些饭店还挂出“箭杆黄鳝马蹄鳖”
作为美味菜肴招徕顾客。
端午节人人吃鳝鳖,有不忘遗训,居安思危的意思。
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
传说包拯晚年,仁宗封赏功臣要把半个合肥城封给包公。
包公要他的后代自食其力,拒绝皇上的村赏。
但仁宗一定要封赐,最后把一段护城河封给他。
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领封,便有抗旨之罪。
包公万般无奈,只好领封,但心里很不安。
看到护城河里的藕荷,经过再三考虑、对藕荷作了规定;河藕能吃不能卖,包拯铁而藕无丝(私)。
说也怪.别地的藕,是藕断丝连,但包河藕无丝。
从此,合肥地区便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
包拯后人恪守包公这一遗训,并在中秋这夭品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
包河里的藕,也只是送给乡邻吃,从不卖钱。
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安徽文化习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