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

徽州民俗
徽州民俗

徽州民俗

【徽州风水】旧时地域性信仰风尚的统称。明清时期的徽州,崇尚宗法,讲究礼仪,迷信宅基和坟茔周围的风向水流,能招致住者或墓主一家的祸福,于是引起风水说和堪舆学的盛行。名门富户竞相寻觅"龙脉真穴",一块寻常之土,一旦被定为吉地,立刻便价达白银千两,并且仅限于卖给本宗子孙。清初户科给事中歙人赵吉士为求真穴落葬父母,广求郡内外堪舆家20余人勘测,终于觅得一块宝地,其穴"风水合局不必言,合抱大木罗列于前,""用秤土法,择土之重者用事,尽开金井,土如紫粉,光润异常,登山者咸贺得地"。又歙县潭渡黄允中请地师四处搜剔,方遇真穴,鸠工启土,则色若五云,光如脂玉。在堪舆家看来,土的颜色和光润度是否真穴的重要标准之一。"吉地本自天成",但还要辅以人力的保护,如果"龙穴沙木一处受伤,则体破气散,焉能发福?"所以坟茔禁步(大体上是穿心4丈)内要添土拔草,并在四周种树护坟。

【百子会】齐云山道教活动习俗。旧时祁门县城百姓赴齐云山进香和游山,自发组织"百子会"。会名有"祁城"、"长生"、"风玄"等,俗称"祁城百子"、"长生百子"、"风玄百子"。百子会由一二百人组成,设若干个"香头"(进香的头领),

每个香头管辖十一二个人,香头的任务是收缴会费、经管帐目和联系进得游客的吃住事宜。农历九月十六日为进香日,香客手持灯笼和纸扎的香亭,绕县城一圈,然后步行上齐云山。在山上先观看各道院道士打醮、进香,后逛华街及领略齐云风光,夜宿长生楼,次日下山返城,会事结束。

【打棍求雨】求雨习俗。流行于旌德县隐龙村。相传某年大旱,两个牧童在村南梅王尖放牛,因草木枯死,牛无草吃,两人便各砍了一根柏树棍,敲打地面以消愁。随首棍打地面的劈啪声,梅王尖山顶飘起了乌云,牧童见状,敲打得更加起劲。乌云越聚越多,不一会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灾。以后凡遇天旱,隐龙村便打柏棍求雨,渐渐演变成一套有动作、有节奏、有造型的打法,并伴以锣鼓伴奏,气氛热烈。全套打法分八拍,第一拍原在左转半个圈,与对打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同时高喝"嘿!"第二拍至第八拍是每拍两脚同时跳一次,一人跳进,一人跳退,棍子互打一下。每拍一个姿势,八拍完毕,又从头开始,如此反复。排列长队相互跳打,称"长龙戏水";围成一个圈互打,称"单珠引龙",图案变化多样。求雨成功,隐龙村民就把求雨棍留着做耖梃,以示风调雨顺。

【地户】风水术语。村落河流出口为地户。《周礼·大司徒疏》引《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中国地势,水由西而东,于是后世风水以河流流出村落的出口为地户。地户要求封闭,水主财,户闭则财用不竭。为了封闭地户,徽州村落往往在下水口建筑桥、台、楼、塔等建筑,大量种植树木,增加锁钥气势,扼住关口,形成水口园林。

【古徽属号】用动物象征古徽州属县的一种称呼。古徽州六县的象征性动物为:休宁蛇、歙县狗、黟县蛤蟆、绩溪牛、祁门猴子、婺源龙。古代徽人信风水,属号多以县治地形、山形或县域形状而得名。休宁县治形如长蛇,故以蛇称之;歙县县治附近有山如犬,黟县县治附近有山如蛤蟆,故以狗、蛤蟆称之;绩溪县域形状如牛,祁门县域形态如猴,婺源县域形状如龙,故以牛、猴、龙称之。后人又以休宁外出经商人多,谚称"蛇出洞",喻休宁人经营四方,精明能干;犬尽忠尽义,喻歙人重乡谊,讲团结;牛能吃苦耐劳,喻绩溪人有实干精神;猴子灵活,喻祁门人善于随机应变,适应性强;蛤蟆性静,喻黟人长于勤俭守业;龙为灵兽,指婺源多出大儒。一说古徽属号原为山越图腾,后演化成名县属号。

【鬼门】风水术语。《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是古经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西南为人门,东北为鬼门。"后世风水遂以东北为鬼门,认为邪气、煞气多由东北来,故古府、县城墙往往在东北方以一完整墙面抵挡邪气。古徽州民宅东北向也不设门开窗。

【号魂】迷信习俗。徽州各县旧时家中大小偶有寒热感冒,发冷发烧等病症,多认为是遇邪失魂,需要号魂。家人领病人至灶前,焚香祷告,并端清水一碗,将三根竹筷竖碗中,筷子倒向哪方,便向哪方焚烧锡箔,招唤魂魄归位。病情若重,二三个人用秤钩挂着患者的衣服,按其病前走过的路径前行,一路"号魂"。如果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则认为是鬼魅作崇,须请道士作法事禳解。严重的还要由五人扮成五猖神,持械吆喊,驱赶邪魔。

【喝形】风水术语。指凭直觉观测将山比作某种动物,如狮、象、龟、蛇、凤等,并将动物所隐喻的吉凶与人的吉凶衰旺相联系,借助动物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比拟关系,由此确人在自然界居住位置。古徽州的村落选址,大多以喝形为依据。清代黟县《弯里裴氏宗谱·鹤山图记》载:"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

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基。"绩溪县冯村设"天门"、"地户",并衬以四周的龟、蛇、狮、象几座山,极为强烈地烘托出村落的安全感。

【结鬼亲】迷信习俗。替稚幼夭折未曾结过婚的男女死鬼,阴魂谋合,鬼鬼成亲。古徽州的做法是:扎顶纸轿,剪起纸人为轿夫,烧香放爆,在女坟前烧了轿,然后至男坟上焚香化冥,献馔斟爵,祷告亡人,算作匹配。此后"学生"便可升为"朝奉","结娘"升为"孺人",可以招魂进祠堂挂名字,俨然成为一对名正言顺的祖宗来受礼,双方生人也如同亲眷送往迎来。此俗今已不存。

【解煞】风水习俗。徽州民间建房迷信风水,选基必请堪舆先生用罗盘查勘。通常认为门对石壁、两门相对、门对烟囱、右屋高左屋低最为不利。旧说"门对石煞,非关即押","白压青龙人亡财尽"(左青龙右白虎)。如因地基限,又不能另择吉地,房子造成后犯了上述禁忌,便在门楣间或窗户上方悬挂一面镜子或剪刀以破制,谓之"解煞"。

【龙脉】风水术语。指村落所倚龙状之山,山势蜿蜒起伏宛如行龙,预付该村必能兴旺发达。龙脉作为一村生命之源和民族心理深层的图腾象征,受到整个村落的保护,不能

伐木掘矿,否则不利。古徽州各村宗祠都有保护龙脉的祠规条文,如婺源县《羽中麓齐氏族谱·祠规》载:"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木。"

【庐墓】村落起源形式。在祖先墓地旁建宅,逐渐发展而成村落,是风水与封建宗法制度的混合产物。徽州重风水,葬必择地。同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又极其浓厚,庐墓是伦理孝道观念的结果。由庐墓而逐渐发展成村落,在徽州较多见。歙县昌溪即由吴氏庐墓而成村,至今村中仍有一块占地很大的"大柏园",为昌溪吴氏始祖及后代名世祖的坟地,大柏园也就是昌溪村的发源地。歙县潭渡黄氏庐墓成村的过程与昌溪村相的,村落的结构亦体现了聚落包坟茔的特点。

【破血湖】道教祈禳仪式。为超度产妇亡魂而做。该仪式融入"目莲救母"戏文,由道士分别扮作目莲和刘金蟾母子,粉墨登场,刘氏蹲在纸糊的血湖池畔,号啕哭唱"十月怀胎苦"地方俗曲,目莲肩挑经担,手持锡杖,口诵超度解罪经卷,围绕血湖池转悠。五位灵官掌剑随后,锣鼓伴奏,经声唱合。最后灵官挥剑毁血湖池,解救目莲母刘氏,破地狱门,释放孤魂野鬼。

【卜居】风水术语。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风水择地基于物质环境和精神象征两个方面,并更注重后者。徽州地处山区,山和水是村落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山即风水所称"龙脉",带有精神象征,对水的选择则更多出于生活的实际需要。风水对山形吉凶评判是:"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驻人宁,山走人离,山勇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青囊海角经》)环抱水,则被认为大吉。背山面水是村落的基本格局,村落在山与水的环抱下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徽州无村不卜,每一部宗谱上都记载了其始祖卜居于某吉地而后家族繁衍的过程。徽州区西溪南的吴代始祖在定居西溪南之前,有三个村址供选择:"一曰莘墟,地刚而隘,山峭而偏,居之者,主贵而不利于始迁。一曰横渠,地广而衍,水抱,居之者,主富而或来藩于后乱。一曰丰溪之南(即西溪南),土宽而,地沃而肥,水揖而回,后世大昌,遂家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

【齐云山道场】道教祈禳仪式,又称法事、斋醮,俗称"做事业"。共有25种名目,其中:"诸天科"祝愿亡夫在曹平安无灾,"解结科"为儿女体弱多病祈求解除结(劫)难,"禳火科"求神保佑免遭火灾,"血湖科"为超度产妇亡魂而做,"超七科"为亡父母灵魂祈求升天,"过关科"为儿女祈求易长易成度过难关,"炼度科"为求避免水火两灾难愿为善积德,"百

子科"祈求神灵多生贵子,"度人经"报答父母祖先的恩德,"十王科"为新丧阴魂祈求十殿阎君舍罪解脱地狱之苦。"水陆科"广度水陆各路一切幽灵,"罗天大醮"秉承帝王敕命为沙场捐躯和天灾大难中众多牺牲者超度而举行。做道场的法师称为"都讲"、"高功",熟炼经咒的念唱、吟表、禹步等动作及锣、鼓、小锣、板鼓、钹、笙、笛等乐器的演奏。法师分着五色法衣,按东绿、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五行方位,捧笏持幡,或参或拜,诵经宣咒,焚符洒水,气氛喧闹而严肃。一般道场须道士七八人,多的13-15人,其中主坛法师一人,陪坛法师1-4人,吹打锣鼓乐器数人。

【齐云香火】齐云山道教活动名。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开始,十月初一日结束。七月初一日,由道长为首,率领各院房道众大斋三日,并在玄天太素宫做大型禳火道场,祈求玄天上帝保佑香火平安,道业兴旺。十五日,各院房道士汇聚太素宫,做水陆道场。此后,浙江省淳安、开化县,徽州及相邻各县香客和香会团体组织,陆续起程至齐云山进香。休宁县流口地区曾元会、三多会进香日为农历七月十九日,屯溪永敬会进香日为九月初一日,休宁蓝渡诚敬会、祁门百子会的进香日为九月十六日。九月初九日玄天上帝登极日,是齐云香火的最高潮,在山香客往往达5000余人。朝山者,三天前就虔诚沐浴斋戒,家院洗刷一新,不容半点荤腥血秽。

启程之日,穿着整洁朴素,肩背黄布香袋,上写"齐云进香",下写某香会字样,由会首领头,肩荷进香大旗,鸣锣开道。各式旗幡、各色凉伞相随,丝竹之声和鸣,爆竹震耳。行进中逢观遇庙,均需焚香叩拜。至齐云山,道房派有专人为各香客的香袋加盖"齐云进香"印鉴,香袋上印鉴越多,显示进香次数越多。香客视自身经济状况捐输香火费。挑选采购本山土特产品带回赠送亲邻,俗称"结缘"。第三天偃旗息鼓离山返回,至登封桥回香亭(今圯),将剩余的香烛纸箔全部烧化。

【晒大圣】求雨习俗。旧时天旱不雨,休宁,屯溪一带农村,农民便将专司风雨、保护丰收的"大圣"石像,背出庙,放在村口或田畈曝晒,直到天雨为止。黄山区则称晒"西瓜癞痢"(菩萨名)。一但晒了"大圣",地主必须减免租谷。

【石敢当】风水镇符。为长方形石碑。或嵌入墙中或独立而置,上刻"石敢当"三字,有的刻成"泰山-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相传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坚实,无人能敌。一次登泰山,自称天下谁敢当,女娲遂投炼石制其墨,上镌"泰山石敢当",蚩尤惧。从此"泰山石敢当"成为民间辟邪神石。又据《姓源珠玑》,石敢当为五代时的力士,生平逢凶化吉,能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处,必须石书其姓名,以捍

卫居民。石敢当通常被置于村落入口处、河川池塘岸边、门前巷口、三叉路口直冲处等。歙县渔梁某宅因门正对紫阳山上一怪石,故将门偏斜朝向紫阳峰,同时在门前安"泰山石敢当"一尊。黟县城内很多宅民将门远离冲巷这处,而直冲巷的墙角处立"泰山石敢当"。凿石敢当必须选择在冬至日后的甲辰、丙辰、戊寅、庚寅、壬寅这10天。除夕要用三片肉祭祀。

【火火连度】道教祈禳仪式。在宽敞的殿堂举行,堂前设置大火盆、水盆,点烛,焚香,鸣锣,击鼓,念经。道士三五人着法衣,手执红绿纸幡出场,领头法师宣唱《炼度经》,众声附和,主法官边诵经喧将纸幡投盆着火,须叟取出,原幡依然无损。这种带有化学反应性质的现象足使观者惊异。主法官又执"驱邪剑",一会儿插入火盆,挑起火投入水盆;一会儿又从水盆中挑起星火,放入火盆,反复搬弄,星火不息,手法娴熟。

【水口】风水术语。《缪希雍葬经翼》称:"水口乃地之门户",当"一万众水所总出处也"。徽州处万山间,各个村落四面皆山,形成较封闭的完整空间,水口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风水认为水即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

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绩溪县冯村在上水口架安仁桥,并在侨上方围墙设"天门";在下水口筑理仁桥关锁水流,并建台榭于桥下方,象应"地户"。再衬以四周狮、象、龟、蛇几座山,天门开,地户闭。借助风水,表达了吉凶观。水口往往有很多树木及文昌阁、奎星楼、庙宇等建筑,这些布局也是基于风水"障空补缺"理论之上的。风水在水口上的处理,改善了村落的环境及景观,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总体环境特征,使水口成为村落庭园。

【水陆道场】道教祈禳仪式。筑高坛,树判官竹,上罩箬笠,悬红灯,广招远近孤魂。仪式须道士10余人,外加杂工10余人。道场开始,道士着法衣,袍笏登场。坛上供道教诸天神,坛下正对面设36谏(屈死鬼)孤幽塑像或灵位,灵前各点长明灯。杂工沿路泼粥,化纸钱、锡箔,行至二三里外。河上放水灯。道士诵念经咒,锣鼓磬笛校伴奏。为期一昼夜或三五七夜不等,视事主的要求而定。

【天门】风水术语。村落河流入口为天门。《周礼·大司徒疏》引《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中国地势,水多由西而东流,于是后世风水中的河流流入村落的入口为

天门。天门要求开敞,水主财,门开则财来。绩溪县冯村在河流入口处架安仁桥,并在桥上砌围墙,象征天门。

【文峰】风水术语。旧时凡是省、府、州、县和乡村,如果科甲不发,文运不兴,便在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选择一块吉地,立一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此峰即称文峰。如在平地建高塔,称文峰塔。徽州一般村落均有文峰或文峰塔。

【相宅】风水术语。对住宅环境进行选择。在具体方法上,风水有形法与理法两种。形法主要涉及宅外视线所及的山川地形的配属以及宅内的布局,即宅外与宅内形,理法是以罗经定方位,将宅的坐向分为24向来配合宅主的出生年月。最贵的宅地是:"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宅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元武。"(《阳宅十书》)对不太理想的宅地,采取避让、改造、符镇进行处理。歙县渔梁某宅,坐北朝南,面对紫阳山,门前为河流,环境相当理想。由于用地限制,宅门正对紫阳山的一块孤立巨石,不吉。于是将门向偏斜,朝向紫阳山峰这一吉向,同时在门前立一"泰山石敢当"镇邪。西递某宅东为流水,为取得宅门迎水这一效果,将辅助用房突出,并专设一门迎水。

【引水补基】风水术语。使不理想的地形符合风水理论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引沟开圳、挖塘蓄水、开湖、筑堤坝、造桥等各种方法。相传婺源县羽中麓齐氏族祖齐渊精堪舆之学,在村头引沟开圳,遂使该村科举日盛,至今该圳尚存。黟县宏村明永乐时听从休宁风水师何可达的指导,将村中一处泉扩挖成月塘,以储"内阳之水"而镇丙丁之火。万历年间,又因来水躁急,在村南开挖南湖,缓冲水势,储"中阳之水"以避邪,成为引水补基的典型。

【择吉】风水术语。人死后,埋葬时"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贤愚、寿夭,尽系于此",所谓葬地要使该地它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犁所及,"使其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如果"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子孙亦有死亡灭绝之忧,甚可畏也。"参见[徽州风水]。

【照妖镜】风水习俗。旧时宅居因朝向不吉、两屋大门相对、门对烟囱或其它不利因素,便在门楣间或窗户上方悬挂一面镜子避邪,凡妖魔鬼怪见此镜都要躲避,住户便逢凶化吉。俗称此镜为"照妖镜"。

【安苗节】传统节令。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又称"靖阳节"。屯溪黎阳旧俗。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礼毕,游坛一圈,各自返回。八月十三日上午,所有神像绕乡游一圈。下午集中至汪公庙前戏台下,将汪公和新、老关帝置当中,其余各神骑马,由先锋带头,绕场跑三圈。九相公跑九圈,每跑一圈,换袍甲一件,俗称"跑马磨豆腐"。跑马时燃炮鸣鼓。

【重阳节】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旧时,文人学士于是日结伴登高,饮茱萸酒,持蟹赏菊,吟歌赋诗,以赏秋景。民间吃"重阳踝(米粑或糯米圆子)

"。建国后,学校师生和城市居民多选定这一日成群结队到郊外登高秋游,进行野餐。

【重阳庙会】传统庙会。休宁县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三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相传临溪本无庙会,邻近榆村年年在九月里替周宣灵王(简称周王菩萨)做庙会,非常热闹。榆村有女嫁与临溪某富户,因嫌临溪九月无庙会,回娘家后不愿归返夫门。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女儿九月重阳日将周王菩萨借给临溪人供奉一天。临溪从此才有了庙会。九月初八日,临溪组成200人的仪仗队到榆村黄坑寺周王菩萨,四面金锣开道,16面仗鼓助威,绣着二十八宿和龙凤呈祥图案的三角旗随风招展;三孔三管的礼铳队不时朝天鸣放,响声震天动地;周王菩萨坐在八人抬八人轿里,头顶华盖高悬,左右力士护卫;轿后又是数不尽的红旗阵、鼓乐队。九日,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改变了性质,成为地地道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会。

【春节】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家家户户扫除,吃"腊八粥"。农历十二

月二十三日为"小年",是夜,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同日,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除夕,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全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12时,鸣放爆竹迎接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清, 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先向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市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祠。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亲访友。十五为元宵节,家家吃汤圆(元宵),晚间举行灯会,开展民间游艺活动。到正月十八日,"过年"基本结束。1949以后,拜祖敬神和拜谒宗等习俗逐步消失,兴趣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慰问烈军属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活动。

【打老虎】节令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日,黟县每家用米粉做一只猪脚,又做些铜钱大小的馃,俗称"老虎馃",蒸熟,用一个红漆茶盘装着。中午或晚上,点起蜡烛,焚烧香纸,祭拜神明,焚烧一张"勇士打虎"的纸画,再用一个生鸡蛋对着墙上一砸,口中念道:"上不打天,下不打地,单打白虎连历历"("连历历"为黟县方言,指白虎被打痛时脚摔抖状)。打后放一串鞭炮,表示把"白虎星"赶跑了,然后全家人吃"老虎馃"避邪。

【灯彩】民间游艺。徽州灯彩分为花灯、布龙灯、板龙灯、马灯、狮子灯数种。花灯用篾扎成,糊以彩纸。主灯有桃花灯、花船灯、鹬蚌灯,伴之走马灯、宝莲灯、宫灯及扎成花篮、动物、蔬菜、瓜果等各种式样的提灯。桃花灯由男子青年扮演丑旦两个角色,旦扶桃花灯,丑持折扇,对唱民间小调,边唱边演。花船灯又叫荡花船,由男女扮夫妻两人,妻坐船,夫掌舵,表演划船、摇翁,女扮蚌精,表演渔翁捕蚌动作。各种花灯,均有乐队伴奏。布龙灯用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圆筒,龙身由七或十二节连成,罩之红布,布面画或剪贴鳞片成龙形。游灯时燃烛其中,随龙珠引导起舞。板龙灯以竹骨彩纸制成龙头龙尾,龙头长达2.3米,高2.66米左右,前额高耸,眼似铜铃,嘴巴突出,口含龙珠;龙尾约2米长0.3米宽,按各地习俗制成鱼尾、虎尾和龙尾三种。龙身由几十节或百余节1.6米长0.3米宽的长方形木架子活楔相连,每节木架上装一对花篮灯或灯笼,每节由一人扛着走舞动。龙灯前有牌灯、挂灯引路,后有鼓伴奏。游灯时鞭炮齐放,烟火缤纷,锣鼓震天,一片欢腾。马灯用篾扎成马形的前、后身两段,再糊以色纸。游灯时以一人操作,前段缚于人身前,后段缚于人身后,在音乐伴奏下边舞边唱。狮子灯为用篾扎成狮头狮尾,以布罩之成狮形,藏两人于其中舞动,另一人持彩球引导,逗其做抢球、扑球、含球、抓痒、打滚、跳跃等动作。舞狮时配有锣鼓助兴和音乐伴奏。

【地方会】传统庙会。农历九月初一至十月初一日在黟县城中举行。九月初一日,黟县城南门周、侯等姓的"罗汉扫街"上街游行,继之南门头的"地方王"夜间出巡。逢三、四、八、十日的白天,四乡"地方"全部集中城区出会,旧称"出地方"。整个会期,举行踩高跷、抬阁、演地戏,扮"总甲"、"解差"、罗汉等文艺表演,四乡的健壮青年还进行"掷叉"等武术表演。

【东源港庙会】传统庙会。农历正月初六在淳安县东北东源举行。传由纪念东汉方储诞辰而成。会期10天。日夜演戏,商贩云集。

【冬至节】传统节日。系阴节,旧时多于这天备酒祭奠祖先,上坟挂标压土。徽俗重宗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届时各名门望族备鼓乐开门祭祖,族长主祭,有名望者郎读祭文,祭祀秩序肃然。午时,在祠堂设宴,凡族中有功名者均赴宴,族长作陪,俗称"冬至酒"。有祠产的氏族,备有大量猪肉等食物,按户丁分发,每丁一份。

【端午节】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天中节"。从初一日起家家门前、屋檐悬挂菖蒲、艾蒿、大蒜、绿豆糕、炒蚕豆,午时烧苍术、白芷,饮雄黄

酒,并将雄黄酒洒在室内,以驱五毒。孩子们挂起银链锁,带上银项圈,佩带"端午锦"(小老虎、小布猴等形状的彩色香囊),着老虎鞋、红布肚兜等物。并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画"王"字,以驱瘟、解毒、防病。各县举行跳钟馗以驱恶,沿河城镇均举行划龙舟比赛,还有以竹或木制神船旱游以禳灾的习俗。农村有吃裹粽的习惯。

【段莘十八】节令盛会。是婺源县段莘村汪姓新春祈求先祖保人丁、贺太平的祭祖大典。庆典活动从农历正月十三夜开始,请来戏班演戏,持续到二十三日结束,共10天。每天演戏二十出,节目文武戏搭配,且规定两天演保寿保痘的"人丁戏";保老人多福多寿日,不演杀人戏;保佑婴孩出痘出麻顺利日,不演花脸戏。期间的元宵节要举行灯会,并将社公菩萨抬出庙堂"观灯"。十八日起,连续三天在汪氏宗祠崇义堂隆重举行祭祖仪式。场面威严肃穆,上堂正中安放先祖汪华座像,座像下覆盖虎皮毯的太师椅上摆汪华位牌,厅堂悬挂各式玛瑙宫灯,两廊道边矗立锡制銮驾,有百叶凉伞、刀矛锤钺12件兵器和回避肃静高脚牌等,厅堂内摆满各户奉献的祭品,祭品着色陈列。祭品中最突出的是四头重约500斤的祭猪,最重的头插金花脚戴金镯,次重的插银花戴银镯,较轻的戴翡翠花镯。祭猪饲养在上年中秋由抓阄确定的四户家中,从祠产拨出租谷专养,出栏前要煮鸡蛋、包

粽子、做糕饼撑饱肚子,以增加重量。每年段莘村做十八,四乡亲朋云集,隆重热闹。

【二月二】传统节令。农历二月初二日是土地爷生日,古徽州称"龙抬头日"。在农村,这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了这一天,意味着春即将开始,进入繁忙的劳作。城镇大小商店这天正式开始营业。绩溪县风俗,要在这天包扎一升糯米一只的粽子煮熟,供奉土地。并用冻米、黄豆、稻草心(切成小段)炒熟后混和,祭祀土地神。并将豆料撒在神座上,口念"坛里虫,罐里虫,田里虫,屋里虫都炒杀,留下一位马面菩萨(蚕)"的词句,祈祷丰年。【方储忌辰庙会】传统庙会。三月三日为东汉著名学者方储忌辰。每年此时,淳安县茶园镇、东源进贤渡举行纪念活动,有列队出巡、高跷、十番锣鼓、昆曲演唱等表演活动。届时,乡民会集,热闹非凡。

【放水灯】节令习俗。每年阴历"七月半"举行,以驱除落水鬼和祭祀祠牵头,水灯用纸篾扎成,形似喇叭。是夜,从村子河流上游放灯于水面,喇叭朝上,内插一点燃的蜡烛。水灯满河,缓缓漂移,烛光点点,若水天星斗。

梦回徽州

梦回徽州 人杰地灵,俊采星驰,无数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诞生在我的家乡徽州大地。让我们梦回徽州,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力图创新的洋务运动,不论是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多少徽州人走在解放名族,争取独立的最前端。 正当英国人想要用鸦片敲开中国国门,想要用枪炮轰击古老的中华大地。但是安徽人并没有屈服,即便封建王朝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时期,尽管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凋零。但是当英国侵略之时,安徽人以及大的热情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之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爱国篇章。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率1200官兵驰援江浙抗英前线,才参加了著名的定海保卫战。战斗之中,王锡朋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个动人篇章。 诚然,抗争是主旋律,但是风流人物亦不胜数。当洋务派领袖合肥人李鸿章,也许人们看到的是他签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何曾又是他所愿?当中华大地饱受国难之时,他同样也能做出少许突破,兴办洋务运动,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主持向海外派遗留学生活动,建立北洋海军。没有他,谁又能说清朝能够继续苟延残喘?这便也是徽州之魂。 历史的车轮轰轰转过,时间回到了南海之上,当北洋舰队遇上日本舰队,作为安徽人的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回程时于大东沟海面突遭日舰队截击,发生黄海海战,他指挥应战,重创日寇两舰,1895年日寇以海陆两军围攻威海卫,他因力战失利拒绝投降而自杀。他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精神。当侵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之时,便有法国人借天主教神父之名,兴建教堂,然而干的却是拐卖儿童之行。当人们群众包围教堂之时,要求教堂放出被拐卖的儿童,却遭到了教堂的拒绝。愤怒的人们群众冲进教堂将侵略者的建筑物付之一炬。然而清政府却软弱无能,做的是逮捕当时的反抗群众,向侵略者妥协,签合约,加以残酷镇压。然而安徽的人们不会屈服,尽管芜湖一地的民众被逮捕,被处死,但是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爆发的确实更多的反抗洋教的斗争,轰轰烈烈,永不停息,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血型。 然而除了不停息的反抗斗争,安徽的文化与经济亦不可忽略。然而多年领先的农业经济已经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却是手工业经济与近代工业经济。徽商的辉煌早已远去,靠盐和丝绸致富的徽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只能靠茶叶和对外营销农产品来获取微博的利润,直到1978年的小岗村,安徽的经济才重新焕发生机。安徽的文化却并不落后,当陈独秀主办的《安徽俗话报》倡导民主革命与解放,提倡实业,兴办学堂,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号召了安徽各界的爱国人士为自己的家乡而奋斗,在安徽地区埋下了辛亥革命的火种,更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好铺垫。在艺术领域安徽更是不落人后,徽班进京与其他地方特色相结合终成京剧。 再多的苦难也无法掩盖安徽人的血型,安徽人为自由民主奋斗的不屈精神。不论是侵略者,还是残酷的清王朝,割据军阀,安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数风流人物,不论是安徽绩溪县人胡适,提倡文化改良和白话文。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冯玉祥。无不是安徽人的骄傲。 时光流转,留下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的是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动人历程。也许更多的安徽人并没有被历史所记录,而是默默做一个徽州人应该做的

徽州民俗

徽州民俗 【徽州风水】旧时地域性信仰风尚的统称。明清时期的徽州,崇尚宗法,讲究礼仪,迷信宅基和坟茔周围的风向水流,能招致住者或墓主一家的祸福,于是引起风水说和堪舆学的盛行。名门富户竞相寻觅"龙脉真穴",一块寻常之土,一旦被定为吉地,立刻便价达白银千两,并且仅限于卖给本宗子孙。清初户科给事中歙人赵吉士为求真穴落葬父母,广求郡内外堪舆家20余人勘测,终于觅得一块宝地,其穴"风水合局不必言,合抱大木罗列于前,""用秤土法,择土之重者用事,尽开金井,土如紫粉,光润异常,登山者咸贺得地"。又歙县潭渡黄允中请地师四处搜剔,方遇真穴,鸠工启土,则色若五云,光如脂玉。在堪舆家看来,土的颜色和光润度是否真穴的重要标准之一。"吉地本自天成",但还要辅以人力的保护,如果"龙穴沙木一处受伤,则体破气散,焉能发福?"所以坟茔禁步(大体上是穿心4丈)内要添土拔草,并在四周种树护坟。 【百子会】齐云山道教活动习俗。旧时祁门县城百姓赴齐云山进香和游山,自发组织"百子会"。会名有"祁城"、"长生"、"风玄"等,俗称"祁城百子"、"长生百子"、"风玄百子"。百子会由一二百人组成,设若干个"香头"(进香的头领),

每个香头管辖十一二个人,香头的任务是收缴会费、经管帐目和联系进得游客的吃住事宜。农历九月十六日为进香日,香客手持灯笼和纸扎的香亭,绕县城一圈,然后步行上齐云山。在山上先观看各道院道士打醮、进香,后逛华街及领略齐云风光,夜宿长生楼,次日下山返城,会事结束。 【打棍求雨】求雨习俗。流行于旌德县隐龙村。相传某年大旱,两个牧童在村南梅王尖放牛,因草木枯死,牛无草吃,两人便各砍了一根柏树棍,敲打地面以消愁。随首棍打地面的劈啪声,梅王尖山顶飘起了乌云,牧童见状,敲打得更加起劲。乌云越聚越多,不一会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灾。以后凡遇天旱,隐龙村便打柏棍求雨,渐渐演变成一套有动作、有节奏、有造型的打法,并伴以锣鼓伴奏,气氛热烈。全套打法分八拍,第一拍原在左转半个圈,与对打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同时高喝"嘿!"第二拍至第八拍是每拍两脚同时跳一次,一人跳进,一人跳退,棍子互打一下。每拍一个姿势,八拍完毕,又从头开始,如此反复。排列长队相互跳打,称"长龙戏水";围成一个圈互打,称"单珠引龙",图案变化多样。求雨成功,隐龙村民就把求雨棍留着做耖梃,以示风调雨顺。

徽州古建筑概述考试提纲

?第一章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徽州建筑的界定 ? 1 、地理学界定又称“新安”行政区域:歙县、黟县、 祁门、休宁、绩溪、婺源一府:徽州府 ? ?2、文化学概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芽和成形的一种以强化 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建 筑。 第一节自然成因 一、地形、地貌、气候因素 ?1、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a)地域中的山: 北有黄山山脉 ?中有齐云山脉,古称“白岳” 属丹霞地貌 ?东部绩溪、歙县有:天目山余脉及延至歙县、休宁的 白际山脉。 ?西南祁门、婺源、休宁境内由西向东走向的五龙山脉 为浙庐两水发源地。 b)地域中的水: 徽州是新安江的发源地,主要河流多属新安的水系。 2、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日照时数相对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 3、地貌及气候对徽州建筑的孕育作用。 ? a 吸引士族迁徒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村落园林化。 ? b 审美观的形成,性格的铸就的影响又潜在地影响了建筑 风貌。 ? c 万山环顾所形成的屏蔽,有效减少了兵火的侵扰,有利 于保护早期建筑的特征与古韵 二、生态和资源因素 ?地形、地貌、气候造成了资源特征: 山多田少、林木繁茂、雨水充沛、景色宜人、色调素雅 资源影响 a 促使了徽商队伍的形成,而徽商是徽州建筑的“艺术赞助人”,也是使用者,因而其特征也影响了建筑风格及型制。 b 充裕价廉的材料资源,促使了木结构的形成。 c 耕地少、人口多、土地紧,刺激了楼居建筑的流行,也是徽州园林小型化的诱因。 第二节人文因素 徽州建筑萌生于宋元时期,成型于明清 时期,孕育于宋以前。 商周:从发掘的随葬物品来看,文化的发达程度已与中原相近,兵器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古徽州府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 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 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

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研究

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研究 王俊奇对皖南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皖南地区的黄山和婺源的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当地民俗体育的发展,当地的县、乡、村等都意识到了当地民间艺术对旅游业所带来的市场效益,并且政府组织了一些专门的调查人员,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收集和整理,例如仗鼓舞、抬阁、龙凤舞、麒麟舞、背新娘、目莲戏等都为旅游业增加了不少亮点,当游客在旅游参观对这些民间艺术表演都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业市场效益。 郎永春对孝镇的民俗文化进行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点的特点:孝镇人民在民俗体育的认识上,对其在娱乐和锻炼身体方面的功能更加认同,另外也对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教育功能表示赞同;孝镇人民积极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更多的是认为民俗体育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健康,并且还能增加经济收益;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通常是以“口授”的方式流传下来,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如今的民俗体育活动开始用文字将内容和文化记录下来;孝镇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当地居民除了参加本地区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还参加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民俗体育活动。不过调查发现,近几年的民俗体育活动中,参与人数有下降趋势,并且活动主体多以中老年人和妇女为主。 张国栋、刘坚等对我国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力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会能够有效促进民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活动得到更多的开展机会,为民俗体育活动培养了更多的人才,更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民俗体育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尤其是外来文化的融入和影响,人们原来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甚至是价值观都得到了更改:农村青少年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也对现代体育更感兴趣,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无法让他们感兴趣,也就不会去参加民俗体育活动;而且如今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几乎都在城市里打工,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就出现了断层现象;目前社会上浮躁的氛围,使许多人为了经济利益对一些民俗文化任意篡改,或者是胡乱编造,制造一些伪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这些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民俗文化在这些伪民俗文化的肆意横行下,正在逐渐缩小和消逝着。

徽州古老的水利工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7251076.html, 徽州古老的水利工程 作者: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6年第11期 汲水灌溉堨应运而生 徽州山环水绕,山多田少,号称“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土壤瘠薄,不利耕种。徽州河流大都在山间蜿蜒,落差较大,人工汲水费时费力。清顺治《歙县志》卷中这样描述:“地隘斗绝,厥土驸刚而不化。高山湍悍少潴蓄,地寡泽而易枯,十日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骤雨过,山涨暴出,其粪壤之苗又荡然空矣。大山之所落,多垦为田,层累而上,指至十余级,不盈一亩。” “堨”就是徽州人民长期与大自然做斗争,于生产实践中的产物。堨,在徽州方言中读“褐”( hè)或“辉”(huī),为吴楚方言。“堨”相当于堰、坝,多指山区或丘陵地区在河流上人工横斜修建的一种挡水坝式的水利工程。为汲水灌溉,当地民众利用河流之间的自然落差,在河的上游筑坝,蓄积水源,抬高水位,开挖沟渠,引导河水从沟渠中流入田地之中,省时省力。用时关闭水闸,疏浚沟渠;不用时关闭沟渠,除去水闸,于农业生产十分的便利。 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堨”与堤、坝又略有不同。民国《歙县志》记载:“凡叠石累土截流以缓之者曰坝;障流而止之者曰堤;决而导之,折而赴之,疏而泄之曰堨;潴而蓄之曰塘;御其冲而分杀之曰射。”由此可见,“堤”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主要用于截流蓄水;“坝”是拦截水的建筑物或者是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建筑物;“堨”则是蓄水以流,疏而导之,重在利用。 初始,堨的建设十分简单,在河流中选一处相对狭窄的处所,将松木砸入土中为经,以荆条、竹条为纬,上面再覆以沙石、杂草,就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但当山洪暴发时,土堨往往容易被冲塌,需要经常修复,劳民伤财。后来堨的修筑工艺改进,开采山石进行修筑,并修有泄洪口,水位可根据需要予以调节。而且在一些财力允许的地方,开始设置专门人员负责堨的日常维护,称为“堨甲”。据《沙溪集略》记载:本里富堨设堨甲一名,工食谷每年十八斗;隆堨设堨甲一名,工食谷每年十八斗;本里皇呈堨设堨甲一名,工食谷每年二十斗。 管理严格订有管理条例 历代府县对堨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奉府宪示禁”碑,其主要内容为加强歙县西乡鲍南堨、八官堨的管理:“如届春夏水满,不得在该石磅往来,恐防失足;亦不得在于堨内钓取鱼虾,损害石堤,侵挖堨磅;至秋冬水涸之际,近堨居民不得倾倒瓦砾,致塞水道。倘有前弊及簰夫、地棍抽窃堨口木坝,害载水源,许各堨示印,行赴府呈禀,以凭立拿严究,断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旅游管理 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钱红军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养生意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的追求。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是将民俗体育活动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意在为游客在游玩中提供与民俗体育活动有关的游玩项目。民俗体育旅游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而且让游客了解到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本文主要描述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以及对其发展提出的相应对策。 俗语中“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很形象的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和民俗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具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等特点,将其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将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行业潜力。为了解民俗体育旅游在中国乃至国际的市场及发展情况,本文将会详细阐述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而后就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一、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 当前民俗体育旅游逐渐在旅游业发展起来,虽然在发展初期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民俗体育旅游现状并不成熟,仍处于低层次的水平,比如:在开发方面的滞后,在项目的设置上不均衡,在管理方面职能部门的归属不明晰。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开发结构滞后 民委、体育局和当地政府是民俗体育旅游的主要投资主体,在投资结构上略显单一,缺乏多元化,导致民俗体育旅游不能跟随当今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步伐,

明显具有滞后性。虽同为旅游业,却不能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在以后的发展中势必会被架空,前景不容乐观。除此之外,民俗体育旅游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存在着延续不够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民俗体育旅游多会选择在民族重大节日或者全民运动会上进行,这不利于民俗体育旅游的长久发展和后续推广。 (二)项目设置不均衡 很多旅游景区为了增加旅游气氛,宣传旅游景区,仅将民俗体育旅游作为吸引游客的宣传工具,并没有将民俗体育作为景区特色开展,也就是说在当前旅游业大餐中,民俗体育旅游仅是旅游主菜中的配菜,并没有作为一位主菜供游客品尝。在旅游项目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在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设置上,多数景区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各个项目之间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在景区活动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结合上,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 (三)职能部门不明晰 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政府在监管方面相关的法律与规定还不明晰。深究其涉及行业,各地民委、体育局、旅游局都有管理职责,但就是因为“都能管”又会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所以民俗体育旅游的当前情况就是没有统一管理、缺乏开发规划与整体布局。这种职能部门的不明晰就是项目设置不均、开发不足的直接原因。 二、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民俗体育旅游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潜力股,是各个景区以及民俗文化业未来发展中值得考虑的方向。但是在当前的窘境下,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民俗体育旅游业只有在不断突破与改进中,才能进入良性、持续、和谐的发展。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 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姓名:吴晓琳 学号:33 专业:现代文员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她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而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示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能够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

徽州建筑民俗

徽州建筑民俗 作者袁涛指导老师方川 中文摘要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和牌坊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徽州建筑文化民居祠堂牌坊等 Huizhou building folk The author YuanTao guide teacher FangChuan In this The building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features embodied in the village houses, the ancestral temple temples and arch and other buildings

in the entity. The most distinctive style is 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residence village remains, site selection, design, from modeling, structure, decorate beautification layout to reflect on the hill country of the huizhou characteristics, feng shui willingness and regional MeiShi tendenc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izhou culture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build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buildings, i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all the histo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t respect nature, advocate the spirit of harmony living environment, mountains, rivers and set the nimbus of the scenery, melts the custom culture essence, unique style, structured and DiaoLou superb,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old hundreds of years. Building contains the huizhou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from the ris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hen the heyda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til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deology, and has an important history, art, ornamental and use value, as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kills, providing precious example for the building design, structure, and even for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uizhou cultur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arch, etc. The ancestral temple 引言

谈对徽州文化的认识

魅力徽州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学生,而安徽文化最有名的就是徽州文化,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徽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 徽州文化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称雄明、清两代数百年,聚集钱财,富甲一方,因而能广修楼宇,徽商“贾而好儒”,修神庙办学堂投资教育,培养做官的乡亲弟子,并且积极的参与政治,徽商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审时度势,长期奔波于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他们也不忘家乡,积攒钱财来修建房屋,光宗耀祖,因此就有了今天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严谨,题材新颖,总体和谐,充分发挥了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徽匠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在了徽派建筑中。 2000年,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徽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不仅如此,安徽的巢湖,肥东,肥西,六安等地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我们要打造徽匠品牌,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让世人了解认识徽派建筑,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 徽州文化延绵不绝,磅礴久远,自古至今,代代英才于此孕育,再次发光。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为谁辛苦为谁忧;一代思想先驱朱熹“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万古流芳;先天而忧,后天而乐的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万世师表”陶行知,为平民,为农工,俯首教育,孜孜以求。天之骄子,多孕于此,中林敏秀之地,散发着万物清明之灵。徽州文化永存,徽州精神永存。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要做一片绿叶,将根深深地插入这养我爱我的祖国。徽州精神永驻我心,它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乌斯的灯泡;我应该立志成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应该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用徽匠精神支撑自己,为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用自己的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计算机系网管班王菲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研究

中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国栋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 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当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 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 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级教育学博士生。

当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上述概念虽然经过不同的侧重点相互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均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民俗特质。因此,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能够用民俗体育这一概念来统一和代替以上各种概念。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以其独特的仪式性和娱乐性吸引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参与;而人们则经过这些活动,表示对神灵、祖先、自然的崇拜,传递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抒发生活中的各种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 项目编号:1268SS08086 项目负责人:王俊奇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2009年10月26日 本书从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宗教、教育学角度研究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就地域民俗体育文化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与开拓。这部书对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作了一个轮廓性的勾勒。既有全景式扫描,又有重点部位的特写;既有对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又力求提出应用开发的对策;既重视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当代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成果共分八章,三十二节,23万余字,展开对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系统研究。 一、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与历史、宗教、地理的关系 1、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江西民俗体育的形成,从中可以看到江西民俗体育的形成主要与农耕文化、赣文化关系密切,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特征,并在历史进程中糅和了多元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为了深入研究江西民俗体育形成的宗教文化因素,主要查阅了江西四十余部县志、府志,结合民俗体育的相关史料,运用体育史学、社会学,对江西民俗体育形成的宗教文化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中的舞龙、赛龙舟和傩舞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中秋迎龙神求雨,秋醮演地戏踩高跷,重阳登高与道教又有丝连关系。 3、无论哪个民族的民俗体育,在其形成过程中都无一不受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本书对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江西封闭、边缘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自我意识、缺少开放性;另一方面,江西历史上与三苗、荆楚、吴越有紧密关系,则又使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表现出固守正统的向心性和主流性,并朝向多元融合方向发展。 二、江西舞龙与龙舟文化 1、江西境内舞龙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与兴盛,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江西舞龙种类主要有板龙、草龙、竹龙、纸龙和布龙,其中以草龙、板龙起源最早。从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看,表现的是:农耕文化;儒家“中和”思想;以及追求娱乐、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 2、江西龙舟文化既传承了吴越、荆楚的传统文化,又表现了赣文化的特色。从史料记载来看,江西端午节竞龙舟约出现于晚唐时期,到明清两朝,江西竞龙舟十分盛行,花样百出,并开始趋于向娱人性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西龙舟文化表现了健康向上、节日庆典和竞技项目的文化特点。 三、赣皖交界地区民俗体育文化及其比较 1、从社会文化学角度探讨赣皖边界村落“舞龙”文化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点。研究认为:赣皖边界村落有春社、秋社两次舞龙的形式,并构成了赣皖边界地区那种动作殊形、刚柔相济,突出祈禳、驱祟、富有农耕文化特质的舞龙。 2、由于皖西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极其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走访调查等方法,对皖西南村落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皖西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发展战略与思考。为皖西南民俗体育真正走向市场打开销路,真正让徽州古老的民俗体育文化在皖西南旅游事业中发挥出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浅谈徽州人的贫与富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本土的徽州文化。她的内容广博,深邃,包括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菜等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 研究徽文化的学者以及沉醉于徽州美景的游客对徽文化的璀璨总是赞叹不绝。然而,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徽州大地上,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里,可利用的生活资源极其贫乏。徽州处于丘陵地带,在徽杭高速歙县段路两旁,透过车窗,你总能看到在高高的深山上几至山顶,是被人们开垦的大片大片的耕作地。地里的植作并不茂盛,即便隔着那样宽的山沟依然可见泛黄的土地。而你也总能时不时见到一个老妇,肩上扛着一把锄头,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跟在身后田间地头转悠。而生活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人,则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如黄山松一般艰难生存,千百年来孕育出勤劳,踏实,敢于开拓和坚韧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给她的子子孙孙。 当走进他们的住宅,和贫瘠的土地资源相契合的是白墙灰瓦,矮窄门楼的古朴建筑风格。然而,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是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应景。且不说那些达官贵族与经商致富的大户人家,即便是只有两间厢房的小门小户,院子里也一定会用花花草草和几个雕刻着花纹的石凳布置一个简单的园林小景,供主人闲暇时玩赏。央视的一个纪录片曾就徽州人的园艺做过一个专访。在歙县,即便是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观赏的花草。一个几近倒闭的盆景小店,哪怕已无人问顾,老板依然坚持,不为挣钱,只为自己喜爱。 人们为徽州文化的璀璨而倾倒,我也同样为之倾倒,但不仅仅是因其璀璨,而是为其不易。在这样一个土地贫瘠,古时难有与外界通达的山区,古徽州人不是为满足于裹足口腹之饥而蝇营狗苟,而是在这样艰苦,贫乏的环境里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那份超然和豁达,赋予这里的一山一水于之世外桃源之恬淡。而他们自己,比之陶公而无愧。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徽州文化浅谈

《安徽地域文化》 ------课程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关于对徽州民俗及泗州戏的浅谈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 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

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 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 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的形成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

徽派建筑和传统四合院设计建筑中影壁照壁墙尺寸规定

徽派建筑和传统四合院设计建筑中影壁照壁墙尺寸规定在四合院设计建筑中影壁也称照壁、萧墙,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影壁是大门内外的重要装修饰品壁面,影壁墙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修饰品不同的图案,四合院设计建筑中影壁墙的设立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更突出四合院的保私性,还能美化大门的出入口,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讲究,在其墙壁上雕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话语,不但有吉祥顺利的象征还增添了装饰效果,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迭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风水(古称玄术)学上的作用则是用来防止孤魂野鬼闯进四合院里。 四合院别墅图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

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四合院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四合院设计建筑中影壁也是突显主人身分地位格调及财力的一个重要地方,影壁从上到下分三个部分,最上是筒瓦,像房上瓦的作用一样,把雨水引到远离影壁主体的地方,免得侵蚀影壁主体,中间是影壁的主体,一般是条砖砌出框架,中间有各种吉祥文字或是图案。下面试须弥座,上面一般是山海景色。四合院里影壁墙最佳尺寸不能一概而论,四合院影壁从材料品质、位置功能等划分有非常多种,相比其影壁所处空间位置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所需要设计的影壁最佳尺寸也不同。现代四合院设计建筑中最常见的还是四合院大门迎门处的砖雕影壁墙,它的最佳尺寸较为固定,简单来说就是宽度和大门接近即可,太宽从门外很难看到影壁的完整砖雕图案,太窄则显得十分小气,并且挡不住院内的景,毕竟影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