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成人期末病理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也常继发间质增生而体积增大,即假性肥大。全身性萎缩常先累及脂肪及骨骼肌。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3.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

样坏死。

4.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

性细胞死亡。

5.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6.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分解为棕

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表面及切面可见淤血区红色、脂肪变性区黄色相间的条纹状

结构,似槟榔的切面。

8.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9.梗死: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化和坏死。

11.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假膜性炎。

12.肉芽肿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地

结节状病灶。

13.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

异。

14.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

色。

15.副肿瘤综合征:指除肿瘤及其转移灶直接引起的症状之外,伴随发生的由肿瘤引起的一

系列异位激素性和代谢性症状综合征。

16.向心性肥厚: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硬化,持续性血压升高,左心室负荷增加的适应性反应。

在代偿期,左心室肥大但心腔不扩张,甚至略有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厚。

17.风湿小体:在变质渗出和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局部C增生、聚集形成风湿性肉芽肿。

18.冠心病:由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病称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19.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因肺泡腔内的渗出物不能很好地溶解吸收,而逐渐被机

化,使病变部呈红褐色,肉样,而称之

20.肺气肿: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膨胀、弹性降低,称肺气肿。

21.硅结节:由于二氧化矽粉尘在肺内蓄积,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矽尘微粒,形成结节。早

期结节为细胞性,晚期结节胶原化形成胶原性结节。

22.燕麦细胞癌:是肺的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呈梭形或燕麦型,胞质少,似裸

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称燕麦细胞癌。

23.早期肺癌:是指癌块直径<2cm并局限于肺内,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和管壁周围型,

无淋巴结转移。

24.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25.克鲁根勃瘤:胃癌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可脱落致腹腔,种植于腹腔

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常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克鲁根勃瘤。

26.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周边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 伴炎细胞浸润。为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

27.桥接坏死:连接肝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28.假小叶:肝硬变时,由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原有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

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29.小肝癌: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

30.肾病综合征:肾炎时,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常有高脂血症。

31.新月体: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行或环状。

32.粉刺癌:属于导管内癌,主要在导管内生长,不侵犯导管基底膜,切面管腔内有牙膏状,

黄色坏死物,犹如脸部粉刺。

33.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由肺内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

巴结结核三部分病变构成。

34.伤寒小结:伤寒病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吞噬活跃,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

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

35.嗜酸性脓肿:是寄生虫病早期病变,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

粒细胞,多见于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病理学?病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研究方法:①尸体解剖②活体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④动物实验⑤组织和细胞培养

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如何?

答: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 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和血管壁壁出现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毛玻璃样物质,成为玻璃样变。(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即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增(机化、纤维化等)。(3)细胞内玻璃样变,是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如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 小体。

3.坏死的基本病变,形态学类型及结局。

答:基本病变:(1)细胞核的变化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质的改变:由于胞质发生凝固或溶解,HE染色呈深红色颗粒状,如肝细胞坏死出现的嗜酸性小体。(3)间质的改变:由于各种溶解酶的作用,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或液化,与坏死的细胞融合成一片,呈红染的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形态学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4)干酪样坏死;(5)脂肪坏死;(6)坏疽①干性坏疽②湿性坏疽③气性坏疽

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除;(3)机化与包裹;(4)钙化

4.何谓血栓?试述血栓形成的机制。

答: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机制:(1)心血管内摸损伤:损伤面的胶原纤维暴露,使血小板发生粘性变态而易于粘集,黏附在损伤内膜表面。(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状态改变包括血流缓慢,旋涡形成和血流停止。血流状态改变易改变血流的轴流状态,使血小板逐渐析出进入边流,增加与血管壁接触和黏附的机会。(3)血流性质改变:在创伤、产后或术后容易合并血栓形成,由于大量失血,血液中补充了大量幼稚的血小板,这种血小板粘性较大,易于粘集,同时纤维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