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学科学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学科学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中学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得到了国家政府、学校、广大家长和中学生的广泛关注。改革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方案、教师、课程资源及评价等方面。如何改进和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中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研制团队的整合、理论研究的提升、科学课程方案的制定、行政力量的发挥、教师对新方案的适应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科学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建议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有不少地区进行了中学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从东北师大附中的一所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到上海市部分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再到浙江一个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到本次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20
多个年头。
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不但参加实验人数少,而且在实验区,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不但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注意它,而且引起了政府、政协委员等的关注。有赞成者,更不乏反对者。2003年,锦州市政协提案
委员会接到了百余名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对初中的综合课程《科学》提出意见,要求初中《科学》课程重新恢复到课改前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结果在这门课实施了半年后复原。北京市海淀区的科学课改革走完第三个学年时,参与此项改革的学校已经从2000年9月的11所,减少到2008年的3所。而且,就是这3所学校,除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实验部以外,北京123中学和农业大学附中的科学课据说在下学年将变为校本课程。也就是说,由以前的每周4课时减少到每周1课时。而以前被合并入科学课的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又重新回到了课程表上。武汉市教育局于2004年9月选择在全市初一年级进行《科学》课程实验,2005年初,武汉中学副校长、民盟武汉市委副主任邵树人等多名政协委员对全市418所初中开设刚半年的科学课提出多项质疑,呼吁有关部门暂停普及。
二、中国中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们对综合科学课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科学课程方案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得还是不错的,地位是很高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承认的,但不能彻底否认原来的东西。
(2)教师的问题。“《科学》课程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必须是一个理科‘通才’,一般师范院校的初出茅庐者,是不可能做到的”。几乎所有的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都会感到不适应,缺乏积极性。表面上看来“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大多数科学教师“还是希望改回去”。
(3)课程资源问题。《科学》课程中大量地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必须做大量的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很高。“可拿武汉的现状来说,没有一个实验室合乎要求。首先是没有合格的实验员,其次是器材、资金缺乏”。
(4)评价问题。评价问题是最受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家长担心“如果中考、高考相应改革不跟上,还不如以前分科踏实!”目前中考实行的仍是分科考试制度,这显然与课程改革脱节。
可以看出,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行政官员、科学教育工作者、家长、教师、学生都加入了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大讨论,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物的《科学》课程的推进遭遇尴尬。
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离不开适应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广大社会成员的理解与支持。而受中国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大多数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分科科学课程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综合科学课程缺少社会的支持,阻碍了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我国在推进初中《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的重重阻力也说明了人们对综合科学课程的不认可与不支持。
三、推进中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综合科学课程研制团队
1.不同背景的研制团队
任何变革模式的运用,都要对课程变革人员的组成持一个慎重的态度。课程变革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非常复杂,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全部
拥有的,因此课程变革需要以适当的团队方式来进行。团队的组成要能够包括不同背景的人员,如学科专家、教育专家、教师、评价专家,甚至社会人士、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参加进来。而且人员的组成,还要根据课程变革进行阶段的需要进行调整.
2.整合有经验的研制团队
对上述研究表明,中国综合科学课程研制,当时对于中国是崭新的探索,最大的困难是寻找合格的课程研制者,特别是教科书的编写。要求编写者,不但要对理、化、生、地的内容熟悉,而且要充分地理解综合科学课程的理念。国内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我们也组织了专家队伍,但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分科科学,已经使人们难以摆脱“科学知识至尊性”的影响,这些专家也不例外。另外这些专家在他自己本学科领域,在本人的研究方向上是专家,但是对综合科学课程的研制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影响了课程改革方案的质量。如今,中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到今日,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是当地当事人的,那是经过了泪水和汗水换取的,不是他人通过一次或几次调查就能够理解和把握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整合各方对中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有经验的学者、专家队伍来开展综合科学课程研制工作。另外,中国从综合科学课程产生到如今21世纪的综合科学课程的研制者,都是业余的,他们又要做课标,又要编写教材,还有进行实验区的培训,他们感慨:明显地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综合科学课程不宜编写多套教材,而应集中力量编写一套教材,并且有计划地做好修改完善工作。(二)增强综合科学课程理论研究
首先,要加强对国外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为中国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国外对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早于中国,也较成熟。我们要研究国外关于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综合科学课程的教材、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状况、遇到的问题、与中国有哪些相似之处和差别等等。这会有助于认清中国的综合科学课程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推进中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等问题。其次,要结合中国教育状况和国情,加快综合科学课程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国内外教育状况和国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外的综合科学课程理论只能为我们提供借鉴,不能照抄照搬。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的教育状况和国情,找出适合中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道路,发展中国的综合科学课程理论,构建中国的综合科学课程方案。
(三)制定适合中国的综合科学课程方案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课程方案,并不是按照理性的设计就可以成功的。良好的课程方案应该追求完美,但更重要的是其要切实可行,如果不了解一个课程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很难使改革进行下去。附中改革的夭折,表面上是各级领导的换届和校长的离任造成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各方面条件不成熟造成的。浙江的综合科学改革发展历程也表明,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在中国改革的艰难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所无法比拟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困难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课程研制、教师和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资源等等。余自强老师认为“西方国家从分科到综合走了二十年,而我们浙江省用了十来年就过来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话,我觉得中国其它的地方还应该从第一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