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GPS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
基于基站定位和GPS的双定位跟踪系统架构和实现
![基于基站定位和GPS的双定位跟踪系统架构和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2e4426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b.png)
基于基站定位和GPS的双定位跟踪系统架构和实现
严明良;缪一钧
【期刊名称】《今日电子》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本文介绍了实现基于基站定位即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Service)和GPS双重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案,前端通过普通ARM单片机进行控制,将实时坐标信息和异常信息通过GPRS网络发至后台,后台解析后可对目标物进行跟踪定位及处理。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严明良;缪一钧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鹏力高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
【相关文献】
1.基于ArcEngine的GPS定位跟踪系统设计及实现 [J], 陈祥葱;焦德杰;李浩
2.基于GPS/GSM汽车跟踪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张秋霞;王凌云
3.基于GPS的定位跟踪平台设计与实现 [J], 韩琼;张恒;郭际明
4.基于DGPS技术的动态对象实时定位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陈晓苏;逄军
5.基于GSM基站定位的变压器防盗跟踪报警装置 [J], 尹星光;张国栋;温明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整理)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1年整理)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8766e25770bf78a64295435.png)
(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北斗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前期实际北斗模块定位误差统计分析申得出了北斗模块的定位误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北斗模块定位误差分布的规律,利用在同一块电路板上的双天线模块接收北斗定位信号,将定位信息传给TMS320F28335DSP芯片,DSP对北斗模块给出的定位信息做实时算法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定位信息传给嵌入式ARM芯片,ARM芯片在TFT液晶屏上更新定位信息,同时根据用户要求来设置北斗模块的工作模式。
在接收不到北斗定位信息时DSP利用UKF滤波算法,将预测定位信息发送给ARM芯片,并标记为预测信息,且显示在TFT液晶屏上。
基于双GPS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
![基于双GPS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https://img.taocdn.com/s3/m/a3dc07e3700abb68a982fbfb.png)
第35卷第3期2010年5月测绘科学Sc i ence o f Survey ing and M app i ng V o l 35N o 3M ay作者简介:李可心(1980 ,男,河北隆化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雷达数据处理。
E m a i:l l ekex i n @126 co m 收稿日期:2008 10 22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BZ20070278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可心,夏宏森(沈阳炮兵学院电子侦察指挥系,沈阳 110162摘要通过对目前武器装备定位定向手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定位定向的基本原理,并对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实践证明,该系统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满足武器装备作战使用的要求,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定位定向;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中图分类号 P22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307(201003 0180 031 引言在未来战争中,自行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等间瞄武器和侦察定位装备(统称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影响这些武器系统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测地保障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能否为这些装(备提供全天候、实时、快速、准确地测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炮兵火力反应的速度和侦察定位的精度,甚至关系到战斗的成败。
由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作战行动将不分昼夜连续实施,而我军目前的测地保障受测地车、测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夜间实施的难度较大,并且增加了组织协同的复杂性。
当对载体定位定向的时间和精度要求较高时,以往只能采用基于惯性技术的导航寻北仪,这种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一般在30万以上。
G PS 一般只用于定位,无法对载体进行定向[1]。
基于uClinux的GPSOneGPS双定位信息接收(精)
![基于uClinux的GPSOneGPS双定位信息接收(精)](https://img.taocdn.com/s3/m/d3c5672d31126edb6f1a10e9.png)
基于uClinux的GPSOne/GPS双定位信息接收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
关键词:Butte摘要阐述uClinux串口编程的基本方法;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几种I/O模型,特别对基于select的I/O复用模型在监听多个设备时的适用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多个串口下使用轮询方法和使用select机制处理的差别;结合GPSOne与GPS双定位导航系统的实例,给出双串口定位信息接收的软件实现方法。
关键词GPSGPSOneselectI/O复用串口GPS是当前在导航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定位技术之一,但GPS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例如,当GPS终端在建筑密集的地方或在高架桥底下等恶劣的地理位置时,定位信号比较容易丢失,往往难以获取有效的定位信息。
由美国高通公司开发的GPSOne定位模块,提供的定位信号是基于网络与蜂窝的定位技术。
即使在卫星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联通的网络信号,利用蜂窝定位技术,就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定位信号。
此信号可作为GPS信号丢失情况下的一种补偿信号。
GPSOne是传统GPS定位技术与CDMA网络技术巧妙结合的混合型定位技术,即GPSOne=AGPS+AFLT+CellID。
它是第一种可以在室内稳定工作的基于GPS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唯一商用的GPS定位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经济有效的集成型无线GPS解决方案。
利用GPSOne能够弥补GPS自身不足的这一特点,本导航系统的定位信息获取模块采用GPS和GPSOne双定位方案,以实现更精确、可靠的定位。
北斗GPS 双模定位接收机的设计及相关定位技术的实现
![北斗GPS 双模定位接收机的设计及相关定位技术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44fa2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0.png)
北斗GPS 双模定位接收机的设计及相关定位技术的实现缪琦
【期刊名称】《移动信息》
【年(卷),期】2022()5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定位技术已逐渐成为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中的北斗 GPS 双模定位接收机的高精度导航终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该接收机体积小、携带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航天国防建设。
文章介绍了北斗 GPS 双模定位接收机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双模机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最后对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定位技术进行了实现,以供参考。
【总页数】3页(P0069-0071)
【作者】缪琦
【作者单位】深圳市派讯威电子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67
【相关文献】
1.一款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2.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技术的施工定位系统在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中的应用
3.北斗/GPS双模双频信标差分定位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4.北斗/GPS双模卫星授时/无源定位一体化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技术的施工定位系统在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5a1ef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4.png)
1、在复杂环境下定位精度和稳 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2、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耗, 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3、可以研究更多种类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和模块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适应 性和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以及各种新材料 的出现和工程技术的进步,相信我们将能够设计出更高效、更稳定、更低成本的 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测试方法
为了验证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的性能,我们分别进行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 试。在静态测试中,我们将系统置于固定位置,并使用GPS模拟器生成模拟信号, 以测试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在动态测试中,我们将系统安装在运动平台上, 并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静态测试中,系统的定位精度为2.5米, 稳定性较好;在动态测试中,系统的实时性较好,但在高楼林立、山区等复杂环 境下定位精度会受到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复杂环境下卫星信号被遮挡,导 致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下降。为了改进这一现象,我们计划采用更多卫星信 号接收器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 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
01 引言
03 系统设计 05 结果与分析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测试方法 06 结论与展望
引言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快速发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已成为广泛应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的重要技术。为了 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系统成本,本次演示旨在设计一种基于STM32 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
此外,我们也对系统的功耗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系 统的功耗为120mA,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而在定位模式下,系统的功耗会略微 增加至150mA左右。考虑到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高集成度,我们认为该功耗水平 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基于单片机的GSM(GPRS) GPS双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SM(GPRS) GPS双定位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6ab7bf1a37f111f1855b09.png)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在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合理调度、安全管理等方面GPS 定位监控系统已经广为应用。
GPS定位技术的应用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
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
通过短消息形式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监控指挥中心,监控指挥中心便可将定位信息与电子地图匹配从而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
但是GPS卫星定位时GPS天线要求对天空要有漏斗型的15°净空视角且受云层的影响大。
对于交通运输等行业GPS跟踪导航来说,需要实时对车辆进行跟踪,故当GPS卫星信号由于建筑物及树木等的遮挡而使 GPS无法进行正常的导航跟踪和定位。
而基于GSM网络的位置服务恰恰能弥补GPS定位的这一缺点,并且GSM网络覆盖广无盲点且能将位置信息传送到远端。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一种把GPS 和GSM网络定位集成在一起的双定位终端,该终端结合了GPS和GSM网络定位的优点,克服了GPS定位盲点较多、GSM网络定位精度较低的缺点,性能明显提高。
2 系统概述2.1 定位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一种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可提供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高精度的时间信息。
GPS接收机通过接收其视线内的任意几颗卫星播发的导航信息,换算出自身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都开通了位置服务功能。
只要选用支持STK(SIM TOOL KIT)的SIM卡,并且当地网络开通了位置服务,即可通过STK命令得到位置信息。
STK命令是一组开发增值业务的命令,一种小型编程语言,它允许基于智能卡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运行自己的应用软件。
STK卡就是带有STK功能的SIM卡。
STK命令会因GSM模块生产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别,具体可以参考厂家的《STK命令用户手册》。
一款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一款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5a4283e453610661ed9f492.png)
个单 元融 合 的过程 。 第一 代 : 2 O世 纪 9 0年代 , 3段 式设 计 , 集 成 度
低, 三部分 电路 都 是分 立 芯 片 , 如 图 1所 示 中各 个 模块 所示 ;
适 中的北 斗模块 , 原 位替 换 G P S模 块 。
目前 国外 正 在 研 发 第 四代 GP S芯 片 , 向小 尺 寸、 高灵 敏度 、 低功 耗 、 多模 ( 兼 容 Ga l i l e o等导航 系 统) 、 A— G P S方 向发 展 , 与多 种应 用 高 度 整合 , 如 图 1外框 所示 ; 软 件处 理正 朝 弱信 号 捕 获 、 高动 态 、 室 内定位 等 方 向发 展 , 终端 产 品体积 日趋 轻薄 短小 。 北 斗模 块专 用 芯片 , 主要 包括射 频 和基带 信 号 处 理芯 片 , 构成 了北 斗模块 的 核心部 件 。 目前 中国
1 国外 GP S芯 片 发 展 概 况
G P S模 块是 伴 随 GP S芯片 的发展 而 壮大起 来 的。芯 片是 GP S模 块 的关 键 部 分 之 一 , 芯 片 的优
第二代 : 2 O世 纪 末 , 2段 式 设 计 , I NA、 滤 波 器、 混 频器 、 频 率 合 成 器 及 振 荡 器 等 整 合 在 一 块
关 键 词 :北 斗 / GP S; 双模 定位 ; 导 航 模 块
中图分 类号 : P 2 2 8 . 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9 2 6 8 ( 2 0 1 4 ) 0 2 — 0 0 3 4 — 0 4
0 引 言
2 0 1 2年 1 2月 2 7日中 国政 府 向全 球 宣 布 , 北
基于双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基于双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222fe3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a.png)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26218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4.20C N 102026218 A*CN102026218A*(21)申请号 200910174734.0(22)申请日 2009.09.13H04W 24/00(2009.01)H04W 64/00(2009.01)(71)申请人白中泽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路7号34号地块科技园5区401室(72)发明人白中泽(54)发明名称基于双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网络及移动通讯基站寻找目标的方法和系统,至少包含两个相角仪和一个目标源。
相角仪安装在基站上,与基站相连,当收到监控中心发出的所需查找的目标的目标代码,则接收众多目标源发射的信号并选择出指定目标的信号,计算出其目标的方向。
当用户要搜索某一目标源时,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激活目标源发出无线目标信号,在目标源附近的至少两个基站的相角仪可得其方位角,再交给监控中心计算处理得出目标源的位置,发送给用户。
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能克服基站定位精度不高的不足;又能解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易受物体屏壁影响,覆盖面不全的问题,也能解决单纯的无线定位与接收装置距离有限的不足。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1.一种基于双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及一个以上目标源,用来表示处于运动及静止状态的目标物;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用户端,用来搜索、接收并显示目标源的方位信息及相关实时信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通信基站,用来接收或发送无线信号;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相角仪,相角分别安装在两个通信基站上用来测定目标源的方位角;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监控中心,其中监控中心根据相角仪测定目标源分别相对于两个相邻通信基站的夹角及两个相邻通信基站的已知距离通过两角一线的方法计算出目标源的高精度方位信息。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0475a4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3.png)
2021年第1期信懇与电胭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获件开成与雇用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苏日古格于新海•国芳王睿聪(河套学院机电工程系,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本文采用高性能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通过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及有源天线采集定位数据,并用 上位机显示PVT信息,最终实现了成本低、延展性强、可广泛应用的双模定位系统。
通过外场测试验证发现,该系统的 定位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测试;北斗/GPS;STM32单片机中图分类号:U463.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 (2021) 01-123-03Design and Test of Beidou/GPS Dual-mode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STM3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U Riguge,YU Xinhai*,GUO Fang,WANG Ruicong(Department o f M echanical and E le ctrica l Engineering,Hetao U niversity,Bayannaoer Inner M ongolia015000, China)A b s tra c t:This article uses high-perform ance STM32 sin g le-c h ip m icrocom puter as the control system,collects positioning data through the Beidou/GPS dual-m ode positioning module and active antenna,and uses the host computer to display PVT inform ation, and fin a lly achieves low-cost,strong scalab ility,and w idely applicable dual-m ode positioning system.Through fie ld test verifi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ystem has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strong pra c tic a b ility.K e y w o rd s:test;Beidou/GPS;STM32 m icrocontroller〇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3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基于BDS_GPS双系统的定位算法实现与精度分析
![基于BDS_GPS双系统的定位算法实现与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93617a650e52ea5418983d.png)
):同单系统定位解算一样,在第k 次牛顿迭代中,将(4)通过一阶泰勒展开式进行线性化,得到线性化矩阵方程:G Δx Δy Δz Δδt B Δδt G ⎡⎣⎢⎢⎢⎢⎢⎢⎢⎢⎢⎢⎢⎢⎢⎢⎤⎦⎥⎥⎥⎥⎥⎥⎥⎥⎥⎥⎥⎥⎥⎥=b (5)(-1(m)k-1,-p(m)B,k-1,-q(m)B,k-1)表示接测向量的方向余弦。
利用加权最小,继续牛顿迭代算法求可解出定3BDS_GPS双系统码伪距差分定位模型图1局域差分增强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码伪距差分技术通常被用在局域差分增强系统中来提高接收机定位精度。
其中,基准站接收机利用标定过的基准站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计算出码伪距差分报文并通过发射电台播发给流动站设备。
码伪距差分报文主要包括,基准站位置信息、BDS和GPS的载波相位平滑码伪距差分修正量、修正量变化率ρ5r。
Δρr=r r-ρr=-(E r+δt r-τr+I r+T r)(6)ρr=ΔρrΔt(7)设定t为流动站接收到的伪距时间,t0为码伪距修正量的时间,以BDS卫星m为例,其修正后的码伪距为式(8):图2各定位方式可用星数目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程方向的精度均优于单系统单点定位站码伪距差分报文的修正,BDS_GPS双了接收机间的公共误差,其码伪距差度相对于其他三种定位结果有了显著5结论本文介绍了BDS_GPS双系统单点和码伪位的模型和原理,利用项目自研的流动站接准站的数据,在VS2010平台上实现了相应算实验数据可知:(1)相对于GPS,BDS可(下转第图3各定位方式HDOP值变化图4各定位方式VDOP值变化图5各定位方式水平方向偏差值变化图6各定位方式高程方向偏差值变化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1238a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d.png)
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导航系统(BDS)的发展,导航接收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传统的导航接收机无法满足精确定时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双模导航接收机的设计方案,即同时接收GPS 和BDS卫星信号,并通过精密授时算法来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首先,在硬件设计上,我们选择了高灵敏度的接收机芯片,并使用高性能的天线来接收卫星信号。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双路接收机并行工作的方式,确保在某一路信号受干扰或遮挡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首先对接收到的GPS和BDS卫星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信号解调、载波相位估计等。
然后,通过差分定位算法得到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卫星系统的精确时刻进行比较。
通过精密的时间同步算法,我们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结果,并输出给用户。
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精度和可靠性。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系统的时间同步误差可达到毫
秒级别,满足大部分应用场景的需求。
同时,在复杂的环境中,系统的可靠性也能够得到保证。
总之,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双模导航接收机精密授时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接收GPS和BDS卫星信号,并通过精密授时算法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精度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系统的性能,并探索更多应用领域的可能性。
双GPS定位定向系统
![双GPS定位定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5915ec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2.png)
双GPS定位定向系统
王先全;吴敏;董淳;庄秋慧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3
【摘要】针对GPS载波相位测量相对定位可以达到毫米级精度,利用GPS载波相位测量方向可以达到较高精度的情况,在阐述了载波相位双差测量方向的原理、坐标系变换和应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基线矢量的基础上,讨论了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的算法.测试表明,该算法达到了设计指标.
【总页数】4页(P5-8)
【作者】王先全;吴敏;董淳;庄秋慧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汽车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汽车学院,重庆,4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2
【相关文献】
1.GPS定位定向系统的研究 [J], 胡国辉;范胜林;袁信
2.基于双天线的高精度GPS定位测向系统及其在无人水面艇上的应用 [J], 吴玉平;王建华;杨钊
3.卡尔曼滤波在无人水面艇双天线GPS定位测向系统中的应用 [J], 杨钊;王建华;吴玉平
4.GPS定位定向及在分队训练系统中的应用 [J], 王宇颢;王佳笑
5.GPS定位定向系统的研制 [J], 范胜林;胡国辉;林雪原;袁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天线GPS定向接收机工作原理说明
![双天线GPS定向接收机工作原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e7964dd76a20029bc642d02.png)
双天线GPS定位定向接收机工作原理及组成
一、设备的基本组成及框图
定位定向接收机有两部分基本组成:主机、接收天线。
基本原理框图如下:
主机:主机内部(基本定位定向功能)由两块接收机板卡和一块主控电路板实现。
二、基本工作原理:
主机工作时,两块接收机板卡分别接收前、后天线的卫星信号进行自身的位置信息解算;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其中一块接收机板卡(如接收机1)作为基准向另一块接收机板卡(如接收机2)发送位置解算修正信息,使“接收机2”在进行位置解算时受基准“接收机1”的相对限制(在这里,具体那个接收机作为基准,是可以初始设定)。
两块接收机板卡在工作时,分别把自己解算的位置信息及卫星原始信息发给主控电路板的核心信息处理器。
处理器中定向算法通过利用接收机发过来的信息及根据卫星接收天线间距离不变的条件求解两点连线与真北的夹角。
主控电路板根据项目应用的需要设计,基本有电源管理电路、信息处理电路、状态管理电路和接口管理电路。
基于双天线的RTK-GPS 定向方法
![基于双天线的RTK-GPS 定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a3c386168884868662d6bf.png)
基于双天线的RTK-GPS 定向方法作者:夏佩王峰黄祖德邱文添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2期一、引言目前,大部分对于导航技术的研究,都是采用GPS、光学测量、红外仪器、惯性测量单元和机器视觉系统等。
其中光学测量和红外仪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实时性差;惯性测量单元的价格昂贵,安装和使用都有很多限制条件;机器视觉操作系统庞大,性能不稳定。
GPS 系统进行姿态测量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1]。
除此之外,GPS系统不会有红外仪器对扫描范围的限制,在白昼和黑夜均能进行良好的测量;同时也不会有类似惯性测量单元积累测量误差。
GPS 定位技术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是RTK 技术,RTK定位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实时动态技术。
RTK 根据基站和流动站之间测量误差具有空间相关性这一特点,用差分消除了流动站测量数据中的绝大部分误差,从而实现实时高精度定位。
因而,将RTK-GPS 应用到姿态测量方面十分具有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基于双天线RTK-GPS 定向方法中,基站测量值分别与固定在载体上两个天线的载波相位测量值进行载波相位双差处理,得到两个双差的观测方程,继而分别得到基站与两个天线的基线向量,通过向量运算最终可以得到天线之间的基线向量。
基线向量经过坐标转换,可得到载体的航向角和横滚角。
二、双天线定向技术与原理2.1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2.2 载体方向角表示载体的方向角通常指载体坐标系相对于当地地理坐标系的夹角[2]。
定义载体方向角的东北天(ENU)坐标系。
在双天线测量过程中,ENU 坐标系以基准站的位置作为该坐标系原点,以当地的的东、北、天(上)向为X 轴、Y 轴、Z 轴。
载体坐标系通常是以载体重心为坐标原点,以载体运动方向的主轴线为X 轴正向,Y 轴垂直X 轴指向载体的左右侧,Z轴正向与X、Y 垂直正交[3]。
因此,得到ENU 坐标系下的基线向量,就可以解算出姿态角。
双天线定向求解基线向量为单个二维向量,只能求出载体的偏航角和俯仰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3期2010年5月测绘科学Sc i ence o f Survey ing and M app i ng V o l 35N o 3M ay作者简介:李可心(1980 ,男,河北隆化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雷达数据处理。
E m a i:l l ekex i n @126 co m 收稿日期:2008 10 22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BZ20070278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可心,夏宏森(沈阳炮兵学院电子侦察指挥系,沈阳 110162摘要通过对目前武器装备定位定向手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定位定向的基本原理,并对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实践证明,该系统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满足武器装备作战使用的要求,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定位定向;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中图分类号 P22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307(201003 0180 031 引言在未来战争中,自行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等间瞄武器和侦察定位装备(统称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影响这些武器系统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测地保障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能否为这些装(备提供全天候、实时、快速、准确地测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炮兵火力反应的速度和侦察定位的精度,甚至关系到战斗的成败。
由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作战行动将不分昼夜连续实施,而我军目前的测地保障受测地车、测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夜间实施的难度较大,并且增加了组织协同的复杂性。
当对载体定位定向的时间和精度要求较高时,以往只能采用基于惯性技术的导航寻北仪,这种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一般在30万以上。
G PS 一般只用于定位,无法对载体进行定向[1]。
为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研制设计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
该系统内置两台GPS 接收板,采用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对载体的定位定向,具有成本底、性价比高、使用范围广、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的特点。
2 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 1 系统结构组成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组成框图中心计算机选用STX 接口连接形式的嵌入式PC ,用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及数据处理。
该模块体积小、功耗低,对外接口形式方便、可靠。
模块通过STX 接口直接连接用户自行开发的特殊功能底板,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嵌入式应用,减少中间连接环节,提高了可靠性。
G PS 接收板采用较为先进的A shtech G 12接收板,其作用是处理从天线过来的卫星信号,转化成能够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
A sh tech G12接收板以其优越的性能在高精度海、陆、空导航应用中建立了一个新标准,这种功能强大的12通道接收机为实时导航、定位和原始数据输出提供20H Z 更新率。
G12差分精度优于40c m,定位等待时间小于50m s ,它提供的精确三维位置可以满足高端OE M 系统集成的应用要求。
G 12融合了全视野跟踪,能同时跟踪12颗星且失锁后的重捕时间小于2s ,获得的定位精度优于40c m,且几乎于捕捉到卫星后立即得到这样的精度,不精确的信号由RA I M (接收机自主完善性监测消除,而且A sh tech 的选通相关技术能有效地消去多路径效应,从而获得最佳的定位精度。
该系统配有RS 232定位定向数据输出接口,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数传通讯的功能。
战时根据作战需要,可扩展为数字化自动定位定向指挥系统。
为保证装备的统一供电要求,该系统采用+12V 电源供电。
2 2 定位原理G PS(G l oble P ositi on i ng Syste m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G PS 接收机对卫星发出的伪距信号进行解码,计算出地球上的绝对位置,为了获得定点的定位信息,必须同时依赖四颗卫星。
按照定位方式,G PS 定位可以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
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的位置,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虽然设备简单,但是由于受到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的影响,其定位精度较低,约为5~10m 的精度级。
差分G PS 分为两大类: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其中载波相位差分(R ea l T i m eK i ne m atic是一种将GP S 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经实时解算进行数据处理,在1~2s 时间里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2,3]。
本系统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将其中一台GPS 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另一台作为移动站,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载波相位差分可以抵消系统的公共误差,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载波相位差分的观测模型为:= +c d T -d t + N +d tro p -d io n +d p r al + 式中: 相位测量值,m;星站间的几何距离;c 光速;第3期李可心等基于双GP 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T 接收机钟差;d t 卫星钟差; 载波相位波长;N 整周未知数;d tr op 对流层折射影响;d io n 电离层折射影响;d pral 相对论效应;观测噪声参数。
因轨道误差、时钟差、电离层折射及对流层折射影响难以精确模型化,所以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双差观测值方程来解算[4],在定位前需先确定整周未知数。
在该系统中,采用伪距和相位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用伪距求出整周未知数的搜索范围,再用L 1和L 2相位组合和后继观测历元解算和精化。
利用伪距估计初始位置和搜索空间,快速定出精确的初始位置。
2 3 定向原理本系统的定向原理如图2所示。
利用两台GPS 卫星信号接收机的原始数据输出,通过载波相位快速差分定位软件,精确解算出两个天线中心的相对位置坐标 x 和 y 。
X =X 2-X 1; Y =Y 2-Y 1则有: =arc tan YX图2 系统定向原理示意图依据 X 和 Y 的正负取值及 ,即可得到两个天线中心连线的方位角AZ ,并在同时给出两个天线中心的W G S-84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和投影变换可转换为当地的平面直角坐标,进而实现定向。
在两个天线相距较近(小于100m 的情况下, X 和 Y 的误差小于5mm 。
3 关键技术的实现3 1 坐标转换G PS 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是以经纬度表示的W G S 84坐标系。
该坐标系是协议地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在地球质心,为了获得便于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进行高斯克吕格投影计算,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 ,其坐标系的横轴为赤道,纵轴为中央经线,坐标原点为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5],高斯投影计算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高斯投影原理图高斯投影计算的条件为: 中央经线和地球赤道投影成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高斯投影中为了限制长度变形,采用等角分带投影计算; 投影后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高斯投影的计算公式为:X B O =C O B cos B C 1s i n B +C 2sin 3B +C 3s i n 5B t =tan B l =L -L O m O =l cos BN =1-e 2sin 2B 2=e 21-e2cos 2Bx =X B O +12N t m 2O +1245-t 2+9 2+44N t m 4O+172061-58t 2+t 4N t m 6O y =Nm O +161-t 2+ 2Nm 3 O+11205-18t 2+t 4+14 2-58 2t 2Nm 5O式中:L 、B 为转换前的经纬度坐标;x 、y 为转换后的高斯坐标;L 0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坐标, 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长半轴,e 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第一偏心率;C 0、C 1、C 2、C 3为与点位无关而只与椭球参数有关的常数。
经过高斯投影计算便可以由GPS 接收机输出的WG S-84坐标系经纬度信息解算出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系纵、横坐标。
再进行相应的坐标系平移和旋转,便可以计算出军方采用的BJZ54坐标系中的位置。
3 2 GPS 数据采集图4 G PS 数据采集流程图G PS 数据的采集过程如图4所示。
G PS 接收机数据从遥测数据中分离出来后,利用星历数据计算出观测到的卫星位置,然后对RTCM SC 104标准格式数据进行解码,得到伪距改正数和伪距改正数变化率和星历数据,然后进行实时定位解算。
为得到高精度数据,定位解算前对下列误差的修正: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折射、多路径效应、相对论效应、钟差、SA 频率抖动、卫星轨道误差、地球旋转改正、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地球固定潮改正等,目前这些误差改正模型可在相关资料中查找。
3 3 定向精度为了保证火炮或者雷达能够进行准确的标定,要求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定向精度。
由于两个G PS 天线间距已知,把这一条件引入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 - ion -tro p +cv t a -cv t b - N 0 对观测方程进行优化处理,使相对水平定位精度达到3mm 。
根据两点定一线的原理,定向精度取决于两点的相对水平定位精度和基线长L (即两天线中心的水平距离,当基线长为L (m 时,3mm 垂直基线方向的相对定位误差带来的定向误差为arc tan 0 003L,由于3mm 的静态相对水平定位误差是均匀分布的,而平行于基线方向的相对定位误差不会产生定向误差,只有垂直基线方向的相对定位误差才会产生定向误差,所以实际的定向误差多数情况下要小于arc tan 0 003L 。
L 一般大于2,则arctan 0 003L近似等于0 003L ,所以理论上定向精度优于0 003L弧度。
4 试验结果与分析为验证本系统的有效性,取基线长度L 为3m ,多次试验所得到3m in 和4m i n 定向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如表1和表2所示,当基线长为3m 时,3mm 垂直基线方向的相对定位误差带来的定向误差为0 95密位,实际的定向精度要小于0 95密位,摸底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定向精度优于0 70密位。
而传统炮兵射击对测地保障的要181测绘科学第35卷求为方位误差小于1m i,l即采用本系统3分钟得到的定向结果百分之百满足要求。
时间长一些,所得到的精度会更高。
即使所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对本系统的定位定向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也完全满足装备的作战使用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测地分队需提前进入测地保障,该系统大大缩短了定位定向的时间,降低了组织协调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