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乙地和丙地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1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520211

第十三章测试题(2020·某某某某期末)绿洲化是与荒漠化相反的一种过程,是指在干旱区荒漠的大背景下,人类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熟化土壤、栽培作物、营养林木,使绿洲扩大的过程。

下表示意艾比湖流域不同年份绿洲变动情况(百分比为不同景观类型占整个流域的比例)。

据此完成1~3题。

A.水源B.地形C.土壤D.矿产2.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绿洲化的主要内容是( A )A.开荒力度增加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规模植树造林D.湿地开发为耕地3.2000~2005年,艾比湖流域( D )A.水域面积减少B.植被覆盖面积增加C.出现逆城市化D.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解析] 第1题,要仔细获取材料中的信息,绿洲化的概念中提到“人类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熟化土壤、栽培作物、营养林木,使绿洲扩大的过程”,绿洲化这一过程首先是灌溉系统的改善,其作用主要是提供水分,才能够使绿洲扩大。

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绿洲化绿洲景观比重增加最多的是耕地,进而可以判断绿洲化的主要内容是开荒力度增加。

第3题,2000~2005年间艾比湖流域绿洲化所占比重下降,表明荒漠化面积增加,由此可以判断其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2021·某某模拟)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B )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5.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解析] 第4题,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流。

第5题,根据图示曲线,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不断减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变薄,可侵蚀的土壤少。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答案:(1)内蒙古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 “三北”防护林
(3)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靠近沙源地,植被稀少
(4)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降水较多
(5)地表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的破坏
17.答案详解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2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
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4分)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2分)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2分)起垄种植
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4分)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
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4分)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4分)18.(1)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南北海拔较低;北麓较缓,南麓较陡;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2)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的调节作用;主要受暖湿西风影响;海拔较低
(3)径流量大;流速快;汛期出现在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 含答案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 含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A)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

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

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态变化写照。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 )A.一个种群B.一个生物群落C.一个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2.要想使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答案 1.C 2.C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4.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水分、气温B.土壤水分、坡度C.气温、光照D.光照、坡度答案 3.D 4.B(2019·吉林百校联盟9月联考)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据此完成5~6题。

5.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6.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建设人工草场②控制载畜量③实施退耕还草④发展草原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5.B 6.A(2019·安徽淮北一模)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一)【岩石圈】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类型:断块山。

原因: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二)【工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869万km2,人口 2300多万,经济发达。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 互补性强,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目前中国己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下图为澳大利亚 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下表为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及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工矿产 品构成表。

电机,家用电豁、者像没自、 进口产品 保炉、盅装.统蛆品、颐、粕 包、玩具等被M 石、£化偌、原油、旗、 的口产品偏、混&石、倒于石莽(1)说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的主要布局特点。

(2)从经济合作互补的角度,分别指出中澳两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靠近沿海或东部沿海布局;靠近资源布局。

(2)中国的优势条件:加工、制造业基础好,规模大、体系全。

中国的市场大,劳动力丰 富,且劳动力成本低。

澳大利亚的优势条件:人均资源丰富(或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1)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量降低。 (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威 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 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破坏原因
樵采天然植被作 为燃料
采挖药材、发菜, 增加收入
为求得短期经济 利益,尽可能多地 放牧牲畜
危害
严重破坏植被,易 造成风沙侵蚀
加速了草原退化 和沙化进程
过度 开垦
水资 源利 用不当
干旱、半干旱沙质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土壤地区
草原地区
挖掘水井
绿洲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 恶化
(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③塔里木河中上游
思路点拨:第(2)题,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生态环境,①错误;可 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②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 分配水资源,③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 不适宜,④错误。故C项正确。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情导航 案例探究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1.荒漠化及防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易错易混·再判断 (1)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是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 ) (2)尼罗河流域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尼罗河流域各国平均分配水资源。 (×) (3)尼罗河流域各国区域水电开发与电力联网建设可以协调利用尼罗河的 水资源。( √ ) (4)对尼罗河流域进行协作开发的目的是帮助流域内各国摆脱贫困,加快经 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 )
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1.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发源于 东非 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 中海,全长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 长 的河流。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 米,涉及11个国家。 (2)支流 ①白尼罗河:发源于 赤道 附近终年多雨地区。 ②青尼罗河:上游地处 埃塞俄比亚 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 经 沙漠 地区。 (3)资源状况:尼罗河流域属水资源 短缺 地区。
(2)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 P94图4-2-6“尼罗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探究 以下问题。 ①尼罗河上游维多利亚湖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过度用水,湖水水位下降;过度捕捞,鱼的种类、数量减少;围湖造田,破 坏湿地;废水排入,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等大量繁殖,影响 生态环境。
②青尼罗河流域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开垦耕地、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青尼 罗河泥沙含量增加,流域旱涝灾害多发,部分地区造成荒漠化。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
新教材动向
新高考趋势
新教材本部分内容变化很大,知 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流域内的地理条
识体系差别很大,案例选取由“长 件,考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结合
江流域”变为“尼罗河流域”。从 材料和流域开发状况,考查流域内部水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2.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 )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根据2015年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披露,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多的国家。

2000年至2012年,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面积高达6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③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峰。

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范文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1/ 7问题考点 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荒漠化的防治内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容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原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则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荒漠化的防治重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点地进行综合整治耕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荒资源漠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化干旱的内陆地区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的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绿洲外围策的沙漠边缘封沙育林和利用生物措地带措施和工程措生物措干旱地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相施施构筑防护施区的绿洲地带结合的防沙林带体系建立农田防护绿洲内部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调节农、绿洲边缘的荒地林、牧用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之间的关系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的途径:营造薪炭林、兴建沼径解决农牧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荒漠化防治的现状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3/ 7(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单元精选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单元精选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含答案

一轮复习单元精选卷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下图示意某沙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2.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A.地表径流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高山冰雪融水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形成图中沙丘的地质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4.下列属于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 )①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②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④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影响图中水泵房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①聚落②铁路③人工植被④河流⑤农业用地⑥草方格沙障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7.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8.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江西省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多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4万多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第一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 乱砍滥伐B. 生活习惯C. 执法不严D. 气候变迁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 先移民,后治理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 建水电站1.A2.B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3.A4.D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办,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面积1886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22.57万人。

洛川县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

图9示意陕西省洛川县及其乡镇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洛川县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 C.过度并垦D.过度开矿6.如果要制作一幅反映该县各乡镇的水土流失现状图,需要的地理信息图层主要有( )①等高线图②人口密度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植被覆盖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C 6.D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7.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A 坡度 5 °,坡向西北坡B 坡度15 °,坡向南坡C 坡度40 °,坡向西南坡D 坡度50 °,坡向东南坡8.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毁林开荒B .城市建设C .修筑公路D .旅游开发7.B 8.A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 2002年素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一、选择题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

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1~2题。

1.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11.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10.C 11.B 解析第10题,草方格沙障是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里,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

其作用一是使地面更粗糙,减小风力,二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以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11题,沙漠土壤化只需要增加土壤黏合剂,就可达到效果,而草方格则需要经过不断收集水分,从而增加土壤黏合度,所以需要时间长;同时沙漠土壤化技术需要科技水平高,主要是化学黏合剂,对环境危害相对较大,该技术科技水平高,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读表完成3~5题。

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程度(t/km2)高原山地643.2高原盆地190.6高原峡谷16.03.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过度垦殖D.过度放牧4.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 )A.坡耕地B.撂荒地C.经济果木林D.水土保持林5.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多,水土保持良好B.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3.C 4.A 5.B 解析第3题,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属于自然原因,故A、B错误;贵州省牧业并不发达,故D错误;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会加剧当地石漠化。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5页
系列丛书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6页
系列丛书
10.调査发现,西双版纳缓坡地区的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 难以形成,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 )
A.水分缺失 B.光照不足 C.土壤贫瘠 D.白蚁侵害 解析: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说明橡胶树耗水 量大,同时由于橡胶树的根尖及浅层须根会对降水及时“捕 获”,说明橡胶树地表干燥,因此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缺乏的原 因是水分缺失;为确保橡胶树生长,胶农将进行土壤增肥;为减 少橡胶树病虫害,胶农也会喷洒农药,白蚁侵害较少;橡胶林地 虽然光照不足,但只要热量充足、水分充足,灌草层也可以生长。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27页
系列丛书
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 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 劲, 土壤遭风蚀。
(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 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 需大量 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 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 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1页
系列丛书
(2020·西南名校联盟 2019 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下图为我国滨 海湿地利用改造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大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
第12页
系列丛书
8.关于我国滨海湿地利用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向海洋方向的改造通过围垦实现 B.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相互转换 C.必然会导致区域内的人口增加 D.城镇用地只能通过向陆地方向的改造获得
系列丛书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16.(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该区域已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 1)简述 M地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园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4 分)
( 2)描述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4 分)
( 3)简析西辽河含沙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 分)
( 4)若“草光互补”模式在 M地推广 , 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4 分)
(1)说出该区域森林植被破坏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4 分)
(2)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分析 G 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6 分)
6 分)
28.下面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左图中 富,但近些年来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 B.工矿建设
C.交通建设
D.农业生产
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 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 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 瓜农在 7 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2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 3 月 15 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内郁闭度大 B .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 D .林外风速较小 22.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A.慢,风速较小 B .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 .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23.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春季融雪量增加 B .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 D .河流汛期提前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 .降水 C .冰雪融水 D .跨流域调水 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 .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 .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性减少。( 2 分)
( 2)盆地 ( 2 分)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
2 分)
再从( 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 分)
( 3)①入海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或河流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2 分) G 河在 M点以上多流于
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2 分)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使
1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华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12.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荒漠化加剧 B .水体污染严重 C .水土流失加剧 D .咸潮危害加重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 动 ( 左图 )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 重新扎根, 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 建筑等阻挡堆积 ( 右 图 ) ,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N 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区域森林资源丰 ( 16 分)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 Ⅰ 卷(选择题)
1-5 BADBA
6-10 ABDDC
11-15 BABCC
16-20 CCDCB
21-25 ACBAD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 【答案】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 分)四周有高山阻挡。( 2 分) (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 2 分)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秋季)。( 2 分) ( 3)夏季光照充足,利于合成营养物;( 2 分)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2 分) ( 4)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2 分)人为原因:过度樵采;( 1 分)过度放牧;( 1 分)过 度开垦;( 1 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 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
B.耐旱
14.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
B.水源
15.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
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
C.耐风 C.大风
D.耐渍 D.障碍物
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下表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部分特点比较。在法国梧桐 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 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 2016 年 6 月, 杭州最新的城市绿化数据反映杭州 城区大约有行道树 15 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 1.3 万多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疏松.( 2 分)(任答 2 点)
(4) 土地荒漠化减缓;( 2 分)草场植被逐步恢复;( 2 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 分)清
洁能源使用减轻了大气污染。( 2 分)(任答 2 点)
28.
【答案】
( 1)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 2 分)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该地区生物多样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4 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4 分)
(3)阿克苏的苹果果香浓郁、 甘甜味厚、 汁多无渣, 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C、纤维素、 品质十分优良。
请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4 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建国以来部分绿洲变成了荒漠,请从人为因素分析其成因。(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 .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7.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各题。 ( 16 分)
“草光互补”模式——通过在光伏产业园内种植牧草逐渐形成绿色屏障
, 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环境 , 提
高发电效率。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 右图为 M地开发光伏发电“草光互补”景观设计图。
清朝以来 , 科尔沁草原景观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目前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C.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 D.防风固沙、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低
2017 年 12 月 5 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 。2018 年 8 月 , 取材于此的电视剧 《最美的青春》 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 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 土地退化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6 分)
24.西双版纳最适宜橡胶种植的地区是(

A.海拔 600-800 米的南坡 B .海拔 600-800 米的北坡
C.海拔 1200-1400 米的南坡 D .海拔 1200-1400 米的北坡
25.西双版纳地区扩大橡胶的种植,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 .土壤肥力增加
C.水土流失减轻 D .空气湿度减小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 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为西双版纳。该地区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为保证橡胶产 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下图为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强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II 卷
本卷包括 26 、 27、 28 三个大题,共计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8 分)
50 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10.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 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 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9.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