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正比例》(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正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与性质;2)掌握利用表格和图像的方式描述正比例;3)能够进行正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2.技能目标:1)具有观察能力,能够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2)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判断哪些变量是否成正比例;3)具有运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正比例计算。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数学学习机会的意识;2)培养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的意识;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定义与性质;2)如何利用表格和图像的方式描述正比例。
2.教学难点:1)如何判断哪些变量是否成正比例;2)如何进行正比例计算和应用。
3.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正比例》课件和教具;2.学生准备好笔、纸。
3.2 导入新课1.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通过阅读课本、课件等材料,了解正比例的基本概念;2.课堂引导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3.3 提高学习效果1.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具和纸笔,完成小组内的探究任务,从数据层面探究正比例的性质;2.教师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从图像层面探究正比例的性质和规律;3.教师解读原理:教师解读正比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4 作业布置1.小组内复习笔记;2.完成课后习题。
四、巩固练习1.试题练习:课堂上利用教具让学生进行正比例的计算和应用练习;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学习方法。
1.教学过程:通过分组探究和丰富图像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正比例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应用型题目上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学习效果良好。
3.教学不足:需要更多地利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
【导语】正⽐例的知识,是在学⽣已经学习了⽐和学会了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学习的,是学⽣学习反⽐例知识以及进⼀步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使学⽣了解表⽰成正⽐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分⼩组汇报,学⽣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例关系的图象是⼀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正⽐例图象不⽤计算,可以由⼀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个量的值。
⼆、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回顾正⽐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例的⽅法。
学⽣独⽴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从两个⽅⾯说明为什么成正⽐例。
a.电是随着⽤电量的增加⽽增加;b.电费与⽤电量的⽐值总是相等的。
师⽣共同订正。
(2)投影出⽰:⼀列⽕车1⼩时⾏驶90km,2⼩时⾏驶180km,3⼩时⾏驶270km,4⼩时⾏驶360km,5⼩时⾏驶450km,6⼩时⾏驶540km,7⼩时⾏驶630km,8⼩时⾏驶720km…… ①出⽰下表,填表。
⼀列⽕车⾏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定。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四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正比例(2)教案北师大版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比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正比例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3. 实例分析:采用讨论法和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动手实践: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像,并进行实物演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对学生设计的数学游戏或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
1. 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过度增加学生负担。
2. 作业反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调整教学策略。
5. 正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当速度恒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 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当单价恒定时,总价与数量成正比;
- 面积和边长的关系:当形状固定时,面积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
6. 判断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 观察两种量的变化趋势,是否同增同减;
- 计算两种量的比值(商),看是否恒定。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第3课时 正比例(2)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
– 二级
变化情况。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从出生到2 岁,妙想的体 观察表格和图,想一想哪些量 重增长得最快,2~4 岁体 在发生变化,妙想 6岁前的体 重增加得比较快,4~6 岁 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体重增加得相对缓慢。
– 二级
影子长度/m 12.1 10 6 4.3 – 四级 笑笑由此总结:影子会越来越短,也就是从日出到日落,校雕 » 五级 影子由长变短。她的总结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从早晨到中午,校雕影子逐渐变短;从中午
易错辨析
• 三级
时间/时
7
8
9
10
到傍晚,校雕影子逐渐变长。
易错点拨:如果事物变化具有周期性规律,应对周期内的变化
– 二级
情况如下表。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结合上表的数据,说一说圆柱的体积与高之间的变化 关系。
2019/1/9
8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人所在座舱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你见过摩天轮吗?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转动过程中,到达的最高点是多少米?最低点时多少米? 到达的最高点是18米,最低点是3米。 (2)转动第一圈的过程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高度在增加?什么时间 范围内高度在降低? 转动第一圈的过程中,0分至6分高度在增加,6分至12分高度在降低。
情况做出完整记录。笑笑只记录了上午影子的变化,没有记录
下午影子的变化。
2019/1/9 1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辨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以及辨识成正比例的量。
2. 反比例关系的辨识: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以及辨识成反比例的量。
3. 正、反比例的应用:利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作效率问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辨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辨识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演示文稿,正、反比例实例图表。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正、反比例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正、反比例的特点和应用。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正、反比例的定义和辨识方法,演示解题步骤。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完成练习题,小组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正比例:定义、辨识方法、实例。
2. 反比例:定义、辨识方法、实例。
3. 应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辨识正、反比例关系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3. 拓展阅读:提供相关数学故事或科普文章,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有效掌握正、反比例的知识点。
2. 分析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 思考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你呈现一堂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00页至102页的正比例与反比例相关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及性质,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及性质,难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两样物品,一个是一本书,另一个是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正比例:我通过PPT展示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然后用黑板和粉笔举例说明。
3. 讲解反比例:我同样通过PPT展示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然后用黑板和粉笔举例说明。
4. 实践环节:我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
6.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它的面积。
答案:面积 = 长× 宽= 10cm × 5cm = 50cm²(2)一个人以6km/h的速度走了30分钟,他走了多远?答案:距离 = 速度× 时间= 6km/h × 0.5h = 3km(1)一个水果店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进货,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出售,请问该水果店的利润是多少?答案:利润 = (售价进价) × 销售量 = (15元/公斤 10元/公斤) × 销售量(2)一个水池,注水时每小时注水200升,排水时每小时排水100升,请问水池排水多长时间才能排空?答案:排水时间 = 排水量 / 排水速度 = 200升 / 100升/小时= 2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变化的量1.相互关联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列表与画图都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分析表格时,要弄清两个变量及相对应的数据;分析图时,要弄清图中横轴、纵轴表示的量的名称,以及图中每一个点所对应的两个量的多少。
3. 一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有规律的变量的变化规律,应先根据题中的条件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将等量关系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知识点二:正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k(一定)。
3.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1)首先,要确定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中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2)其次,要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计算出两个变量每一对数值的比值;(3)最后,根据比值是否一定来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
知识点三:正比例图像1.成正比例的两个量表示的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正比例图象的特征是一条直线。
2.从正比例图象中可以得出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意义。
3. 观察正比例图象时,要先明确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需要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与它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知识点四:反比例1.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积一定。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3.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1)首先,要确定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中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2)其次,要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计算出两个变量每一对数值的积;(3)最后,根据积是否一定来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是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正比例》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5页例1和第106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而“做一做”则提供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 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正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比例的定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不成正比例。
2. 小明每分钟能跑80米,请问他5分钟能跑多少米?答案:4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对于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正比例是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考虑。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3.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习用品、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判断。
5. 小结: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强调判断方法。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
2. 典型例题及解析。
3. 课后作业要求。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通过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4.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4. 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这部分内容。
我们将回顾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中第106页至第108页的相关内容。
这部分包括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性质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是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我将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图表、道具以及练习题。
学生则需要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点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以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思考。
2. 回顾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
3. 判断方法讲解: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解决: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性质及其判断方法,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判断下列各组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明原因。
1. 行驶的路程与时间;2. 购买商品的总价与数量;3. 某品牌手机的售价与销量。
答案:1. 成正比例,因为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保持不变;2. 成正比例,因为购买商品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单价)保持不变;3. 成反比例,因为某品牌手机的售价与销量的乘积(销售额)保持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总复习数与代数《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数与代数《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 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3.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回顾已学的比例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
b. 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各题中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 新课a. 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b. 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c.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各题中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练习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讲解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解决。
b. 讲解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总结a.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b.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本习题。
2. 实际问题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与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另外,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缺乏解题思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调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2《正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概念和简单比例,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比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容易与成反比例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需要教师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教学难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和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例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
2.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解释原因。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5.实际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2023秋)
(2)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方法。
举例:在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公里,如何求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关系。
(3)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学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多步骤、多环节的问题。
举例:在坐标系中表示正比例关系,让学生观察图像上各点与实际问题的对应关系。
(3)正比例的应用: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正比例关系式,并求解。
举例:已知某商品的价格与重量成正比,求购买不同重量商品的价格。
2.教学难点
(1)正比例关系式的建立: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比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举例: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现在打8折,求折后价格。在此基础上,若商品价格与购买数量成正比,求购买不同数量商品的总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比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随着变化而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如:同样是跑步,跑得快的同学用的时间短,跑得慢的同学用的时间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比例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利用正比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填写表格,说明买同一本书的本数与所付书费之间的变化关系。
2.填写表格,说明XXX要写的字数与已经写的字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3.比较上述两个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二、展示交流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填写表格,说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关系。
2.比较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1.填写表格,说明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
2.观察表格,发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
3.结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以上是本人对文章的修改和改写,如有不妥之处请指出。
教师在课上向学生揭示了正比例的意义,并板书了相关课题。
正比例指的是,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这两个量在变化过程中的比值始终相同。
在活动二中,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具体情景感受正比例的运用。
在活动二的第一部分,学生需要回答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否与边长成正比例的问题。
对于周长来说,随着边长的变化,周长也会随之变化,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始终为4,因此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对于面积来说,虽然它也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因此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2、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还可表示为:x=ky3、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反比例关系是通过应用题的总数与份数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的。
在总数与份数关系中,包含总数、份数和每份数。
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
如果每份数变化,份数也随着变化。
同样如果份数变化,每份数也随着变化。
它们的变化,无论扩大还是缩小,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也就是总数)一定。
具体说,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或份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份数(或每份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简称为“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
具备这种变化关系的每份数和份数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在典型应用题中属于归总问题。
反映在除法中,当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详案设计(附设计意图和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详案设计(附设计意图和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变化的量执教老师: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9-40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起始课。
教材设计了系列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的变量。
这几个情境用表格、图象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这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了基础,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在学习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关于变量的经验,但对于变量这个抽象的概念还是比较难理解,在描述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并描述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教学难点:了解并描述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3分钟练1.根据条件计算圆的周长。
(1)直径3厘米(2)直径8厘米(3)直径15厘米1.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三分钟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并让学生感受直径变化,圆的周长也发生变化。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在不停变化着,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气温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都在变化,像这样会变化的量,我们称为变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含试题和答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二、本周学习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K (一定)。
2、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对照图像,能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 (一定)。
4、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两个变量的积一定,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没有上述两种关系,这两个变量不成比例。
【典型例题】例1、(正比例的意义)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从左往右看,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从右往左看,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思考】正比例数学内容的本质是什么?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正比例是两个量的关系,比例是两个比的关系,成正比例源于成比例,但是,比例和正比例不存在包含关系。
此外,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并且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它们成正比例。
在小学阶段,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
正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比例的意义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科书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导学生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变化中看到“不变",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的过程。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特征,判断一些变量关系是否是正比例,体会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六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比的认识,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同时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在第四单元的课题《变化的量》中,通过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方法,积累了变量表征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认知特点: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中要依托很大成分的具体的数学形象,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表填完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应付金额与所买邮 票的数量成正比例吗? 成正比例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thread-458442-1-1.html
平行
5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⑴ 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
⑵ 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⑶ 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不成 不成
4.
买邮票的数量/枚 1 2 3 4 5 6 7 8
应付金额/元 0.8 1.6
2.4 3.2 4 4.8 5.6 6.4
竹竿的高/m 竿影的长/m 1 0.4 2 0.8 3 1.2 4 1.6 6 2.4 8 3.2
⑴说一说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 ⑵写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 ⑶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
2.根据下表中底是6cm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 应的数据,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6 12 18 24 30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学校科学小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实
验,测得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