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919《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考试大纲(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e0b11356c85ec3a87c2c576.png)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考试大纲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一)考试内容试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北京)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全部章节。
试卷重点考查的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学科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意义三、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依靠力量. 领导核心(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
基本概念和重要判断的准确理解是本科目基础,不能仅停留于字面含义,更重要的是把握其实践意义,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既是思想理论又是实践的方法,同时也是深入理解其他理论的基础。
.总体性把握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也是相互连贯的有机体系,必须从总体上予以把握,尤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新发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贯穿始终的思想脉络,又要注意各理论体系的特点。
初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019山东建筑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初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019山东建筑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0ecd33650e52ea55189879.png)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初试)(2018年6月修订)一、考试要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笔试科目。
它要求考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掌握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飞跃的理论成果。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
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精髓,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考试内容前言毛泽东思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意义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三、奋力实现中国梦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一节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习近平强军思想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第二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二、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三、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第二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结束语坚定“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2.题型结构(1)简述题(每题14分,共70分)(2)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占20%左右第五、六、七章占20%左右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占60%左右四、参考书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首席专家秦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05414a21b4daa58da0114a75.png)
一、考试题型 1、简答题(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2、论述题(2 题,每题 50 分,共 100 分) 二、考试参考用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出版社,2013 年修订版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了解: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掌握: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掌握: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了解: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3、我国在社会主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了解: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掌握: 1、坚持共同富裕 2、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十二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了解: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掌握: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祖国完全同意的构想 了解: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结合两岸关系的现实,谈谈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bebeaaad02de80d5d840eb.png)
规律认识的深化;时代主题科学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重要性;新时期如何认识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02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代表性成果以及 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运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知识,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分析题中。此外,要求考生 对于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也要有所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两大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理解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约50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26313c0740be1e650e9a60.png)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纲一、科目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科目代码:三、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考试方法:闭卷考试五、考试时间:小时六、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简答题分,论述题分,材料分析题分。
七、参考书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年修订版)。
一、考试范围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作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素质,侧重对理论本身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它所考察的知识点,都包含在所指定的参考书之内。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况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1、简答题(5 题,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1、简答题(5 题,每](https://img.taocdn.com/s3/m/9cacca5a804d2b160b4ec08f.png)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了解: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掌握: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掌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发展是硬道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了解: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掌握: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
2、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掌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了解: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掌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同意的构想 了解: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结合两岸关系的现实,谈谈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掌握: 1、联系实际,谈谈当今国际的发展及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了解: 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掌握:
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中南大学研究生院
![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中南大学研究生院](https://img.taocdn.com/s3/m/da1f0c50804d2b160b4ec042.png)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11 新闻与传播学理论 ④885 文化产业概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54 汉语基础 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0503 新闻 传播学按 一级学科 招生
011 外国语学院 (88876103,李艳花)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1 课程与教学论
04 思想政治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0305 马克
②201 英语一
思主义理
③719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 论按一级
④9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 学科招生
题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19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
④903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
0602△中国史 01 中国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2 中国近代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52 基础法语 ④881 法语综合考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53 基础日语 ④882 日语综合考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51 日语(自命题)或 252 德 语(自命题)或 253 法语(自命 题)或 254 俄语(自命题) ③724 基础英语 ④880 英语综合考试
0303 社会 学按一级 学科招生
0352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01 社会工作
1204△公共管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1 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 社会工作实务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1204 公共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土地资源管理
首都经贸大学2024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7 考试大纲
![首都经贸大学2024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7 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5ed7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3.p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24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7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本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注重考查考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能力和水平,达到选拔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
二、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范围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考试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作为测试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要求考生能做到:1、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再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经济社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占50%—6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40%—50%。
(四)题型及分值: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采用两个题型:(1)问答题,90分(6小题,每题15分);(2)分析论述题,60分(2小题,每题30分)。
五、参考书目本考试参考教材: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f1b9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一、考核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及其内在逻辑。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分析中国现实问题。
二、主要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内在逻辑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和主要理论成果。
2、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阶段逻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2、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及重新确立的基本历史过程。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基本进程。
5、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和意义。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道路。
3、三大改造的基本方式及历史经验。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1、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
2、中国工业化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
(六)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八)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与历史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石河子大学初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初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bdb6e3752ea551810a687fb.png)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考试目标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1.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2.总分150分三、考试时间:2小时。
四、考试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2、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3、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e2d904fad6195f312ba628.png)
参考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田克勤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
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国际战略与对外交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
三类题型: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试卷分值结构
试卷分值:150分。
分值结构: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占40%。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占40%。
3.材料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占20%。
评分标准和要求
1.简答题要求紧扣题意,要点回答。
2.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充分论述,合乎逻辑。
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由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三个部分组成。
考试内容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简要回答,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阅读理解材料、运用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等考核。
试卷难易结构
试卷总体按照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够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难易程度出题,其中较难的题目约占20%。
试卷题型结构
3.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充分论述。
备注
考试时间:3小时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c5a29daf45b307e971976f.png)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2017年)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科目适用于报考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5个硕士点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三、评价目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目,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以论述分析为主要题目形式,考生根据每题的分值确定论证的篇幅及展开程度。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4、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硕士入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09683358fb770bf78a555a.png)
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原则要求 十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试内容 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目标任务毛泽东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考试 要求 1.把握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 2.理解毛泽东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及其现实意义。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理解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5.理解社会和谐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考试内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 意见 考试要求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发展。 4.了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考试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我国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 考试要求 1.理解时代主题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变化,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效应;掌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必然性。 2.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懂得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考试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新社会阶层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 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考试要求 1.把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理解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3.理解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理解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5.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6a33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7.p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是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具有理解和分析现实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范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考试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作为测试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要求考生能做到:(1)准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准确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具有一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结合当前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及分值: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采用两个题型:(1)简答题,90分(6小题,每题15分);(2)论述题,60分(2小题,每题30分)五、参考书目本考试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本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方法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4、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6、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人工智能7、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基本规律与基本环节8、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认识功能与辩证思维方法9、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2、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3、认识的本质、作用及发展规律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6、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统一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9、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3、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4、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5、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6、社会进步、人的发展与社会形态更替7、文明及其多样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9、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3、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4、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及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期性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与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与长期性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其辩证统一第三部分题型示例一、问答题问答题示例: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要点:(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大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大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8ed694af45b307e9719799.png)
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26 历史唯物主义
专业类别:■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77 科学方法论
专业类别:■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78 政治学原理
专业类别:■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5d7255301f69e31433294f6.png)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科目代码:[807]一、考试要求考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掌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把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概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知识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科学含义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知识点: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知识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知识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知识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四个论断提出的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知识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知识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的性质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知识点: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知识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涵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知识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大纲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0aac21580216fc700afda2.png)
附件三:中南大学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6年7月8日通过。
I.考试性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是为中南大学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自命题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有利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对相关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命题初试科目考试涵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辖相关二级学科专业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约50 % 思想政治教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约20 %Ⅳ.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 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辨析题 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材料分析题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论述题 30分(1小题,每小题30分)Ⅴ.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doc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1048d951e79b89680226a3.png)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笔试科目考试大纲(招生代码:10079)《533 金融学基础》一、考试内容范围:1、金融学基本范畴货币(包括现代货币的计量与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信用和信用工具;金融范畴的形成及其发展;利息和利率(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等内容);外汇与汇率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市场微观机制理论,包括证券价值评估、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3、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及其所包括的范围、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包括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类型、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4、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中央银行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5、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开放经济下的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二、考查重点: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范畴;金融市场及其微观机制;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的职能;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货币政策《534宏观经济学》一、考试内容范围: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共识二、考查重点:(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重点考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式及核算方法;(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考查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决定方式及其变动原理;(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重点考查IS-LM模型;(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考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五)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考查经济政策目标及政策实施工具;(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重点考查总需求曲线的形成、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态,如何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解释;(七)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重点考查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八)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重点考查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九)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重点考查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周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重点考查宏观消费、投资、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相关理论;(十一)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共识:重点考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两大流派的观点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考试是为我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个二级学科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掌握各自专业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理论问题、尤其是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我校当年的划线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索质,并有利于我校上述专业择优录取。
II.考查目标
本科目考试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共党史教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以及国际共运史等课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重点。
要求考生: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本学科的有关知识;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明辩理论是非;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分数和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约占25﹪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建基本知识,约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约占30%
科学社会主义及国际共运史基本知识,约占15%
IV.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简答题40分(4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50分(2小题,每小题25分)
分析题30分(1小题)
VI.考查内容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近代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及其失败原因;近代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及其社会改革和发展方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戊戌维新派的主要活动;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其失败;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其主要活动;三民主义学说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辛亥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和资产阶级挽救辛亥革命成果的努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战胜利后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运用,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党与党内左右错误倾向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会议上的正式提出,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胜利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探索的成就与教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新的伟大成就与经验。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思想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的形成。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新时期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