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对联文字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

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矢量图__其他设计_广告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

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

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

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

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

“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

《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

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

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

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

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

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