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1

合集下载

交叉口信号配时

交叉口信号配时

信号配时课程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我们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及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对象为锦州市某一实际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要求我们进行实际交通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并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有自己的见解,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本小组进行的是锦州市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央大街地处锦州市商业繁华地带。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四周分布着交通银行、中大购物广场和中国银行以及锦州华联家具广场的,交叉口交通较为复杂,是一个比较旧的交叉口。

中央大街和南宁路的路面标线很难看清。

经过实地调查和观测,中央大街为双向四车道,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没有分离,道路宽度为30m ,南宁路是双向二车道,对向行驶的机动车没有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也没有分离,道路宽度为9m 。

中央大街正在修路,使现有的道路宽度变窄,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是一个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仅在早、晚高峰时才产生一些轻微的拥堵。

比较特殊的是,南宁路在6点以后为锦州古塔夜市,此时南宁路已无机动车行驶,而中央大街由于南宁路过往人流非常大,而导致过了晚高峰以后造成拥堵现象。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数据调查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几何数据通过我们对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步行测量和观测得知该交叉口的几何数据如下表所示: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1 交叉口示意图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数据通过对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实地调查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1)当前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车辆到达情况。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本次设计选择的路段上有四个交叉口,其中两个T字交叉口、两个十字交叉口。

四个交叉口均属于定时信号配时。

国际上对定时信号配时的方法较多,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有美国的HCM法、英国的TRRL法(也称Webster法)、澳大利亚的ARRB法(也称阿克赛利克方法)、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推荐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共六种方法。

本次设计运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英国的TRRL 法,即将F·韦伯斯特—B·柯布理论在信号配时方面的使用。

对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制”。

本节中使用TRRL法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即是点控制中的主要容。

在对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时,主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交通流量先确定该点的相位数和周期时长,然后确定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即绿信比。

柯布(B.M.Cobbe)和韦伯斯特(F.V.Webester)在1950年提出TRRL法。

该配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根据现实条件下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

其公式计算过程如下:1.最短信号周期C m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一相位流量比中最大的进行计算,采用最短信号周期C m时,要求在一个周期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放完,即无停滞车辆,信号周期时间也无富余。

因此,C m恰好等于一个周期损失时间之和加上全部到达车辆以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即:1212nm m m m nV V VC L C C C S S S =++++(4-8)式中:L ——周期损失时间(s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由(4-8)计算可得:111m niL L C Yy ==--∑ (4-9)式中:Y ——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

2.最佳信号周期C 0最佳周期时长C 0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上,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

若以延误作为交通效益指标,使用如下的Webster 定时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122(25)32(1)0.65()2(1)2(1)C x C d x x q x q λλλ+-=+--- (4-10)式中:d ——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C ——周期长(s );λ——绿信比。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_第五章单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_第五章单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_第五章单点交叉⼝的信号控制表5-1 交叉⼝设置信号灯的交通流量标准主道路宽度(M)主路交通流量(辆/H)⽀路交通流量(辆/H)⾼峰⼩时12H ⾼峰⼩时12H⼩于10750 8000 350 3800 800 9000 270 2100 1200 13000 190 2000⼤于10900 10000 390 4100 1000 12000 300 2800 1400 15000 210 2200 1800 20000 150 1500注:①表中交通流量按⼩客车计算,其他车辆应折算为⼩客车当量。

②12h交通流量为7:00—19:00的交通流量。

(2)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的交叉⼝,当道路具有机动车、⾮机动车分道线且道路宽度⼤于15m时,应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

(3)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的交叉⼝,当通过⼈⾏横道的⾏⼈⾼峰⼩时流量超过500⼈次时,应设置⼈⾏横道信号灯。

(4)实⾏分道控制的交叉⼝应设置车道信号灯。

(5)在交叉⼝间距⼤于500m、⾼峰⼩时流量超过750辆以及12h流量超过8000辆的路段上,当通过⼈⾏横道的⾏⼈⾼峰⼩时流量超过500⼈时,可设置⼈⾏横道信号灯及相应的机动车道信号灯。

⼆、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般来说,在交通控制中⾄少有3个基本参数是可以由信号机直接控制的,这就是周期C、绿信⽐λ和相位差tos。

除此之外,某些信号机还能对相位数进⾏控制,如从2相位变成4相位或相反等。

(⼀)步伐和步长考虑左图所⽰的灯控路⼝。

每个⽅向最多有8种灯⾊:红、黄、绿、左箭头、直箭头、右箭头、⼈⾏红灯、⼈⾏绿灯。

当进⾏信号控制时,这些灯⾊中的某些将被点亮。

某⼀时刻,灯控路⼝各个⽅向各信号灯状态所组成的⼀组确定的灯⾊状态称为步伐,不同的灯⾊状态构成不同的步伐。

例如:信号机在时刻7:30开机,此时,南北⽅向左转绿箭头灯和红灯亮,东西⽅向的红灯亮,所有⼈⾏红灯亮,其他灯均不亮,若该状态持续35s,则我们说这是控制⽅案中的⼀个步伐,其步长为35s。

交通信号配时手册

交通信号配时手册

交通信号配时手册交通信号配时手册是交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导文件,它旨在确保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流量进行合理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交通信号配时手册的主要内容:一、概述交通信号配时手册首先应对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概述,包括道路网络、交通流量、主要交通节点等。

此外,还应介绍手册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以及配时方案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二、信号配时方案信号配时方案是手册的核心内容,它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交通状况进行设置。

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信号灯控制方式:介绍该地区的信号灯控制方式,如独立控制、协调控制等。

2. 信号相位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的相位,包括左转、直行、右转等。

3. 配时方案:针对不同的相位,制定合理的配时方案,包括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红灯时间等。

4.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交通高峰期、事故处理等情况,制定特殊的信号配时方案,以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

三、信号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是实现信号配时的重要保障,手册应对该系统进行介绍,包括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功能、通讯协议等。

此外,还应介绍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安全与维护安全与维护是交通信号配时手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信号灯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2. 维护保养计划: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日常检查、定期保养、故障处理等,以确保信号灯的正常运行。

3. 应急预案:针对信号灯故障等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处置措施、人员调配等,以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综上所述,交通信号配时手册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指导文件,它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状况、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信号配时,可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

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案例计算模板

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案例计算模板

高峰信号配时计算一、信号配时计算书交叉口几何现状为: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西进口道两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东进口道三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

1、计算四个进口道各流向车道饱和流量S1)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各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得到估算值。

即进口到的饱和流量:S=S bi·f式中:S——进口道的估算饱和流量(pcu/h);S bi——第i条进口道基本把饱和流量(pcu/h),i取T、L或R,分别表示相应的直行、左转或右转;各类进口道各有其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S bi,可采用下表数值:2、高峰各交叉口进口道交通量如下表本图需要替换掉表如下所示:3、采用四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案,右转车道不受信号控制;结合上述问题分析,相位相序设置如图。

相位一:Y 1=max (0.195,0.261)=0.261 相位二:Y 2=max (0.143,0.165)=0.165 相位三:Y 3=max (0.254,0.200)=0.2 相位四:Y 4=max (0.121,0.200)=0.2流量比总和:Y=0.261+0.165+0.2+0.2=0.826由于交叉口总的饱和流量比小于0.9,可采用Webster 方法进行信号配时 5、信号总损失时间L启动损失时间s L =3s ,黄灯时长A=3s ,绿灯间隔时间I=3s ,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为k=4。

则信号总损失时间 :()s L I A K L =+−=∑12s6、信号最佳周期时长0C已知流量比总和 Y=0.826,则0 1.551L YC +=−=133s ,取0C =135s 。

(周期取5的整数倍,不小于60s )7、计算绿灯时间总有效绿灯时间:0L G C e =−=123s相位1:11ee ygG Y ==123*0.261/0.826=39s 相位2:22ee yg G Y ==123*0.165/0.826=24s 相位3:33ee yg G Y ==123*0.2/0.826=30s 相位4:44=ee y gG Y=123*0.2/0.826=30s 8、初始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s 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 G1 = Ge1 – A + Ls = 39S G2 = Ge2 – A + Ls =24S G3 = Ge3 – A + Ls =30S G4 = Ge4 – A + Ls =30S 各相位绿信比:λ1 = Ge1 / C=39/135=0.29 λ2 = Ge2 / C=24/135=0.18 λ3 = Ge3 / C =30/135=0.22 λ4 = Ge4 / C =30/135=0.22于是,得信号配时如下表所示:e g g A L =−+。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案例分析1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案例分析1

城市干线道路系统同协调控制参数的确定一、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各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根据依据材料可知这些交叉口信号控制采用两相位配时方案。

且南北向为主干道。

交叉口1:设南北显示为I,东西显示为II,东西南北分别为E、W、S、N。

确定对应显示饱和度:FI =max{F NI,F SI}=0.4842;FI I =max{F EI I,F WI I}=0.36;计算交叉口饱和度:S=∑Fi=FI +FI I=0.8442(≤0.9)不需调整。

一个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L=∑(l+I-A)=2*(3+3-3)=6s;最佳周期Copt=(1.5L+5)/(1-S)=(1.5*6+5)/(1-0.8442)=89.8765=90s交叉口有效绿灯时间:ge=Copt-L=84s则:GI=84*0.4842/0.8442=48sGI I=84*0.36/0.8442=36s那么以下交叉口1计算,所得参数统计于表2二、按系统要求确定系统信号周期及调整后各交叉口绿信比 根据表二可确定交叉口1为关键交叉口,则交叉口1的周期90s 为调整后系统信号周期,那么调整后的交叉口绿信比。

λ=9090I I--G L (结果列于表2)三、计算并确定系统理想信号间距,设计相位差,并给出调整后的建议速度。

十个交叉口,它们相邻的间距列于表3中,取起有效数字,由上一步可得关键交叉口的周期时长为90s ,相应的系统带速暂定为V=45km/h 即为12.5m/s 。

(1)计算a列:先计算v*c/2=12.5*90/2=562.5m( 取前两位),即相距560m信号是时差,正相当于交互式协调是时差(错半个周期),相距1120m的信号,正好是同步式的时差(错一个周期)。

以1为起始信号,则其下游1相距vc/2、vc、3vc/2…处即为正好能组成交互协调或同步协调的“理想信号”的位置,然后将vc/2的数值在实用允许范围内变动,逐一计算寻求协调效果最好的各理想信号的位置,以求得实际信号间协调效果最好的双向时差。

信号配时设计使用说明

信号配时设计使用说明

东二环路--六合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说明书目录1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交叉口现状车道分布 (2)1.2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2)1.3交叉口现状信号相位及配时 (3)1.4各进口道各流向的交通量 (3)1.5交叉口现状的延误 (6)1.6问题分析 (6)1.7解决问题 (7)2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 (7)2.1第一次试算 (7)2.2第二次试算 (13)2.3第三次试算 (20)3方案确定,完成信号配时设计 (25)3.1渠化后的交叉口 (25)3.2相位图 (26)3.3延误与服务水平 (26)1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1.1交叉口现状车道分布金鸡路口位于桂林市七星区,路口为东二环路与金鸡路、六合路的十字交叉,设计形状畸形。

其现状车道分布如下图:1.2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由实地测量的交叉口现状的几何尺寸得:进口道方向 车道数(单向) 直行车道数 直行车道宽度 (m) 右转车道数 右转车道宽度(m) 左转车道数 左转车道宽度(m)东进口 5 2 3.00 1 3.00 2 3.00 西进口 3 1 3.25 1 3.60 1 3.35 南进口 5 2 3.70 2 3.7 1 3.70 北进口533.4013.4013.40东南西北1.3交叉口现状信号相位及配时由实际测量的交叉口现状的信号相位及其配时方案得:方向转向灯色时间(s)红黄绿东左138 3 28 直118 3 48 右- - -西左138 3 28 直118 3 48 右- - -南左170 3 34 直117 3 48 右- - -北左135 3 32 直120 3 48 右- - -1.4各进口道各流向的交通量由调查的某日交叉口17:00至18:00高峰小时流量,通过车辆换算系数,将各类机动车型换算成标准小汽车,将各类非机动车车型换算成自行车,得到各进口道各流向的机动车高峰小时Qmn以及各进口道自行车交通量,车辆换算系数如下:各类机动车型换算成标准小汽车的系数:各类非机动车换算成自行车的系数:车种换算系数车种自行车 1 电动车1.29三轮车 3 人力板或畜力车5由此得到配时时段中各进口道各流向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min 的流率,由公式:q dnm=4*Q15mn得到各进口道各流向的机动车最高15min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以及各进口道自行车最高15min交通量的平均流率。

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

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
=0.345
右转车道
1550
S S f f 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 × ×
L
bL
w
g
S ―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 bL
饱和流量: S d = ST + S L
②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
yi=qi/si
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
Y=Σmax[yj,yj……]= Σmax[(qd/sd)j, (qd/sd)j……]
2 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优化组织方案设计.................................................................................................. 4 2.1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案....................................................................................................................... 4 2.2 交叉口设计相位方案....................................................................................................................... 5
1
目录
1 交叉口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2 1.1 解放路/长征路交叉口现状概况..................................................................................................... 2 1. 2 交叉口设计交通流量数据.............................................................................................................. 3 1.3 交叉口各进口道大车率................................................................................................................... 3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1.1配时设计内容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多段式信号配时时段划分、配时时段内的设计交通量、初始试算周期时长和交通信号相位方案、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信号配时绿信比、估评服务水平及绘制信号配时图。

1.2改建、治理交叉口配时设计程序示于图1.2。

1.3新建交十图 1.2定时信号配时设计程序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3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2.1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应按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采用多段式信号配时。

2.2分段视实际情况可从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中选取。

2.3各时段信号配时方案,按所定不同时段中的设计交通量分别计算。

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3.1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须按各配时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

3.2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的设计交通量须取:各配时时段中的高峰小时中的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宜用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mn mn Q q d 154⨯= (3.2-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mnmnd PHF Q q mn =(3.2-2)式中:mn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mn PHF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进口道可取0.75,次要进口道可取0.8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4.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1.1配时设计内容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多段式信号配时时段划分、配时时段内的设计交通量、初始试算周期时长和交通信号相位方案、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信号配时绿信比、估评服务水平及绘制信号配时图。

1.2改建、治理交叉口配时设计程序示于图1.2。

1.3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3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表1.3 新建十字形交叉口建议试用方案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2.1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应按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采用多段式信号配时。

2.2分段视实际情况可从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中选取。

2.3各时段信号配时方案,按所定不同时段中的设计交通量分别计算。

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3.1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须按各配时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

3.2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的设计交通量须取:各配时时段中的高峰小时中的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宜用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mn mn Q q d 154⨯= (3.2-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mnmnd PHF Q q mn =(3.2-2)式中:mn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mn PHF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进口道可取0.75,次要进口道可取0.8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4.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完整版)交通绿波设计

(完整版)交通绿波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天河北路(东段)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计学院专业成员姓名提交日期摘要选取天河北路(东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各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情况,分析现行干道控制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利用绿波协调控制模型与算法,优化各信号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完成绿波带宽最大的最佳协调控制配时方案设计。

交通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双向绿波带对交通拥堵的缓解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干道、绿波、协调控制目录第1章绪论 (1)1.1规划的背景及目的 (1)1.2绿波设计的必要性 (1)第2章现场数据采集 (2)2.1交叉口的选取及其交通流量 (2)2.2交叉口的相位图 (2)2.2.1龙口东路口 (3)2.2.2龙口西路口 (3)2.2.3天寿路口 (3)2.2.4体育东路口 (3)2.3计算关键车流交通流量比 (4)第3章绿波设计原则 (4)3.1交通量 (4)3.2允许车速 (5)3.3交叉口间距 (5)第4章关键车辆判定 (5)4.1进行关键车流判定的数据准备及处理 (5)4.2编制关键车流判定表 (6)4.3绘制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 (7)4.4非搭接车流处理 (7)4.5搭接车流的处理 (8)4.6关键车流的确定 (8)第5章干道信号协调控制 (9)5.1确定公共信号周期 (9)5.2数解法计算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最优方案 (10)5.2.1最佳挪移量的确定 (10)5.2.2相位差的确定 (12)5.3调整过后信号配时方案 (12)5.4绿波带宽分析与评价 (13)第6章 Vissim仿真效果及评价6.1 仿真现状和设计方案对比6.2 6.1.2数解法方案和现状效果对比第7章小结第1章绪论1.1 规划的背景及目的21世纪,广州市乃至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呈高速增长趋势。

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增长,市中心的交通拥堵,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而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流量已经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数据表格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数据表格
最短绿灯时间 (s)
每周期转弯车数
西

1
112
448
12
1
1535
0.29
相位1: 0.30
1.06
直左

2
339
1355
2
1650
0.29
直右
1
477
1
1610
0.30

19
77
2


1
89
355
10
1
1550
0.23
直左

2
357
1427
2
1643
0.30
相位2: 0.29
直右
1
495
1
1632
进口道
车道
车道数
基本饱和流量
车道宽度校正
坡度大车校正
左转校正
右转校正
直左校正
直右校正
校正饱和流量
绿信比
通行能力
饱和度
西

1
1550
1
0.99
1
1535
0.29
445
1.007
直左

2
1650
1
1
1650
0.3
495
0.964
直右
1
1650
1
0.987
1
0.987
1610
0.3
483
0.988



1
表1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第一次试算)
交叉口:文化西路/福山路交叉口(7: 00——8: 00)初始周期时长100s

交通控制管理与控制计算题

交通控制管理与控制计算题

1.一个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列于表1,绿灯间隔时间为7s,黄灯时间为3s,起动损失时间为3s,试计算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

并画出信号配时图示。

其中:最佳周期长(4分),各相位绿信比(3分),显示绿灯时长(3分),配时图示(3分)。

表1 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答:○1.计算各进口道流量比y及Y:表1 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Y=0.323+0.43=0.753○2.每周期总损失时间:2.最佳周期长:1.有效绿灯时长:2绿信比3显示绿灯时长:4.信号配时图2.某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其中一进口道为左直右混行一车道。

经观测:总流量为800veh/h ,其中大车︰小车=2.5︰7.5,大和小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分别为5.0s 和2.0s ,周期时长为60s 。

设基本饱和流量为1440pcu/h •lane ,如果该进口道每周期恰好能全部通过这些车辆,试计算该进口道上平均每辆车的均匀到达延误和有效绿灯时间。

解:将总流量转化为当量小车流量,得, 5.08000.758000.251100/()2.0pcu h lane ⨯+⨯⨯=⋅ 由题意知,周期时长为60s ,且该进口道每周期恰好能全部通过这些车辆, 即绿灯结束后恰好能放完所有排队的车辆, 设有效绿灯时间为e g ,则有:110014406036003600e g ⨯=⨯ 解得:45.8e g s =则,排过队的车辆总数为 11006018.33600j N QC ==⨯=辆 最大排队车辆数为 1100(6045.8) 4.33600j N Qr ==⨯-=辆 故车辆总延误为 0.50.5 4.360129()m D N C s ==⨯⨯=⋅辆 所以,平均每辆车的均匀到达延误为1297.0518.3j D d s N ===3.某信号交叉口的一条进口道上,绿灯期内饱和车头时距为2秒,如果均匀到达的流量为720辆/小时,停车时的车头间距为8米,若红灯时间是42秒,则在每周期内车辆排队的尾部一直要延伸至上游多少米。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1)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1)
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 周期C=102s、相位数j=4、计算相位损失时间Ls=3s、总损失时间L=12s、总有效绿灯时间 Ge=78s
进口道
车道校正 车道功能 渠化车道数
Fw
坡度、大车校正
G+HV
Fg
右转弯校正 r

2
西

2

1

2


2

1

1


2

1

1


2

1
1
0.033
0.967
1
0.047
相位 1 相位 2 相位 3 相位 4
0.162167
24
0.073390
20
0.689459
0.271704
33
0.182198
25
15
13
绿信比 λ
显示绿灯 时间g
各车道通 行能力 CAPi
各进口道 通行能力
CAP
饱和度x
均匀延误 d1
控制类型 校正 e
随机延误 d2
0.235294 21 0.196078 17 0.323529 30 0.245098 22
10
19.01
22
13.46
44
13.78
24
50.05
7
20.74
41
14.30
12
47.77
11
18.97
51
14.82
8
qa
进口车道 交叉口信 交叉口服 延误 控延误 务水平
78
14.08
90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完整版)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1.1配时设计内容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多段式信号配时时段划分、配时时段内的设计交通量、初始试算周期时长和交通信号相位方案、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信号配时绿信比、估评服务水平及绘制信号配时图。

1.2改建、治理交叉口配时设计程序示于图1.2。

1.3新建交十图 1.2定时信号配时设计程序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3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2.1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应按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采用多段式信号配时。

2.2分段视实际情况可从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中选取。

2.3各时段信号配时方案,按所定不同时段中的设计交通量分别计算。

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3.1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须按各配时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

3.2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的设计交通量须取:各配时时段中的高峰小时中的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宜用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mn mn Q q d 154⨯= (3.2-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mnmnd PHF Q q mn =(3.2-2)式中:mn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mn PHF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进口道可取0.75,次要进口道可取0.8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4.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信号配时表格

信号配时表格

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计算表表初设周期C= 、相位数j= ,计算相位损失时间Ls= 、总损失时间L= 、总有效绿Ge=
交通信号配时计算表表初始周期时长
交通信号配时平价计算表表
表格使用说明:
1、绿色底纹标识列的行数可以按照自己的相位数j自行修改,上表j取4,所以为4行。

2、第一个表格上有些字母没和书上表格完全一致,是为了简化而取的前面公式里的综合字母,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不用修改。

3、上传前检查过两遍,但是也许还会有没看到的小错误,细心地同学可以自行和书上的对照无误后打印。

3、建议打印前看看表格信息是否显示完整,有可能在不同电脑上格式会变。

道路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四、交通设计与改善方案4.1 交通设计方案4.2 交通组织改善4.2.1 信号配时的计算(1)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相位方案为:①南北向直行和右转②南北向专用左转③东西向直行和右转④东西向专用左转。

交叉口信号相位如图4.1所示,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如图4.2所示。

图4.1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信号相位图图4.2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现在信号相位配时图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流量及通行能力如表4.1所示。

表4.1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各进口道流量及通行能力流量比q,式中q-小时流量,s-通行能力。

经计算,各进口道的流量比ys如表4.2所示。

表4.2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各进口道流量比根据图4.1、表4.2,可以得出:第一相位的流量比取0.2352,第二相位的流量比取0.1415,第三相位的流量比取0.1991,第四相位的流量比取0.0945。

总流量比:12340.23520.14150.19910.09450.6703Y y y y y =+++=+++= 已知起动损失时间3s L s =,黄灯时长3A s =,绿灯间隔时间3I s =。

信号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1()(333)12ns kk kL L I A ==+-=+-=∑∑s因此,最佳信号周期0 1.55 1.5*1252370110.67030.3297L C Y ++====--s 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为:0701258e G C L =-=-=s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110.235258200.6703e e y g G Y =⨯=⨯=s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20.141558120.6703e e y g G Y =⨯=⨯=s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330.199158180.6703e e y g G Y =⨯=⨯=s 第四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440.09455880.6703e e y g G Y =⨯=⨯=s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11203320e s g g L A =+-=+-=s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22123312e s g g L A =+-=+-=s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33183318e s g g L A =+-=+-=s 第四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448338e s g g L A =+-=+-=s 第一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1017020347r C g A =--=--=s 第二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2027012355r C g A =--=--=s 第三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3037018349r C g A =--=--=s 第四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404708359r C g A =--=--=s 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如图4.3所示。

交叉口信号配时

交叉口信号配时

摘要道路交叉口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此次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的调查地点是西南路和五一路交叉口.该交叉口地处市区西南部,属于平面十字型交叉口.西南路方向路段为双向五车道;五一路方向由东向西黄线以北是五车道,黄线以南是五车道,五一路由西向东黄线以北是两车道,黄线以南是三车道.周围分布饭店、居民住宅区、净水厂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口,并且西南路是主干道.本组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测得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等信息.西南路车流量比五一路车流量大很多,在五一路方向均有左转车流,西南路只在南进口存在左转车流,另外在五一路西路口和西南路南路口均有直行加右转相位.且西南路南进口的左转仅限公交且车流量极少.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与美国HCM法等.我们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本中已经学会了webster法和HCM法,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本次设计本小组分工合作,共采集了车道宽、交通流量、车头时距、信号灯信号显示与周期等数据.并且对数据作出了运算整理.摒弃了有问题的数据,保证使用严谨的数据进行运算.关键字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WEBSTER法,相位,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现状交通调查1.1西南路与五一路交叉口现状概况 (1)1.2交通流量调整 (2)1.3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2)第二章信号相位分析2.1实地观测 (3)2.2理论依据 (5)2.3具体算法步骤 (5)2.4必要性分析结果 (6)第三章制定配时方案3.1信号配时方案原理 (7)3.2程序计算结果 (8)第四章延误分析与服务水平测定4.1延误估算方法 (10)4.2服务水平 (10)第五章结果分析5.1结果对比 (12)第一章现状交通调查1.1 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现状概况道路交叉口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此次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的调查地点是西南路和五一路交叉口.该交叉口地处市区西南部,属于平面十字型交叉口.西南路方向路段为双向五车道;五一路由东向西方向为双向五车道,包括自行车道,五一路由西向东黄线以北是两辆车道、黄线以南是三车道,周围分布饭店、居民住宅区、净水厂和大连沙河口区的部分政府部门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口,并且西南路是主干道.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整个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1.2交通流量调查本组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测得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等信息.具体观测时间为.具体测量方法为,对各车道分配人员进行定时计数以获得交通流量,对直行和左转的车道在红灯结束时按车计时获得车头时距,对各相位红绿灯分别计时等.交通流量通过在交叉口的高峰时间观测2小时获得,整理后的高峰小时流量见下表.1.3 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交叉口几何尺寸通过实际测量,整理后的信息见下表2信号相位分析2.1实地观测由本次设计实地观测的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情况可知:西南路车流量比五一路车流量大很多,且只有西南路南进口和五一西进口存在左转车流.且西南路南进口的左转仅限公交且车流量极少.而我们想知道是否有必要设置专有的左转相位,就必须求出各相位的左转通行能力与实测值进行比较.2.2理论依据可插车间隙理论虽然是用于计算无信号机的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而无信号交叉口遵循的是优先规则控制,即其通行顺序依次为:主要道路直行流向、主要道路左转流向、次要道路直行流向、次要道路左转流向.两相位交叉口车流运行特征跟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根据可穿插间隙理论来分析其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2.3具体算法步骤根据可插入间隙理论,假设主要道路车流按泊松分布到达,可建立计算左转通行能力Q ’max 的公式如下:)1/(maxqh q e Qe Q ---='τ式中:Q ’max ---次要道路可通过的最大交通量Q---主要道路交通量q--- Q/3600t c ---次要道路可以穿过主要道路车流的临界间隙〔s 〕 h---次要道路车辆连续通过时的车头时距〔s 〕2.4必要性分析结果由计算可以得出:可见每个相位都能满足其冲突左转交通量.故没必要增设一个专用左转相位.所以我们决定对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采用四相位配时方案是合理的.3制定配时方案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与美国HCM法等.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图和信号相位基本方案如下:3.1信号配时方案原理①首先计算每车道的饱和流量S,使用下式进行计算:S=3600/hh——饱和车头时距②然后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y i=q i/s i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y=Σmax[y j,y j……]= Σmax[〔q d/s d〕j, 〔q d/s d〕j……]④启动损失时间L=Σ<l+I-A>⑤信号周期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1.5l+5>/<1-y>C0—周期时长,Y—流量比总和,L—信号总损失时间,⑥各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和显示绿灯时间,计算式所示:ge j=Ge*max[y i,y i……]/YGe—总有效绿灯时间,就是C0减去L.计算各个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公式如下所示:g j= ge i - a j + l j3.2程序计算结果表4 各车道交通流量周期为203第一相位绿灯时间63s第二相位绿灯时间71s第三相位绿灯时间45s第四相位绿灯时间12s第一相位绿信比0.375第二相位绿信比0.1875第三相位绿信比0.74375第四相位绿信比0.05625图4 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结果4延误分析与服务水平测定4.1延误估算方法延误是一个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的指标.1.设计交叉口时各车道延误用下式估算:d = d1+d2d1=0.5C<1-λ>2/<1-min[1,x] λ>d2=900T[<x-1>+√[<x-1>2+8ex/<CAP*T>] 式中:C—周期时长〔s〕λ—所计算车道的绿信比;x—所计算车道的饱和度;CAP—所计算车道的通行能力;T—分析时段的持续时长〔h〕,取0.25h;e—定时信号取0.5;2.各进口道的平均信控延误按该进口道中的各车道延误的加权平均数估算:d1=Σd i q i/Σq i式中:dA—进口道A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di—进口道A中第i车道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qi—进口道A中第i车道的小时交通量换算为其中高峰15min 的交通流量〔辆/15min〕;3.整个交叉口的平均信控延误按交叉口各进口道延误的加权平均数估计:d A=Σd A q A/Σq A式中:d1—交叉口每车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qa—进口道A的高峰15min交通流率〔辆/15min〕;4.2服务水平表4 延误服务水平表5结果分析5.1 结果对比WEBSTER法的配时仿真实验结果和实测值的比较如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际采用的配时方案相关参数与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优化配时方案得到的配时方案相关参数都大致接近,说明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基本符合,说明配时方案可行.参考文献[1]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第四版人民交通 2009.1[2]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人民交通2008.6[3]全永燊《城市交通控制》人民交通 1989附录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小组几名同学共同完成的,起初是调查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早高峰同学们要起的很早的,之后是两个人一小组测量车速和红绿灯时间并且在此基础上算出绿信比和信号周期.之后以班级为单位分上下午在机房进行信号配时,用C语言或其它形式将自己的数据编程序,算出所需要的数据.附录一:交通流量调查表其他数据调查表附录二:#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floatS[18],l[5],Ge[5],maxA,maxB,maxC,maxD,D[5],g[5],max, A;float di,dk=0,dj=0,lkk;float da[5],cap[18];float P[18],Ql[18],Fa[18];float Tu[18],Qb[18],Ku[18],Ju[17],min;floatdA[5],dab[5],da1[17],T=0.25,x[18],Ds[5],Tu[18],Dd[5],Hu[18],e,d[18],Co,D[5],Q[18];floatQb[18],CAPP[18],v,o,Fs[18],y[18],Du[18],j[5],Ql[18],Qb[18],d[18],d1[18],d2[18],d3[18];int i;float fun1 <> /*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 float z,u,t,h,I;printf<"请输入停止线到冲突点的距离z<m>:">;scanf<"%f",&z>;printf<"请输入车辆在进口道上的行驶车速u<m/s>:">;scanf<"%f",&u>;printf<"请输入车辆制动时间t<s>:">;scanf<"%f",&t>;h=z/u;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I=h+t;printf<"计算得绿灯间隔时间I为%f s",I>;if<I<3>printf<"黄灯时间A=3s">;elseprintf<"<其中3s配以黄灯,其余时间配以红灯>\n">;return <I>;}float fun2 <> /*最大流量比计算公式*/{ int i,c,e;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3〕:">;for<i=1;i<4;i++>scanf<"%f",&Q[i]>;for<c=1;c<4;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A=y[1]; /*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e<=3;e++>if<y[e]<=maxA>maxA=y[e];printf<"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A>;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4-8〕:">;for<i=4;i<9;i++>scanf<"%f",&Q[i]>;for<c=4;c<9;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B=y[4];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4;e<=9;e++>if<y[e]>=maxB>maxB=y[e];printf<"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B>;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9-15〕:">;for<i=9;i<16;i++>scanf<"%f",&Q[i]>;for<c=9;c<16;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C=y[9];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9;e<=15;e++>if<y[e]>=maxC>maxC=y[e];printf<"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C>;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6-17〕:">;for<i=16;i<18;i++>scanf<"%f",&Q[i]>,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D=y[16];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6;e<=17;e++>if<y[e]>=maxD>maxD=y[e];printf<"第四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D>;max=maxA+maxB+maxC+maxD;printf<"此交叉口的流量比为%f:",max>;return <max>;}fun31<>{ int i;for<i=1;i<5;i++>g[i]=Ge[i]-A+l[i],printf<"第%d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为%f s\n",i,g[i]>;}fun32<>{int i;for<i=1;i<3;i++>Ge[i]=g[i]+A-l[i],printf<"第%d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f s\n",i,Ge[i]>;}int fun15<>{for<i=1;i<18;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初初始积余车辆<辆>:",i>;scanf<"%f",&Qb[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离开车辆<辆>:",i>;scanf<"%f",&Ql[i]>;}}fun3<>{for<i=1;i<18;i++>{ if<i<4>CAPP[1]+=S[i]*D[1];else if<i>=4&&i<9>CAPP[2]+=S[i]*D[2];else if<i>=9&&i<16>CAPP[3]+=S[i]*D[3];elseCAPP[4]+=S[i]*D[4];}}fun4<>{for<i=1;i<5;i++>Ds[i]=<float>1.5*Co*<1-D[i]>;}fun5<> /*不饱和延误的计算公式*/{ float j[5],min,Hu[18];for<i=1;i<5;i++>j[i]=0.5*Co*<1-D[i]>*<1-D[i]>;for<i=1;i<18;i++>{ if<i<4>cap[i]=S[i]*D[1];else if<i>=4&&i<9>cap[i]=S[i]*D[2];else if<i>=9&&i<16>cap[i]=S[i]*D[3];elsecap[i]=S[i]*D[4];}for<i=1;i<18;i++>x[i]=<float>Q[i]/cap[i];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lkk=<float>1-min;if<i<4>Hu[i]=<float>1-min*D[1];else if<i>=4&&i<9>Hu[i]=<float>1-min*D[2];else if<i>=9&&i<16>Hu[i]=<float>1-min*D[3];elseHu[i]=<float>1-min*D[4];}for<i=1;i<18;i++>{ if<i<4>Du[i]=j[1]/Hu[i];else if<i>=4&&i<9>Du[i]=j[2]/Hu[i];else if<i>=9&&i<16>Du[i]=j[3]/Hu[i];elseDu[i]=j[4]/Hu[i];}}fun6<> /*在T中积余车辆的持续时间*/{min=T;for<i=1;i<18;i++>{ { if<i<4>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4&&i<9>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9&&i<16>Ku[i]=cap[i]*lkk,Ju[i]=Qb[i]/Ku[i];elseKu[i]=cap[i]*lkk,Ju[i]=Qb[i]/Ku[i];}{ if<min<Ju[i]>Tu[i]=min;elseTu[i]=Ju[i];}}}fun7<> /*绿灯期车流到达率校正系数*/{for<i=1;i<18;i++>P[i]=<Ql[i]-Qb[i]>/Ql[i];for<i=1;i<18;i++>{ if<i<4>Fa[i]=<1-P[i]>/<<float>1-D[1]>;else if<i>=4&&i<9>Fa[i]=<1-P[i]>/<1-D[2]>;else if<i>=9&&i<16>Fa[i]=<1-P[i]>/<1-D[1]>;elseFa[i]=<1-P[i]>/<1-D[2]>;}}fun8<> /*均匀延误计算公式*/ { float ar[18],an[18],am[18],al[18],az[18];for<i=1;i<18;i++>if<i<4>ar[i]=Ds[1]*Tu[i]/T,an[i]=Fs[i]*Du[i]*<T-Tu[i]>,d1[i]=ar[i]+an[i]/T;else if<"i>=4&&i<9">d1[i]=<Ds[2]*Tu[i]/T>+<Fs[i]*Du[i]*<T-Tu[i]>/T> ;else if<"i>=9&&i<16">d1[i]=<Ds[3]*Tu[i]/T>+<Fs[i]*Du[i]*<T-Tu[i]>/T> ;elsed1[i]=<Ds[4]*Tu[i]/T>+<Fs[i]*Du[i]*<T-Tu[i]>/T> ;}float fun13< float x>{if <x>=0.000000&&x<=0.500000>e=0.13;else if<x>0.500000&&x<=0.600000>e=0.2;else if<x>0.600000&&x<=0.700000>e=0.28;else if<x>0.700000&&x<=0.800000>e=0.35;else if<x>0.800000&&x<=1.000000>e=0.43;else if<x>1>e=0.5;elseprintf<"输入错误\n">;return <e>;}fun9<> /*随机附加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c[18],ad,ac,ae,ar;for<i=1;i<18;i++>{ e=fun13<x[i]>;ac=pow<<x[i]-1>,2>;ae=<float>8*e*x[i];if<i<4>ar=cap[i]*T;else if<i>=4&&i<9>ar=cap[i]*T;else if<i>=9&&i<16>ar=cap[i]*T;elsear=cap[i]*T;c[i]=ac+ae/ar;ad=sqrt<c[i]>;d2[i]=<float>900*T*<<x[i]-1>+ad>;}}fun10<> /*初始排队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min,ji[18],jk[18],jh[18];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if<Tu[i]==T>{ ji[i]=<float>3600*Qb[i];jk[i]=<float>1800*T*<1-min>;if<i<4>d3[i]=ji[i]/cap[i]-jk[i];else if<i>=4&&i<9>d3[i]=ji[i]/cap[i]-jk[i];else if<i>=9&&i<16>d3[i]=ji[i]/cap[i]-jk[i];elsed3[i]=ji[i]/cap[i]-jk[i];}else{ if<i<4>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4&&i<9>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9&&i<16>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d3[i]=<float>1800*Qb[i]*Tu[i]/<T*cap[i]>;}}}fun16<>{ for<i=1;i<18;i++>d[i]=d1[i]+d2[i]+d3[i];}fun17<>{ for<i=1;i<18;i++>d[i]=Du[i]+d2[i];}fun11<> /*各进口道平均信控延误计算公式*/{int k;for<i=1;i<4;i++>dab[1]+=<d[i]*<Q[i]/4>>,da1[1]+=<Q[i]/4>;dA[1]=<float>dab[1]/da1[1];for<i=4;i<9;i++>dab[2]+=<d[i]*<Q[i]/4>>,da1[2]+=<Q[i]/4>;dA[2]=dab[2]/da1[2];for<i=9;i<12;i++>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for<i=12;i<16;i++>dab[4]+=<d[i]*<Q[i]/4>>,da1[4]+=<Q[i]/4>;dA[4]=dab[4]/da1[4];i=16;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i=17;dab[4]+=<d[i]*<Q[i]/4>>,da1[4]+=<Q[i]/4>;dA[4]=dab[4]/da1[4];}fun14<float dl>{if <dl>=0&&dl<=10>printf<"服务水平为A级\n">; else if<dl>10&&dl<=20>printf<"服务水平为B级\n">; else if<dl>20&&dl<=35>printf<"服务水平为C级\n">;else if<dl>35&&dl<=55>printf<"服务水平为D级\n">;else if<dl>55&&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E级\n">;else if<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F级\n">;elseprintf<"error">;}fun12<> /*整个交叉口*/ { for<i=1;i<5;i++>{ dk+=da1[i];dj+=<float><dA[i]*dab[i]>;}di=<float>dj/dk;printf<"此交叉口的信控延误为%f\n",di>;fun14<di>;}void main<>{int L,i,I,k,n;float a,b,Y,ge,h[17];printf<"请输入黄灯时间A<一般取值3s>:">;scanf<"%f",&A>;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printf<"请输入一个周期内的相位数k:">;scanf<"%d",&k>;for<i=1;i<4;i++>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4;i<9;i++>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9;i<16;i++>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16;i<18;i++>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I=fun1<>;Y=fun2<>;for<i=1;i<5;i++>printf<"\n请输入第%d相位的启动损失时间l<无实测数据时可取3s>:",i>,scanf<"%f",&l[i]>;for<i=1,L=0;i<=k;i++>L+=<l[i]>+I-A; /*I 为绿灯间隔时间*/a=1.5*L+5;b=1-Y;Co=a/b;printf<"计算得周期时长Co为%d s\n",Co>;ge=Co-L;printf<"总有效绿灯时间为%d\n",ge>;Y=maxA+maxB+maxC+maxD;a=ge*<maxA>;b=ge*maxB;v=ge*maxC;o=ge*<maxD>;Ge[1]=a/Y;Ge[2]=b/Y;Ge[3]=v/Y;Ge[4]=o/Y;for<n=1;n<5;n++>D[n]=Ge[n]/Co,printf<"第%d相位的绿信比为%f\n",n,D[n]>;for<i=1;i<5;i++>printf<"第%d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f\n",i,Ge[i]>;fun31<>;fun15<>;fun3<>;fun4<>;fun5<>;fun6<>;fun7<>;fun8<>;fun9<>;fun10<>;fun17<>;fun11<>;fun12<>;}附录二:#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floatS[18],l[5],Ge[5],maxA,maxB,maxC,maxD,D[5],g[5],max,A;float di,dk,dj,lkk;float da[5],cap[18];float P[18],Ql[18],Fa[18];float Tu[18],Qb[18],Ku[18],Ju[17],min;floatdA[5],dab[5],da1[17],T=0.25,x[18],Ds[5],Tu[18],Dd[5],Hu[18],e,d[18],Co,D[5],Q[18];floatQb[18],CAPP[18],v,o,Fs[18],y[18],Du[18],j[5],Ql[18],Qb[18],d[18],d1[18],d2[18],d3[18];int i;float fun1 <> /*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 float z,u,t,h,I;printf<"请输入停止线到冲突点的距离z<m>:">;scanf<"%f",&z>;printf<"请输入车辆在进口道上的行驶车速u<m/s>:">;scanf<"%f",&u>;printf<"请输入车辆制动时间t<s>:">;scanf<"%f",&t>;h=z/u;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I=h+t;printf<"计算得绿灯间隔时间I为%f s",I>;if<I<3>printf<"黄灯时间A=3s">;elseprintf<"<其中3s配以黄灯,其余时间配以红灯>\n">;return <I>;}float fun2 <> /*最大流量比计算公式*/{ int i,c,e;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3〕:">;for<i=1;i<4;i++>scanf<"%f",&Q[i]>;for<c=1;c<4;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A=y[1]; /*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e<=3;e++>if<y[e]<=maxA>maxA=y[e];printf<"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A>;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4-8〕:">;for<i=4;i<9;i++>scanf<"%f",&Q[i]>;for<c=4;c<9;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B=y[4];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4;e<=9;e++>if<y[e]>=maxB>maxB=y[e];printf<"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B>;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9-15〕:">;for<i=9;i<16;i++>scanf<"%f",&Q[i]>;for<c=9;c<16;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C=y[9];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9;e<=15;e++>if<y[e]>=maxC>maxC=y[e];printf<"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C>;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6-17〕:">;for<i=16;i<18;i++>scanf<"%f",&Q[i]>,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D=y[16];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6;e<=17;e++>if<y[e]>=maxD>maxD=y[e];printf<"第四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D>;max=maxA+maxB+maxC+maxD;printf<"此交叉口的流量比为%f:",max>;return <max>;}fun31<>{ int i;for<i=1;i<5;i++>g[i]=Ge[i]-A+l[i],printf<"第%d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为%f s\n",i,g[i]>;}fun32<>{int i;for<i=1;i<5;i++>Ge[i]=g[i]+A-l[i],printf<"第%d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f s\n",i,Ge[i]>;}int fun15<>{for<i=1;i<18;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初初始积余车辆<辆>:",i>;scanf<"%f",&Qb[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离开车辆<辆>:",i>;scanf<"%f",&Ql[i]>;}}fun3<>{for<i=1;i<18;i++>{ if<i<4>CAPP[1]+=S[i]*D[1];else if<i>=4&&i<9>CAPP[2]+=S[i]*D[2];else if<i>=9&&i<16>CAPP[3]+=S[i]*D[3];elseCAPP[4]+=S[i]*D[4];}}fun4<>{for<i=1;i<5;i++>Ds[i]=<float>1.5*Co*<1-D[i]>;}fun5<> /*不饱和延误的计算公式*/{ float j[5],min,Hu[18];for<i=1;i<5;i++>j[i]=0.5*Co*<1-D[i]>*<1-D[i]>;for<i=1;i<18;i++>{ if<i<4>cap[i]=S[i]*D[1];else if<i>=4&&i<9>cap[i]=S[i]*D[2];else if<i>=9&&i<16>cap[i]=S[i]*D[3];elsecap[i]=S[i]*D[4];}for<i=1;i<18;i++>x[i]=<float>Q[i]/cap[i];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lkk=<float>1-min;if<i<4>Hu[i]=<float>1-min*D[1];else if<i>=4&&i<9>Hu[i]=<float>1-min*D[2];else if<i>=9&&i<16>Hu[i]=<float>1-min*D[3];elseHu[i]=<float>1-min*D[4];}for<i=1;i<18;i++>{ if<i<4>Du[i]=j[1]/Hu[i];else if<i>=4&&i<9>Du[i]=j[2]/Hu[i];else if<i>=9&&i<16>Du[i]=j[3]/Hu[i];elseDu[i]=j[4]/Hu[i];}}fun6<> /*在T中积余车辆的持续时间*/{min=T;for<i=1;i<18;i++>{ { if<i<4>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4&&i<9>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9&&i<16>Ku[i]=cap[i]*lkk,Ju[i]=Qb[i]/Ku[i];elseKu[i]=cap[i]*lkk,Ju[i]=Qb[i]/Ku[i];}{ if<min<Ju[i]>Tu[i]=min;elseTu[i]=Ju[i];}}}fun7<> /*绿灯期车流到达率校正系数*/{for<i=1;i<18;i++>P[i]=<Ql[i]-Qb[i]>/Ql[i];for<i=1;i<18;i++>{ if<i<4>Fa[i]=<1-P[i]>/<<float>1-D[1]>;else if<i>=4&&i<9>Fa[i]=<1-P[i]>/<1-D[2]>;else if<i>=9&&i<16>Fa[i]=<1-P[i]>/<1-D[1]>;elseFa[i]=<1-P[i]>/<1-D[2]>;}}fun8<> /*均匀延误计算公式*/ { float ar[18],an[18],am[18],al[18],az[18];for<i=1;i<18;i++>if<i<4>ar[i]=Ds[1]*Tu[i]/T,an[i]=Fs[i]*Du[i]*<T-Tu[i]>,d1[i]=ar[i]+an[i]/T;else if<"i>=4&&i<9">d1[i]=<Ds[2]*Tu[i]/T>+<Fs[i]*Du[i]*<T-Tu[i]>/T> ;else if<"i>=9&&i<16">d1[i]=<Ds[3]*Tu[i]/T>+<Fs[i]*Du[i]*<T-Tu[i]>/T> ;elsed1[i]=<Ds[4]*Tu[i]/T>+<Fs[i]*Du[i]*<T-Tu[i]>/T> ;}float fun13< float x>{if <x>=0.000000&&x<=0.500000>e=0.13;else if<x>0.500000&&x<=0.600000>e=0.2;else if<x>0.600000&&x<=0.700000>e=0.28;else if<x>0.700000&&x<=0.800000>e=0.35;else if<x>0.800000&&x<=1.000000>e=0.43;else if<x>1>e=0.5;elseprintf<"输入错误\n">;return <e>;}fun9<> /*随机附加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c[18],ad,ac,ae,ar;for<i=1;i<18;i++>{ e=fun13<x[i]>;ac=pow<<x[i]-1>,2>;ae=<float>8*e*x[i];if<i<4>ar=cap[i]*T;else if<i>=4&&i<9>ar=cap[i]*T;else if<i>=9&&i<16>ar=cap[i]*T;elsear=cap[i]*T;c[i]=ac+ae/ar;ad=sqrt<c[i]>;d2[i]=<float>900*T*<<x[i]-1>+ad>;}}fun10<> /*初始排队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min,ji[18],jk[18],jh[18];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if<Tu[i]==T>{ ji[i]=<float>3600*Qb[i];jk[i]=<float>1800*T*<1-min>;if<i<4>d3[i]=ji[i]/cap[i]-jk[i];else if<i>=4&&i<9>d3[i]=ji[i]/cap[i]-jk[i];else if<i>=9&&i<16>d3[i]=ji[i]/cap[i]-jk[i];elsed3[i]=ji[i]/cap[i]-jk[i];}else{ if<i<4>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4&&i<9>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9&&i<16>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d3[i]=<float>1800*Qb[i]*Tu[i]/<T*cap[i]>;}}}fun16<>{ for<i=1;i<18;i++>d[i]=d1[i]+d2[i]+d3[i];}fun17<>{ for<i=1;i<18;i++>d[i]=Du[i]+d2[i];}fun11<> /*各进口道平均信控延误计算公式*/{int k;for<i=1;i<4;i++>dab[1]+=<d[i]*<Q[i]/4>>,da1[1]+=<Q[i]/4>;dA[1]=<float>dab[1]/da1[1];for<i=4;i<9;i++>dab[2]+=<d[i]*<Q[i]/4>>,da1[2]+=<Q[i]/4>;dA[2]=dab[2]/da1[2];for<i=9;i<12;i++>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for<i=12;i<16;i++>dab[4]+=<d[i]*<Q[i]/4>>,da1[4]+=<Q[i]/4>;dA[3]=dab[3]/da1[3];i=16;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i=17;dab[4]+=<d[i]*<Q[i]/4>>,da1[4]+=<Q[i]/4>;dA[4]=dab[3]/da1[3];}fun14<float dl>{if <dl>=0&&dl<=10>printf<"服务水平为A级\n">; else if<dl>10&&dl<=20>printf<"服务水平为B级\n">;else if<dl>20&&dl<=35>printf<"服务水平为C级\n">;else if<dl>35&&dl<=55>printf<"服务水平为D级\n">;else if<dl>55&&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E级\n">;else if<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F级\n">;elseprintf<"error">;}fun12<> /*整个交叉口*/{ for<i=1;i<5;i++>{ dk+=da1[i];dj+=<float><dA[i]*dab[i]>;}di=<float>dj/dk;printf<"此交叉口的信控延误为%f\n",di>;fun14<di>;}void main<>{int L,i,I,k,ge,n;float a,b,Y,h[18];printf<"请输入黄灯时间A<一般取值3s>:">;scanf<"%f",&A>;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printf<"请输入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k:">;scanf<"%d",&k>;for<i=1;i<9;i++>{if<i<=3>{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0+i>>;scanf<"%f",h+i>;S[i]=3600/h[i];}else{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1;i<10;i++>{if<i<=7>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8+i>,scanf<"%f",&h[8+i]>,S[8+i]=3600/h[8+i];else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8+i>,scanf<"%f",&h[8+i]>,S[8+i]=3600/h[8+i];}printf<"请输入绿灯间隔时间I:">;scanf<"%f",&I>;Y=fun2<>;printf<"请输入现有交叉口的信号周期Co:">;scanf<"%f",&Co>;for<i=1;i<5;i++>printf<"请输入第%d相位的启动损失时间l<无实测数据时可取3s>:",i>,scanf<"%f",&l[i]>;for<i=1;i<=4;i++>L+=<l[i]>+I-A,printf<"请输入第%d相位的实际显示绿灯时间:",i>,scanf<"%f",&g[i]>;fun32<>;for<n=1;n<5;n++>D[n]=Ge[n]/Co,printf<"第%d相位的绿信比为%.2f\n",n,D[n]>;for<i=1;i<3;i++>printf<"第%d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1f\n",i,Ge[i]>;fun15<>;fun3<>;fun4<>;fun5<>;fun6<>;fun7<>;fun8<>;fun9<>;fun10<>;fun16<>;fun11<>;fun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