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大唐第一高楼开创中国建筑先河,武则天洛阳明堂有多雄伟?

大唐第一高楼开创中国建筑先河,武则天洛阳明堂有多雄伟?

大唐第一高楼开创中国建筑先河,武则天洛阳明堂有多雄伟?隋唐洛阳城也称为神都,城的北部是皇宫,皇宫里有一座宏伟建筑明堂。

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象征着皇帝的权威是由上天授予。

西周时期,周公在洛邑最早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明堂。

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

从周朝开始,每个朝代都会建造明堂。

东汉明堂为“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

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

北魏因形制之争,又值世乱终未建成。

洛阳城自隋代修建,当时隋朝就有建造明堂的计划,但未及施行。

唐高祖受禅,天下尚未太平,明堂未建立。

唐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太宗追古制礼,但明堂规制已无章可循,此事终被搁置。

唐高宗时期重议明堂方案,多费周折,但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

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在成为太后掌握权利以后,心里早就有了复兴周朝,当皇帝的想法。

复兴周朝,那么首都就应该建设在天下之中的洛阳,还应该建造明堂,表明皇帝是天命神授。

以往朝代的明堂建造在皇宫南3里到7里之间,武则天别处心裁,把明堂建造在皇宫之内。

她任命白马寺和尚薛怀义作为工程的总监督,工程的选址是拆掉皇宫内的正殿乾元殿。

乾元殿为唐朝洛阳皇宫紫微宫的正殿,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座乾元殿,乾元殿比明清太和殿还大。

在薛怀义的指挥下,公元687年拆除了乾元殿,公元688年建成了辉煌壮观的明堂。

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围宫城,“以象北辰藩卫” ,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 字,整个轴线可谓一字天。

尤其经过武则天对洛阳城的营建之后,改变了洛阳紫微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的“七天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高大、华丽的中轴建筑群。

明堂就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制高点。

明堂,即“天宫”,亦名“含元殿”、“通天宫”。

大唐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史上最大的木质建筑——唐明堂

大唐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史上最大的木质建筑——唐明堂

大唐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史上最大的木质建筑——唐明堂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为了尊崇儒教理学,我国古代帝王会修建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作为祭祀典礼之用。

兴建于武则天时期的唐明堂无疑是礼制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它也是盛唐年间最为著名的人造景观之一。

就连诗仙李白在参观完这座景观之后都不禁感叹,并写下了著名的《明堂赋》加以称赞。

能让诗仙如此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景观究竟有何奇特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大唐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唐明堂。

唐明堂又称万象神宫或武则天明堂,始建于公元688年,位于隋唐洛阳城工程核心区内,被誉为唐代建筑技术的巅峰巨作。

其遗址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明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它是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主要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而建造于唐代的唐明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礼制建筑。

它的修建者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其实早在唐代之初,唐太宗便有建造明堂的计划,但都因各种缘故没能施行。

唐高宗时期,重议名堂方案,但还没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

公元688年,还是大唐王朝皇太后的武则天决定继承高宗遗愿,兴建象征帝王无上权力和地位的建筑——唐明堂。

她力排众议,拆除前朝洛阳东都乾元殿,在此地的基础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了唐明堂。

唐明堂竣工后武则天对它可谓是钟爱有加。

唐明堂的建成也与后来武则天登基为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象征着武则天终于清除了她通往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

两年后,武则天宣布登基,改国号为周。

建成后的唐明堂被誉为是东都皇宫内最高大华丽的建筑。

其实在武则天下令建造唐明堂时,并没有完全沿袭周礼的传统,建在皇宫以南三里的地方,而是成为了皇宫中的主殿。

因此在大唐王朝内引来了诸多非议。

但当大臣们亲眼见到落成后的宫殿时,那些非议瞬间就消失了。

这不禁让人好奇,唐明堂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并能如此的备受瞩目呢?唐明堂的外形样式类似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北京天坛祈年殿。

关于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的几个问题

关于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的几个问题

作者: 王岩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949-951页
主题词: 武则天;明堂;遗址;夯土;建筑基址;八角形;东都;发掘;八边形;有关问题
摘要: <正> 《河洛春秋》1989年第一期上发表的《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三辑上发表的《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两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1986年发掘的八角形基址为武则天明堂提出疑问,认为明堂应是八角形基址南面的长方形夯土基址。

后者并认为八角形基址为天堂遗址。

我们不同意这一看法,因此,就有关问题论述如下。

神都洛阳的“十三天”工程——明堂和天堂

神都洛阳的“十三天”工程——明堂和天堂

神都洛阳的“⼗三天”⼯程——明堂和天堂
洛阳,⼀座河南西部的城市,因处洛河之阳,故称。

洛阳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它的⽂明史,有⼗三朝古都之称,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就是其中之⼀。

因“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也为许多⼈所熟知。

洛阳牡丹甲天下
605年,东都洛阳建⽴,唐、五代、宋沿⽤了500多年,⾄⾦时毁。

东都洛阳城有外郭成、宫城、皇城等⼏部分组成,隋之后,武则天对该城进⾏修葺,该城更体现了“天⼈合⼀”的意识。

城内主要建筑也以“天”命名,如天阙、天门、天街、天宫寺、天津桥、天河、天枢、承天门、太微门、应天门、紫薇城、通天宫、天堂,共⼗三处,因此称为“⼗三天”⼯程。

其中,“通天宫”,即明堂。

神都洛阳城
明堂与天堂位于今洛阳中州中路与定⿍门交汇处。

明堂,⾼88⽶,⼜称“天宫”、“含元殿”或“通天宫”。

明堂为“天⼦之庙”,象征皇权国运。

明堂本该建于城之南,⽽武则天却将其建在宫城中
⼼,安史之乱中被毁,20世纪⼋⼗年代被重新发现。

明堂有六圈⼋边形的夯⼟台基,其中⼼为柱础⽯,2006年,在发现的中⼼柱遗址坑之上重建明堂。

远处的明堂
明堂中⼼⼤厅
明堂中⼼遗址⼤厅
明堂中⼼柱坑遗址
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命⼈在距离其约200⽶处建礼佛堂,即天堂,与明堂⼀起毁于安史之乱。

天堂。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

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

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

新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高21.18米,总宽度105米,外观为3层台。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

隋唐时期明堂想象图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

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

据记载,明堂方300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 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

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

695年明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

明堂、天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

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

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

将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

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

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

国宝档案明堂中心柱坑遗址

国宝档案明堂中心柱坑遗址
年 代:唐代 发掘时间:2006 年 发掘地点: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以南
650 米范围内
遗址揭秘:含元殿遗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
目前,遗址公园已经
址以南 130 米处,是一条 条水渠应该就是唐代龙首 对龙首渠支渠和御桥进行
东西向的人工渠道。已经 渠的一段支渠,龙首渠上 了 复 原 展 示 。通 过 桥 梁 、
的争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而来的。
随 后, 杭 州、 洛 阳 等 地 也
现在,世界上保存完
陆续发现了唐代青花瓷小 整的唐代青花瓷主要有美
件或残片。
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
据推断,唐城遗址出 件青花花卉纹碗和丹麦的
土的青花瓷片很可能是由 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
生产唐三彩的黄冶(今属 件 青 花 鱼 藻 纹 罐 。此 外 ,
662 年,门上建有巍峨高 四道隔墙、东西墩台两侧 座城门能够超过丹凤门的规
大的丹凤楼,是唐代皇帝 的马道和城墙组成。墩台 模,因此它被誉为“盛唐第
进 出 大 明 宫 的 主 要 通 道, 两 侧 的 马 道 各 宽 3 . 5 米 、 一门”。
也是皇帝登基、更改年号、 长 54 米。五个门洞的宽度
的三方石头上凿有直径为 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通
0.3 米 的 圆 形 榫 眼。 这 四 天柱得以重现。工作人员
块青石能够承受通天柱的 在柱坑的外沿围成了一个
巨大压力,槽和榫眼则是 八面体的玻璃柱筒,又在
用来固定通天柱的。史书 其北面相邻的三面上使用
上说通天柱很粗,需要十 了 一 种 电 解 质 调 光 玻 璃。
而一“般我的”城足门足只有有五三个个门门洞洞。,
夜幕下的丹凤门
小 贴 士: 我 国 著 名 文 学家元好问曾登上丹凤门, 望着雨后初晴的天空映衬 下 的 皇 宫, 写 下 了《 雨 后 丹 凤 门 登 眺》, 表 达 自 己 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发掘报告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发掘报告

在结构方式上,含元殿采用了抬梁式架构。这种架构方式能够有效地承受大跨 度的荷载,使得建筑物的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同时,抬梁式架构还为建筑物内 部的空间划分提供了灵活性,使得建筑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
四、复原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对含元殿的复原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为 我们揭示了唐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含元殿作为大明宫乃至整个长安 城的核心建筑之一,其复原研究对于还原唐朝的历史风貌、推动中国古代建筑 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
参考内容二
考古勘探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研究的重要前提。为了更好地了解遗址的地理环境、 历史背景和建筑结构,考古学家们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进行勘探。通过土壤探 测、地下水位测量、考古钻探等方法,逐渐揭示出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分布范围、 建筑布局和年代等信息。
在勘探的基础上,考古学家们进行了细致的发掘工作。首先,他们清理了遗址 表面的杂物和堆积物,揭示出遗址的不同层次和文化内涵。接着,他们采用局 部挖掘和整体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科学的清理和保护。在发掘过程 中,他们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生活用 品和建筑材料,以及墙基、柱础、路面等建筑遗迹。
2、陶器与生活用品:出土的陶器种类繁多,包括炊具、储藏器、饮水器等, 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此外,还发现了一些生活用品,如骨锥、骨匕、 石磨盘等。
3、墓葬与人类遗骸:在遗址中发现了20多座墓葬,其中有些墓葬有随葬品, 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通过对墓葬的研究,发现这些墓葬的葬式和随葬品 都与仰韶文化的墓葬类似。此外,还发现了7具人类遗骸,这些遗骸为研究裴 李岗人的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工作从20年开始,由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进行。他们运用了 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如航拍无人机、探地雷达等,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 查和发掘。在考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砖瓦、琉璃瓦、木料、陶瓷等建 筑残片,以及铜器、铁器、玉器和金器等生活用品。这些文物的发现,为我们 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工艺水平和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于隋唐洛阳武则天明堂介绍

关于隋唐洛阳武则天明堂介绍

关于隋唐洛阳武则天明堂介绍关于隋唐洛阳武则天明堂,有多少人知道呢?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何为明堂。

明堂是天子举行朝会、祭祀之所,《淮南子·主术训》云:“神农以时尝谷,祀于明堂”,《大戴礼记》称“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

盖即河图之义。

”。

《孟子·梁惠王下》载:“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阮元认为,明堂和辟雍都是上古简陋的房屋,“上圆下方,重盖以茅,外环以水”。

《汉书·艺文志》提到两部相关明堂的著作,即《明堂阴阳》(33篇)和《明堂阴阳说》(5篇)。

《隋志》提到有《九宫经》,是后人伪托黄帝之作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

”远古明堂形制至今不明,目前能确定的,只有整体建筑下方上圆,以及具体能分为东之青阳、西之总章、南之明堂、北之玄堂、中之太室五大区域。

明堂室内布局形制主要有《吕氏春秋》所持五室制及《大戴礼记》所持之九室制两种假说。

两汉分别依据五室制与九室制在长安和洛阳南郊修建了祭天的明堂。

隋唐均有意修建明堂,但因为众说纷纭,直到武周武则天才综合诸说创制了崭新的明堂,号曰“万象神宫”。

其后,北宋宋徽宗也在汴梁宫城内修建了明堂。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位人物,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

唐朝武则天定都洛阳,建造了宏伟的宫廷建筑,是为万象神宫,其中明堂主殿,一改中国古典宫殿建筑方片式模样,为圆形建筑,通体高80余米,并影响了北京天坛等的建筑理念。

据说以前皇帝都要修明堂,但明堂的修法在某朝代失传。

武则天突发奇想,叫人建造一个明堂,说不必完全符合失传的明堂修法,只要华丽宏伟就可以。

武则天明堂,是唐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

相传建造明堂始于黄帝时,是祭祀上帝的建筑,《周礼》称之为明政教之堂。

关于明堂制度古代说法不一,其功能多同后代宫殿重复。

武则天纪念馆调研报告

武则天纪念馆调研报告

武则天纪念馆调研报告武则天纪念馆调研报告一、引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在唐朝开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则天的生平和贡献,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武则天纪念馆的建设与展示情况。

二、纪念馆概况武则天纪念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专门纪念武则天的文化场馆。

馆内面积较大,分为多个展厅,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武则天的一生历程和影响。

三、展览内容1. 生平介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详细地展示了武则天从小到大的经历和重要节点,包括她的出生、加入后宫、晋升皇后以及称帝等。

2. 政绩展示:展示了武则天作为唐朝皇帝期间的一系列政绩,包括重用人才、政治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等。

同时,还通过互动展示的方式,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她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3. 物品收藏:纪念馆内还收藏了不少与武则天相关的文物和历史文献,如她的服饰、宝剑、孔雀图等珍贵文物,这些物品为展览增添了一定的历史厚度。

四、参观体验1. 展览布局:纪念馆的展览布局合理,使得参观者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武则天的生平和贡献。

各个展厅之间的联系也较好,整体展览流程较为顺畅。

2. 互动体验:纪念馆设置了很多互动展示项目,如模拟武则天加冠礼、穿越体验等,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武则天的生活和作为皇帝的体验。

3. 解说服务:纪念馆的解说员对展览内容了解详细,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专业而有趣的解说服务,使得参观更加具有深度。

五、改进建议1. 增加展览内容:展览内容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武则天性格和思想的介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她作为女性皇帝的独特之处。

2. 增加互动展示项目:纪念馆可以进一步增加一些互动展示项目,如模拟武则天签署重要文件、模拟参加策政等,以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3. 增加多媒体元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VR、AR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以丰富展览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观。

六、结论通过对武则天纪念馆的调研,可以发现该馆在展示武则天的一生和政治贡献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展示形式和服务流程。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

隋唐城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我是讲解员xx,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陪同大家进行参观。

说起洛阳,可谓是赏有牡丹;品有禅茶;食有水席;观有隋唐!俗话说“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

1300年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登基称帝,自号“圣神皇帝”,建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这里,就是女皇生活、理政的地方,在广阔的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被称作“宫城区”的核心所在。

明堂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的中轴线上,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功大乐舞的朝堂所在。

1300多年前,女皇武则天在这里修建宫城正殿——明堂。

明堂,高33.52米,外观为三层台基,层层收分,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内部两层,建筑总面积9888.92平方米,集遗址保护和功能展示为一体。

它是修建在唐代宫城正殿遗址之上,作为一座穿越历史再现的建筑,是一座凌空遗址而兴的建筑,是一座雄踞洛城至尊的建筑。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明堂建筑的第二层,这里是千年前女皇一统天下,执掌国柄,沟通天地,感应四时的重要场所。

女皇武则天在洛阳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居洛期间,她一步步从皇后到天后,从皇太后到皇帝,登上了国家权力的高峰,成为一国之君直到临终,她经历了极不平凡的生涯,并在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改革科举,广延人才,安定社会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促使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鼎盛时期。

参观过明堂二层,我们来到明堂一层中心遗址大厅。

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

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直径6.16米,深4.06米。

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sǔn)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

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和酥碱,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观。

洛阳武则天明堂

洛阳武则天明堂

武则天明堂讲解词你听过《烟花易冷》中的“魏书洛阳城吗”?你知知道这个城市曾诞生了怎样伟大的建筑吗?你看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吗?你了解那个“大佛”吗?你了解明堂吗?据史书记载,明堂建于公元688年,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号“万象神宫”,高约86米,是武则天发布政令、祭祀天地、接受朝贺、宴请大臣、讲学辩论的大殿,是武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后在“安史之乱”中被毁。

相传建造明堂始于轩辕黄帝时,是祭祀天地的建筑,《周礼》称之为明政教之堂。

关于明堂制度古代说法不一,其功能多同后代宫殿重复。

汉以后儒者各立门户,意见分歧,甚至激烈到方案不能确定而无从建造的程度。

唐太宗、高宗都曾打算建造明堂,因争议不决而止。

武则天出于政治需要,力排众议,建造明堂,说不必完全符合失传的明堂修法,只要华丽宏伟就可以。

公元688年春,武则天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

明堂建在台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层,为多边形,圆顶。

下层发布政令,为平面正方形,中层祭祀,为十二边形,上层是圆顶亭子,为二十四边形,上层顶上立高 1丈的涂金铁凤,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

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

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

令人可惜的是,695年明堂和天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

明堂、天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

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充分反映了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武则天登基的明堂被通天大佛砸毁,那么,现实中的明堂到底是什么样子?明堂遗址位于洛阳城区内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恢复后的明堂为正八面体建筑,建筑面积9848平方米,工程投资6000万元。

隋唐洛阳城武则天明堂展览陈设博物馆古建筑改造

隋唐洛阳城武则天明堂展览陈设博物馆古建筑改造
高88.88 m 高99.5 m
复原形象
194 m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
可行的改造方式:不伤筋动骨,追加唐风外装饰
唐代建筑的主要色彩是:
灰瓦、红柱、白墙,天堂建筑就 是这样。明堂虽然在造型上无法
仿古,但主要色彩可以向唐代靠 拢:
1、所有屋面墙面改换成灰色金属 面板,象征瓦的颜色,也象征夯 土遗址;同时灰色还能进一步降 低明堂的建筑感,使其融入到背 景天空中。
当然,在营造“宫殿感”的同时,也要尽量照顾到游客舒适度的问题,比如避 免日晒、提供座椅、布置雕塑小品。我们可以向法国凡尔赛宫学习。 法国国王为了举行典礼,塑造了一个开阔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建设若干个 小花园,供贵族们在典礼之余休息和交际。
花园 惬意 休憩空间
广场 肃穆 仪式空间
花园 惬意 休憩空间
700元/平方米 6200元/延米 6500元/平方米 100元/平方米 100~200万元
627.9 558 156 33.6 100~200
包括局部改造 柱顶、添加抽 象斗拱装饰
合计
1526~1676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
天堂室内装修荷载控制指标: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 完整效果(改灰色已经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
宋代太极殿
隋代大业门
隋代乾阳殿
隋代乾阳门
其他建议:
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清华同衡清城华筑2013年5月9日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立面改造定位色彩与风格的控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整体高度来认知明堂

隋唐城明堂遗址展示工程中的测绘工作

隋唐城明堂遗址展示工程中的测绘工作

隋唐城明堂遗址展示工程中的测绘工作本文以测绘工作在文物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及措施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测绘工作在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物定位放样、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建成后实地验证建筑物位置,及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沉降观测工程中的应用,为文物保护工作及建筑施工工作提供了重大的技术支持与帮助。

标签:建筑物定位放样;实测验线;沉降观测1.隋唐城明堂遗址展示工程中测绘工作总述1.1 隋唐城明堂遺址展示工程简述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东都洛阳皇宫正殿,用于举行大的礼典,又名万象神宫。

隋唐城明堂遗址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北侧、定鼎北路以东,原址为定鼎门遗址。

这里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物质见证,也是中原文化和洛阳历史的证明。

据史书记载,原明堂高86米、88米见方,为多边形,上层圆顶、中层祭祀、下层布政,共三层。

8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明堂遗址,之后该遗址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申遗和“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

07年洛阳市启动了隋唐城遗址的发掘。

明堂遗址保护展示T程是在原位基础上展示出兼具历史元素和现代气息的新明堂。

新明堂建筑分2层,高约21米,宽度约10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建筑外围结构型式为钢框架一支撑,中心结构为网架一支撑一悬挂型式,屋面为网架结构采用坡屋顶,楼层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建筑檐口高度13.5米。

柱下基础由多根混凝土梁组合而成。

内墙为轻钢龙骨墙,外墙为轻质砌块。

1.2 本工程涉及的测绘工作根据设计要求,拟建明堂中轴线方位采用实测明堂遗址中心与定鼎门遗址城门门洞中点连线方位。

根据此项定线条件,首先要实地测绘出明堂遗址中心点与定鼎门遗址城门门洞中点位置,之后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物轴线边长、垂距及正八边形特点,解析出建筑物轴线定位桩,绘制定位图纸,根据定位图纸中轴线坐标点实地放样。

待建筑物建成之后,对新明堂进行建筑实测,推算轴线点坐标,与设计值比对,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同时,在施工开始后,为了详尽的掌握建筑物形变情况,保证安全施工及运营,需要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隋唐洛阳城遗址国家考古公园

隋唐洛阳城遗址国家考古公园
明堂遗址高科技展示区让我们亲身体验时光倒流,穿越回大唐盛世,感受万象神宫的震感。在一层的弧幕影 院里,通过长卷折幕我们将看到围绕明堂的人文故事,祭祀,庙会,庆典等活动,透过明堂让我了解大唐的人文 风情。同时在一层的中心通天柱展示区,通过调光玻璃技术,将一种特殊的透明玻璃通电以后投射以影像,以此 来展示当年那根高达八十余米的通天柱,亦真亦假的巨大柱体上美轮美奂的精美装饰带我们再次领略盛唐的奢华。 在二层的3D全景影院中通过现代电影的科技手段,营造出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全景范围3D虚拟场景,使观众产生 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
正北厅玄堂
这里是图片展神都武皇与神都明堂。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从公元690年 起,她执政的十五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如果从立为皇后与高宗共同执政算起,其中有四十八年主要生活在洛阳 (657—705年),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主要是在东都洛阳谱写的(具体内容可以详细看北厅的展 示)。
正北厅玄堂
正西厅总章
瓷缘厅汇集了众多国内瓷器艺术精品。里面分别有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 于汝州而得名。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而著称于 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景德镇芳气兰轩古窑,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 的灿烂。释禅堂佛教艺术精品,展示主要以佛教七宝、木雕、瓷器精品佛像、白马养生禅茶等内容。
正南厅明堂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正南厅明堂,这里是游客休憩中心,在桌面上可以看见武则天书写的一些墓志的拓片。
武则天被现代人所熟知,一方面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另一方面就是她发起的造字与改字 运动了。至今有不少女孩名字里有“曌”字,就是来自武则天。

看武则天明堂的历史变迁

看武则天明堂的历史变迁

三年前,徐克导演的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揭开了通天浮屠的神秘面纱,明堂、天堂这样两个有点陌生的名字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今年,徐克延续了《狄仁杰》系列,一部《神都龙王》又拍火了神都洛阳。

在电影中,狄仁杰作为一条主线展开了整个故事,而在电影里有着另一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人物,当属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现如今关于武则天的电影电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在荧幕上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她的情感生活和上位历程。

然而,武则天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更加的辉煌,武则天在洛阳执政时修建的皇城隋唐洛阳城的宏伟规模堪比今天的紫禁城。

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明堂,堪比今天的摩天大楼,其规模和建筑形制是今天的人们都难以超越的。

今天我写一些关于这座曾经辉煌的宫殿武则天明堂的历史变迁。

武则天明堂的“昨天”公元687年,武则天命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东都洛阳乾元殿,在其原址上修建了明堂,号“万象神宫”。

高86米,宽88米,共三层,顶为圆盖,在顶端施涂金铁凤,象征着女皇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

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

后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武则天明堂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

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

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武则天时的一些宏伟建筑物先后被毁掉。

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为乾元殿。

大唐帝国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明堂的落成,构成了神都洛阳城最恢弘壮丽的天际线,代表了大唐建筑技术无与伦比的杰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国民昂扬自信、开拓奋进、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巅,神都,则是万国中心。

“证圣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灾,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毁”。

考古工作有序 简报

考古工作有序 简报

考古工作有序简报
尊敬的团队成员,
我写这份简报是为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本简报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考古地点:
我们目前正集中精力进行考古挖掘的地点是XX遗址。

这个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距今已有XXX年的历史。

我们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显示这里可能存在一些珍贵的文物和遗迹。

2. 挖掘工作:
我们已经进行了大约X个星期的挖掘工作。

在此期间,我们成功发现了一些古代陶器、石器和动物化石。

这些发现对于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 考古成果: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XX件文物,并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初步整理。

这些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铜器等。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属于古墓的墓地,在进一步调查之前,我们尚不能确定其具体归属和年代。

4. 安全措施:
在考古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安全问题。

我们已经在挖掘区域设立了警告标志,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配备了必要的防护装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

5. 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计划继续挖掘XX遗址,并加强对发现文物的鉴定和整理工作。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线索,并对遗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的辛勤工作和努力。

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提出。

让我们继续保持团结合作,为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东都明堂遗址

东都明堂遗址

东都明堂遗址唐武周时营建的隋唐东都城内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之一。

由于这种建筑物被视为“明政教之堂”的极为神圣的地方,故史称“明堂”。

早在夏、商、周之时,明堂就已出现了,东汉洛阳城内的第一座明堂是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修建的。

在东汉王朝统治者看来,建明堂同封禅泰山、置立辟雍、筑修灵台一样是“恢弘大道,被之八极”的头等大事,是“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的重大措施。

垂拱四年(688年)正月,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的武则天在洛阳议论兴建明堂一事。

当时的一些儒生们据经论典非要把明堂设置在都城之南3里之外、7里之内的地方不可,武则天则以“去宫太远”为由,不予采纳。

她召集“北门学士”们商量后,很快统一了意见:将原隋代的乾元殿撤毁,建立明堂,二月份开始动工,由武则天宠幸的僧人怀义负责监造。

经过数万工匠的辛勤劳作,同年年底,这座位于则天门的气象壮观的明堂矗立起来,它高达294尺,约合今天的80米左右,比原乾元殿还要高出24尺,周长300尺,上圆下方,共分2层。

下层为四方形,四壁涂有青、赤、白、黑四色,象征一年为四季;中层开设12个窗户,表示一年中有12个月;上层有一个被9条龙簇拥着的大圆盘,象征九州;圆盘上设置有一只昂首欲啼的铁凤。

明堂内立有粗达10围、通贯上下的巨木,作为总柱,配以颇多的横梁、斜柱、偏栋,使明堂虽一木为基仍能稳固不摇。

明堂的基部还安放有铁片制作的散水,不让雨水浸湿根基。

这一大型建筑竣工后,武则天为之命号“万象神宫”并大摆宴席款待群臣,甚至破天荒的允许民众进入参观,僧怀义因此也获功,被封为梁国公,任左威卫大将军。

这座明堂过于富丽堂皇,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异议。

侍御史王求礼就直接上书指责这座明堂过于侈糜,恐怕连暴君夏桀的瑶室和商纣的琼台也望尘莫及。

然而武则天仍然我行我素,她又命令僧怀义为明堂制作夹纻大像,以亮明堂。

因大像格外庞大,一个指头便可容纳十数人,明堂根本盛不下这座大像,于是便在明堂之北再造一座五级天堂,专作贮像之用。

隋唐洛阳城国家 遗址公园明堂天堂讲解词

隋唐洛阳城国家 遗址公园明堂天堂讲解词

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讲解词(散客)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我是您本次的讲解员,希望我的讲解能为您此次游览平添几分知识和趣味,陪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旅程。

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

号“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阳,我们现在所展示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宫城核心区建筑——明堂与天堂。

天堂•明堂景区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生活、理政的场所。

1977年,武则天御用礼佛堂天堂遗址被发现;1986年,紧邻天堂遗址的武则天皇宫核心礼制建筑明堂遗址被发现。

2005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是洛阳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天字一号”项目。

明堂讲解内容明堂二层(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明堂的第二层,1300多年前这里是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宫大乐舞的朝堂所在。

在正前方女皇宝座后面我们所看到的正是盛唐之光垂帘,垂帘分为三个部分,下方为海水江崖,此设计融合中国传统古画,以江山及海水的图案显示江山社稷为盛世不可撼动的基础;中间为凤衔牡丹,金凤象征一代女皇,牡丹代表神都洛阳,此图案表示了在女皇的统治下神都洛阳的繁荣昌盛;上方为飞天祥云,显示出佛教对于武周以及大唐的深远影响。

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武周时期所建造的明堂作为宫城的正殿,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形式上,更要显示出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

明堂和天堂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质建筑,体现出当时极高的建造水平,展现出皇家建筑的宏伟气魄。

千年前,这里是女皇一统天下,执掌国柄,沟通天地,感应四时的重要场所。

游客朋友,参观完明堂的二层,我们继续往前楼下一层游览,3、中心柱遗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1986年考古发现的明堂中心柱遗址。

遗址大致呈现出圆形,上部直径9.8米,深4.06米,底部直径6.16米。

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

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

作者: 冯承泽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444-448页
主题词: 建筑结构;隋唐;东都洛阳;遗迹;东西向;宫城;发掘简报;改建工程;红褐色;基本建设
摘要: <正> 1987年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考古工作,仍然是以配合市政基本建设为主,做了必要的发掘清理工作,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的地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宫城范围内。

先后发掘了3l处,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同时对皇城宫城内的水系也做了一定的查勘工作。

现择其重要者简报如下。

一、九洲池畔廊房建筑的发掘廊房建筑位于宫城的西北角,九洲池的西南侧,现洛阳玻璃厂平板车间成品库的西部,此处遗址在配合第三浮法线的改建工程中发现,初开3×10米探沟一条,发现有房屋的包边砖及散水遗迹,后在厂方的密切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