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方法 致疑切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 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涣然冰 释矣。”

论辩求真
“大抵讲学,有同道中鞭策切磨者, 有道不同而相与辩明者。如孟子与杨 (杨朱)、墨(墨翟)、告子辩,此是 道不同而与之辩明明者也。” 原则: 切莫盛气凌人 “与人商论,固不贵苟从,然亦须先 虚心,乃至听其言; 去除门户之见 “学者求理,当唯理之是从,岂可苟 私门户?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 同心”
五、朱陆教育思想的比较
理论基础不同:朱熹主张外铄论 陆九渊主张由内而外的学习 教育目标是相同:都注重德行的培养,都 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规范。 实现途径不同:朱熹主张通过博揽群书来 开阔眼界,修身养性。把学习的重点放 在读书上,并提出了系统的读书法。 陆九渊内发论。则是“自立自得”, 明理,立心,做人。提出来更多自我修 养的方法。
15岁: 夏日郊游赋诗一首 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心本论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心斋:专心致志经过独特的修养方式而达到一 种与天地万物同其流的境界。 六经皆为我注脚
沂水舞雩

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论语·先进》)
六、评价及启示
评价注重历史性 注重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启示:

尊德性“学为人”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疑切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存疑而后思 论辩求真 学术自由对于大学建设的启示 师友相辅 合作学习 自立自得 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视 注重学习环境
谢谢大家!
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一)教育目标
明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理在宇宙 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然人之为人,则抑有其职也。„„裁成 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者, 人君之职也”
立心
“万物森然于方寸间,满心而发, 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心不可泊一事,只有立心。人 心本来无事,胡乱被事物牵将 去。”
吕祖谦(浙江)
朱熹(福建) 陆氏兄弟(江西)
南康之会(1181年)

1179年 建宁府崇安县主簿 次年,九龄去世。 1181年春,先请吕祖谦为兄撰写铭文, 到南康二访朱熹。
陆九渊
朱熹
象山讲学(5年)


1186年 回归故里讲学 次年,到应天山讲学,将其改为象山, 自号象山翁。 陆九渊讲学的极盛时期,也是心学最成 熟完善之时。

天文历法
“一行数妙甚,聪明之极,吾甚服 之。”

科举教育 时文或制艺
“某今亦教人做时文,亦教人去试, 亦爱好人发解之类。要晓此意是为公, 不是私”
(三)教育方法
1.德育方法 存养(简易功夫) “发明本心,自存本心” “将以保吾心之良,必有以去吾心之害” 剥落 “人心有病,须是剥落” 减担 “田地不干净,亦读书不得,若读书, 则是假寇兵,资道粮。”

求放心
“切己自反”的先验主义认识论
强调以内省为主的哲学思想,强调“切己 自反,改过迁善”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36岁: 1174年3月,赴部调官,任隆兴府靖安县 (江西)主簿,开始宦海生涯。 5月,拜访吕祖谦于衢州
鹅湖之会(1175年)

朱陆第一次相见,明确了分歧。
象山讲学之“太极、无极之争”

太极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初 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图说》 首句“无极而太极”
朱熹 陆九韶 陆九渊
哲学思想比较


朱熹: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主张“性即理”, 故称“理学”。 陆九渊则深受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的 影响,认为“心外无物”, “万物皆备于我”, 故称 “心学”。 本质上他们都把“理”理解为世界的本原,但 陆九渊认为 “心”和“理”是同一个概 念,“心”是宇宙的本体。朱熹则认为“理” 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它派生一切, “心” 也是“理”所派生的。



3岁:其母亡故 4岁:问父“天地何所穷际” 5岁:入小学读书 童年:孔孟之道 二程之学 孔子 曾子 有子
孟子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13岁:“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学”的起点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


16岁: 读三国六朝史,夷狄扰乱华土之事„ 剪去修长指甲,立志习武,学习射箭和 马术,以图复仇。 可见其与“道家”出世思想相悖 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


17岁:作《大人诗》 „ „ „ „ „ „ 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

24岁: 1162年,第一次参加乡试,第四名。 再次参加乡试,未中。“求之有道,得 之有命”——积极有为的态度
做人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今 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 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 也。”
志于道 明辩义理 做堂堂正正的人
(二)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夫妇之愚 不肖,可以与知能行。圣贤之所以为圣贤, 亦不过充此而已。学者之事当以此为根本” 其载体是经学
荆门施政



1191年7月 任命为荆门太守 政绩斐然:修城筑池,巩固边防 减免税政,救灾度荒 改革弊政,修治郡学 荆门“政行令修,民俗为变” 任职一年零三个月,1192年12月病逝荆 门。1193年,安葬于金溪延福乡青田津 东山山岭。
四、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德育方法

师友相辅
“亲师友,去己之不美也。人资质有 美恶,得师友琢磨,知己之不美而攻之。 注重心教 注重把道理讲透 “吾之言道,坦然明白,全无粘牙嚼舌之 处” 注意情绪渲染 针对性强 “老夫无所能,只是识病”
自立自得
“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 事兄自能弟,本无少缺,不必他求,在乎 自立而已” 笃实践履 “为学有讲明,有践履”
陆九渊(1139-1193),字子 静,号象山,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人。 他曾在应天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因 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 山先生、陆象山。一生以讲学为主, 创建了心学学派,是我国著名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是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祖。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 熹齐名,史称“朱陆”。明代王阳 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 著名的“陆王学派”。
教学方法:相同点都注重循序渐进,熟读 精思,学思结合。而且陆九渊的笃实践 履、与朱熹的切己体察不谋而合。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各自的特色上。 对于述与作的关系上:陆九渊一生不注重 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 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 先生集》。 朱熹的著作比较多《四书章句集 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等。

1171年,第三次参加乡试,中举。 次年,34岁: 春试南宫,赐同进士出身





主考官:吕祖谦(理学家) 赞 独 具 慧 眼 大弟子:杨简《象山先生形状》
槐堂讲学(1172-1174)



1172年秋 回金溪 书斋命名为“存斋”,东偏房“槐堂”讲习之 所,第一批弟子被称为“槐堂诸儒”。 确立了陆氏门庭,确定了他学术的最基本范畴 “本心” 教人的方法 正念虑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专题
——陆九渊的教学思想
主讲人:马倩 程欣欣 专 业:13级课程与教学论
内容提要:




一、时代背景及生平简介 二、主要哲学思想 三、朱陆哲学思想之辩 四、主要教育思想 五、朱陆教育思想的比较 六、评价及启示
时代背景及生平简介





南宋 公元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 都城:临安(杭州) 名人:岳飞 、宗泽、洪皓、文天祥等 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 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 宋慈 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使用和推广 制造技术:冶金、纺织、瓷器、军器、水利、天文等 儒学复兴:东亚“儒学文化圈”
知识技能教育
“乐师辩乎声诗,祝史辩乎宗庙之礼, 与凡射御书数等事,皆艺也,为卑为贱, 为下为后。”
“艺者,天下之所用,人之所不能不 习者,游于其间,固无害其志道、据德、 依仁,而其道、其德、其仁亦于是而有 可见者矣。故曰‘游于艺’”
礼乐射御书数 人情物理
百度文库
“复斋家兄一日见问云:‘吾弟今在 何处做工夫?’某答云:‘在人情、事 势、物理上做些工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