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初中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初中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bènɡ( )溅吞 shì( ) huì( )人不倦海市shèn( )楼
告罄.( ) 羸.( ) 弱忧心忡.( )忡仙露琼.( )浆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0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 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宣室求贤访逐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6)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7)《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会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人能录下昙花翕合花瓣的声音,但永远不能聆听到它绽放生命的欢快。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捕捉把握沐浴熏陶
(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文章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
之分。“雄伟壮丽”、“改革开放”“更加坚强”都属于并列短语。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盖/石性/坚重
B.石/必倒掷/坎穴中
C.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D.果/得于数里外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转转不已.()(2)啮.沙为坎穴()
(3)愿乞.夫人一物()(4)然则
..论天下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当求之.于上流②定非我所见之.理
B.①如其.言②而又戕其.耳
C.①果得.于数里外②不得.其所以然
D.①啮沙为.坎穴②以为.盗耶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9.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 _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 __”(用[甲]文原文填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记叙了当地的风俗和诗人得到山西村人的热情款待。
B.三、四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水环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也表
明了在逆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的生活哲理。
C.五、六句写了热闹的乡俗民事,“春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表现了作者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轻
视与不屑。
D.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
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10分)
离我们五米的地方,出现一个黑影,下沉到底。使我害怕的鲛鱼的念头又涌现在我心中了。可是,这一次我又错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海洋中的怪物。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他未到采珠期就前来采珠了。我看见他的艇底。停泊在距他头上只有几英尺的水面上。他潜入水中,随即又浮上来。一块砸成像小面包一般的石头夹在两脚中间,一根绳索缚着石头,系在他的艇子上,使他可以很快地到海底下来。以上就是他所有的采珠工具。到了海底,约五米深左右,他立即跪下,把顺手拿到的小纹珠贝塞入他的口袋中。然后,他上去,倒净口袋,拉出石头,又开始下水采珠,一上一下,只不过是三十秒钟。
……
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我怕得发愣,甚至想动一动也不可能。这个饥饿的动物,用力拨一下鳍,向印度人身上扑来,他躲在一边,避开鲨鱼的嘴,但没有躲开鲨鱼尾巴的打击,因为鱼尾打在他胸上,他翻倒在水底下。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并列举尼摩船长所遭遇的其他险情。(4分)
12.“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这句话是否显得太罗嗦?
说说你的想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