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王朝最后的挣扎

--洋务运动

摘要

1861年至1894年间,在封建清王朝的疆土内兴起了洋务运动,事业涉及面很广广。随着近代军用、民用企业的兴办,新式学堂的创办,新式海陆军队的建立,洋务运动也在历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但归根结底,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持落后封建统治的运动,像是没落清王朝一场最后的挣扎,是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的。

关键字:洋务运动;近代化;封建性;改良

一、洋务运动简介

1861年至1894年间,在封建清王朝的疆土内,轰轰烈烈地刮起了洋务之风。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又被称为自强的改良运动。

继魏源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又被封建地主阶级提出。洋务派官员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主张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通过学习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发展我国新型工业,增强我国国力,以维护和巩固清政府摇摇欲坠的腐败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间的洋务运动,事业涉及面广,包括学习西洋科学、使用西洋机器、按照西洋兵法操练军队、用洋枪洋炮武装军队、开矿办厂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派遣留学生等等。

二、洋务运动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中国的农民阶层建立了太平天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统治,实现“天下为公”的盛世,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训练军队、武装军队,分派重臣曾国藩、李鸿章镇压太平军。与太平军队的交锋大大削弱了清王朝的国力。

在同一时期,为了进一步掠夺原料,开拓产品销售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的成果,利用当时领先世界技术水平的轮船大炮强行敲开中国千年紧闭的大门,发动了了前后两起大规模的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腐败没落的清政府更加内外交困、腹背受敌、国库空虚,因加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加速对人民起义的镇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中国风雨飘摇。统治阶层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封建地主官员主张引进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以抵制外国列强侵略,更好地镇压持续不断的大大小小的国内起义,稳定局势,从而摆脱腹背受敌的窘境,打破内忧外患的局面,以更好地维护巩固清朝廷的统治。

三、洋务事业的积极作用和时代局限性

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同时这也是广大洋务派官员的主张。因此,为了自强求富以御外敌,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相继兴办起了一系列洋务事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而兴办近代洋务企业则是洋务运动的重中之重,因此也是洋务派最早开展兴办的事业。

(一)近代军用企业的兴办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中,封建统治阶层开始觉悟中国军队的军器装备远远落后,总结出,这是使得两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耗资巨大、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然而攘外安内又是洋务运动兴起的重要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抵御敌侵略,镇压接连不断的国内农民阶层起义,以稳定封建统治,洋务派们除了向外国的在华商人购买新式的武器外,还在大批外国资本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协助下,开始创办近代军用企业。而这也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建立的洋务事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自强”。

(二)近代民用企业的兴办

而由于常年战乱,国库空虚,加上战争赔款金额巨大,清朝廷即使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加重赋税,仍然没有充裕的资金。

在军用工业企业的兴办的工程中,洋务派遇到了资金、原材料极度缺乏的窘境。而又由于落后的技术和不发达的交通条件,导致了军用企业生产、运输、销售成本增加。然而清政府由于国库空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实实在在困难无法解决,无一不阻碍了军用企业的发展,使军用企业生产举步维艰。

因此,因此洋务派决定开始兴办民用企业,根本目的在于辅助军用工业企业,以实现“自强”。

(三)近代企业之我见

虽然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受外国资本家支持,由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办,受封建统治阶层的控制,有很浓厚的封建作用,旨在辅助封建政权的军事发展,而非发展资本主义,但却在兴办与运作过程中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在生产过程中,军用企业生产需要购买机器、使用机器、雇佣工人,发放工人酬劳,吸收外国资本,最后不仅产品自用还进行产品外销,从而创造利润。虽洋务企业本意不在于贸易和利润,可是企业一系列的运作环节却无不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与建立。而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出现,也就是显示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而由洋务派兴办的非军事工业企业,促使中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庭手工业为中心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渐瓦解,极大削弱了官僚统治阶层的保守性,这也形成了实现中国资本主义化的一种客观条件。

总而言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们虽然积极支持创办新式近代企业,但实际上,他们的真正的意图不在于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在封建统治下增强国力,实现富强,为清政府寻找续命汤。用李鸿章的话来说,便是“为国家建万年不拔之基。”所谓的官督商办实际上更是加载资本主义经济上的一副沉重的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的镣铐。在兴办上具有浓厚的封建意味的中国近代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腐败统治,但却具有了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与形态,这是十分矛盾的。

因此,没有一个适合的制度大环境的支持下的资本主义萌芽注定是要被扼杀在摇篮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的。

(四)洋务运动中的新式军队及学堂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人才,为洋务运动服务,包括:1.服务外交活动的外语外交人才,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外交活动更加独立,减少对外国翻译人才的依赖;2.有专业技术技能的洋务技术队伍人才,积极引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研究生产机器,以实现中国工业从手工制造到机器制造的转变;3.军事技术人才,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提高了中国近代军事技术水平,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新式学堂的兴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新式学堂主张开眼看世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禁锢思想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考虑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创办新式学堂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因此不仅是着眼于当时洋务运动的发展,还是放眼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转性与发展,洋务派们创办的新式学堂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新式海陆军队成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军队,因为他们不仅仅接受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训练,拥有了新式的武器装备,更因为他们对晚清腐朽落后的封建军事制度的冲击,使旧的封建军事体制发生了很大变革,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发展。这些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虽然有值得肯定的方面,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新式海路军队的建立有着十分厚重的封建残余。虽然它们都对旧方法、旧体制有了一定的冲击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划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统治阶层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根植于半封建版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中,新式学堂和新式海军同近代洋务企业一样,难逃脱封建专制君主制的桎梏,注定都是要划上句号的。

四、洋务运动成败之我见

(一)洋务运动之功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艰难维持了30年,到90年代虽以失败告终,但纵观全局,洋务运动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首先,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兴办不仅引进的西方的生产机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更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为日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促使中国末代王朝经济进一步瓦解。其次,洋务运动中的新式学堂不仅大力引进西方的教育知识、理念和方法,更冲击变革了封建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批各个领域的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先河。再而,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新式海陆军队,用西方军事方法训练,用先进武器装备,不仅在稳定国内局势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更在一定意义上抵御了外敌侵略,促进了国防的近代化。此外,洋务企业的兴办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输入,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侵略。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刺激民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近代教育、武装中国近代国防力量、减缓中国往更深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向前进、划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应该受到正确看待和积极的肯定。

(二)洋务运动之败

如题所见,虽然洋务运动有一定的划时代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归根结底是在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它实际上像是在给重病累累的清王朝注射作用不大的药物,仅仅像是没落王朝一场最后的挣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